图书介绍

通信原理教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通信原理教程
  • 孙会楠主编;曹雷,丁文飞,郭秀娥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9787115362520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00页
  • 文件大小:35MB
  • 文件页数:208页
  • 主题词:通信理论-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通信原理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通信的基本概念1

1.2 通信系统的组成2

1.2.1 通信系统一般模型2

1.2.2 模拟通信系统模型和数字通信系统模型3

1.3 通信系统的分类与通信方式5

1.3.1 通信系统分类5

1.3.2 通信方式7

1.4 信息及其度量8

1.5 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11

1.5.1 模拟通信系统的主要传输性能指标11

1.5.2 数字通信系统的主要传输性能指标12

本章小结13

思考题与练习题14

第2章 信道15

2.1 信道的定义及其数学模型15

2.1.1 信道的定义15

2.1.2 信道的数学模型16

2.2 恒参信道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18

2.2.1 恒参信道18

2.2.2 恒参信道特性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22

2.3 随参信道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24

2.3.1 随参信道24

2.3.2 随参信道特性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27

2.3.3 随参信道特性的改善30

2.4 信道的加性噪声32

2.5 信道容量34

2.5.1 信道容量定义34

2.5.2 离散信道信道容量34

2.5.3 连续信道信道容量36

本章小结37

思考题与练习题38

第3章 模拟调制系统40

3.1 线性调制的基本原理40

3.1.1 调幅41

3.1.2 双边带调制44

3.1.3 单边带调制45

3.1.4 残留单边带调制47

3.1.5 解调47

3.2 线性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分析49

3.2.1 抗噪声性能的分析模型49

3.2.2 相干解调的抗噪声性能50

3.2.3 非相干解调的抗噪声性能53

3.3 非线性调制的原理56

3.3.1 角度调制的基本原理56

3.3.2 窄带角度调制信号57

3.3.3 调频信号的产生与解调57

3.4 调频系统的抗噪声性能分析59

3.4.1 相干解调的抗噪声性能59

3.4.2 非相干解调的抗噪声性能60

3.5 调频系统的加重技术64

本章小结65

思考题与练习题65

第4章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67

4.1 数字基带信号67

4.1.1 数字基带信号的码型设计原则67

4.1.2 数字基带信号的常用码型68

4.1.3 数字基带信号的频谱特性72

4.2 数字基带信号的传输与码间串扰75

4.2.1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组成75

4.2.2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数学分析76

4.2.3 码间串扰的消除77

4.3 无码间串扰的基带传输系统77

4.3.1 无码间串扰的时域条件77

4.3.2 无码间串扰的频域条件78

4.3.3 理想基带传输系统78

4.3.4 实用的无码间串扰基带传输特性79

4.4 部分响应系统81

4.4.1 部分响应系统的基本原理81

4.4.2 一种实用的部分响应系统83

4.4.3 一般形式的部分响应系统83

4.5 眼图85

4.5.1 眼图的概念85

4.5.2 眼图形成原理及模型85

本章小结86

思考题与练习题87

第5章 数字频带传输系统89

5.1 二进制幅移键控89

5.1.1 基本原理90

5.1.2 功率谱密度及带宽91

5.1.3 二进制幅移键控抗噪声性能92

5.2 二进制频移键控96

5.2.1 基本原理96

5.2.2 功率谱密度及带宽98

5.2.3 二进制频移键控抗噪声性能100

5.3 二进制相移键控103

5.3.1 基本原理104

5.3.2 功率谱密度及带宽107

5.3.3 二进制相移键控抗噪声性能108

5.4 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性能比较110

5.5 多进制数字调制原理112

5.5.1 多进制幅移键控112

5.5.2 多进制频移键控113

5.5.3 多进制相移键控114

本章小结116

思考题与练习题116

第6章 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118

6.1 模拟信号的抽样118

6.1.1 理想抽样119

6.1.2 脉冲振幅调制120

6.2 抽样信号的量化123

6.2.1 均匀量化123

6.2.2 非均匀量化125

6.3 脉冲编码调制128

6.3.1 脉冲编码调制基本原理128

6.3.2 常用的编码方法129

6.3.3 A律13折线编码130

6.3.4 PCM系统的抗噪声分析134

6.4 差分脉冲编码调制135

6.4.1 预测编码简介135

6.4.2 差分脉冲编码调制原理及性能135

6.5 增量调制136

6.5.1 增量调制原理136

6.5.2 增量调制系统中的量化噪声138

本章小结139

思考题与练习题139

第7章 同步原理141

7.1 载波同步141

7.1.1 直接法142

7.1.2 插入导频法148

7.1.3 载波同步系统的性能151

7.2 位同步153

7.2.1 外同步法153

7.2.2 直接法155

7.2.3 位同步系统的性能及其相位误差对性能的影响160

7.3 群同步162

7.3.1 连贯插入法163

7.3.2 间隔式插入法165

7.3.3 群同步系统的性能167

7.3.4 群同步的保护169

本章小结169

思考题与练习题170

第8章 差错控制编码172

8.1 差错控制编码基本概念172

8.1.1 差错控制方式172

8.1.2 差错控制编码的分类174

8.1.3 检错与纠错的基本原理174

8.1.4 码长、码重、码距、编码效率175

8.1.5 最小码距do与码的纠、检错能力之间的关系176

8.2 常用检错码176

8.2.1 奇偶校验码176

8.2.2 行列奇偶校验码177

8.2.3 恒比码178

8.2.4 正反码179

8.3 线性分组码179

8.3.1 线性分组码基本原理179

8.3.2 汉明码186

8.4 循环码186

8.4.1 循环码的特点186

8.4.2 码多项式及按模运算187

8.4.3 循环码的生成多项式和生成矩阵188

8.4.4 循环码的编码189

8.4.5 循环码的解码191

8.5 卷积码192

8.5.1 卷积码的编码原理192

8.5.2 卷积码的图形描述193

8.5.3 卷积码的维特比译码194

8.6 Turbo码196

本章小结197

思考题与练习题198

主要参考文献20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