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传播理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Emory A.Griffin著;陈柏安,林宜蓁,陈蓉萱译 著
- 出版社: 美商麦格罗·希尔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台湾分公司
- ISBN:9861573550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741页
- 文件大小:85MB
- 文件页数:77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传播理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单元1:导论2
导论2
第一章 浅谈理论7
一、科学或诠释:Monster网站广告的两种观点8
二、葛兰:客观取径10
三、马提:诠释取径11
四、客观或诠释:明显的不同12
五、理解的方式:发现真实或创造多重现实?13
六、人的本质:决定论或自由意志?14
七、最高价值:客观或解放?16
八、理论的目的:普遍法则或诠释引导?17
九、研究方法:量化或质化?18
第二章 绘制版图(传播理论领域的七大传统)25
一、社会—心理学传统/传播为人际影响27
二、模控学传统/传播为资讯处理28
三、修辞传统/传播为有技巧的公共演说31
四、符号学传统/传播为透过符号分享意义的过程32
五、社会—文化传统/传播为制造与建构社会真实34
六、批判传统/传播为不公不义论述的反思性挑战36
七、现象学传统/传播为自我与他人透过对话的经验38
八、画出传播理论领域39
九、伦理传统/传播为有德的人以公平且有益的方式互动41
第三章 字斟句酌:柏曼的象征聚合理论45
一、范例:柏曼的象征聚合理论45
二、什么是好的客观理论?49
三、诠释理论的好理论标准何在?55
四、平衡天秤:相等的重量与度量60
单元2:人际传播64
人际讯息64
一、传播为打保龄球64
二、传播为乒乓球65
三、传播如同猜字谜66
第四章 米德的象征互动论68
一、意义:社会真实的建构70
二、语言:意义的来源71
三、思考:扮演他人角色的过程73
四、自我:镜中倒影75
五、社群:他人期望的社会化效果76
六、应用象征互动集锦77
七、评论:太宏伟的理论?79
第五章 巴纳特·皮尔斯与维侬·克罗南:意义的协调管理(CMM)83
一、CMM运作——实例举隅84
二、进行对话的人:创造联结88
三、说的故事、生活的故事以及其他较鲜为人知的故事92
四、对话式沟通:与他人谈话的新方式97
五、评论:CMM语言为你创造了什么98
第六章 朱蒂·伯贡的违反预期理论102
一、个人空间期望:符合或越轨?104
二、原始模式的实际检验106
三、从一个拖泥带水的模型转变成精简的理论108
四、EVT的核心概念109
五、评论:进展中的工程115
第七章 大卫·布勒和朱蒂·伯贡的人际欺骗理论119
一、战略性互动的突现理论121
二、巧妙操弄资讯:说谎者的语言和外表125
三、泄漏——真相将水落石出(也许)127
四、应答者的两难:先入为主地相信或者猜疑?129
五、将怀疑放到最后:欺骗者对猜疑的调适131
六、评论:为什么需要如此完整?132
道德省思137
一、康德的绝对命令137
二、奥古斯丁的神旨139
三、希席拉·包克的诚实原则140
认知处理142
一、感官输入143
二、中央处理143
三、资讯储存143
四、资讯修补144
五、利用144
第八章 杰西·迪利亚的建构主义145
一、角色类目问卷的说明146
二、个人建构作为认知复杂度的证据147
三、为建构的区别来给RCQ计分148
四、精巧的传播——人际边界149
五、讯息的设计逻辑——连结复杂度与传播151
六、精巧传播的效益154
七、能言善道新世代的社会化157
八、评论:认知复杂度的再思考159
关系发展163
一、友谊163
二、罗曼史164
三、家族164
第九章 艾尔文·奥特曼与戴玛斯·泰勒的社会渗透理论169
一、人格构造:一颗多层的洋葱171
二、透过自我揭露而亲近172
三、自我揭露的深度与广度173
四、在报酬与投资的基准上规则化亲密度175
五、评论:从社会渗透拉回现在179
第十章 查尔斯·柏格的降低不确定性理论183
一、降低不确定性:预测并解释185
二、公理理论:关于不确定性的确定事物186
三、定理:不确定性公理的逻辑力189
四、应付特定不确定性的策略191
五、评论:关于不确定性的一些疑虑194
关系保养198
第十一章 巴斯特与蒙哥马利的关系辩证204
一、亲密关系的你推我拉辩证法206
三、关系中的三种辩证208
四、伴侣与社群之间的三种平行辩证212
五、面对辩证紧张关系的实用法则214
六、批评:我们如何处理关系混乱状态?217
第十二章 保罗·瓦茲拉维克的互动观点221
一、家庭作为一个体系223
二、人际传播的公理225
三、落入系统困境,无处可逃230
四、重构:藉由改变规则来改变游戏231
五、评论:体系内所需的调整234
影响237
第十三章 穆萨佛·薛里夫的社会判断理论240
一、三个态度区域:接受、拒绝,或中立242
二、自我涉入——你有多在乎?243
三、判断讯息:对照与同化错误246
四、矛盾与态度改变247
五、给劝服者的实际建议248
六、为接受提出理由的证据249
七、评论:你的理论接受纬度有多广?251
第十四章 理查·培迪和约翰·卡西普的推敲可能模式254
一、中央与周边路径:通往劝服的选择道路255
二、推敲的动机:努力是值得的吗?258
三、推敲的能力:他们做得到吗?259
四、推敲的类型:客观思考vs.偏倚思考260
五、精巧制作的论据:强、弱,和中立261
六、周边线索:影响的另一条路径262
七、周边力量的极限263
八、选择一条路径:给劝服者的实际建议265
九、评论:推敲这个模式266
第十五章 里恩·费斯廷吉的认知不和谐理论270
一、不和谐:行为与信念不一致271
二、三项假设:降低态度与行为间不和谐的方法272
三、经典实验:「我会为了一块钱撒谎吗?」277
四、最新校订版:不和谐的因果279
五、理论付诸实践:透过不和谐来说服284
六、评论:不和谐上的不和谐285
伦理反思289
一、布伯的对话伦理289
二、尼尔森的重要抉择290
单元3:团体与公共传播294
团体决策294
第十六章 广川与顾然的团体决策功能性观点298
一、有效决策的四项功能300
二、将功能按优先顺序排列303
三、传播在实现功能扮演的角色305
四、从小池到大海307
五、给业馀与职业人员的实用建议309
六、批评:理性是否被高估了?310
第十七章 普尔的调适性结构化理论314
一、淘汰阶段模式316
二、纪登斯的结构观点318
三、互动——关乎道德、传播与权力320
四、规则与资源的使用与滥用321
五、研究规则与资源的运用323
六、制造改变,再造稳定324
七、我们如何在团体里生活?326
八、批评:无论如何紧跟纪登斯327
组织传播331
一、机械取径332
二、有机体取径332
三、文化取径333
四、批判取径333
第十八章 韦克的组织资讯系统取径334
一、组织:从模棱两可的资讯之中厘清事实335
二、大学是非紧密连结的系统336
三、大学对环境开放的系统339
四、社会文化演化的三段过程340
五、批评:本隐喻的优缺点345
第十九章 吉尔茲与培肯诺沃斯基的组织文化取径349
一、文化作为组织生活的隐喻350
二、什么是文化;什么不是文化351
三、厚描——民族志学者的任务是什么352
四、隐喻:认真看待语言354
五、象征性的故事解读355
六、仪式:一直以来皆是如此,将来也是这样359
七、管理者可能成为文化改变的代理者吗?360
八、批评:文化取径有用吗?361
第廿章 迪茲组织的批判传播取径365
一、每日生活中的组织殖民367
二、资讯与传播:造成改变的差异368
三、策略——明显的管理措施以扩大控制371
四、同意——自愿的忠诚以掩饰控制373
五、涉入——自由表达想法,但无声音374
六、参与——利害关系人行动中的民主376
七、AES Corp.——赋权根植于价值379
八、批评:职场民主是场空?382
公开修辞385
第廿一章 亚里斯多德的修辞学389
一、修辞:提高说服的可能性391
二、修辞证据:结构推理、个人信誉与感情诉求391
三、修辞五大圭臬398
四、批评:通过时间考验400
第廿二章 柏克的戏剧主义403
一、认同:失去它则无说服可能405
二、戏剧五价元素406
三、罪恶——救赎循环:一切修辞的根本408
四、利用戏剧观点进行的修辞批评411
五、批评:评估评论者分析413
第廿三章 费雪的叙事典范416
一、说个动人的故事418
二、叙事与典范:定义419
三、典范转移:从理性世界典范到叙事典范421
四、叙事理性:一致性与保真度423
五、批评:费雪的故事具备一致性与保真度吗?426
道德反思429
一、亚里斯多德的黄金中道429
二、卫斯特的预言式实用主义430
单元 4:大众传播434
导论——媒介与文化434
一、后现代是描述现代主义的承诺不再看似理所当然的时期434
二、我们已成为我们工具的工具435
三、在后现代世界,任何跟真理或道德确定论有关的论点都令人怀疑436
四、影像较其表征更重要436
五、拜媒介之赐,我们可混合不同的风格与品味以创造独一无二的身分437
六、后现代主义也可看成是一种新的经济秩序——建立在多国资本主义的消费社会438
第廿四章 麦克鲁汉的科技决定论439
一、传播发明:历史的平衡点440
二、我们制造工具而它们反过来形塑我们442
三、媒介即讯息443
四、人类历史的媒介分析445
五、电视是冷媒介448
六、生活于时代的尖端449
七、新数位时代——科技独裁的时代?451
八、评论:他可能是对的吗?但万一他是对的?453
第廿五章 罗兰·巴特的符号学457
一、与符号角力459
二、黄丝带的转变:从原谅到自豪461
三、制造迷思:剥除符号的历史463
四、揭开同质社会的迷思465
五、大众传播的符号学:「我想当麦可·乔丹」466
六、评论:迷思符号常重新肯定现状?468
第廿六章 史都·霍尔的文化研究472
一、媒介为强有力的意识形态工具474
二、早期文化批判者475
三、制造意义478
四、大众传播的企业控制479
五、媒介在波斯湾战争的角色480
六、后九一一媒介报导——寒蝉效应482
七、顽固的阅听人483
八、评论:我们如何知道他是对的?485
媒介效果488
第廿七章 乔治·葛伯纳的涵化理论491
一、暴力指数493
二、相等的暴力,不等的风险494
三、建立阅听人档案495
四、以电视犁耕的心田长出可怕的想法496
五、主流498
六、回响499
七、评论:涵化差异真的存在吗?很大吗?重要吗?500
第廿八章 麦斯威尔·麦康斯与唐纳·萧的议题设定理论505
一、最初的议题:不是怎么思考,而是思考些什么506
二、恭逢其时的理论507
三、媒介议题与公众议题:密切吻合508
四、何者是因,何者是果?509
五、谁为议题设定者设定议题?510
六、谁最受媒介议题影响?512
七、框架作用:转移属性的显著性513
八、不只思考些什么,还有怎么思考它515
九、超乎意见之上——媒介议题的行为效果516
十、评论:效果太有限、范围太广?518
第廿九章 李维与纳斯的媒体方程式522
一、媒体方程式:媒体=真实生活523
二、跨越抗议的直觉:「不是我,我知道图像不是人」524
三、旧脑袋被新科技愚弄525
四、证明方程式526
五、批评:有趣的单向关系534
伦理反省538
一、哈伯马斯的论述伦理538
二、克里福德·克里斯钦的公有社会伦理540
单元 5:文化脉544
导论——文化间传播544
第卅章 威廉·古迪康斯特的焦虑/不确定感管理理论547
一、陌生人登场548
二、有效沟通:用心的结果549
三、焦虑与不确定感:文化变异性的两种结果552
四、当文化冲突时,如何处理焦虑与不确定感554
五、评论:淹没在团体间变项中559
第卅一章 史泰拉·婷图梅的面子—协商理论563
一、集体主义vs.个人主义566
二、面子的多种面孔568
二、面子:连接文化与冲突管理569
三、修订后的面子—协商理论572
四、应用:胜任愉快的文化间面子功夫575
五、评论:个别差异造成的混淆576
第卅二章 盖瑞·菲利普森的言说符码理论(民族志传播学)581
一、言说符号的特色584
二、言说符号的实质内容585
三、言说符码的诠释587
四、言说符码的地点589
五、讨论言说符码的力量590
六、表演民族志592
七、评论:沟通理论中的不同言说符码593
性别与传播597
一、男人与女人间的相似处比差异处还多598
二、不管女人或男人的沟通风格都存在很大的变异性598
三、生物性别是事实,社会性别则是概念599
第卅三章 荻柏罗·谭娜的性别方言风格601
一、当哈利碰上莎莉:两个文化的冲突603
二、女人渴望连系vs.男人渴望地位606
三、和谐式谈话vs.报告式谈话607
四、「现在才总算开始明白了!」611
五、评论:谭娜对研究与男性太宽厚?612
第卅四章 桑德拉·哈汀与茱莉亚·五德的立场理论617
一、植基于哲学与文学的女性主义者立场620
二、女人属于被边缘化的群体622
三、不知从何处而来的知识vs.在地知识624
四、强客观:从妇女立场而来较不偏颇的观点626
五、实践的理论:以妇女生活为基础的沟通研究628
六、评论:边缘的立场较不虚假?630
第卅五章 雪莉丝·克拉玛罗的无声团体理论633
一、无声团体:在别人宇宙内的黑洞635
二、陈述经验的阳刚权力636
三、身为沟通守门人的男性638
四、国际网际网路未实现的承诺639
五、女人对男人谈话的看法:转译的问题641
六、私下一吐为快:与女人结成网络643
七、公开发言:女性主义字典644
八、性骚扰:为表达经验铸造出来的词646
九、评论:好男人很难找到(并改变)647
伦理反省651
一、卡萝·吉莉根的不同的声音651
二、塞拉·班哈碧布的互动式普世主义652
单元 6:整合656
导论——传播理论656
第卅六章 混沌中的秩序661
一、将理论绘制在客观——诠释的天平上663
二、「一方面……另一方面」664
三、学者的四个选项:拒斥、尊重、合作、结合667
四、最后的提醒672
附录A 名词解释675
附录B 理论摘要697
一、人际传播697
二、团体与公共传播700
三、大众传播702
四、文化脉络703
附录C 期刊705
附录D 传播伦理的NCA信条706
注释 英文版708
注释 中文版731
热门推荐
- 909472.html
- 1034366.html
- 386069.html
- 690391.html
- 1351888.html
- 2219340.html
- 2324112.html
- 1140097.html
- 101518.html
- 1500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336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047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411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779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098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812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305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257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018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21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