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辽金元经学学术编年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周春健,吴国武著;郑杰文主编 著
- 出版社: 南京:凤凰出版社
- ISBN:9787550621145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565页
- 文件大小:183MB
- 文件页数:624页
- 主题词:经学-学术研究-中国-辽宋金元时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辽金元经学学术编年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序1
编纂凡例1
前言1
辽代经学学术编年3
太祖神册三年 戊寅(918)3
五月,诏建孔子庙3
太祖神册四年 己卯(919)4
八月,帝谒孔子庙4
太祖神册五年 庚辰(920)4
九月,《契丹大字》制成4
太祖天显元年 丙戌(926)6
义宗倍称制,一用汉法6
太宗会同三年 庚子(940)6
诏契丹人授汉官者从汉仪,听与汉人婚姻6
太宗会同九年 丙午(946)7
太宗克晋,稍用汉礼7
穆宗应历元年 辛亥(951)8
十一月,诏朝会依嗣圣皇帝故事,用汉礼8
穆宗应历九年 己未(959)8
韩延徽卒8
景宗保宁八年 丙子(976)9
十二月,诏南京复礼部贡院9
圣宗统和元年 癸未(983)10
室昉进《尚书·无逸篇》以谏10
圣宗统和四年 丙戌(986)11
七月,上京开龙寺建佛事一月,饭僧万人11
圣宗统和六年 戊子(988)12
诏开贡举12
圣宗统和十二年 甲午(994)14
十一月,诏儒生、明经等14
陈甫笄卒14
圣宗统和十三年 乙未(995)15
八月,诏修先哲庙貌,以时祀之15
圣宗统和十四年 丙申(996)15
萧韩家奴始仕15
圣宗统和十五年 丁酉(997)17
《龙龛手鉴》四卷问世17
圣宗统和二十二年 甲辰(1004)19
二月,邢抱朴卒19
是年后,马得臣进谏,愿圣宗能致唐朝二帝之治19
圣宗开泰元年 壬子(1012)20
八月,赐铁骊那沙佛像、儒书20
圣宗开泰五年 丙辰(1016)21
十一月,马保忠监修国史21
圣宗太平十一年 辛未(1031)22
圣宗遵孝道,终制三年22
圣宗重礼23
兴宗重熙五年 丙子(1036)23
十月,帝幸南京礼部贡院23
兴宗重熙十五年 丙戌(1046)24
诏萧韩家奴与耶律庶成等撰制《礼书》三卷24
兴宗重熙二十四年 道宗清宁元年 乙未(1055)25
八月,兴宗崩25
十二月,诏设学养士,颁《五经》传疏26
道宗清宁初28
蒲鲁卒28
道宗清宁六年 庚子(1060)28
六月,中京置国子监28
道宗清宁十年 甲辰(1064)29
十一月,诏命儒臣校雠经籍29
道宗咸雍四年 戊申(1068)29
二月,颁行《御制华严经赞》29
道宗咸雍八年 壬子(1072)30
七月,以御书《华严经五颂》示群臣30
十二月,赐高丽佛经一藏31
道宗咸雍十年 甲寅(1074)32
十月,诏有司颁行《史记》、《汉书》32
道宗大康初年32
马哥卒32
道宗大康元年 乙卯(1075)33
三月,命皇太子写佛书33
道宗大康二年 丙辰(1076)33
秋,上诵《黍离》诗33
道宗大康五年 己未(1079)34
杨皙薨34
道宗大康九年 癸亥(1083)34
十一月,雠校高丽所进佛经34
道宗大安二年 丙寅(1086)35
正月,命讲《五经》大义35
道宗大安四年 戊辰(1088)35
四月,耶律俨为帝讲《尚书·洪范》35
五月,命燕国王延禧写《尚书·五子之歌》36
道宗大安五年 己巳(1089)36
三月,诏谕学者当穷经明道36
道宗寿昌元年 乙亥(1095)37
十一月,夏国进贝多叶佛经37
道宗寿昌六年 庚辰(1100)37
十一月,召医巫闾山僧志达设坛于内殿37
道宗寿昌末年38
萧文知易州,务农桑,崇礼教38
天祚帝乾统六年 丙戌(1106)39
王鼎卒39
天祚帝保大元年 辛丑(1121)39
大公鼎卒39
金代经学学术编年43
太祖天辅七年 太宗天会元年 癸卯(1123)43
五月,左企弓遇害43
十月,上京庆元寺僧献佛骨,却之43
十一月,始设词赋进士、经义进士44
太宗天会六年 戊申(1128)45
十二月,有欲发孔子墓者诛之45
太宗天会七年 己酉(1129)46
秋,试举人于蔚州46
太宗天会十年 壬子(1132)46
夏,粘罕试举人于白水泊,不取中原人,不试经义46
熙宗天眷元年 戊午(1138)47
五月,诏以经义、词赋取士47
熙宗天眷二年 己未(1139)48
张用直以教宗子赐进士及第48
熙宗天眷三年 庚申(1140)48
十一月,孔璠袭封衍圣公48
熙宗皇统元年 辛酉(1141)49
二月,熙宗亲祭孔子庙49
熙宗皇统二年 壬戌(1142)50
正月,孔拯袭封衍圣公50
海陵王天德二年 庚午(1150)51
冬,筑燕京城51
海陵王天德三年 辛未(1151)52
正月,初置国子监52
国子监印定经史著作,授诸学校53
罢经义科54
海陵王贞元三年 乙亥(1155)55
三月,杖僧法宝二百55
海陵王正隆元年 丙子(1156)55
二月,海陵王御宣华门观迎佛55
命以《五经》、《三史》正文内出题56
世宗大定二年 壬午(1162)57
五月,显宗与儒臣讲议于承华殿57
诏免二税户为民57
世宗大定三年 癸未(1163)58
七月,孔总袭封衍圣公58
梁襄登进士第58
世宗大定六年 丙戌(1166)59
世宗重礼59
始置太学60
更定收补内侍格,能诵经者月奉多61
世宗大定八年 戊子(1168)61
正月,世宗未信佛法61
世宗大定十年 庚寅(1170)62
八月,世宗经筵不屏左右汉官62
世宗大定十一年 辛卯(1171)63
创设女直进士科63
始郊,命议配享之礼64
议禘祫之仪65
世宗大定十三年 癸巳(1173)66
五月,禁女直人毋得译为汉姓66
始设女直国子学、女直府学66
世宗大定十四年 甲午(1174)67
四月,谕多建佛寺,宜申约束67
国子监请春秋仲月上丁释奠于文宣王68
世宗大定十五年 乙未(1175)68
诏译诸经68
世宗大定十六年 丙申(1176)70
正月,与亲王等论古今兴废事,尊崇经籍70
四月,置府学、州学70
世宗大定十七年 丁酉(1177)71
是年前,唐括安礼与世宗辩猛安、汉户今皆一家71
世宗大定十八年 戊戌(1178)72
章宗始习汉字经书72
世宗大定十九年 己亥(1179)73
李仲略乞以经义进士为考试官73
世宗大定二十年 庚子(1180)74
十二月,授孔总兖州曲阜令74
世宗大定二十一年 辛丑(1181)74
三月,诏曲阜修宣圣庙墓74
世宗大定二十二年 壬寅(1182)75
石琚卒75
世宗大定二十三年 癸卯(1183)76
二月,致祭于至圣文宣王庙76
八月,以《孝经》赐护卫亲军76
九月,译经所进《五经》、诸子等书77
闰十一月,世宗崇儒抑吏77
世宗大定二十六年 丙午(1186)79
二月,诏定祭孔庙制79
三月,制猛安谋克皆先读女直字经史然后承袭79
十一月,帝赞《论语》之语80
世宗大定二十七年 丁未(1187)80
十二月,禁女直人不得改称汉姓、学南人衣装80
世宗大定二十八年 戊申(1188)81
四月,命建女直大学81
复经义科81
梁肃卒82
裴满亨擢进士第83
世宗大定二十九年 己酉(1189)83
六月,律科举人须通治《论语》、《孟子》83
议祫禘礼84
复置经童科85
乞兴学校,推行三舍法85
章宗明昌元年 庚戌(1190)87
正月,诏定群经出题之制87
三月,诏修曲阜孔子庙学87
元好问生88
章宗明昌二年 辛亥(1191)89
四月,诏衍圣公孔元措视四品秩89
六月,移剌履卒90
十一月,制诸女直人不得以姓氏译为汉字91
章宗明昌三年 壬子(1192)91
四月,定宣圣庙春秋释奠91
十月,奏增修曲阜宣圣庙91
完颜守贞论经童之科92
章宗明昌四年 癸丑(1193)93
八月,释奠孔子庙93
章宗明昌五年 甲寅(1194)93
正月,为叶鲁、谷神二贤立庙于孔子庙旁93
三月,置弘文院,译写经书95
闰十月,帝与守贞议孔子庙95
章宗明昌六年 乙卯(1195)96
八月,重修曲阜孔庙96
八月,命礼部令学官讲经96
十二月,张暐等进《大金仪礼》97
章宗承安二年 丁巳(1197)100
正月,诏孔元措兼曲阜令100
二月,章宗亲祀宣圣庙100
李纯甫擢经义进士100
王若虚擢经义进士102
章宗承安四年 己未(1199)105
二月,诏建太学,祀孔子105
章宗承安五年 庚申(1200)106
正月,会试取策论、词赋、经义不得过六百人106
五月,议拜礼106
章宗泰和元年 辛酉(1201)107
进士试策日参问疑难经旨,诏为永制107
章宗泰和三年 癸亥(1203)107
四月,命再详定《仪礼》107
章宗泰和四年 甲子(1204)108
二月,诏州郡增修宣圣庙108
十月,诏亲军习《孝经》、《论语》108
宗道卒109
章宗泰和七年 丁卯(1207)109
九月,敕女直人不得改为汉姓及学南人装束109
卫绍王大安二年 庚午(1210)110
四月,校《大金仪礼》110
五月,诏儒臣编《续资治通鉴》111
宣宗贞祐二年 甲戌(1214)111
徒单镒卒111
宣宗贞祐三年 乙亥(1215)113
四月,定诸进士登第授阶制113
张行简卒113
宣宗贞祐四年 丙子(1216)114
十二月,张暐卒114
宣宗贞祐五年 丁丑(1217)115
三月,省试经义进士,多放十余人115
宣宗兴定二年 戊寅(1218)115
王渥登进士第115
哀宗正大元年 甲申(1224)116
五月,赐经义进士张介等及第116
哀宗正大三年 丙戌(1226)117
八月,置益政院117
杨云翼进讲《尚书》117
哀宗正大四年 丁亥(1227)118
八月,吕造进《尚书要略》118
西夏亡119
哀宗正大五年 戊子(1228)120
杨云翼卒120
哀宗正大八年 辛卯(1231)121
二月,张行信卒121
哀宗正大九年、哀宗天兴元年壬辰(1232)122
五月,赵秉文卒122
八月,释奠孔子125
麻九畴卒125
天兴间,张潜卒126
哀宗天兴三年 甲午(1234)127
李献甫卒127
元代经学学术编年131
太祖四年 己巳(1209)131
许衡生131
太祖十年 乙亥(1215)132
以金枢密院为宣圣庙132
太祖十八年 癸未(1223)133
郝经生133
太宗二年 庚寅(1230)134
立十路宣课司,选儒臣用之134
太宗四年 壬辰(1232)134
三月,金履祥生134
太宗五年 癸巳(1233)135
六月,诏孔元措袭封衍圣公135
十二月,敕修孔子庙136
太宗七年 乙未(1235)136
拔德安,得名儒赵复136
太宗八年 丙申(1236)138
三月,复修孔子庙138
六月,耶律楚材请立编修所于燕京,经籍所于平阳139
太宗九年 丁酉(1237)139
八月,下诏用儒术选士139
始修阙里之庙141
太宗十年 戊戌(1238)141
十一月,孔元措进言,复兴礼乐141
李桢奏请寻访天下儒士142
太宗十二年 庚子(1240)142
建太极书院142
乃马真后元年 壬寅(1242)145
姚枢隐苏门,许衡访求之145
乃马真后三年 甲辰(1244)146
五月,耶律楚材卒146
冬,王鹗进讲经书149
定宗元年 丙午(1246)149
赐号张特立曰中庸先生149
定宗二年 丁未(1247)150
张德辉应召辨儒何咎焉150
定宗三年 戊申(1248)151
春,世祖问德辉以孔子庙食之礼151
海迷失后称制元年 己酉(1249)151
正月,吴澄生151
闰二月,刘因生152
宪宗二年 壬子(1252)153
三月,陈栎生153
张德辉、元裕请世祖为儒教大宗师154
月合乃始,儒人免丁156
宪宗三年 癸丑(1253)156
张特立卒156
宪宗四年 甲寅(1254)157
张柔复建孔子庙157
征许衡为京兆教授157
许衡《小学大义》成158
宪宗五年 乙卯(1255)159
二月,拟授许衡京兆提学,力辞不受159
杨奂卒160
宪宗八年 戊午(1258)161
俞琰生161
是年后,许衡《读易私言》一卷成162
宪宗九年 己未(1259)162
杨惟中卒162
世祖中统元年 庚申(1260)163
七月,李简《学易记》九卷成163
许衡应诏北行至上都165
黄泽生165
世祖中统二年 辛酉(1261)166
三月,许衡应召至上都166
四月,诏军中所俘儒士听赎为民167
六月,诏宣圣庙岁时致祭167
八月,许衡、姚枢、窦默各有任职168
九月,请以儒人教孔、颜、孟三氏子孙168
始命置诸路学校官169
世祖中统三年 壬戌(1262)170
正月,修宣圣庙成170
世祖中统四年 癸亥(1263)171
刘肃卒171
二月,郝经《一王雅》成171
世祖中统五年、至元元年 甲子(1264)173
正月,重征儒、释、道等户租税173
二月,敕选儒士译写经书173
三月,郝经《春秋制作本原》十卷成173
高智耀卒175
世祖至元二年 乙丑(1265)177
二月,郝经《春秋三传折衷》五十卷成177
二月,郝经《春秋外传》八十一卷成181
世祖至元三年 丙寅(1266)183
许衡上疏,建言国家当行汉法183
十月,徙平阳经籍所于京师185
《五经要语》纂成185
袁桷生186
世祖至元四年 丁卯(1267)186
正月,敕修曲阜宣圣庙186
二月,改经籍所为弘文院187
九月,王鹗等请行选举法,事未施行187
世祖至元五年 戊辰(1268)188
十月,敕从臣录《毛诗》、《孟子》、《论语》188
世祖至元六年 己巳(1269)189
正月,访前代知礼仪者肄习朝仪189
二月,诏颁行蒙古新字于天下190
七月,立诸路蒙古字学,立国子学191
世祖至元七年 庚午(1270)192
许谦生192
世祖至元八年 辛未(1271)193
正月,立京师蒙古国子学193
六月,以许衡为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衡以儒术教学194
十一月,建国号曰大元196
董文忠辨“科举类教,道学类禅”196
程端礼生197
世祖至元九年 壬申(1272)197
正月,郝经《周易外传》八十卷成197
郝经《太极演》二十卷成200
虞集生202
世祖至元十年 癸酉(1273)203
四月,敕南儒为人掠卖者官赎为民203
九月,杜瑛卒203
王鹗卒204
世祖至元十一年 甲戌(1274)205
八月,刘秉忠卒205
是年后,段直于泽州大修孔子庙206
世祖至元十二年 乙亥(1275)207
七月,郝经卒207
世祖至元十三年 丙子(1276)210
二月,命焦友直括宋秘书省禁书图籍210
三月,免儒户徭役210
不忽木与同舍生上疏,议置学校,习儒学211
赵璧卒212
世祖至元十五年 戊寅(1278)212
五月,诏谕国家大事与儒臣老者同议212
六月,诏汰江南冗官,减汰翰林院及诸南儒为官谬滥者213
世祖至元十六年 己卯(1279)214
赛典赤赡思丁卒214
世祖至元十七年 庚辰(1280)215
正月,黄震卒215
二月,诏谕焚毁《道藏》伪妄经文及板217
八月,姚枢卒217
十一月,廉希宪卒219
十二月,程绍开卒220
窦默卒220
周应合卒221
世祖至元十八年 辛巳(1281)222
正月,黄震卒222
三月,许衡卒224
十月,焚毁道藏伪经226
太子真金崇孔子之道227
王恽进《承华事略》二十篇,其一曰《崇儒》228
吴澄纂次诸经,注释《孝经章句》成,次年校定诸经成229
本年后,张卿弼卒230
本年后,文及翁卒231
世祖至元十九年 壬午(1282)232
十一月,孔洙为国子祭酒232
十二月,征处士刘因232
冬,立詹事院,举名儒233
岁贡吏员,儒吏兼通者为上233
本年,文天祥卒234
世祖至元二十年 癸未(1283)235
二月,张文谦卒235
二月,吴师道生236
世祖至元二十一年 甲申(1284)236
八月,俞琰自序《易外别传》236
阿鲁浑萨理劝帝治天下必用儒术238
事未及行而选举之制已立238
家铉翁《春秋集传详说》三十卷成239
本年稍后,陈存卒241
世祖至元二十二年 乙酉(1285)242
三月,张起岩生242
十一月,许月卿卒242
裕宗薨243
陈友仁辑《周礼集说》十二卷成244
世祖至元二十三年 丙戌(1286)245
秋,陈栎《深衣说》成245
赵良弼卒246
本年,刘汉传卒247
本年后,高斯得卒247
世祖至元二十四年 丁亥(1287)249
闰二月,设国子监249
闰二月,设江南各道儒学提举司250
三月,程钜夫奉诏求贤于江南251
本年,王义山卒252
世祖至元二十五年 戊子(1288)253
十月,诏免儒户杂徭253
胡长孺待诏集贤院253
王天与《尚书纂传》四十六卷成254
世祖至元二十六年 己丑(1289)256
四月,谢枋得卒256
九月,置高丽儒学提举司257
九月,砚弥坚卒258
李昶卒259
本年,马廷鸾卒259
世祖至元二十七年 庚寅(1290)261
正月,复立兴文署261
世祖至元二十八年 辛卯(1291)262
九月,方逢辰卒262
世祖至元二十九年 壬辰(1292)264
四月,李肖龙卒264
定各处儒学教授俸264
《国朝集礼》编成265
本年后,曾子良卒265
世祖至元三十年 癸巳(1293)266
四月,刘因卒266
九月,舒津卒270
十一月,郑滁孙进《中天图》270
王磐卒272
世祖召见郑滁孙273
魏新之卒273
世祖至元三十一年 甲午(1294)274
正月,世祖崩274
正月,杨恭懿卒275
七月,成宗诏中外崇奉孔子276
十二月,苏天爵生276
至元中,何逢原卒277
约至元中,汪注卒277
本年后,李春叟卒278
成宗元贞元年 乙未(1295)278
八月,郝文、元明善等问学吴澄278
八月,谢翱卒279
十月,胡斗元卒280
诏各路荐举儒吏兼通者281
阎复上疏言京师宜首建宣圣庙学281
傅立自序《易学纂言》282
成宗元贞二年 丙申(1296)283
二月,曹泾序陈栎《论语口义》283
七月,王应麟卒284
十一月,鲍云龙卒285
成宗大德元年 丁酉(1297)286
本年前,曹说卒286
六月,董文用卒286
李孟为仁宗陈善言正道287
约本年,家铉翁卒288
成宗大德二年 戊戌(1298)289
正月,王幼孙卒289
张立道卒290
哈剌哈孙重儒臣,奏建庙学290
本年,舒岳祥卒291
成宗大德三年 己亥(1299)292
七月,《论语口义》刊成292
杨桓卒293
朱升生293
成宗大德四年 庚子(1300)294
中秋,黎立武序袁俊翁《四书疑节》294
闰八月,王埜翁卒295
本年后,俞浙卒296
成宗大德五年 辛丑(1301)297
孟夏,王恽题辞石鹏《四书家训》297
孟秋,敖继公《仪礼集说》十七卷成298
是年或之前,王申子《大易缉说》十卷成301
雷思齐卒304
吴思齐卒304
成宗大德六年 壬寅(1302)305
三月,郑朴翁卒305
六月,张?卒305
六月,建文宣王庙于京师307
十二月,刘庄孙卒307
成宗大德七年 癸卯(1303)308
三月,金履祥卒308
十二月,陈栎自序《书解折衷》310
何玮建言建国学于孔庙之侧312
本年后,何梦桂卒313
成宗大德八年 甲辰(1304)313
七月,陈栎《中庸口义》成313
汪深卒315
成宗大德九年 乙巳(1305)315
五月,征萧?315
十月,胡震《周易衍义》十六卷成316
熊禾序董鼎《孝经大义》318
成宗大德十年 丙午(1306)320
七月,史蒙卿卒320
命江浙行省制造宣圣庙乐器321
郑滁孙《大易法象通赞》七卷成321
重刻袁甫《孝经说》三卷324
本年,胡次焱卒325
王义端卒325
本年后,郑滁孙卒326
成宗大德十一年 丁未(1307)326
五月,下诏大赦天下,蠲儒户差役326
六月,命王约等节译《大学衍义》327
七月,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328
八月,孛罗铁木儿译《孝经》进329
八月,欧阳龙生卒329
本年,方回卒330
吴霞举卒330
武宗至大元年 戊申(1308)331
十月,倪坚序杨桓《六书统》331
十二月,董鼎《书传辑录纂注》六卷成334
十二月,吾丘衍《周秦刻石释音》一卷成336
吴澄召为国子监丞337
本年,周密卒338
武宗至大二年 己酉(1309)339
正月,定制大成至圣文宣王春秋释奠用太牢339
七月,任士林卒339
武宗至大三年 庚戌(1310)340
六月,何尧卒340
十月,置曲阜宣圣庙登歌乐340
十月,宋濂生341
本年,戴表元卒342
复召吴澄343
黎立武卒343
武宗至大四年 辛亥(1311)344
四月,仁宗不拘品级选用师儒之职344
五月,安熙卒345
闰七月辛丑,仁宗命国子祭酒以太牢祠孔子346
吴澄升国子司业346
俞琰《周易集说》成348
本年,石一鳌卒349
牟巘卒350
刘应李卒351
仁宗皇庆元年 壬子(1312)351
正月,翰林、集贤儒臣帝自选用351
五月,陈栎《礼记集义详解》成352
本年,黄仲元卒353
熊禾卒354
是年或之后,吴澄序刘惟思《中庸简明传》355
仁宗朝,刻敬铉《春秋备忘》四十卷356
仁宗皇庆二年 癸丑(1313)356
本年前,齐梦龙卒356
正月,置辽阳行省儒学提举司357
六月,以周、张、二程、许衡等从祀孔子庙廷357
十一月,下诏重行科举,定科目,从《四书》、《五经》内出题358
胡一桂《周易本义启蒙翼传》四卷成360
约本年,董鼎卒362
本年后,王申子卒363
仁宗延祐元年 甲寅(1314)363
三月,虞集序程复心《四书章图纂释》363
四月,立回回国子监365
五月,为许衡立鲁斋书院365
六月,置云南行省儒学提举司366
姚燧卒366
韩性崇朱氏之学,推《四书》、《六经》367
程钜夫序程复心《四书章图纂释》368
约本年,胡方平卒369
仁宗延祐二年 乙卯(1315)369
三月,廷试进士369
八月,更定国子学贡试之法371
元明善首充考试官372
曹泾卒372
陈普卒373
卫富益隐居授业374
仁宗延祐三年丙辰(1316)374
春,胡炳文《周易本义通释》十二卷成374
五月,置甘肃儒学提举司376
七月,以颜、曾、思、孟配享先圣377
田泽续刊王申子《大易缉说》十卷377
陈天祥卒380
董朴卒382
是年后,赵孟頫重辑《书今古文集注》382
仁宗延祐四年 丁巳(1317)384
四月,以《大学衍义》译国语384
夏,齐履谦《春秋诸国统纪》六卷、《目录》一卷成384
陈栎编《四书发明》386
仁宗延祐五年 戊午(1318)387
五月,赐敬俨《大学衍义》387
七月,萧?卒387
七月,程钜夫卒388
九月,赐朝臣《大学衍义》389
十一月,吴澄《书纂言》成390
命各路府宣圣庙置雅乐391
虞盘第进士391
仁宗延祐六年 己未(1319)392
十二月,封周敦颐为道国公392
本年,刘埙卒392
仁宗延祐七年 庚申(1320)393
正月,仁宗崩393
夏,黄泽《易学滥觞》一卷成394
十一月,各郡建八思巴殿395
十二月,忽都鲁都儿迷失译进《大学衍义》395
十二月,耶律有尚卒396
吴莱以《春秋》举上礼部,不利397
英宗至治元年 辛酉(1321)398
二月,袁俊翁自序《四书疑节》398
四月,李孟卒398
四月,陈师凯《书蔡传旁通》六卷成399
龙仁夫《周易集传》十八卷成401
约本年,黄超然卒403
英宗至治二年 壬戌(1322)404
正月,敕存恤孔氏子孙贫乏者404
正月,方凤卒404
二月,元明善卒405
五月,熊良辅《周易本义集成》十二卷刊成405
五月,熊朋来卒407
六月,赵孟頫卒408
八月,袁桷序龚霆松《四书朱陆会同》409
十月,吴澄《易纂言》成410
十月,陈澔《礼记集说》十卷成412
本年后,邵大椿卒415
英宗至治三年 癸亥(1323)415
正月,征用赵居信、吴澄二儒415
五月,吴澄《易叙录》十二篇刊行416
十一月,遣使祀孔子416
陆正卒417
泰定帝泰定元年 甲子(1324)417
二月,请开经筵,张珪、吴澄等进讲417
三月,牟应龙卒418
七月,邹次陈卒418
九月,胡炳文自序《四书通》419
九月,李粲序赵惪《四书笺义纂要》419
十一月,丘葵《周礼补亡》六卷成420
萧镒自序《四书待问》422
是年后,王守诚续编《太常集礼》以进423
泰定初,周仁荣召拜国子博士424
泰定中,萧汉中《读易考原》成424
泰定间,俞皋《春秋集传释义大成》十二卷成425
泰定帝泰定二年 乙丑(1325)426
正月,程直方卒426
二月,张楧卒427
泰定帝泰定三年 丙寅(1326)427
六月,胡元序陈栎《四书发明》427
十月,邓文原序胡炳文《四书通》428
泰定帝泰定四年 丁卯(1327)429
正月,陈栎《尚书蔡氏集传纂疏》刊行429
二月,进孔思晦阶嘉议大夫430
七月,建横渠书院431
七月,敕经筵讲读官非有代不得去职431
八月,袁桷卒431
是年或稍后,俞琰卒432
杨士龙《易说纲要》成433
胡一桂《诗集传附录纂疏》二十卷刊行434
泰定帝致和元年 文宗天历元年 戊辰(1328)435
正月,胡炳文序张存中《四书通证》435
夏,赵惪自序《四书笺义纂要》436
九月,白珽卒436
十二月,程时登卒437
吴澄《春秋纂言》成438
文宗天历二年 己巳(1329)439
二月,遣曹元用祀孔子于阙里439
七月,吴澄《易纂言外翼》八卷成439
八月,始置广成局440
八月,建阳书坊刊印胡炳文《四书通》成441
九月,敕著《经世大典》,后二年五月成442
九月,齐履谦卒443
十二月,命印佛经二十七藏443
文宗天历三年、至顺元年 庚午(1330)444
正月,黄镇成《尚书通考》十卷成444
三月,胡炳文序胡仲文《大学释旨》446
闰七月,加封孔子、颜氏等名号,以董仲舒从祀孔庙446
十月,申饬衍圣公崇奉孔子庙事447
十月,许谦序金履祥《论孟集注考证》447
十一月,曲阜兖国复圣公新庙落成449
《太常集礼》五十卷成449
文宗至顺二年 辛未(1331)450
七月,欧阳玄建言衍圣公当用三品铜印450
成遵受《春秋》业于夏镇450
同恕卒451
顺帝至顺三年 壬申(1332)452
正月,封孔子妻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夫人452
二月,诏修曲阜宣圣庙453
吴澄《礼记纂言》三十六卷成453
顺帝元统元年 癸酉(1333)455
六月,吴澄卒455
九月,胡炳文卒457
本年,丘葵卒458
顺帝元统二年 甲戌(1334)459
二月,陈栎卒459
三月,诏儒人免役等悉依旧制461
九月,董真卿《周易会通》十四卷刊成461
顺帝至元元年 乙亥(1335)462
正月,傅定保卒462
五月,遣使致祭曲阜孔子庙463
十一月,诏罢科举463
龙仁夫卒464
顺帝至元二年 丙子(1336)465
正月,王结卒465
十一月,赵世延卒465
本年,赵若焕卒466
顺帝至元三年 丁丑(1337)467
孟秋,李桓序金履祥《论孟集注考证》467
十月,许谦卒468
汪克宽《春秋胡传附录纂疏》三十卷初稿成470
顺帝至元四年 戊寅(1338)472
正月,诏修曲阜孔子庙472
四月,汪炎昶卒472
脱脱谏言帝王当日与大臣宿儒讲求治道473
孛术鲁翀卒473
顺帝至元五年 己卯(1339)474
敕赐曲阜宣圣庙碑474
顺帝至元六年 庚辰(1340)475
十一月,孔克坚袭封衍圣公475
十二月,诏复行科举475
梁寅《周易参义》十二卷成476
顺帝至正元年 辛巳(1341)478
脱脱领经筵事,遴选儒臣劝讲478
顺帝至正二年 壬午(1342)478
十月,遣官致祭孔子于曲阜478
十一月,柳贯卒478
顺帝至正三年 癸未(1343)479
三月,诏修辽、金、宋三史479
倪士毅《重订四书辑释》四十五卷成480
是年前,汪泽民建议升衍圣公品秩483
顺帝至正四年 甲申(1344)484
八月,吴师道卒484
九月,翟思忠序梁益《诗传旁通》485
本年,陈深卒487
顺帝至正五年 乙酉(1345)487
五月,??卒487
十月,辽、金、宋三史皆成488
十二月,程端学《春秋本义》三十卷、《春秋或问》十卷、《三传辨疑》二十卷刊行489
程端礼卒492
顺帝至正六年 丙戌(1346)494
正月,陈应润《周易爻变义蕴》四卷成494
四月,钱义方《周易图说》二卷成497
黄泽卒499
许谦《读书丛说》六卷、《诗集传名物钞》八卷、《读四书丛说》八卷同时刊行500
朱升《大学中庸旁注》二卷成504
顺帝至正七年 丁亥(1347)506
五月,朱倬《诗经疑问》七卷刊行506
冬,朵儿只升右丞相,崇圣学507
李孝光进《孝经图说》508
铁木儿塔识奏升衍圣公阶为三品509
朱公迁《诗经疏义》二十卷成509
顺帝至正八年 戊子(1348)511
五月,虞集卒511
七月,遣使祭曲阜孔子庙512
七月,王充耘《书义主意》六卷刊行512
八月,赵汸《春秋师说》三卷成513
张枢卒515
顺帝至正九年 己丑(1349)516
仲春,周伯琦《说文字原》一卷、《六书正讹》五卷成516
七月,李廉《春秋诸传会通》二十四卷刊行519
开端本堂,李好文进《端本堂经训要义》521
顺帝至正十年 庚寅(1350)522
王元杰《春秋谳义》十二卷成522
顺帝至正十一年 辛卯(1351)524
仲夏,建安同文堂刊董彝《四书经疑问对》八卷成524
赡思卒525
顺帝至正十二年 壬辰(1352)526
苏天爵卒526
顺帝至正十三年 癸巳(1353)527
孟梦恂卒527
顺帝至正十四年 甲午(1354)528
七月,吴澄《仪礼逸经传》十八篇刊行528
七月,杨维桢序魏德刚《春秋左氏传类编》531
顺帝至正十五年 乙未(1355)532
九月,郑玉自序《春秋阙疑》532
十月,孔希学袭封衍圣公535
顺帝至正十六年 丙申(1356)536
二月,遣使致祭曲阜孔子庙536
顺帝至正十七年 丁酉(1357)536
十二月,欧阳玄卒536
赵汸《春秋集传》十五卷成编537
赵汸撰著《春秋属辞》十五卷539
顺帝至正十八年 戊戌(1358)540
八月,郑玉卒540
顺帝至正十九年 己亥(1359)542
十一月,胡瑜论宋五贤从祀542
顺帝至正二十二年 壬寅(1362)543
十一月,景星自序《四书集说启蒙》543
十二月,追谥朱熹父为献靖,改封朱熹为齐国公544
李士瞻上疏,建言御经筵以讲圣学545
皇太子抑儒崇佛546
顺帝至正二十三年 癸卯(1363)546
六月,诏授江南举人为儒学教授546
是年后,吴当卒546
顺帝至正二十四年 甲辰(1364)547
三月,张理《易象图说》六卷成547
三月,胡一中《定正洪范集说》一卷刊行548
顺帝至正二十六年 丙午(1366)549
三月,舒天民《六艺纲目》二卷刊成549
入元后551
祝泌卒551
丘富国卒552
婺源胡一桂卒552
永嘉胡一桂卒553
郑君老卒553
蔡逢甲卒554
郑仪孙卒555
张清子卒555
包天麟卒555
杨叔方卒556
张庆之卒556
主要参考书目559
热门推荐
- 1217670.html
- 3097227.html
- 628823.html
- 2677069.html
- 1234598.html
- 2800288.html
- 1774662.html
- 1604379.html
- 3537962.html
- 7401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865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422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617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033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688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340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023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81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253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74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