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地理信息共享法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何建邦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089928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221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23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地理信息共享法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序言1
前言1
第1章 地理信息共享法学纵横谈1
1.1 地理信息共享法学的形成与发展1
1.1.1 地理信息共享法与地理信息共享法学1
1.1.2 古代有关地理信息共享法的研究3
1.1.3 工业社会以来有关地理信息共享法的研究3
1.2 地理信息共享法学的方法论8
1.2.1 地理信息共享立法必须中西结合8
1.2.2 地理信息科学、技术、产业和法律是一个复杂巨系统9
1.2.3 作为财产意义的地理信息的结构与功能11
2.1.1 地理信息资源13
2.1 地理信息资源与地理信息系统13
第2章 地理信息共享法的资源理论13
2.1.2 地理信息系统14
2.2 地理信息资源的属性17
2.2.1 客观存在性与客观虚拟化17
2.2.2 抽象性、压缩性与数字化、全球化18
2.2.3 可存储性、可传输性与即时化、网络化19
2.2.4 可转换性、可扩充性、可共享性与社会知识化、设计目标化20
2.3 地理信息资源分类体系21
2.3.1 地理信息资源分类原则与标准21
2.3.2 地理信息资源的若干分类体系21
2.4 地理信息资源学理论在地理信息共享法中的应用25
2.4.1 地理信息共享立法必须遵循地理信息资源属性原则25
2.4.2 地理信息资源属性在地理信息共享立法中的应用27
3.1.1 商品经济运转的一般规律29
3.1 地理信息具有商品经济的一般属性29
第3章 地理信息共享法的商品经济理论29
3.1.2 地理信息具有商品经济的一般特征30
3.2 地理信息数据作为商品的独特属性31
3.2.1 信息经济与传统农工业经济的比较31
3.2.2 信息经济学理论对传统经济学理论的创新35
3.3 信息经济学理论在地理信息共享法中的应用43
3.3.1 地理信息共享法在地理信息经济发展中的地位43
3.3.2 信息经济学理论在地理信息共享立法原则中的应用45
3.3.3 地理信息经济学理论对地理信息共享立法内容的启示47
第4章 地理信息共享法的社会公共功能理论53
4.1 社会公共功能的一般特征53
4.1.1 社会公共功能的概念53
4.1.2 社会公共功能的特征55
4.1.3 社会公共功能的代表者、决定者56
4.1.4 地理信息共享法必须体现社会公共功能57
4.2 信息社会中地理信息数据具有强大的社会公共功能58
4.2.1 社会公共功能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变化58
4.2.2 地理信息数据、信息技术具有社会公共功能特征60
4.3 社会公共功能理论在地理信息共享法中的应用61
4.3.1 社会公共功能理论对地理信息共享法的意义61
4.3.2 社会公共功能理论在地理信息共享立法原则中的应用62
4.3.3 社会公共功能理论对地理信息共享某些立法问题的启示64
4.4 社会公共功能理论与地理数据基础设施66
4.4.1 地理数据基础设施的概念及其结构要素67
4.4.2 地理数据基础设施的运作方式69
第5章 地理信息共享法的技术理论73
5.1 地理信息技术在地理信息共享法中的地位73
5.1.1 地理信息技术对地理信息科学与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作用73
5.1.2 地理信息技术使地理信息成为现实财产的主要形式74
5.2.1 地理信息标准、政策和立法的相互关系76
5.2 标准化技术是实现地理信息共享的前提条件76
5.2.2 地理信息标准化的发展概况77
5.3 地理信息的采集技术82
5.3.1 遥感技术82
5.3.2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技术84
5.4 地理信息的处理技术88
5.4.1 遥感信息的识别与提取88
5.4.2 可视化技术89
5.4.3 人工智能技术90
5.4.4 虚拟现实技术90
5.5.1 地理信息传输技术的一般原理93
5.5.2 因特网技术93
5.5 地理信息传输技术93
5.6 地理信息技术理论在地理信息共享立法中的应用95
5.6.1 地理信息技术理论在地理信息共享立法原则中的应用95
5.6.2 地理信息技术理论对地理信息共享立法的某些启示96
第6章 地理信息共享法的法学理论103
6.1 地理信息共享政策103
6.1.1 地理信息共享政策在地理信息共享立法中的地位103
6.1.2 制定我国当前地理信息共享政策的思考105
6.2 地理信息共享法的原则及其管理制度113
6.2.1 地理信息共享法的原则113
6.2.2 地理信息共享管理的法律制度116
6.3 地理信息共享法律关系120
6.3.1 地理信息共享法律关系与法律规范120
6.3.2 地理信息共享法律关系的结构要素121
6.3.3 横向地理信息共享法律关系与纵向地理信息共享法律关系128
6.3.4 地理信息共享法律关系的法律事实129
6.4 地理信息共享法的制定与实施130
6.4.1 地理信息共享法的制定130
6.4.2 地理信息共享法的实施139
6.5 与地理信息共享法密切相关的若干国际条约145
6.5.1 联合国关于外层空间的国际条约145
6.5.2 联合国外层空间条约规定的若干重要管理制度147
6.5.3 与地理信息共享法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公约150
第7章 地理信息产权与其他财产权的比较研究154
7.1 财产权概述154
7.1.1 财产权的含义154
7.1.2 财产与财产权的分类体系155
7.2 几种财产权理论的比较研究158
7.2.1 财产权结构理论159
7.2.2 财产权流转理论165
7.3 地理信息产权同物权、知识产权的比较研究169
7.3.1 地理信息财产权具有一般财产权的特性170
7.3.2 地理信息产权同其他产权不同的固有特点172
7.3.3 地理信息共享法名称含义的讨论177
第8章 对我国地理信息共享立法的研究与建议181
8.1 地理信息共享立法的可能性分析181
8.1.1 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法律体系也要相应发展181
8.1.2 解决当前地理信息共享中存在的问题迫切要求有法可依186
8.1.3 从理论上、技术上和实际上对我国地理信息共享立法可行性分析188
8.2 我国地理信息共享立法(建议)的主要内容190
8.2.1 地理信息共享立法的内容简述190
8.2.2 我国《地理信息共享法(建议)》外部结构框架191
8.2.3 我国《地理信息共享法(建议)》内容中若干问题的讨论199
主要参考文献220
热门推荐
- 1117507.html
- 707707.html
- 649317.html
- 3675945.html
- 1247642.html
- 3643442.html
- 2990175.html
- 757148.html
- 2055217.html
- 33798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977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998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342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637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456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53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463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901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053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86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