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移动通信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蔡跃明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1219354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33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345页
- 主题词:移动通信-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现代移动通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移动通信概述1
1.1 引言1
1.1.1 移动通信的特点1
1.1.2 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3
1.1.3 工作方式3
1.2 移动通信的分类及应用系统5
1.3 移动通信的发展概况6
1.3.1 移动通信的发展简史6
1.3.2 我国移动通信的发展9
1.3.3 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9
1.4 标准化组织10
1.4.1 国际无线电标准化组织11
1.4.2 欧洲共同体的通信标准化组织11
1.4.3 北美地区的通信标准化组织11
1.4.4 IEEE 802标准委员会12
1.5 习题13
第2章 移动通信信道14
2.1 VHF和UHF电波传播特性14
2.1.1 电波传播方式15
2.1.2 直射波15
2.1.3 大气中的电波传播16
2.1.4 障碍物的影响与绕射损耗17
2.1.5 反射波18
2.2 移动通信信道的多径传播特性20
2.2.1 移动通信信道的时变特性20
2.2.2 移动环境的多径传播21
2.2.3 多普勒频移21
2.2.4 多径接收信号的统计特性22
2.2.5 衰落信号幅度的特征量25
2.3 描述多径衰落信道的主要参数27
2.3.1 时延扩展和相关带宽28
2.3.2 多普勒扩展和相关时间31
2.3.3 角度扩展和相关距离34
2.3.4 多径衰落信道的分类35
2.4 阴影衰落的基本特性36
2.5 电波传播损耗预测模型36
2.5.1 地形环境分类37
2.5.2 Okumura模型38
2.5.3 Hata模型40
2.5.4 扩展Hata模型41
2.5.5 室内路径损耗模型41
2.5.6 IMT-2000模型43
2.6 多径衰落信道的建模和仿真44
2.6.1 平坦衰落信道的建模和仿真44
2.6.2 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的建模和仿真48
2.7 习题48
第3章 组网技术基础50
3.1 移动通信网的基本概念50
3.2 移动通信环境下的干扰52
3.3 区域覆盖和信道配置54
3.3.1 区域覆盖55
3.3.2 信道(频率)分配61
3.4 提高蜂窝系统容量的方法63
3.4.1 同频干扰对系统容量的影响63
3.4.2 小区分裂64
3.4.3 小区扇区化65
3.4.4 覆盖区域逼近方法66
3.5 多信道共用技术67
3.5.1 话务量与呼损68
3.5.2 多信道共用的容量和信道利用率70
3.6 网络结构72
3.6.1 基本网络结构72
3.6.2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的网络结构73
3.7 信令76
3.7.1 接入信令77
3.7.2 网络信令78
3.7.3 信令应用79
3.8 系统的移动性管理81
3.8.1 系统的位置更新过程82
3.8.2 越区切换82
3.9 习题84
第4章 数字调制技术86
4.1 数字调制技术基础86
4.1.1 移动通信对数字调制的要求86
4.1.2 数字调制的性能指标86
4.1.3 数字调制信号所需的传输带宽87
4.1.4 目前所使用的主要调制方式87
4.2 线性调制技术88
4.2.1 正交四相移相键控88
4.2.2 交错正交四相移相键控90
4.3 恒包络调制技术91
4.3.1 最小频移键控MSK91
4.3.2 高斯滤波最小频移键控GMSK95
4.4 “线性”和“恒包络”相结合的调制技术97
4.4.1 M维相移键控MPSK98
4.4.2 M维正交振幅调制99
4.5 扩频调制技术101
4.5.1 扩频调制技术的理论基础101
4.5.2 PN码序列101
4.5.3 直接序列扩频102
4.5.4 跳频扩频技术103
4.6 自适应编码调制技术105
4.6.1 自适应编码105
4.6.2 自适应调制105
4.6.3 自适应编码调制106
4.7 多载波调制技术108
4.7.1 多载波调制技术的基本原理108
4.7.2 OFDM基本原理109
4.8 习题110
第5章 抗衰落技术111
5.1 抗衰落技术的基本原理111
5.2 分集技术111
5.2.1 分集的基本概念、分类及方法112
5.2.2 分集信号的合并112
5.2.3 空间分集115
5.2.4 时间分集116
5.2.5 频率分集116
5.2.6 极化分集116
5.2.7 角度分集116
5.2.8 场分集117
5.2.9 发射分集117
5.3 自适应均衡技术118
5.3.1 自适应均衡原理118
5.3.2 均衡器的类型119
5.3.3 均衡算法120
5.3.4 自适应均衡器的应用123
5.4 多径信号的分离与合并124
5.4.1 多径信号分离与合并的概念125
5.4.2 RAKE接收机125
5.4.3 自适应干扰抵消127
5.5 习题128
第6章 多址接入技术130
6.1 多址接入技术的基本原理130
6.2 FDMA方式131
6.2.1 FDMA系统原理131
6.2.2 FDMA系统的特点132
6.3 TDMA方式132
6.3.1 TDMA系统原理132
6.3.2 TDMA的帧结构133
6.3.3 TDMA系统的特点133
6.4 CDMA方式135
6.4.1 CDMA系统原理135
6.4.2 正交Walsh函数135
6.4.3 m序列伪随机码136
6.4.4 CDMA系统的特点139
6.5 SDMA方式140
6.6 OFDM多址方式141
6.6.1 OFDM-TDMA141
6.6.2 OFDMA142
6.6.3 多载波CDMA143
6.7 随机多址方式146
6.8 系统容量148
6.8.1 FDMA和TDMA蜂窝系统的容量148
6.8.2 CDMA蜂窝系统的容量149
6.8.3 三种多址系统容量的比较151
6.9 习题152
第7章 GSM移动通信系统153
7.1 GSM系统概述153
7.1.1 网络结构153
7.1.2 GSM的区域、号码、地址与识别157
7.1.3 主要业务159
7.2 GSM系统的无线接口161
7.2.1 GSM系统无线传输特征161
7.2.2 信道类型及其组合162
7.2.3 话音和信道编码170
7.2.4 跳频和间断传输技术173
7.3 GSM系统的控制与管理174
7.3.1 位置登记174
7.3.2 鉴权与加密176
7.3.3 呼叫接续179
7.3.4 越区切换182
7.4 GPRS184
7.4.1 GPRS的网络结构和协议体系184
7.4.2 GPRS的空中接口协议188
7.4.3 GPRS系统的优点190
7.4.4 GPRS向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演进190
7.5 习题191
第8章 IS-95 CDMA移动通信系统192
8.1 IS-95 CDMA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过程192
8.2 IS-95 CDMA与蜂窝结构的关系193
8.2.1 CDMA蜂窝系统的信号带宽193
8.2.2 码分多址与蜂窝系统的小区和扇区193
8.3 无线链路194
8.3.1 前向信道194
8.3.2 反向信道198
8.4 IS-95 CDMA系统的同步和定时200
8.5 CDMA系统的功率控制201
8.5.1 输出功率的限制201
8.5.2 开环功率控制201
8.5.3 闭环功率控制203
8.6 CDMA系统的软切换及其漫游203
8.6.1 CDMA切换分类203
8.6.2 CDMA的软切换过程204
8.6.3 CDMA的漫游204
8.7 系统接口和信令协议205
8.7.1 网络结构及系统接口205
8.7.2 信令协议208
8.8 IS-95 CDMA系统的演进—cdma2000 1x208
8.8.1 cdma2000技术标准的发展208
8.8.2 cdma2000 1xEV-DO标准的优势209
8.8.3 cdma2000 1xEV-DO的结构210
8.8.4 cdma2000 1xEV-DO关键技术212
8.9 习题213
第9章 3G移动通信系统214
9.1 3G移动通信系统基础214
9.1.1 3G发展背景214
9.1.2 3G典型特征和组成215
9.1.3 3G业务和应用216
9.2 3G与2G的主要区别217
9.3 第三代移动通信的主要无线技术220
9.3.1 WCDMA技术220
9.3.2 cdma2000技术221
9.3.3 TD-SCDMA技术221
9.4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221
9.4.1 UMTS基本结构221
9.4.2 UTRAN基本结构224
9.4.3 协议结构226
9.4.4 基本流程226
9.5 WCDMA移动通信系统228
9.5.1 系统组成原理228
9.5.2 接口与协议229
9.5.3 无线空中接口230
9.5.4 信道结构232
9.5.5 系统管理236
9.6 cdma2000移动通信系统238
9.6.1 系统组成原理238
9.6.2 接口与协议238
9.6.3 无线空中接口240
9.6.4 信道结构241
9.6.5 系统管理245
9.7 TD-SCDMA移动通信系统247
9.7.1 系统组成原理247
9.7.2 TD-SCDMA的物理层248
9.7.3 系统特征249
9.8 习题252
第10章 专用移动通信系统253
10.1 集群通信系统253
10.1.1 集群通信的基本概念253
10.1.2 集群通信的技术特点254
10.1.3 集群系统的分类255
10.1.4 集群方式256
10.1.5 集群通信的主要功能258
10.1.6 数字集群通信系统259
10.2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267
10.2.1 低轨道卫星移动通信267
10.2.2 “铱”系统270
10.2.3 “全球星”系统271
10.2.4 卫星移动通信的发展273
10.3 习题273
第11章 无线网络规划274
11.1 无线网络规划基础274
11.1.1 无线网络规划流程274
11.1.2 覆盖规划284
11.1.3 容量规划288
11.2 GSM无线网络规划292
11.2.1 网络规划设计要求292
11.2.2 覆盖规划293
11.2.3 频率规划296
11.2.4 基站容量299
11.3 CDMA无线网络规划300
11.3.1 无线网络规划目标300
11.3.2 链路预算302
11.3.3 基站容量306
11.3.4 导频规划306
11.4 习题311
第12章 移动通信展望313
12.1 走向未来的移动通信313
12.1.1 宽带无线接入313
12.1.2 3G的长期演进317
12.1.3 4G的发展318
12.2 下一代移动通信中的关键技术319
12.3 习题324
附录 缩略词325
参考文献333
热门推荐
- 3491623.html
- 85066.html
- 1772176.html
- 3516136.html
- 3515710.html
- 3379601.html
- 537747.html
- 3796009.html
- 3692149.html
- 17674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425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168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520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424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933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754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818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215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07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1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