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法律的沟通之维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法律的沟通之维
  • (比)马克·范·胡克著(鲁塞尔天主教大学)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03677496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61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401页
  • 主题词:法哲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法律的沟通之维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一个关于法律的故事 1

第二节 法律的一种沟通进路 12

第二章 定义“法律” 19

第一节 如何下一个定义? 19

第二节 如何勘定我们(将)称之为法律的经验事实的边界? 21

第三章 法律的(可能)特征 24

第一节 人的行为、人的互动与法律 24

第二节 作为一套规范的法律 27

第三节 作为制度化规范性体系的法律 30

一、形式上的制度化 30

二、社会学上的制度化 34

三、职业性制度化 37

第四节 法律与国家 38

第五节 法律与强制 47

第六节 法律的自治性 52

一、形式自治性 52

(一)循环性 52

(二)运行闭合与认知开放 54

(三)“自治”的类型 56

二、实质自治性 59

(一)何种自治 59

(二)自治的程度 63

第七节 法律系统的闭合性和整全性 70

第八节 法律与文化 76

一、一般文化 76

二、法律文化 78

(一)社会中的法律文化 78

(二)法律人的法律文化 78

(三)法律文化与法律的和谐化 79

第九节 法律与正义 79

第四章 法律的功能 83

第一节 建构社会 85

一、政治权力 85

二、社会聚合 87

第二节 便利个体生活 88

一、创造私人自主的领域 92

二、促进可欲行为 93

三、协调人的行为 94

四、便利私人安排 95

五、分配资源 95

六、再分配物品与服务 96

七、解决争端 96

第五章 法律规范的概念 98

第一节 作为人之行动理由的规范 99

第二节 规范发出者与规范接收者 108

一、规范发出者 113

二、规范接收者 116

三、非制定法规范的“规范发出者” 119

第三节 规范的内在方面与外在方面 121

第四节 规范的结构 124

一、规范的基本结构 124

二、规范的要素 127

三、法律规范的特征 130

(一)作为目的之手段的法律规范 130

(二)法律规范的形式性 132

第五节 “权利”的概念 135

一、“权利”的类型 135

二、法律关系的类型 137

第六章 法律系统的概念 141

第一节 “基本规范”抑或“承认规则”作为法律系统的闭合规则? 141

第二节 法律系统的结构 146

一、何种系统? 146

二、结构的内容和方式 148

(一)法律的机理 148

(二)等级、无序,抑或循环? 151

(三)循环:博弈,抑或沟通? 153

(四)法律系统的构件 155

(五)融贯性 160

第三节 形式与实质:法律系统的结构与民主观念 161

第七章 法律方法论 169

第一节 法律思维的性质 169

第二节 法律与语言 173

一、作为一种沟通方式的语言 173

二、作为沟通的立法 176

第三节 立法方法论 178

一、立法中的定义 178

二、立法中法律规范的表达 181

第四节 制定法的解释 182

一、解释、意义与语境 185

二、平义规则 188

三、解释的方法 190

(一)语法方法 190

(二)系统方法 190

(三)立法材料之利用 193

(四)历史方法 194

(五)目的性方法或目的方法 196

四、不同解释方法的权衡与使用 204

五、解释选择即解释对立 206

(一)一般性的解释对立 207

(二)具体性的解释对立 210

第五节 法律原则与解释 217

一、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 217

二、司法裁决中的不成文法律原则 218

三、不成文法律原则的类型 221

(一)结构性法律原则 221

(二)(纯粹)意识形态性法律原则 222

四、法律原则与制定法解释 223

(一)类比解释 223

(二)目的解释 225

五、法律文本、法律规则、法律原则与政治理论 226

六、作为“一般法”的一般原则 227

七、法律原则的结构化 230

八、不成文法律原则之司法运用的合法化 231

第六节 法官的作用 232

第七节 法律学说的作用 240

一、法律学说的重要性 240

二、法律学说的任务 242

(一)描述法律 242

(二)使法律系统化 243

三、法律学说的范式 245

第八章 法律的合法化 250

第一节 法律合法化的重要性 250

第二节 合法化的层面 251

第三节 合法化的类型 254

一、形式合法化 255

二、实质合法化 260

三、沟通合法化 263

(一)沟通合法化的一个框架 265

(二)法律中的沟通合法化 266

第九章 结论 270

第一节 论证理论 276

第二节 民主理论 279

索引 287

译者后记 314

附录1 一种沟通主义的法律观——范·胡克《法律的沟通之维》述要 徐亚文、孙国东 321

附录2 沟通视角下的法理学——范·胡克《法律的沟通之维》简评 於兴中 339

附录3 “交往”,抑或“沟通”?——哈贝马斯理论中“Communication”译名辨兼及“Law As Communication”的翻译 孙国东 34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