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研究
  • 陈文通著(中共中央党校)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ISBN:750352748X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650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667页
  • 主题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章 对“经济制度”范畴的考察9

第一节 一定的经济制度是人类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生产关系的总和9

一、生产方式和经济9

二、生产关系和经济关系13

三、生产关系的总和和经济制度(经济结构)14

第二节 一定社会的经济制度构成该社会的经济基础17

一、经济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17

二、经济制度的总体框架是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20

三、政治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一定的反作用22

第三节 一定的经济制度是由一定的生产力决定的23

一、发展生产力始终是人类社会的最高利益23

二、生产力的性质对于经济制度的确立具有决定的意义24

三、任何经济制度都是历史的25

第二章 所有制的一般理论29

第一节 所有制的涵义29

一、所有制本来是劳动者对劳动的客观条件的关系30

二、所有制和经济制度(生产关系的总和)是同义语31

三、所有制和分工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32

四、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表现35

第二节 所有制的历史形式及其演变的规律36

一、所有制的不同历史形式36

二、所有制发展演变的一般规律及其因素42

第三节 所有制的实现形式48

一、“所有制实现形式”的涵义48

二、财产所有权在经济上实现的两类不同形式50

三、所有权实现形式的改变对经济关系的影响52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共产主义经济制度的理论55

第一节 共产主义社会形态在人类社会历史上的地位55

一、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的高级形态56

二、共产主义制度是人类社会否定之否定的产物60

三、共产主义同空想社会主义及形形色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64

第二节 共产主义的实质和基本特征66

一、共产主义的实质是人的全面解放66

二、共产主义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的基本特征69

第三节 共产主义产生的生产力条件和历史前提72

一、马克思关于“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论述72

二、共产主义只能建立在现代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上74

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充分发展是共产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76

四、共产主义革命是世界性的革命81

第四节 欧洲大陆国家在社会主义革命中改造小农经济的途径82

一、以土地个人占有为基础的小农经济是落后的生产方式82

二、社会主义革命对待小农的态度84

三、共产主义的目标是建立拥有同等权利和义务的全社会的高级的合作社86

第四章 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俄国农业公社问题论述的启示88

第一节 俄国农业公社和民粹派社会主义89

一、俄国农业公社的性质和特点89

二、俄国民粹派关于在农业公社基础上直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错误观点91

第二节 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俄国农业公社问题的论述92

一、马克思关于俄国农业公社前途和命运的论述92

二、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和俄国农业公社前途、命运的论述99

第三节 从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俄国农业公社问题的论述得出的主要结论和启示110

一、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俄国农业公社的论述本身得出的主要结论110

二、从对俄国农业公社的性质和前途问题的研究中得到的重要启示117

第四节 后发展国家选择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历史经验126

一、落后国家不能不顾条件盲目地选择社会主义道路126

二、落后国家不能追求形式上的社会主义128

三、在后发展国家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必须始终注意防止“左”的急性病130

四、后发展国家社会主义必须以“三个有利于”作为最高标准133

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其初级阶段的历史定位135

第一节 科学确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是首要的重大课题135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质的规定性需要从理论上进一步明确136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指导我国改革的基本理论依据137

第二节 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前提和必然性139

一、实践和理论的矛盾139

二、现代中国对制度形式和发展道路的探索和选择140

三、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特殊历史前提143

四、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历史的必然性145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定位及其实质148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后发展国家社会主义的典型代表149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特殊历史形态的社会主义150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质在于走一条非资本主义发展道路151

第四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后发展国家社会主义的最初阶段152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始终是同后发展国家社会主义相联系的153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质的规定性154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158

第六章 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制度变革的历史经验164

第一节 进一步总结建国以来经济制度变革方面历史经验的必要性164

一、历史决议作出以后理论认识又有了飞跃式的发展165

二、对经济制度变革中的重大历史问题需要重新认识169

三、通过进一步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深刻认识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实质173

第二节 建国以来我国在基本经济制度方面的变革和发展176

一、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及其社会形态的确立176

二、社会主义改造和新民主主义制度的中止187

三、“三大改造”后的“不断革命”和基本经济制度的进一步演变195

四、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制度的变革198

第三节 对建国以来历次经济制度变革的反思209

一、必须把科学社会主义和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严格区别开来210

二、落后国家选择非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绝不能跨越新民主主义阶段215

三、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任务不能简单归结为公有制和市场经济形式的结合237

第七章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涵义和理论依据243

第一节 党的十五大以来在所有制和基本经济制度方面的新突破244

一、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五大以前在所有制问题上认识的发展过程244

二、党的十五大以来在推进所有制改革方面的新论点249

三、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深刻蕴义和认识上的突破255

第二节 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涵义的深入理解256

一、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的特殊性257

二、提出坚持“公有制为主体”这一原则的出发点260

三、对“公有制为主体”涵义的理解262

四、对“国有经济为主导”涵义的理解267

五、对“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涵义的理解272

第三节 确立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依据275

一、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确立的基本依据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规律275

二、公有资产占优势是后发展国家社会主义自身的内在要求281

三、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292

第八章 关于科学理解和正确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几个理论问题296

第一节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目的完全是为了实现“三个有利于”297

一、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必须以“三个有利于”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297

二、是否正确地坚持了公有制为主体必须接受“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检验299

第二节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应当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302

一、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公有制为主体应当有所区别303

二、在不同的地区公有制为主体应当有所区别307

三、在不同的产业公有制为主体应当有所区别311

第三节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应当把不同性质的公有制区别开来313

一、公有制形式本身不等于社会主义313

二、我国现阶段的公有制不完全等于社会主义公有制316

三、我国现阶段公有制数量的多少并不完全反映社会主义本质内涵的多少318

第四节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在于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319

一、我国公有制比重的适当下降是合乎规律的和正常的320

二、不同所有制形式的相对优越性在于更适合生产力的发展320

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必须靠其自身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来保持322

第五节 解决我国现阶段的社会问题不能单纯依赖公有制形式324

一、必须把制度变革的彻底性和过程的渐进性结合起来325

二、公有制形式对于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有一定的局限性327

三、解决现阶段的社会问题必须把公有制形式和社会再分配的功能结合起来329

第九章 对国家所有制的一般和历史的考察333

第一节 国家所有制的不同历史形式334

一、国家所有制的形成334

二、国家所有制的不同历史形式336

第二节 国家所有制与公有制及社会主义制度的关系343

一、国家所有制与公有制的历史联系和质的区别343

二、把国家所有制和社会主义公有制等同起来的理论根源346

第三节 现代市场经济中国家所有制的特殊社会经济职能354

一、当今世界的两条发展道路和两种国家所有制355

二、非社会主义国家市场经济中的国家所有制356

第四节 资本主义国家所有制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369

一、资本主义国有制有利于通过剥夺建立新的制度370

二、国家垄断不一定是导致社会主义的最后形式372

第十章 我国现阶段国家所有制的性质和国有经济的定位375

第一节 我国现阶段国家所有制的双重性质376

一、我国现阶段的国家所有制仍然是本来意义的国家所有制376

二、我国现阶段的国家所有制具有过渡性质和亦此亦彼的性质379

三、我国现阶段的国家所有制可以成为未来社会所有制的基础和雏形382

第二节 我国现阶段国有经济的重要地位和在市场经济中的职能384

一、国营经济在新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385

二、继续坚持国有经济领导地位和主导作用的主要理由386

三、我国国有经济在市场经济中的职能和合理定位389

一、国有经济相对于民有经济的特殊性398

第三节 国有经济的特殊性和在市场经济中的局限性398

二、国有经济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局限性和弊端401

三、对我国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问题根源的分析407

第十一章 当前我国国有经济总量和布局的调整413

第一节 进一步降低国有资本和国有经济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413

一、目前我国国有经济的比重和效益414

二、对我国国有经济总量和比重调整的设想421

第二节 进一步调整国有经济的产业布局、层级布局和地区布局431

一、国有经济布局的现状和全面调整的必要性431

二、我国国有经济布局进一步调整的一般原则435

第三节 积极推进国有经济总量和布局的调整440

一、国有经济总量和布局调整的方式及条件440

二、在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中应当解决的若干认识问题447

第一节 提出变革公有制实现形式的背景和原因454

一、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是我国改革中出现的新事物454

第十二章 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的实现形式454

二、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有利于克服公有制经济的弊端456

三、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有利于保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457

第二节 我国现阶段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涵义和实质459

一、“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涵义459

二、变革公有制实现形式的经济实质467

三、公有制实现形式与“私有化”及所有制结构调整的关系471

第三节 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的不同实现形式及其比较475

一、经营方式的改变及其不同形式475

二、资本组织形式的改变和混合型企业的主要形式479

第十三章 私有制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我国现阶段的历史地位484

第一节 私有制是一种历史的所有制形式484

一、私有制是同一定的社会生产力相适应的485

二、私有制具有历史的局限性493

第二节 私有制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498

一、我国现阶段存在私有制的历史必然性499

二、我国现阶段私有制的存在形式503

三、我国现阶段私有制经济的历史地位509

第三节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我国现阶段的历史地位514

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征和实质514

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作用和历史任务518

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我国现阶段的历史地位521

第四节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资本”范畴526

一、“资本”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有范畴527

二、“资本”范畴在我国现阶段存在的历史必然性540

三、我国现阶段资本存在的表现形式546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与“资本”范畴相关的其他经济范畴548

第五节 消灭私有制必须有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条件552

一、消灭私有制的经济涵义553

二、消灭私有制所需要的社会经济条件555

三、私有制是不能用暴力或行政手段消灭的561

第十四章 我国城乡所有制结构变革发展的趋势563

第一节 我国所有制结构调整的进程和现状563

一、对所有制结构调整的认识所经历的三个阶段563

二、我国所有制结构调整的现状568

第二节 不同地区和不同产业所有制结构变动的差异571

一、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农村和城市所有制结构变动的差异572

二、不同产业以及不同类型企业所有制结构变动的差异575

第三节 我国所有制结构调整的趋势和未来可能的格局577

一、我国所有制结构调整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578

二、我国所有制结构调整的趋势和未来可能的格局580

第一节 一定的经济形式和分配方式是由基本经济制度和生产方式决定的583

第十五章 与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经济形式和分配方式583

一、经济形式是由所有制形式和生产方式决定的584

二、分配方式是生产方式的背面和表现587

第二节 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形式590

一、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形式只能是市场经济590

二、现代市场经济的实质593

第三节 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方式597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基本分配方式是按要素所有权分配597

二、我国现阶段同时并存的多种分配方式和收入形式602

附录一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607

附录二 近年来我国在所有制问题上的争论评介628

主要参考文献644

跋64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