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中国文化基因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张加才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 ISBN:9787802197008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74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282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发展-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中国文化基因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中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对话一、重新确证中国人自己的哲学2
二、中国传统哲学现代转型的基点7
三、当代中国哲学的创造性生成10
第一章 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对话第一节 “道”与哲学基本问题16
一、物质性的“道”及其非物质性18
二、无形体的“道”及其非虚无性22
三、精神性的“道”及其非精神性25
第二节 关于物质与精神的互渗29
一、中西哲学物质与精神的互渗现象29
二、二者互渗与哲学基本问题的解读35
第二章 关于世界观的对话第一节 心物关系:做自然界的主人45
一、从实践出发,拒斥抽象的世界45
二、从主体出发,拒斥直观的世界48
三、完成了的自然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50
第二节 天人之际:做社会的主人54
一、“天道”“人事”的互释和和融通54
二、人的实践活动与历史之谜的解答58
第三节 人的活动与人的本质:做自己的主人63
一、由外在之理向内在之性的转化64
二、劳动本质论与社会关系本质论66
第三章 关于辩证法的对话第一节 普遍联系:“物无孤立之理”77
一、“天人合一”:物质世界的整体性77
二、“一多相摄”:普遍联系的多样性83
第二节 永恒发展:“日新之谓盛德”91
一、“天地之道,恒久不已”:发展的普遍性92
二、“变言其著,化言其渐”:发展的基本形式95
三、“择乎中庸,服膺勿失”:发展的基本尺度101
第三节 发展动力:“物生有两”104
一、矛盾的普遍性:“天地之间皆有对”105
二、矛盾的基本属性:“有无相生,难易相成”111
第四章 关于认识论的对话第一节 主客体的生成与相互关联123
一、中国哲学视域中的主体与客体123
二、主客体的关联与认识论的开展127
第二节 “格物致知”与道德型认识论132
一、中国传统哲学的“物理之知”132
二、中国传统哲学的“道德之知”137
第三节 “道通天人”与境界型认识论141
一、关于“形上之知”的探讨142
二、主体修养与境界型认识论144
第四节 “知行统一”与实践型认识论149
一、中国传统哲学知行观的发展历程149
二、《实践论》:知行观的总结与转型156
第五章 关于历史观的对话第一节 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基础165
一、经济基础:“仓廪实而知礼节”166
二、义利关系:“义以生利,利以丰民”176
第二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190
一、人的主体地位:“人为神主”190
二、人民的历史主体作用:“民贵君轻”196
第三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203
一、社会发展必然性:“物之合并必有数存”203
二、把握社会历史规律:“在势之必然处见理”207
第四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方向212
一、历史进化:“百王之道,后王是也”212
二、变古易常:“革之时,义大矣哉”218
第五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目标222
一、大同的初创:从“爰得乐土”到“讲信修睦”222
二、大同的深化:从“华胥之国”到“民胞物与”226
三、大同的转型:从“耕者有其田”到“民生主义”229
第六章 关于价值论的对话第一节 人的价值及其形上追问236
一、人的主体地位的确立236
二、人的价值的形上追问238
第二节 价值选择与价值判断246
一、天道:价值选择和判断的最高标准246
二、民心:价值选择和判断的现实依据251
第三节 价值的实现与创造254
一、格物与内省255
二、齐家与治平257
第四节 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基本特点261
一、对“真”的追求262
二、对“善”的褒扬265
三、对“美”的向往268
热门推荐
- 1096070.html
- 1807869.html
- 3492105.html
- 2757689.html
- 3275789.html
- 714588.html
- 533537.html
- 222105.html
- 2424182.html
- 23195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153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67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333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4869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663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420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094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467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920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9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