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共产党的历程 第2卷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共产党的历程 第2卷
  • 郭德宏主编;谢春涛,王海光卷主编 著
  • 出版社: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 ISBN:7215048799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787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802页
  • 主题词:中国共产党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共产党的历程 第2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949年10月—1956年8月)3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全国大陆的统一3

《共同纲领》的制定和中央人民政府的组建4

解放祖国大陆的胜利进军9

地方各级人民政权的建立和初步建设12

西藏的和平解放和全国大陆的统一16

二 中苏结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对外关系19

新中国基本外交方针的制定20

新中国对外关系的初步开展28

缔结中苏友好互助同盟30

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和基本政策35

三 全国财政经济的统一和国民经济的恢复35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经济举措37

国民经济的恢复46

四 抗美援朝保卫共和国安全的斗争56

抗美援朝的重大决策56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61

全国人民的抗美援朝运动66

朝鲜停战的胜利实现70

五 以土地改革为中心的新民主主义改革75

新区土改政策的确定76

在全国大陆废除封建土地制度79

全社会范围的民主改革85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93

六 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93

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00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10

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和遗留问题118

七 第一个五年计划和国家的工业化建设124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内容和特点124

以“156项”为重点的工业化建设131

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137

“一五”计划时期的经济成就139

八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145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制定146

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149

新政治体制的特点和不足160

九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思想文化建设164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确立164

对旧有文化教育事业的改造167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171

文化领域的三场批判运动178

十 高、饶事件和执政初期党的建设183

党内高层出现的不同意见184

高岗、饶漱石发难190

党对高、饶事件的处理195

执政初期党自身建设的经验199

十一 走上建设正规化、现代化革命军队的轨道203

适时提出军队建设的总方针总任务203

制定保卫祖国的积极防御战略方针207

确立军事领导体制,建设合成化军队210

全面展开正规化、现代化建设214

十二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初步实践221

朝鲜停战后中共中央推进和平外交的努力222

日内瓦会议打开协商解决国际争端的新局面225

提出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33

万隆会议的成功实践236

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1956年9月—1966年4月)245

十三 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245

1956年的国际国内形势245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和一系列新方针248

中共八大的历史功绩253

中共八大后的继续探索258

十四 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264

开门整风的根本动机与决策264

开门整风的成效267

毛泽东为什么改变了开门整风的主题?270

反右派斗争的发动、展开及后果275

十五 “大跃进”运动287

“大跃进”的酝酿和发动287

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高潮290

八个多月的初步纠“左”及其中断294

继续“大跃进”及其严重后果297

从大社到人民公社300

十六 人民公社化运动300

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304

城市人民公社的兴办310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后果314

十七 炮击金门与围绕台湾问题展开的斗争318

以炮击金门的方式重申解放台湾318

为缓和台湾海峡紧张局势所作的努力322

第二次炮击金门的决策328

不让美国从金、马脱身331

十八 庐山会议和“反右倾”运动335

会议前期的继续纠“左”335

彭德怀的一封信338

从纠“左”到反右的逆转342

全党范围的“反右倾”斗争346

十九 20世纪60年代的国民经济调整349

调整方针的酝酿和提出349

“必须退够”和“伤筋动骨”353

再用三年调整的决策及其实施358

二十 中共八届十中全会和阶级斗争扩大化理论的发展362

会议召开的国内外背景362

北戴河中央工作会议367

中共八届十中全会369

阶级斗争扩大化理论的发展及其影响372

二十一 20世纪60年代中国对外战略方针的演变376

走向大分化377

“最冷的冷战”384

寻找更为广阔的战略空间392

新格局和新思考396

二十二 发展睦邻友好关系,公平合理解决边界问题401

新中国发展和巩固睦邻友好关系的方针402

新中国积极推动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的解决403

中印关系紧张与中方和平解决边界问题的外交努力407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411

中国政府为和平合理地解决边界问题继续努力415

二十三 中苏论战和两党两国关系的破裂418

苏共二十大后出现的分歧418

国家利益方面的矛盾和冲突422

苏联撤走专家和撕毁合同426

中苏论战和两党两国关系的破裂428

二十四 军队建设在曲折中发展前进434

影响军队建设的几次错误批判434

整军备战,开展全军群众性练兵活动439

独立自主地发展国防科技工业443

加强部队的政治思想工作446

二十五 20世纪60年代意识形态领域的批判运动451

毛泽东的两个批示451

文艺界的整风和批判455

对哲学社会科学界的批判460

二十六 三线建设的决策和初步展开466

三线建设的提出466

三线建设的设想471

三线建设的初步展开474

二十七 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478

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由来479

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发动和试点483

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高潮阶段487

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新阶段494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内乱(1966年5月—1976年10月)503

二十八 对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批判503

江青一手策划的文艺批判503

《二月提纲>和《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509

党内高层接连爆发的严重政治事件515

五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519

以上海“一月夺权”为开端的全国性夺权523

二十九 全国范围的夺权和稳定局势的努力523

试图限制动乱的“二月抗争”527

“三支两军”及其历史作用533

持续动乱和稳定局势的努力537

三十 红卫兵运动始末548

极左思潮的发展,红卫兵的萌生548

“文化大革命”再发动,红卫兵运动的兴起552

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红卫兵运动的分野557

卷入全面夺权,红卫兵内在矛盾的恶性膨胀561

陷入派仗泥沼,红卫兵运动的衰亡566

三十一 打倒“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和刘少奇冤案572

派工作组事件与刘少奇遭贬573

批判刘、邓“资产阶级反动路线”576

打倒刘少奇运动的升级579

靠伪证制造出来的刘少奇冤案585

三十二 “斗、批、改”运动与一种社会主义模式590

“斗、批、改”运动的缘起和主要内容590

“斗、批、改”的实践活动596

“斗、批、改”的两难境地602

如何回应现代化604

三十三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610

知青上山下乡工作的试点与有计划展开610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兴起及其原因617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结束和收尾624

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再认识626

三十四 20世纪60年代末中国的战备高潮630

中苏边境武装冲突和“要准备打仗”的决策630

全民备战的战备高潮634

战备从临战型向常备型转变639

紧张战备空气中的经济与政治644

三十五 在“文革”破坏中缓慢发展的国民经济648

毛泽东“抓革命,促生产”的指导思想649

“文革”对经济的破坏和“三五”、“四五”计划的完成654

极左思潮影响下的农村经济662

“四三方案”和开拓对外经济工作新局面666

三十六 林彪集团和“九一三事件”671

林彪集团的形成和发展671

中共九届二中全会上的斗争与林彪集团的失势676

“批陈整风”和“五七一工程”的政变密谋681

“九一三事件”和林彪集团被粉碎686

三十七 周恩来纠正“左”倾错误的努力690

林彪事件后的国内政局690

周恩来领导批判极左思潮695

批判极左思潮斗争的特点和意义707

三十八 中美关系的突破与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717

中国缓和对美关系的最初步骤718

第26届联大的一场动人心魄的表决725

打开中美关系的大门732

三十九 “批林批孔”运动始末734

批林的困境和批孔问题的提出735

批孔批儒的舆论动员和“反右倾回潮”738

“批林批孔”运动的全面开展743

“评儒批法”与“组阁风波”749

四十 邓小平主持的全面整顿756

把国民经济搞上去756

整顿的全面展开761

整顿的深入发展765

全面整顿被迫中断及其深远影响769

四十一 四五运动和江青集团的垮台773

人民群众悼念周恩来773

天安门广场上的较量776

毛泽东逝世前后“四人帮”的篡权活动781

粉碎“四人帮”的胜利78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