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颅脑伽玛刀治疗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颅脑伽玛刀治疗学
  • 刘宗惠主编;杨卫忠副主编;于新,亓树彬,厉民,刘树铮,佘永传,张金伟,杜吉祥,邹忠材,陈琳,周文静,周东学,胡勇,胡泽勇,常义,康静波,谢楠柱,雷进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069945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449页
  • 文件大小:78MB
  • 文件页数:479页
  • 主题词:脑病-γ射线-放射疗法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颅脑伽玛刀治疗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伽玛刀的发展史、结构与原理3

第一章 立体定向放射神经外科发展史3

目录3

第一节 概述13

第二章 旋转式伽玛刀的结构与原理及立体定位技术13

(一)射线源装置14

一、放射外科系统14

第二节 旋转式伽玛刀的结构14

(三)屏蔽装置15

(二)驱动装置15

二、立体定向系统16

(一)立体定位框架17

(二)MRI/CT头框和适配器18

三、治疗计划系统19

(四)治疗床19

(三)定位支架19

四、控制系统20

五、治疗程序21

(四)制定治疗计划22

(三)获取MRI/CT扫描图像22

(一)治疗前准备22

(二)安装立体定位框架22

(六)治疗结束23

(五)治疗23

第四节 立体定向技术在头部伽玛刀中的应用24

第三节 旋转式伽玛刀的原理24

二、伽玛刀立体定位方法25

(二)OUR旋转式伽玛刀定位系统的基本构成25

一、头部伽玛刀立体定位基础25

(一)Leksell立体定向仪的定位原理25

(一)伽玛刀治疗前的准备26

三、头部伽玛刀的基本操作程序26

(一)CT、MRI扫描26

(二)PET扫描26

(四)伽玛刀治疗的实施27

(三)伽玛刀治疗计划的具体设计27

(二)手术操作27

(五)术中意外情况的预防和处理28

(一)扫描系统29

一、CT的组成与功能29

第三章 与伽玛刀治疗相关的影像学设备29

第一节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29

(四)计算机系统30

(三)扫描控制系统30

(二)检查床30

(二)CT图像重建原理31

(一)CT成像的基本原理31

(五)操作控制系统31

二、CT的工作原理31

(四)CT图像的采集方法32

(三)CT图像和CT值32

(一)颅脑CT扫描技术34

三、CT的临床应用34

(五)CT血管造影重建34

(六)CT脑血流灌注成像34

(一)主磁体35

一、磁共振成像系统的组成及功能35

(二)CT脑血管造影35

第二节 磁共振成像35

(一)磁共振现象36

二、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36

(二)梯度磁场36

(三)射频系统36

(四)计算机及数据处理系统36

(五)辅助设备36

(二)磁共振图像的形成37

(一)自旋回波序列(SE)38

三、脉冲序列38

(二)临床应用39

(一)Gd-DTPA增强方法40

四、磁共振造影增强检查40

(二)MRI成像技术41

(一)MRI检查前准备及适应证和禁忌证41

(二)MRI增强检查的适应证41

五、MRI的临床应用41

(一)X射线系统48

一、DSA系统的组成与功能48

第三节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48

(二)DSA的减影技术49

(一)DSA的工作原理49

(二)计算机及控制系统49

二、DSA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减影方式49

(三)常用的造影技术50

(二)DSA的适应范围及造影方法50

三、DSA在头颈部的应用50

(一)术前准备50

第四节 正电子发射体层扫描51

一、PET脑显像52

二、脑受体显像53

一、生物磁场检测的发展史54

第五节 脑磁图54

二、脑磁场的发生机制55

三、脑磁图的工作原理56

四、脑磁图的临床应用57

第六节 解剖图像与功能图像融合技术59

五、脑磁图的研究进展59

一、异机图像融合的临床应用60

三、同机图像融合61

二、图像融合发展61

四、PET/CT的临床应用62

(一)原子核的质量和电量67

一、原子核的结构67

中篇 立体定向放射神经外科的基础67

第四章 放射物理学基础67

第一节 原子核物理学基础67

(四)核力与核结构模型68

(三)原子核的结合能68

(二)放射性核素68

(一)核衰变的方式69

二、原子核的放射性衰变69

(二)放射性衰变的规律70

(三)γ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71

(二)β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71

三、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71

(一)α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71

(四)中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72

一、头部伽玛刀的发展简史73

第二节 头部伽玛刀的放射剂量学73

(一)常用放射剂量单位74

三、头部伽玛刀常用的放射剂量单位、专业术语及概念74

二、头部伽玛刀放射源的特性74

(二)放射物理常用专业术语及概念75

(三)治疗控制系统79

(二)三维治疗计划系统79

四、头部立体定向γ射线治疗系统(头部伽玛刀)组成79

(一)立体定位系统79

(二)头部伽玛刀剂量学参数的测量80

(一)头部伽玛刀剂量场的分布特点80

五、头部伽玛刀的治疗原理和工作原理80

(一)治疗原理80

(二)工作原理80

六、头部伽玛刀治疗的剂量测量80

(二)制定伽玛刀治疗计划时应考虑的重要问题83

(一)计算机屏幕上常见术语83

第三节 头部伽玛刀治疗计划的设计与评估83

一、头部伽玛刀治疗计划83

(四)靶区的定义84

(三)制定治疗计划的原则84

(一)多个等中心点的设置85

二、治疗计划的设计85

(二)治疗计划的优化原则86

(二)小病灶放射外科治疗计划标准值87

(一)剂量-体积直方图87

三、治疗计划的评估87

一、电离辐射的种类及其与物质的相互作用89

第一节 概论89

第五章 放射生物学89

四、自由基90

三、传能线密度与相对生物效应90

二、电离和激发90

五、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91

七、靶学说和靶分子92

六、氧效应与氧增强比92

(一)辐射所致DNA损伤及其生物学意义93

八、电离辐射的分子生物学效应93

(三)染色质的辐射生物效应94

(二)辐射引起的DNA功能与代谢变化94

(一)体细胞突变95

九、辐射致癌的分子基础95

(四)DNA辐射损伤的修复95

(二)癌基因和抑癌基因96

一、细胞的放射敏感性97

第二节 电离辐射的细胞效应97

(三)环境因素对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98

(二)不同细胞周期时相的放射敏感性98

(一)不同细胞群体的放射敏感性98

(三)电离辐射影响细胞周期进程的机制99

(二)细胞周期进程的调控99

(四)细胞放射敏感性的机制探讨99

二、电离辐射细胞周期进程的影响99

(一)概述99

(二)细胞凋亡101

(一)辐射引起细胞死亡的类型101

(四)电离辐射影响细胞周期进程的生物学意义101

三、电离辐射引起细胞死亡及其机制101

四、细胞存活的剂量效应关系103

(二)细胞存活的体内、外测量104

(一)细胞存活的概念104

(三)细胞存活剂量效应曲线的种类105

(四)离体培养哺乳动物细胞的存活曲线106

五、辐射诱导的细胞损伤及其修复107

(二)细胞放射损伤的修复108

(一)细胞放射损伤的主要种类108

(三)影响细胞放射损伤及修复的因素111

(三)细胞丢失118

(二)生长分数118

第三节 肿瘤细胞动力学118

一、正常组织和肿瘤细胞群增殖动力学的比较118

(一)细胞周期时间118

(一)辐射对肿瘤细胞群的影响119

三、肿瘤细胞对辐射的反应119

二、人类肿瘤的生长动力学119

(三)肿瘤细胞在体照射的存活曲线120

(二)肿瘤的剂量效应曲线120

第四节 放射治疗中的分次照射121

(四)肿瘤组织的放射敏感性121

(一)放射损伤的修复122

一、分次照射中的生物因素122

(二)细胞再增殖123

二、多分次照射存活曲线124

(四)肿瘤内乏氧细胞再氧合124

(三)细胞周期内的再分布124

(二)分次照射计划的调整及临床应用125

(一)分次照射类型125

三、分次照射类型及临床应用125

(一)术前放射治疗126

一、放射治疗与手术联合应用126

第五节 放射治疗与其他疗法的联合应用126

(二)放射治疗与化疗联合应用的理论基础127

(一)细胞对化疗药物和电离辐射反应的比较127

(二)术后放射治疗127

(三)术中放射治疗127

二、放射治疗与化学药物治疗联合应用127

(一)增温并用放射治疗的理论基础128

三、放射治疗与增温治疗联合应用128

(一)肿瘤生物疗法抗肿瘤机制129

四、放射治疗与肿瘤生物疗法联合应用129

(二)增温放疗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129

(二)放射治疗与肿瘤生物疗法联合应用的时机和选择130

一、实验动物及实验部位131

第一节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动物模型131

第六章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的基础研究131

二、正常神经组织的放射外科模型132

四、脑肿瘤的放射外科模型133

三、脑血管疾病的放射外科模型133

一、脑实质损伤的形态学研究134

第二节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对脑组织生物学效应的实验研究134

二、血-脑屏障(BBB)损伤及代谢改变135

四、部位差异性136

三、大血管损伤136

(二)放射性损伤的细胞基础137

(一)放射性损伤的分子基础137

第三节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机制137

一、放射生物学基础137

(二)剂量潜伏期关系——两种延迟损伤机制138

(一)脑组织结构及细胞动力学138

二、中枢神经系统(CNS)的放射性损伤机制138

一、材料和方法139

第一部分 伽玛刀照射后正常狗脑的影像学及组织学变化139

第四节 用立体定向反射外科对狗、鼠脑的实验研究结果139

(二)MRI表现140

(一)行为学结果140

二、结果140

(三)病理学改变141

三、有关问题的讨论142

二、动物模型的建立143

一、研究目的143

四、结论143

第二部分 伽玛刀照射后正常大鼠脑病理学改变143

(四)结果144

(三)对照组和对照实验144

三、GKR损伤的形态学观察144

(一)实验动物分组144

(二)标本制备及组织染色144

(一)免疫组织化学染色145

四、GKR后大鼠BBB急性期开放145

(三)结果146

(二)超微结构改变的观察146

(一)关于大鼠SRS模型147

五、相关问题的讨论147

(二)关于SRS损伤后的形态学变化148

(三)关于SRS后大鼠血脑屏障的急性期开放149

六、结论150

二、病理学157

一、流行病学157

下篇 伽玛刀的临床治疗157

第七章 伽玛刀治疗颅内血管畸形157

第一节 伽玛刀治疗脑动静脉畸形157

(一)血管构筑学特征158

三、发病机制158

四、AVMs的部位与分类159

(三)脑AVMs合并颅内动脉瘤159

(二)血流动力学改变159

(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160

(一)头颅X线平片和脑电图160

五、临床表现160

六、诊断160

(五)磁共振成像(MRI)和磁共振动脉造影(MRA)161

(四)螺旋CT血管造影(CTA)161

(三)CT扫描161

(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162

(一)手术切除163

七、治疗163

(二)血管内栓塞治疗164

(四)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165

(三)AVMs合并动脉瘤的治疗165

(二)伽玛刀治疗技术167

(一)概述167

八、脑动静脉畸形伽玛刀治疗167

(三)海军总医院伽玛刀中心治疗经验169

(五)伽玛刀治疗后AVMs的病理变化172

(四)AVMs放射外科治疗的有效性172

(七)并发症173

(六)伽玛刀治疗的优势与缺陷173

(八)部分伽玛刀治疗失败的原因175

(十)AVMs的综合治疗176

(九)AVMs伽玛刀治疗后的再治疗176

一、病理177

第二节 伽玛刀治疗海绵状血管瘤177

四、自然史178

(二)后天性学说178

二、发病率178

三、病因178

(一)先天性学说178

(二)MRI扫描179

(一)CT扫描179

五、临床表现179

六、影像学表现179

七、治疗180

(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180

(三)伽玛刀治疗控制癫痫181

(二)伽玛刀治疗后病理学变化181

(一)伽玛刀治疗技术181

(五)并发症182

(四)伽玛刀治疗降低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再出血率182

(一)硬脑膜的解剖183

一、硬脑膜及静脉窦的解剖学基础183

第三节 伽玛刀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183

(三)硬脑膜的血液供应184

(二)静脉窦的解剖184

三、病理185

(二)获得性学说185

二、病因185

(一)先天性学说185

四、分类186

(一)耳鸣187

五、临床表现187

(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188

六、影像学表现188

(二)头痛188

(三)颅内压增高188

(四)颅内出血188

(五)神经功能障碍188

(六)儿童硬脑膜动静脉瘘188

(三)MRI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189

(二)CT和CT血管造影(CTA)189

(三)伽玛刀治疗效果190

(二)伽玛刀治疗技术190

七、治疗190

(一)治疗原则190

(一)垂体解剖197

三、解剖及生理197

第八章 伽玛刀治疗垂体腺瘤197

一、概述197

二、发病率197

(二)下丘脑学说198

(一)局部学说198

(二)垂体细胞结构198

(三)下丘脑-垂体-靶腺轴198

四、病因198

(一)神经功能障碍199

六、临床表现199

五、分类及病理199

(一)大体形态分类199

(二)形态功能分类199

(二)内分泌紊乱200

(一)内分泌检查201

七、辅助检查201

八、诊断202

(二)影像学检查202

(二)普通放射治疗203

(一)药物治疗203

九、鉴别诊断203

十、治疗203

(一)概述204

十一、伽玛刀治疗204

(三)手术治疗204

(三)剂量和疗效205

(二)适应证205

(四)治疗计划的优选211

(五)治疗程序及操作要点214

(七)并发症216

(六)随访及复查216

一、概述223

第一节 听神经瘤的常规诊疗技术223

第九章 伽玛刀治疗听神经瘤223

(三)局部解剖及小脑脑桥角区脑池的显微解剖224

(二)病理及病因学224

二、听神经瘤的生物学特征及解剖学224

(一)发病率224

(五)听神经瘤的临床表现225

(四)听神经瘤的演变和发展225

(六)听神经瘤的诊断与检查226

(七)听神经瘤的鉴别诊断227

一、概述228

第二节 听神经瘤的伽玛刀治疗228

(八)听神经瘤的治疗策略228

三、听神经鞘瘤伽玛刀治疗肿瘤大小、剂量和肿瘤控制率230

(三)治疗230

二、听神经鞘瘤伽玛刀治疗程序及操作特点230

(一)靶区定位230

(二)用计算机完成治疗计划230

四、伽玛刀治疗听神经鞘瘤并发症232

(四)伽玛刀放射外科和显微外科235

(三)疼痛235

五、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的一些其他问题235

(一)肿瘤周围反应235

(二)脑脊液循环235

(二)放射损伤239

(一)头部外伤239

第十章 伽玛刀治疗脑膜瘤239

一、概述239

二、发病率239

三、病因239

五、部位分布240

四、病理240

(一)头颅平片241

七、辅助检查241

六、临床表现241

(四)磁共振成像(MRI)242

(三)脑CT扫描242

(二)脑血管造影242

(一)手术治疗243

十、治疗243

(五)脑血管造影(DSA)243

八、诊断243

九、鉴别诊断243

(一)凸面脑膜瘤243

(二)鞍上脑膜瘤243

(三)小脑脑桥角脑膜瘤243

(二)适应证244

(一)简介244

(二)放射治疗244

十一、伽玛刀治疗244

(三)剂量和疗效245

(四)治疗计划256

(五)治疗程序及操作要点256

(七)并发症257

(六)随访和复查257

一、概述259

第十一章 伽玛刀治疗颅咽管瘤259

二、颅咽管瘤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的适应证、注意事项和剂量260

(一)分次照射261

四、影响放射生物学的重要因素261

三、颅咽管瘤的伽玛刀治疗技术261

(一)影像学定位261

(二)定位框架的应用261

(三)剂量的规划261

五、颅咽管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疗效评价及影响因素262

(六)正常垂体功能262

(二)单次照射262

(三)肿瘤剂量262

(四)肿瘤体积262

(五)剂量体积262

六、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颅咽管瘤的并发症263

(二)伽玛刀结合囊内照射治疗颅咽管瘤的优点264

(一)伽玛刀结合囊内照射治疗颅咽管瘤的手术操作及注意事项264

七、伽玛刀结合囊内照射治疗颅咽管瘤264

(四)伽玛刀结合囊内照射治疗颅咽管瘤的疗效265

(三)伽玛刀与囊内照射联合治疗颅咽管瘤的适应证265

一、概述271

第一节 脑胶质瘤的常规诊断治疗271

第十二章 伽玛刀治疗脑胶质瘤271

(二)星形细胞肿瘤273

(一)一般表现273

二、临床表现273

(三)少枝胶质细胞瘤276

(四)髓母细胞瘤278

(五)室管膜肿瘤279

(七)松果体细胞肿瘤280

(六)脉络丛乳头状瘤280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284

一、伽玛刀治疗的原则285

第二节 脑胶质瘤的伽玛刀治疗285

三、伽玛刀剂量分割治疗的方法286

二、伽玛刀治疗的适应证286

五、伽玛刀剂量分割治疗的初步疗效288

四、伽玛刀剂量分割治疗的技术要点288

六、典型病例289

(二)弥漫型299

(一)结节型299

第十三章 伽玛刀治疗脑转移癌299

一、概述299

二、病理299

三、临床表现300

(二)脑脓肿301

(一)胶质瘤301

四、影像学检查及其他辅助检查301

(一)CT检查301

(二)MRI检查301

(三)其他检查301

五、诊断及鉴别诊断301

七、伽玛刀治疗302

(四)化疗302

(三)脑出血或脑梗死302

六、治疗302

(一)综合治疗302

(二)外科手术302

(三)常规放射治疗302

(四)治疗规划与剂量处方303

(三)治疗前准备303

(一)治疗目的303

(二)治疗适应证303

(五)放射性临床反应与并发症305

(一)伽玛刀治疗颅内转移癌的临床效果307

八、疗效评价307

(六)治疗后注意事项307

(二)伽玛刀治疗脑转移癌的前景309

一、概述313

第一节 生殖细胞瘤313

第十四章 伽玛刀治疗松果体区肿瘤313

(一)实验室检查314

四、诊断314

二、病理314

三、临床表现314

(二)放射治疗315

(一)手术治疗315

(二)神经影像学诊断315

五、鉴别诊断315

六、治疗315

(四)伽玛刀治疗316

(三)化学治疗316

第二节 松果体实质细胞肿瘤318

(五)治疗319

(四)诊断319

第三节 畸胎瘤及其他肿瘤319

一、畸胎瘤319

(一)概述319

(二)病理319

(三)临床表现319

四、脑膜瘤320

三、胶质瘤320

二、内皮窦瘤、胚胎癌和绒毛膜上皮癌320

(一)遗传因素323

二、病因323

第十五章 伽玛刀治疗鼻咽癌和鼻窦癌323

第一节 鼻咽癌323

一、流行病学特征323

(四)鼻塞324

(三)出血324

(二)EB病毒感染324

(三)环境因素324

三、病理324

(一)部位和形态324

(二)病理分类324

四、临床症状324

(一)头痛324

(二)耳部症状324

(四)细胞遗传学检查325

(三)EB病毒血清学诊断325

(五)颈部淋巴结肿大325

(六)脑神经受累症状325

(七)远处转移症状325

五、诊断325

(一)常用的检查方法325

(二)影像学检查325

(一)放射治疗的基本概念326

七、治疗326

(五)临床分型326

六、鉴别诊断326

(二)伽玛刀在鼻咽癌的应用327

八、结果与展望329

(一)鼻部症状330

三、临床表现330

第二节 伽玛刀治疗鼻窦癌330

一、概述330

二、病理330

五、治疗331

四、诊断331

(二)口腔症状331

(三)面颊部膨隆畸形331

(四)眼部症状331

(五)耳部症状331

(六)脑神经症状331

六、伽玛刀治疗332

二、临床表现335

一、概述335

第十六章 伽玛刀治疗神经鞘瘤335

第一节 三叉神经鞘瘤335

(二)伽玛刀治疗及效果评价336

(一)外科手术336

三、辅助检查336

四、诊断及鉴别诊断336

五、治疗336

三、辅助检查338

二、临床表现338

第二节 面神经鞘瘤338

一、概述338

五、伽玛刀治疗及效果评价339

四、常规手术治疗及效果评价339

四、治疗340

三、辅助检查340

第三节 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340

一、概述340

二、临床表现340

五、伽玛刀治疗及效果评价341

一、概述342

第四节 舌下神经鞘瘤342

(二)疗效评价343

(一)手术入路选择343

二、临床表现343

三、辅助检查343

四、常规手术治疗及效果评价343

五、伽玛刀治疗及效果评价344

一、概述及临床表现345

第五节 其他脑神经鞘瘤345

三、伽玛刀治疗及效果评价346

二、常规治疗及效果评价346

三、病理347

二、发病率347

第十七章 颅内少见肿瘤的伽玛刀治疗347

第一节 脊索瘤347

一、发生学347

五、辅助检查348

四、临床表现348

(一)伽玛刀治疗效果349

七、治疗349

六、诊断和鉴别诊断349

(三)伽玛刀治疗脊索瘤剂量学350

(二)伽玛刀治疗适应证选择350

三、病理351

二、发病率351

第二节 血管网织细胞瘤351

一、概述351

五、辅助检查352

四、临床特征352

(三)伽玛刀治疗效果353

(二)伽玛刀治疗剂量353

六、诊断和鉴别诊断353

七、治疗353

(一)伽玛刀治疗适应证353

三、发生部位及临床表现355

二、发病率355

第三节 神经纤维瘤病355

一、概述355

六、治疗356

五、诊断和鉴别诊断356

四、神经纤维瘤病的影像特征356

(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357

(一)手术治疗357

三、临床表现359

二、病因与病理359

第四节 黑色素瘤359

一、概况359

五、诊断和鉴别诊断360

四、影像学检查360

六、治疗和预后361

一、概述362

第五节 脑膜黑色素细胞瘤362

四、治疗和预后363

三、影像学检查363

二、组织病理学特征363

一、概述364

第六节 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淋巴瘤364

二、临床表现及诊断365

四、伽玛刀治疗367

三、治疗及预后367

三、临床表现370

二、病理370

第七节 下丘脑错构瘤370

一、概述370

(三)伽玛刀治疗371

(二)药物治疗371

四、诊断371

五、鉴别诊断371

六、下丘脑错构瘤的治疗371

(一)手术治疗371

一、帕金森病概述373

第一节 伽玛刀治疗帕金森病373

第十八章 伽玛刀对功能性疾病的治疗373

(三)运动障碍375

(二)强直375

二、帕金森病的临床表现375

(一)震颤375

四、帕金森病的药物治疗376

三、帕金森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376

(二)伽玛刀毁损灶的产生377

(一)概述377

五、帕金森病伽玛刀治疗377

(三)相关解剖378

(四)毁损靶点定位的方法380

(七)伽玛刀丘脑底核毁损术381

(六)伽玛刀苍白球毁损术381

(五)伽玛刀丘脑毁损术381

(一)癫痫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分类383

一、概述383

第二节 伽玛刀治疗癫痫383

二、致痫灶定位方法389

(二)癫痫流行病学和顽固性癫痫389

三、顽固性癫痫的外科治疗适应证、方法和现状395

(一)机制与治疗现状396

四、伽玛刀治疗396

(三)禁忌证397

(二)适应证397

(四)诊疗方法398

(五)疗效评定402

二、药物及手术治疗403

一、概述403

第三节 伽玛刀治疗三叉神经痛403

(三)适应证404

(二)治疗方法404

三、伽玛刀治疗404

(一)治疗进展404

一、精神疾病的病因405

第四节 伽玛刀治疗精神疾病405

(四)疗效405

(一)感觉障碍和知觉障碍406

三、精神疾病的症状与临床特征406

二、精神疾病的分类406

(二)思维障碍408

(三)注意及注意障碍409

(五)智能障碍410

(四)记忆障碍410

(八)意志行为障碍411

(七)情感障碍411

(六)自知力411

四、诊断412

(九)意识障碍412

(三)丘脑413

(二)杏仁核413

五、伽玛刀治疗的解剖生理基础413

(一)边缘系统413

(三)治疗程序414

(二)适应证414

(四)额前区与扣带回414

六、伽玛刀治疗414

(一)国内外动态414

一、概述415

第五节 伽玛刀对恶痛的治疗415

(四)随访程序415

五、随访及复查418

四、疗效评价418

二、适应证418

三、毁损靶点及放射剂量选择418

二、急性反应性脑水肿421

一、一般不良反应421

第十九章 伽玛刀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421

第一节 放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421

一、放射性脑水肿423

第二节 放射性脑损伤423

三、急性癫痫发作423

二、放射性脑坏死427

三、影像学431

二、病理431

三、弥漫性脑白质损伤431

第三节 放射性脑病431

一、概念431

中文索引437

英文索引44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