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顾海良,梅荣政主编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 ISBN:7216046145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61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374页
  • 主题词: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 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学说 1

0.1 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2

0.1.1 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2

0.1.2 科学社会主义的学科性质4

0.2 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地位和历史价值6

0.2.1 科学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中的重要地位6

0.2.2 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价值8

0.3 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及其主题转换10

0.3.2 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第二阶段及其主题转换11

0.3.1 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第一阶段及其主题转换11

0.3.3 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第三阶段及其主题转换12

0.4 当今时代的性质与科学社会主义14

0.4.1 当今时代的性质14

0.4.2 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17

0.4.3 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新20

第1章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 24

1.1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立的时代条件25

1.1.1 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25

1.1.2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显露26

1.1.3 现代工人阶级和工人运动的兴起27

1.2.1 德国古典哲学对事物内在联系和世界运动规律的揭示29

1.2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来源29

1.2.2 英国古典经济学对阶级和阶级对立的经济剖析30

1.2.3 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对未来社会的猜测32

1.2.4 法国复辟时期历史学对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叙述37

1.3 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础38

1.3.1 唯物史观为科学社会主义铺垫了一大理论基石38

1.3.2 剩余价值学说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发展起点41

1.4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标志43

1.4.1 《共产党宣言》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形成和广泛传播的时代43

1.4.2 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区别47

第2章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理论 52

2.1.1 社会历史发展学说53

2.1 马克思、恩格斯对旧世界的批判53

2.1.2 “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的统一57

2.1.3 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61

2.1.4 无产阶级政党理论64

2.2 马克思、恩格斯对新世界的发现66

2.2.1 未来社会的价值目的66

2.2.2 未来社会的发展阶段67

2.2.3 未来社会的制度特征69

2.2.4 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和变革的社会71

2.3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理论在实践中的发展73

2.3.1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的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74

2.3.2 跨越资本主义制度“卡夫丁峡谷”的思考76

2.3.3 无产阶级斗争策略和革命理论的发展78

2.3.4 对资本主义新变化的研究81

第3章 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现实 85

3.1 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86

3.1.1 第二次科技革命与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86

3.1.2 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和矛盾的尖锐化87

3.2 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理论89

3.2.1 列宁关于战争与革命的理论和十月革命的胜利89

3.2.2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对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探索95

3.2.3 新经济政策的实践和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98

3.3.1 20世纪20年代关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论战105

3.3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105

3.3.2 斯大林关于“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107

3.3.3 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109

3.3.4 斯大林研究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贡献112

3.4 社会主义的苏联模式114

3.4.1 苏联模式的形成及原因114

3.4.2 苏联模式的特征116

3.4.3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历史作用和严重缺陷118

第4章 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 121

4.1 战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高潮的出现122

4.1.1 欧亚人民民主国家的诞生122

4.1.2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及历史性贡献124

4.1.3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及其世界历史意义128

4.2 社会主义制度在多国的胜利128

4.2.1 社会主义制度在多国的确立128

4.2.2 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及其本质131

4.2.3 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及其特点133

4.3 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实践135

4.3.1 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135

4.3.2 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经验140

4.3.3 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发展142

4.4.1 两大阵营的形成147

4.4 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形成与对抗147

4.4.2 两大阵营的对抗151

第5章 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剧变 154

5.1 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155

5.1.1 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缘起155

5.1.2 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历程156

5.1.3 对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评价160

5.2 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剧变162

5.2.1 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政局剧变的过程162

5.2.2 苏联、东欧剧变的实质167

5.2.3 苏联、东欧剧变过程中的规律性现象168

5.3.1 研究苏联、东欧国家剧变的原因必须有正确的立场和方法172

5.3 苏联、东欧国家剧变的原因172

5.3.2 苏联、东欧国家剧变的原因174

5.4 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剧变的历史教训182

5.4.1 必须及时通过改革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出现的矛盾182

5.4.2 要始终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185

5.4.3 必须搞好党的建设187

5.4.4 必须抵制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战略189

第6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探索 191

6.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及其历史地位192

6.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192

6.1.2 邓小平理论及其战略地位195

6.1.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其战略地位198

6.1.4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202

6.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整体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208

6.2.1 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及其成果208

6.2.2 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及其成果211

6.2.3 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探索及其成果213

6.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和基本经验216

6.3.1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216

6.3.2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218

6.3.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影响220

第7章 其他国家共产党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 225

7.1 越南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225

7.1.1 经济改革的历史进程226

7.1.2 改革的举措和成就230

7.1.3 对重大理论问题的认识和变化233

7.2 朝鲜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235

7.2.1 朝鲜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轨迹与主要特点236

7.2.2 “主体社会主义”理念及其发展238

7.3 古巴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240

7.3.1 古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历程241

7.3.2 苏联、东欧剧变后古巴的严峻形势和采取的对策242

7.3.3 对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的认识和深化245

7.4 老挝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248

7.4.1 老挝的社会主义改造和调整249

7.4.2 老挝革新开放的进程250

7.4.3 老挝革新开放的举措252

7.5 资本主义国家的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理论探讨254

7.5.1 在困境中应对考验谋求发展255

7.5.2 对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与探索257

7.5.3 对工人阶级政党理论的认识与探索260

7.5.4 加强同国际左翼力量的合作和交流261

7.5.5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活动和斗争的意义265

7.5.6 发展中国家共产党的力量和影响在斗争中稳中有升265

第8章 当代社会主义思潮和实践 267

8.1.1 民主社会主义的由来和发展268

8.1 民主社会主义思潮268

8.1.2 民主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270

8.1.3 民主社会主义的评价和借鉴274

8.2 民族社会主义思潮275

8.2.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社会主义的兴起和发展275

8.2.2 民族社会主义的思想理论特征和实践探索279

8.2.3 民族社会主义的评价285

8.3 市场社会主义思潮286

8.3.1 市场社会主义的历史分期和基本理论286

8.3.2 市场社会主义的“实验”及其地位291

8.4.1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探索294

8.4 西方马克思主义和西方左翼运动对社会主义的理解294

8.4.2 西方左翼运动的探索298

第9章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影响 303

9.1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运动及其在当代的变化304

9.1.1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机制304

9.1.2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深刻性306

9.1.3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在全球的激化310

9.2 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运行及内在矛盾311

9.2.1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变化311

9.2.2 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运行313

9.2.3 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内在矛盾318

9.3 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矛盾及危机321

9.3.1 科学技术的进步对资本主义精神世界的冲击322

9.3.2 资本主义社会文化矛盾的主要表现形式323

9.3.3 文化矛盾与资本主义历史命运326

9.4 资本主义新变化与社会主义的发展327

9.4.1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328

9.4.2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共处”329

9.4.3 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影响331

第10章 全球化与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 334

10.1 全球化的实质和特征335

10.1.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全球化的思想335

10.1.2 当今全球化的特征和实质339

10.1.3 “反全球化”运动的高涨343

10.2 全球化与世界社会主义344

10.2.1 全球化历程总伴有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344

10.2.2 当代社会主义面临的机遇与挑战345

10.2.3 社会主义中国要正确应对全球化大趋势347

10.2.4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解决全球化造成的世界性问题349

结束语 共产主义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353

一、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一个由若干相互衔接的阶段构成的漫长历程353

二、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354

后记36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