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心理理论与同伴交往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武建芬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 ISBN:9787511204783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24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338页
- 主题词:心理交往-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心理理论与同伴交往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心理理论与同伴交往问题研究概览和评析1
第一节 相关概念解析1
第二节 心理理论研究的基本范式和理论阐释3
一、心理理论研究的基本范式3
二、心理理论发展的理论解释6
第三节 国内外有关早期“心理理论”与社会交往经验关系的研究现状11
一、儿童早期在家庭中的社会交往经验与心理理论发展13
二、儿童与同伴之间的社会交往经验与心理理论发展37
三、国内对心理理论、同伴交往及二者之间关系的研究54
第四节 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57
一、在研究数量上尚显不足57
二、在研究内容上,需要进一步拓宽研究范畴57
三、在研究深度上,缺乏对因果机制的深入探讨57
四、在研究方法上,缺乏动态的跟踪和具有一定生态化意义上的研究58
第五节 本书的基本框架59
一、研究目的及创新之处59
二、本研究方法学的思考60
第二章 一个不争的事实:心理理论与同伴交往之间关系密切64
第一节 心理理论能力强的儿童是否也拥有较高的交往能力和好人缘——儿童心理理论与同伴交往能力、同伴接纳之间关系的静态研究64
一、问题提出64
二、研究方法65
三、研究结果70
四、讨论分析81
五、研究结论84
第二节 善于察言观色的儿童在同伴中是否也是个交际能手——自由游戏活动中的同伴交往与心理理论之间关系的动态研究85
一、研究方法85
二、研究结果89
三、讨论分析103
四、研究结论108
第三章 心理理论的发展对儿童同伴交往的影响109
第一节 训练可以提高儿童的心理理解能力吗——心理理论的训练110
一、问题提出110
二、研究方法113
三、研究结果121
四、分析讨论124
五、研究结论127
第二节 心理理论水平提高的儿童是否也改善了同伴交往——心理理论对儿童同伴交往影响的研究128
一、研究方法128
二、研究结果129
三、讨论分析140
四、研究结论144
第四章 同伴交往类型对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作用:基于实验和实践的研究145
第一节 不同类型的同伴“交往”对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影响:来自实验情境的证据145
一、问题提出145
二、研究方法146
三、研究结果153
四、分析讨论157
五、研究结论159
第二节 同龄交往和混龄交往对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影响:来自实践调查的事实159
一、问题提出160
二、研究方法161
三、研究结果163
四、分析讨论166
五、研究结论170
第三节 同伴交往如何促进了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170
一、提供反例,促进儿童理论和证据的协调170
二、同伴讨论机制中的反馈,促进了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171
三、观察学习和模仿,促进了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175
四、同伴之间的合作,是促进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重要因素176
五、同伴在场的情感支持,促进了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178
六、充分的交往时间,促进了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178
第四节 综合讨论179
一、本研究需要明确的几个问题179
二、儿童心理理论与同伴交往之间的关系182
三、心理理论对儿童同伴交往影响的因果方向184
四、同伴交往对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影响187
第五章 儿童是个交往心理学家——解读日常同伴交往中的心理理论192
第一节 同伴冲突中的心理理论193
一、同伴冲突及其价值193
二、解读与分析:同伴冲突中的心理理论195
第二节 同伴协商中的心理理论203
一、同伴协商及其意义203
二、解读与分析:同伴协商中的心理理论204
第三节 其他同伴交往情境中的心理理论211
一、儿童对想法(心理世界)和事物(物理世界)的认识212
二、儿童对外表和真实区别的理解212
三、儿童对他人情绪的感知213
四、可爱的欺骗术——儿童对错误信念的理解215
五、有趣的策略——儿童对同伴意图的感知和预测217
六、儿童对策略运用和意图的驾驭——关系中的心理理论218
七、儿童对知识的认识——理解“看见”和“知道”之间的关系220
八、儿童对开玩笑的理解——幽默感的展现221
九、儿童对假装的理解——开展装扮游戏223
十、心理理论的视角下同伴之间的教的行为224
第四节 启示与结论:教师应该成为解读儿童的心理学家227
一、儿童是个小小的交往心理学家227
二、教师应该成为解读儿童的心理学家229
第六章 一个不容忽视的教育现实:儿童心理理论和同伴交往关注的缺失231
第一节 教育实践中缺失了对儿童心理理论的关注232
一、教育观念上的缺失232
二、教育行为上的缺失235
三、教育内容上的缺失243
第二节 教育现状中对儿童同伴交往的关注仍显不够251
一、自由游戏和角色游戏的大量减少,限制了儿童与同伴交往和接触的时间252
二、不恰当的教师教育行为导致同伴交往的缺失255
第七章 基于儿童心理理论和同伴交往发展的教育实践探索与思考260
第一节 基于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教育实践探索与研究261
一、问题提出262
二、设计思路263
三、行动实施265
四、成效反思277
第二节 在同伴交往中发展儿童的心理理论282
一、提供充足的自由游戏活动时间,促进儿童与同伴的交往282
二、关注同伴交往的次数,更要关注同伴交往的时间和交往质量284
三、开展角色游戏285
第三节 大力倡导“间断性混龄”教育,促进儿童同伴交往和心理理论的发展286
一、为什么要实施混龄教育288
二、何谓“间断性混龄”289
三、为什么说“间断性混龄”是一种非常适合我国国情的学前教育组织形态290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293
第一节 研究结论293
一、儿童心理理论与同伴交往之间的关系293
二、心理理论对儿童同伴交往的影响294
三、同伴交往对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影响296
四、儿童是个交往心理学家297
五、关注儿童的心理理论,关注儿童的同伴交往297
第二节 未来展望298
一、从心理理论测试任务来看298
二、关于同伴交往行为自然观察的时间和指标问题299
三、关于心理理论和同伴交往关系的因果机制问题299
四、加强心理理论和同伴交往的生态化研究299
五、关于语言和心理理论之间关系的研究300
六、发展和制定出在幼儿园情境下促进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一套方法300
参考文献302
后记322
热门推荐
- 359669.html
- 2688744.html
- 3280391.html
- 739572.html
- 586999.html
- 3881404.html
- 3548335.html
- 3467442.html
- 461500.html
- 29294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96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180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348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58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052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343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198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25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133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79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