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香港税务 法例与实施说明 2011-2012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刘麦嘉轩,黎家德(Garry Laird)合著 著
- 出版社: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 ISBN:9629965082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690页
- 文件大小:345MB
- 文件页数:74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香港税务 法例与实施说明 2011-2012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香港税制概述3
1.1法例、释义及政策3
1.2税项概论9
1.3遗产税12
1.4印花税12
1.5所得税14
1.5.1课税年度(《税务条例》第2条)14
1.5.2物业税(《税务条例》第Ⅱ部)14
1.5.3薪俸税(《税务条例》第Ⅲ部)16
1.5.4利得税(《税务条例》第Ⅳ部)17
1.5.5折旧免税额(《税务条例》第Ⅵ部)18
1.5.6税率(《税务条例》附表2)19
1.5.7个人免税额(《税务条例》附表4)20
1.5.8个人入息课税(《税务条例》第Ⅶ部)20
1.5.9报税表与资料(《税务条例》第Ⅸ部)23
1.5.10评税与纳税(《税务条例》第Ⅹ部、第ⅩA部、第ⅩB部、第ⅩC部和第Ⅻ部)23
1.5.11反对与上诉(《税务条例》第Ⅺ部)24
1.5.12税务委员会(《税务条例》第3条)25
1.6税务局25
1.7 1997年7月1日起的税制27
1.7.1《基本法》27
1.7.2《香港回归条例》28
第二章 物业税32
2.1法例32
2.2徵税范围32
2.3物业税的徵收33
2.3.1应评税净值33
2.3.2应评税值34
2.4业权36
2.5豁免与宽减39
2.5.1政府39
2.5.2从事业务的法团和其他人士39
2.5.3会社与行业协会42
2.6评税与缴纳物业税42
2.7期限与反对45
第三章 薪俸税50
3.1法例50
3.2徵税范围50
3.3入息来源51
3.3.1一般事项51
3.3.2受雇工作的入息52
3.3.2.1香港以外地区的受雇工作57
3.3.2.2在香港的受雇工作61
3.3.3职位持有人64
3.3.4长俸66
3.3.5海员与航空人员66
3.4应评税入息的确定68
3.4.1应评税入息包括的项目68
3.4.2案例法讨论72
3.4.2.1入息是否来自受雇工作?72
3.4.2.2入息是否来自所提供的服务?73
3.4.2.3在终止受雇时支付的款项74
3.4.2.4由于更改聘用条款而支付的款项81
3.4.2.5在开始受雇时支付的款项82
3.4.2.6并非由收款方的雇主支付的款项82
3.4.2.7额外赏赐83
3.4.2.8其他事项83
3.4.3房屋住宿利益84
3.4.4股份认购权利益91
3.4.5其他额外赏赐99
3.4.6应评税入息不包括的项目100
3.5应评税入息扣除的项目107
3.5.1开支108
3.5.2折旧免税额112
3.5.3个人进修开支112
3.5.4慈善捐款114
3.5.5居所贷款利息116
3.5.6长者住宿照顾开支121
3.5.7退休计划供款122
3.5.8亏损123
3.6评税基准125
3.6.1评税基期及期间赚取的入息126
3.6.2税项的计算130
3.6.3课税平衡点132
3.7评税与纳税133
3.7.1申报规定133
3.7.2反对与上诉133
3.7.3暂缴薪俸税134
3.8其他事项137
3.8.1支付服务公司及信托款项的处理137
3.8.2税上税143
3.8.3已婚夫妇的税务146
3.8.3.1作出选择149
3.8.3.2暂缴薪俸税150
3.8.3.3定义151
3.8.4双重徵税协定151
第四章 利得税156
4.1法例156
4.2徵税范围156
4.3缴纳利得税的责任158
4.3.1有纳税义务的人士158
4.3.2从事经营行业、专业或业务160
4.3.3构成经营行业的准则164
4.3.4业务的定义170
4.3.5开始经营业务172
4.3.6停止经营业务173
4.4利润来源174
4.4.1法定条文175
4.4.2案例法——一般原则175
4.4.3案例法——其他问题197
4.4.4利息收入来源200
4.4.5税务局一贯的做法205
4.5应评税利润的确定211
4.5.1产生入息和利润的时间215
4.5.2资本利润的处理218
4.5.3其他不在徵税范围内的利润219
4.5.4视为应课税的款项230
4.5.5开支——一般扣除规则242
4.5.6产生开支的日期248
4.5.7开支——资本性对营业性251
4.5.8视为可扣除的开支257
4.5.9可扣除的利息和相关开支275
4.5.9.1《税务条例》第16 (1)(a)条的诠释276
4.5.9.2《税务条例》第16(2)条——于2004年6月25日前279
4.5.9.3《税务条例》第16(2)条——自2004年6月25日起283
4.5.10视为不可扣除的开支288
4.5.11支付「服务公司」的款项292
4.5.12商品存货与在制品296
4.5.13开办费用300
4.5.14终止营业后的收入及支出301
4.5.15费用的分摊301
4.5.16亏损305
4.5.16.1涉及赚取获特惠营业收入纳税人的亏损306
4.5.16.2个别人士309
4.5.16.3公司及其他人士310
4.5.16.4合夥业务——一般规定311
4.5.16.5有限责任合夥业务——亏损限制311
4.5.16.6受托人313
4.6评税基准316
4.6.1常用准则316
4.6.2开始营业317
4.6.3终止营业318
4.6.4更改账项结算日期322
4.6.5分摊327
4.7特殊业务327
4.7.1人寿保险公司327
4.7.2非人寿保险公司332
4.7.3海运和空运业务——概况335
4.7.4船舶拥有人业务335
4.7.5居港飞机拥有人业务342
4.7.6非居港的飞机拥有人业务348
4.7.7财务机构349
4.7.8会社与行业协会353
4.7.9合夥业务355
4.8非居港者359
4.8.1在香港经营业务的非居港者360
4.8.2寄售的货品363
4.8.3香港代理人365
4.8.4非代理人的付款方367
4.8.5正常定价371
4.9评税与纳税372
第五章 折旧免税额381
5.1法例381
5.2免税范围381
5.3工业建筑物382
5.3.1合资格开支382
5.3.2初期免税额388
5.3.3每年免税额388
5.3.4结馀免税额和结馀课税390
5.4商业建筑物(1998/99以前课税年度)393
5.4.1合资格开支393
5.4.2免税额394
5.5商业建筑物(1998/99及以后课税年度)394
5.5.1每年免税额394
5.5.2结馀免税额和结馀课税396
5.6可视作工业装置及机械的开支397
5.7工业装置及机械免税额(一般情况)400
5.8工业装置及机械免税额(聚合制)401
5.8.1初期免税额401
5.8.2每年免税额402
5.8.3结馀免税额和结馀课税405
5.9工业装置及机械免税额(非聚合制)408
5.9.1初期免税额408
5.9.2每年免税额409
5.9.3结馀免税额和结馀课税413
5.10租赁安排416
5.10.1租约与非租约416
5.10.2售后租回419
5.10.3杠杆租赁——一般情况422
5.10.4无追索权债项423
5.10.5杠杆租赁——船舶或飞机423
5.10.6杠杆租赁——除船舶或飞机以外的工业装置及机械425
5.11有关折旧免税额的其他问题427
5.11.1评税基期427
5.11.2分摊428
5.11.3税务局局长决定资产成本或价值的权力429
第六章 个人入息课税432
6.1法例432
6.2设立个人入息课税的目的432
6.3符合个人入息课税资格的人士433
6.4个人入息课税的选择435
6.5计算入息总额436
6.6个人免税额439
6.6.1基本免税额(第28条)440
6.6.2已婚人士免税额(第29条)440
6.6.3子女免税额(第31条)440
6.6.4供养父母免税额(第30条)441
6.6.5供养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免税额(第30A条)444
6.6.6伤残受养人免税额(第31A条)446
6.6.7供养兄弟姊妹免税额(第30B条)448
6.6.8单亲免税额(第32条)449
6.7计算税款450
第七章 须提交的报税表与资料和罚则458
7.1法例458
7.2报税表与资料458
7.2.1报税表概述458
7.2.2有报税义务的人士460
7.2.3雇主的报税表461
7.2.4资料462
7.2.5资产与负债陈述书464
7.2.6搜查令465
7.2.7业务记录466
7.3通知书的送达467
7.4罚则468
7.4.1漏报和不提交报税表470
7.4.2罚则的评定(补加税)473
7.4.3欺诈与蓄意逃税479
7.4.4其他事项481
第八章 评税与缴纳税款484
8.1法例484
8.2评税权力484
8.2.1一般规定484
8.2.2估计评税485
8.2.3个人入息课税486
8.2.4补加评税487
8.3评税通知书488
8.4缴纳税款489
8.5追讨税款492
8.5.1区域法院程序492
8.5.2向纳税人的债务人追讨税款493
8.5.3阻止拖欠税款人离港493
8.5.4扣押船舶或飞机494
8.6退还税款494
8.7最终及决定性的评税495
8.7.1错误或遗漏的申索(第70A条)496
第九章 反对与上诉502
9.1法例502
9.2反对502
9.2.1反对的形式502
9.2.2反对后的协商504
9.2.3税务局局长的决定506
9.3上诉506
9.3.1税务上诉委员会506
9.3.2就税务上诉委员会的裁决提出上诉513
9.3.3直接向上诉法庭提出上诉518
9.3.4直接向原讼法庭提出上诉518
9.3.5司法覆核519
9.4有关夫妇的规定522
第十章 其他事项527
10.1双重徵税宽免527
10.2豁免527
10.3退休计划530
10.3.1退休计划的税务影响531
10.4反避税法例534
10.4.1特定反避税条文534
10.4.2出售亏损公司535
10.4.3一般反避税条文536
10.4.4《税务条例》第61条540
10.4.5《税务条例》第61A条542
10.4.5.1交易542
10.4.5.2税项利益546
10.4.5.3唯一或主要目的549
10.4.5.4消弭税项利益559
10.4.5.5案例法讨论561
10.5事先裁定564
10.5.1《税务条例》附表10第Ⅰ部565
10.5.2《税务条例》附表10第Ⅱ部568
10.6其他事项568
10.6.1税务委员会568
10.6.2储税券569
10.6.3信托、受托人及遗产570
10.6.4不反对撤销私人公司注册通知书571
第十一章 香港税制的国际层面576
11.1简介576
11.2国际税务的基本原则576
11.2.1居住地基准和来源地基准577
11.2.2双重徵税578
11.2.3双重徵税宽免578
11.2.4双重徵税协定——简介580
11.2.5双重徵税协定的组成部分581
11.2.6双重徵税协定的主要条文概要582
11.2.6.1解决居住地之间的冲突583
11.2.6.2解决来源地之间的冲突584
11.2.6.3常设机构(或称「永久机构」)584
11.2.6.4股息586
11.2.6.5利息586
11.2.6.6特许权使用费587
11.2.6.7受雇工作的入息587
11.2.6.8相联企业587
11.2.6.9双重徵税宽免588
11.2.6.10反歧视条文589
11.2.6.11双方协商程序589
11.2.6.12资料交换590
11.2.6.13互相协助追收税款592
11.2.6.14其他条文592
11.2.7国际环境中的反避税问题593
11.2.7.1转让定价593
11.2.7.2受控制外国公司规则596
11.2.7.3资本摊薄规则598
11.2.7.4运用税收协定599
11.3内向投资的国际税务问题600
11.3.1经营业务和常设机构600
11.3.2厘定应评税利润601
11.3.3双重徵税宽免602
11.3.4香港投资项目的融资安排602
11.3.5分支机构与附属公司的课税安排604
11.3.6转让定价605
11.4外向投资的国际税务问题607
11.4.1海外利润的课税问题607
11.4.2单边双重徵税宽免608
11.4.3双边双重徵税宽免609
11.4.4预扣税612
11.4.5海外投资项目的融资安排613
11.4.6就海外投资项目于香港产生的开支614
11.4.7转让定价614
11.5中国内地投资者在香港投资所面对的香港税务问题615
11.5.1选择投资工具615
11.5.2全面性避免双重徵税的协定615
11.5.3居民身份616
11.5.4经营业务和设有常设机构617
11.5.5厘定应评税利润618
11.5.6其他计算利润的方法619
11.5.7个人课税620
第十二章 印花税625
12.1法例625
12.2徵税范围625
12.2.1四类可徵税文书625
12.2.2徵税的地域因素626
12.3座落香港的不动产626
12.3.1售卖转易契627
12.3.2赠予及低于十足价值的转让629
12.3.3住宅物业买卖协议630
12.3.4额外印花税632
12.3.5租约635
12.4香港证券636
12.4.1证券买卖636
12.4.2豁免637
12.4.3赠予及低于十足价值的转让638
12.4.4不经由售卖方式转让实益权益639
12.4.5证券借用及借出639
12.4.6单位信托641
12.5不记名文书642
12.6复本及对应本643
12.7计算印花税值643
12.8甚么可构成代价643
12.8.1债项撤销及让予644
12.8.2金钱代价的计算方法644
12.8.3低于市值的代价644
12.8.4物业交换和分划644
12.8.5或有原则645
12.9裁定646
12.9.1生者之间的无偿产权处置646
12.9.2裁定的重要性646
12.9.3裁定费647
12.10豁免及宽免647
12.10.1与政府的交易和领事馆处所租约等647
12.10.2以婚姻为代价的馈赠648
12.10.3向慈善机构作出的馈赠648
12.10.4法人团体内的转让648
12.10.5实益权益不变651
12.11印花税的评税及缴纳652
12.12追讨印花税652
12.13逾期加盖印花653
12.14上诉653
12.15其他问题654
12.15.1重实质,不重形式654
12.15.2未加盖印花的文书不得接纳为证据654
12.15.3行政长官减免印花税655
12.15.4未有披露影响印花税的事实及情况655
12.15.5文书副本655
12.15.6以电子方式加盖印花656
索引659
热门推荐
- 3637824.html
- 338700.html
- 3429354.html
- 3288431.html
- 2767516.html
- 157989.html
- 1868264.html
- 148652.html
- 1905520.html
- 7397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43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100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250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358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211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07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759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524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138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9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