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征信法律制度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胡大武,杜军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11845610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07页
- 文件大小:92MB
- 文件页数:319页
- 主题词:信用制度-法律-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征信法律制度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绪论1
一、征信的含义1
二、征信的功能3
三、征信的历史沿革5
第二章征信法律制度的基本理论8
一、征信法律制度的价值目标8
(一)公平8
(二)效率9
(三)安全10
(四)平等11
二、征信法律关系12
(一)征信法律关系主体12
(二)征信法律关系客体18
(三)征信法律关系内容27
三、征信法律体系28
(一)征信法律制度的部门法归宿28
(二)征信法律制度本身体系29
四、征信法律制度的基础30
(一)经济学基础30
(二)政治学基础37
第三章与征信相关的法律制度68
一、个人信息法68
(一)个人信息的概念及特征68
(二)个人信息的种类80
(三)个人信息权的体系及内容84
(四)个人信息法的立法模式与立法体例95
二、信息自由法106
(一)产生背景——知情权运动及政府职能转变106
(二)理论基础110
(三)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范体系113
第四章征信主体法律制度127
一、征信机构的设立原则127
二、其他征信法律主体135
(一)被征信人135
(二)信息提供者137
(三)信用信息使用者等征信法律主体139
三、征信主体的权利和义务139
(一)征信机构与信息提供者的法律关系139
(二)征信机构与被征信人法律关系145
(三)征信机构与信息使用者法律关系154
(四)信用评估法律关系158
(五)征信监管法律关系162
第五章征信行为法律制度166
一、征信收集法律制度166
(一)征信收集的概念166
(二)征信收集的原则168
(三)征信收集的范围172
(四)征信收集的机构182
(五)征信收集的方式184
(六)征信收集的渠道186
二、征信评级法律制度188
(一)征信评级概念188
(二)国外信用评级制度的比较与借鉴190
(三)我国信用评级的现状197
(四)我国信用评级制度的完善200
三、信用信息共享法律制度202
(一)信用信息共享的意义202
(二)信用信息共享模式205
(三)信用信息共享的数据范围213
(四)信用信息的共享机制与渠道217
(五)信用信息共享的法律规制220
第六章征信监管法律制度224
一、征信监管的必要性分析224
二、征信监管模式的比较法律分析226
(一)美国的征信体系及征信监管模式226
(二)欧洲大陆国家的征信体系及征信监管模式227
三、我国征信监管的模式选择及征信监管权的法律性质分析228
(一)我国征信监管模式的选择228
(二)征信监管权的法律性质分析233
第七章征信机构民事责任分析236
一、征信机构承担民事责任理论基础236
(一)征信机构的性质决定其应当承担民事责任237
(二)征信机构的专业特征决定其应承担责任238
(三)风险分配原则决定了征信机构责任承担的必然性239
二、征信机构承担民事责任的主观样态——以美国为例240
(一)美国征信立法有关责任发展历史241
(二)美国征信机构责任承担主观样态的考察243
三、征信机构侵害信用责任构成之因果关系245
(一)信用侵害责任中的介入性因果关系246
(二)信用侵害中因果的非唯一性247
四、侵害信用责任之主要内容254
(一)机会利益255
(二)期待利益257
(三)精神损害258
五、侵害信用损失的民事救济261
(一)非金钱救济方式的恢复原状功能262
(二)金钱救济265
(三)我国立法应该采取之态度272
第八章征信立法建议274
一、征信立法现状分析274
(一)立法模式多样274
(二)监管权利地方化275
(三)在信用信息的收集与共享方面的尝试276
(四)多层次、多系统、多头规范277
(五)地方性立法打主导278
二、目前征信立法在相关重大问题上的态度280
(一)征信服务费用问题280
(二)征信数据库的建设282
(三)民事责任承担问题283
(四)信用报告的效用286
(五)征信机构的性质287
(六)信用信息的采集288
(七)征信报告使用人范围290
(八)关联信用报告禁止291
(九)征信机构终止时信息处理292
三、现行征信立法之不足292
(一)部门利益博弈292
(二)信息提供人附加过重的责任293
(三)多层次、多头规范293
(四)立法层次较低294
(五)职责或功能认识不清294
四、有关《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的评析294
(一)《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的创新分析294
(二)《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的不足298
五、完善《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的建议301
(一)提升立法效力等级301
(二)明确人民银行为主导301
(三)明确数据库之间的共享方式和渠道302
(四)确定《征信管理法》的中心地位304
(五)合理协调目标之冲突305
(六)合理规定民事责任306
(七)合理界定征信报告的效用306
热门推荐
- 2734606.html
- 2922412.html
- 1069366.html
- 1238502.html
- 2226789.html
- 2437232.html
- 3594268.html
- 3465707.html
- 973149.html
- 23579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412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994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945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150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35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370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121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423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933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12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