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终身教育体系的衔接问题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王琪著 著
- 出版社: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1549650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33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253页
- 主题词:终生教育-教育体系-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终身教育体系的衔接问题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研究的缘起1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3
三、研究综述4
四、核心概念的界定38
五、研究的思路、内容和方法41
第一章 终身教育体系衔接的基本理论研究44
第一节 教育的本质:理想人格的实现过程44
一、教育活动:人类不断追求理想人格的过程44
二、教育体系:为实现理想人格而不断分化整合54
第二节 终身教育的本质:教育意义的新诠释60
一、终身教育理念:历史背景及其理想人格追求60
二、终身教育体系:内涵、范围与划分方法66
第三节 终身教育体系衔接问题的范围、前提和载体71
一、衔接的范围:存在于不同层次、类型和形式的子系统之间71
二、衔接的前提:各子系统的准确定位74
三、衔接的载体:各子系统的构成要素75
第二章 终身教育体系衔接的宏观机制:基于子系统性质和定位的分析77
第一节 自组织理论概述78
一、自组织的定义78
二、系统自组织的条件:耗散结构79
三、系统自组织的动力机制:子系统的竞争与协同81
第二节 终身教育体系中各子系统的性质及其定位85
一、学前教育的性质及其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定位85
二、基础教育的性质及其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定位89
三、高等教育的性质及其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定位94
四、职业教育的性质及其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定位102
五、非正规教育的特点及其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定位108
第三节 作为自组织系统的终身教育体系及其协同机制114
一、终身教育体系是一个耗散结构系统114
二、终身教育体系中各子系统的协同运行117
三、衔接是教育系统协同运行的“开放通道”121
第三章 终身教育体系衔接的微观机制:基于构成要素作用的分析123
第一节 系统协同运行微观机制的分析123
一、系统运行的目的性123
二、系统运行的序参量支配原理127
第二节 终身教育体系构成要素的分析130
一、教育目的131
二、教育内容136
三、教育资源141
四、教育制度145
第三节 各要素在终身教育体系衔接中的作用149
一、教育目的是终身教育体系衔接的参照标准149
二、教育内容是终身教育体系衔接的基本材料151
三、教育资源是终身教育体系衔接的物质支撑条件153
四、教育制度是终身教育体系衔接的序参量154
第四章 我国教育体系衔接现状与国外衔接案例分析157
第一节 我国教育体系衔接现状的概述157
一、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阶段的衔接现状157
二、基础教育阶段后的衔接现状159
三、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之间的衔接现状160
第二节 当前我国教育体系衔接中存在问题的分析161
一、教育体系衔接存在问题的具体表现161
二、教育体系衔接存在问题的深层原因分析164
第三节 国外有关终身教育体系衔接的案例——澳大利亚教育资格框架166
一、澳大利亚终身教育体系中的立交桥——澳大利亚教育资格框架166
二、澳大利亚终身教育体系衔接的特点与启示173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终身教育体系衔接问题的本质与对策思考175
第一节 终身教育体系衔接的本质与表现175
一、终身教育体系的衔接是为了追求“完人”理想176
二、终身教育体系的衔接体现了个体发展阶段性、连续性与多样性的统一176
三、衔接有利于建立一个自组织的终身教育体系177
四、终身教育体系衔接需要以各子系统的准确定位为基础179
五、终身教育体系各构成要素在衔接中的作用各不相同181
六、终身教育体系衔接最终需要落实在教育制度的设计上182
第二节 制度突破:教育子系统之间衔接机制的建立183
一、完善教育体系:建立完整畅通的职业教育体系183
二、培养目标的衔接:建立国家学历资格框架186
三、教育内容的衔接:统一设计和认证189
四、衔接的心理基础:建立严格透明的质量保障体系196
第三节 机构变革:新的管理机构及教育机构的建立197
一、成立衔接的管理协调机构197
二、逐步发展综合高中199
三、建立教育体系衔接的“中介机构”200
结语203
参考文献207
致谢232
热门推荐
- 2610911.html
- 2629717.html
- 131185.html
- 2238785.html
- 1023326.html
- 1118138.html
- 1663188.html
- 2851842.html
- 781299.html
- 15334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954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926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808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646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076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087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051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14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023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27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