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人格标志上经济利益的民法保护 学说考察与理论探讨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人格标志上经济利益的民法保护 学说考察与理论探讨
  • 陈龙江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7511824264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51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59页
  • 主题词:人格-标志-经济利益-法律保护-民法-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人格标志上经济利益的民法保护 学说考察与理论探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第一部分 德国法对人格标志上经济利益的承认与保护——人格权财产成分之法律构造17

引论:人格权和财产权的关系17

第一章 肖像权保护23

第一节 对肖像上的精神利益的保护23

第二节 对肖像上的经济利益的承认和保护31

第二章 姓名权保护50

第一节 德国民法典第12条对姓名上的精神利益的保护50

第二节 一般人格权对与姓名相关的精神利益的补充保护56

第三节 对姓名上的经济利益的承认和保护62

第三章 人格权的理论构造:一元论和二元论67

第一节 二元论——人格权仅保护精神利益68

第二节 一元论——人格权同时保护精神利益和经济利益73

第三节 人格权的转让和使用许可80

第二部分 美国法对人格标志上经济利益的承认与保护——公开权理论87

第四章 隐私权理论的历史发展87

第一节 隐私权概念的提出87

第二节 隐私权的早期判决——以商业利用人格标志之诉讼为视角91

第三节 普鲁瑟和布劳斯代因对隐私权理论的整理100

第四节 总结105

第五章 隐私权在保护人格标志免遭商业利用上的不足107

第一节 名人对隐私权的放弃107

第二节 冒犯式的使用(offensive use)112

第三节 不可转让性113

第四节 总结115

第六章 公开权的诞生和发展117

第一节 公开权的诞生——海伦(Haelan)案117

第二节 公开权理论的发展122

第三节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对公开权的承认——查西尼(Zacchini)案126

第四节 总结129

第七章 公开权的含义及其诸要素131

第一节 公开权的含义131

第二节 公开权的主体133

第三节 公开权的客体137

第四节 公开权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139

第五节 公开权的救济141

第八章 公开权的可继承性问题143

第一节 对公开权可继承性的拒绝——孟菲斯(Memphis)案144

第二节 对公开权可继承性的有限承认——鲁格西(Lugosi)案146

第三节 对公开权可继承性的完全承认——普莱斯(Price)150

案和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案150

第四节 总结155

本部分小结156

第三部分 保护人格标志上经济利益的正当化理由161

第九章 伦理上的正当化理由161

第一节 劳动说161

第二节 防止不当得利说167

第十章 经济上的正当化理由169

第一节 激励说169

第二节 有效率使用说174

第十一章 消费者保护上的正当化理由178

第一节 避免广告欺诈说178

第二节 培养名人在广告中的责任感说180

第十二章 正确思路:作为正当化理由的人格自治理论183

第四部分 人格标志财产权之理论构造与民法保护189

引论:德国法和美国法调整模式之评价189

第十三章 人格权及其与财产权的关系197

第一节 人格权的法律解析198

第二节 人格权和财产权的关系213

第十四章 人格标志财产权:与人格利益相联结的特殊财产权223

第一节 人格标志上的经济利益和人格利益223

第二节 人格标志财产权:保护人格标志上经济利益的财产权227

第三节 人格利益对人格标志财产权的制约247

第十五章 许可他人商业利用人格标志的法律方式262

第一节 说明262

第二节 被害人允诺(Einwilligung/c0nsent)263

第三节 使用许可(Lizenz/license)273

第十六章 人格标志强制商业化的民法救济277

第一节 救济权体系与保护限制277

第二节 我国相关实务案例评析297

结论315

参考文献336

后记35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