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沽源县志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沽源县志
  • 徐国椿总编;贾富海,高世福主编;陈建国等撰稿;沽源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
  • ISBN:780099130X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888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91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沽源县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述1

大事记6

第一编 区域 建置29

第一章 区域29

第一节 历史区域29

第二节 现行区域29

第二章 建置沿革31

第三章 行政区划35

第一节 历史区划35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划40

第四章 城、乡、村48

第一节 古堡围子49

第二节 古县城50

第三节 今县城50

第四节 乡51

第五节 镇54

第六节 村庄54

第二编 自然环境65

第一章 地质65

第一节 地层66

第二节 构造66

第三节 岩石67

第二章 地貌68

第一节 地势、成因68

第二节 山脉 山峰69

第三节 丘陵71

第四节 滩地71

第五节 沟壑72

第三章 气候、物候73

第一节 气候73

第二节 物候86

第四章 水文86

第一节 水文特点86

第二节 地表水87

第三节 地下水91

第五章 土壤、植被94

第一节 土壤94

第二节 植被95

第六章 自然灾害97

第一节 旱灾97

第二节 风灾98

第三节 雹灾98

第四节 霜冻99

第五节 水灾99

第六节 病虫灾害100

第七章 动植物资源102

第一节 野生动物102

第二节 农植及野生植物105

第三节 药材资源109

第八章 矿产资源114

第三编 人口、民族、生活115

第一章 人口发展115

第一节 人口来源115

第二节 人口变动115

第三节 人口分布117

第二章 结构126

第一节 年龄结构126

第二节 性别结构126

第三节 职业结构127

第四节 文化结构128

第三章 民族128

第一节 结构128

第二节 分布129

第四章 计划生育130

第一节 晚婚130

第二节 生育130

第三节 管理机构132

第五章 人民生活133

第一节 农民生活133

第二节 公职人员生活138

第四编 农、牧、林业144

第一章 牧业144

第一节 沿革144

第二节 畜牧机构146

第三节 饲料、草场148

第四节 畜禽154

第五节 畜牧生产161

第二章 垦殖178

第一节 清代垦务概略178

第二节 中华民国垦殖180

第三节 建国后土地利用183

第三章 农业生产关系196

第一节 封建土地制度及经营形式196

第二节 减租、减息、土地改革197

第三节 农业互助合作197

第四节 人民公社198

第五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199

第四章 种植业生产199

第一节 主要农作物199

第二节 农技、农艺203

第三节 农作机具207

第四节 农田建设217

第五节 农场217

第五章 林业生产219

第一节 育苗造林219

第二节 林业管理225

第三节 采伐销售227

第四节 林场229

第六章 水产232

第一节 养殖面积232

第二节 养殖捕捞233

第三节 经营管理234

第七章 农田水利237

第一节 地上水利工程237

第二节 地下水利工程239

第五编 工业 乡镇企业241

第一章 工业241

第一节 手工业242

第二节 农机工业242

第三节 建材工业244

第四节 食品工业245

第五节 皮毛工业247

第六节 亚麻工业248

第七节 其他工业249

第八节 电业250

第二章 乡镇企业252

第一节 发展概况252

第二节 企业管理与经营253

第三节 企业门类与重点企业253

第六编 交通 邮电259

第一章 交通259

第一节 古代驿路259

第二节 公路260

第三节 桥梁264

第四节 交通管理265

第五节 运输268

第二章 邮政电信270

第一节 古邮驿、台站270

第二节 邮政271

第三节 电信275

第七编 商业278

第一章 经营体制278

第一节 私营商业278

第二节 国营商业281

第三节 合作商业282

第四节 集体商业285

第二章 商品购销285

第一节 商品、采购285

第二节 销售、库存286

第三节 生产资料销售287

第四节 土特、农副产品收购288

第五节 副食品购销289

第六节 五金交电购销292

第七节 百货类购销293

第八节 石油、煤炭295

第三章 饮食服务296

第一节 饮食业296

第二节 服务业297

第四章 集市贸易298

第一节 庙会298

第二节 牧畜市场299

第三节 农贸市场300

第四节 物资交流大会300

第五章 外贸301

第六章 粮油302

第一节 管理机构302

第二节 粮食市场302

第三节 粮食购销303

第四节 油料统购305

第五节 市镇粮油定量供应305

第六节 票证管理306

第七节 粮油储运、加工307

第八节 饲料供应308

第七章 物资309

第一节 物资经营309

第二节 仓储310

第八编 工商、物价311

第一章 工商管理311

第一节 机构沿革311

第二节 工商企业管理312

第三节 商标广告管理313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314

第二章 物价314

第一节 物价管理314

第二节 物价演变316

第三节 工农业产品比价324

第三章 计量324

第一节 度量衡演变324

第二节 计量器具325

第三节 计量管理325

第九编 财税、金融327

第一章 财政327

第一节 财政体制327

第二节 财政收支328

第三节 审计334

第二章 税务334

第一节 税务管理334

第二节 税制336

第三章 金融350

第一节 金融机构350

第二节 货币352

第三节 货币投放、回笼355

第四节 信贷与结算358

第五节 储蓄存款370

第六节 公债、国库券375

第七节 金库、保险376

第十编 城乡建设382

第一章 城镇建设382

第一节 县城建设382

第二节 建设成就383

第二章 乡村建设389

第一节 乡镇驻地建设389

第二节 农村建设&(39r7

第三章 建筑业398

第一节 建筑队伍398

第二节 技术培训398

第四章 房地产管理399

第一节 私房改造399

第二节 公房管理399

第五章 环境保护400

第一节 污染400

第二节 治理401

第十一编 党派群团405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地方党组织405

第一节 地方党组织的建立发展405

第二节 组织机构410

第三节 代表大会416

第四节 中心工作418

第五节 党务428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433

第三章 群众组织434

第一节 工人组织434

第二节 青少年组织435

第三节 妇女组织437

第四节 工商业组织438

第五节 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439

第六节 其它协会440

第十二编 政权、政协447

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447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447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448

第二章 政府452

第一节 旧政权机构452

第二节 人民政权机构454

第三节 基层政权机构455

第四节 政绩辑要455

第五节 人民信访468

第三章 政协469

第一节 政协委员会469

第二节 政协会议469

第十三编 司法471

第一章 人民公安471

第一节 机构沿革471

第二节 清查登记472

第三节 镇压反革命473

第五节 打击刑事犯罪474

第六节 治安管理和基层治安组织475

第七节 人民消防476

第二章 人民检察477

第一节 机构设置477

第二节 刑事检察479

第三节 法纪检察480

第四节 监所检察480

第五节 经济检察480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查481

第三章 人民法院481

第一节 机构与审判制度481

第二节 刑事审判482

第三节 经济审判485

第四节 民事审判485

第五节 申诉复查486

第四章 司法行政486

第一节 司法机构和任务486

第二节 法制宣传487

第三节 公证、律师487

第四节 基层调解489

第十四编 民政、人事劳动490

第一章 民政490

第一节 机构设置490

第二节 优抚490

第三节 复退军人安置493

第四节 示灾救济493

第五节 社会福利498

第六节 婚姻登记499

第七节 丧葬管理500

第二章 人事劳动502

第一节 干部队伍502

第二节 干部管理504

第三节 老干部待遇507

第四节 工人508

第五节 工资、奖金509

第六节 劳保福利510

第七节 劳动就业511

第十五编 军事512

第一章 地方武装512

第一节 民国时期地方武装512

第二节 人民武装512

第二章 驻防517

第三章 兵役518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兵役518

第二节 建国后的兵役制度518

第四章 民兵519

第一节 民兵组织519

第二节 民兵活动520

第三节 民兵训练521

第五章 战事521

第一节 革命战争521

第二节 剿匪525

第十六编 文化、教育527

第一章 文化事业单位527

第一节 文化馆527

第二节 图书馆528

第三节 电影公司528

第四节 新华书店528

第五节 剧团529

第六节 民间文化团体534

第七节 档案馆535

第二章 文学艺术536

第一节 戏曲、曲艺536

第二节 音乐 舞蹈538

第三节 美术、书法、摄影542

第四节 文学创作543

第五节 艺文547

第三章 文物胜迹566

第一节 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66

第二节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69

第四章 学校教育574

第一节 教育行政机构574

第二节 建国前教育状况574

第三节 学前教育577

第四节 小学教育578

第五节 中学教育588

第六节 中等专业和职业中学教育592

第七节 教学活动593

第五章 成人教育594

第一节 职工教育594

第二节 农民教育595

第六章 教职员队伍595

第一节 教师队伍发展概况595

第二节 教师素质与进修597

第三节 教师待遇599

第七章 教育经费与设施601

第一节 教育经费601

第二节 教育设施603

第八章 勤工俭学603

第十七编 科学技术604

第一章 科技组织604

第一节 县级科研单位604

第二节 乡(镇)厂办科研机构605

第三节 群众学术团体606

第二章 科技普及608

第一节 科普宣传608

第二节 科技咨询服务609

第三节 技术培训609

第三章 科学研究609

第一节 专业研究609

第二节 群众性科研活动616

第三节 获奖成果618

第十八编 广播、电视、通讯报道619

第一章 广播、电视619

第一节 广播事业619

第二节 新闻广播宣传621

第三节 电视、电视差转台622

第二章 报刊、通讯623

第一节 报刊623

第二节 通讯报道624

第十九编 卫生、体育625

第一章 医疗卫生625

第一节 医疗机构625

第二节 中西医疗628

第三节 卫生防疫与保健630

第四节 药品生产和管理637

第二章 体育640

第一节 学校体育640

第二节 群众体育640

第三节 体育竞赛641

第四节 体育设施与机构641

第二十编 方言644

第一章 语音644

第二章 词汇647

第三章 谚语662

第四章 歇后语668

第二十一编 风俗672

第一章 婚俗672

第一节 旧时婚嫁672

第二节 建国后婚俗675

第三节 新型婚礼677

第四节 其它婚俗678

第二章 丧俗679

第一节 旧丧葬习俗679

第二节 近时丧俗682

第三章 礼俗683

第一节 一般礼俗683

第二节 其它礼俗684

第四章 生活习俗685

第一节 衣饰685

第二节 饮食687

第三节 居住691

第四节 行路692

第五章 时令节日693

第一节 农历节日693

第二节 公历节日696

第六章 娱乐697

第一节 文化娱乐697

第二节 传统娱乐活动698

第七章 迷信陋习699

第一节 敬神送鬼699

第二节 看风水699

第三节 算命、看相、测字700

第四节 跳大神700

第五节 求雨700

第六节 忌讳701

第七节 买卖婚姻702

第八节 吸毒703

第九节 赌博703

第八章 优良风尚703

第一节 五好家庭704

第二节 开展精神文明建设704

第九章 家庭705

第一节 家庭结构705

第二节 家庭称谓705

第三节 姓氏、乳名706

第十章 少数民族风俗707

第一节 回族风俗707

第二节 满族生活风俗708

第三节 蒙古族风俗709

第二十二编 人物712

第一章 人物传712

第二章 人物简介716

第三章 副处级以上领导名录718

第四章 人物表723

一、沽源县民国时期大中学校毕业生一览表723

二、烈士英雄表724

第二十三编 宗教、侨务743

第一章 宗教743

第一节 天主教743

第二节 伊斯兰教744

第二章 侨务745

附录:745

历史资料745

第三章 宝昌县746

第一节 沽源转宝昌途中746

第四章 沽源县747

第一节 赴沽源途中747

第二节 沽源政治现况748

文告类761

传说768

补志目录771

第一编 经济771

第一章 农业、林业、畜牧、水产、水利771

第一节 农业771

一、经营制度771

二、劳动力和耕地771

三、种植772

四、农技农艺777

五、农机778

六、农业管理779

第二节 林业780

一、植树造林780

二、林业管理782

第三节 畜牧业783

一、家畜、家禽、品种783

二、饲养783

三、品种改良784

四、饲料784

五、防疫、检疫785

六、草场保护、改良785

七、管理785

第四节 水产788

一、养殖788

二、捕捞788

三、水产管理788

第五节 水利789

一、地表水治理789

二、地下水开发789

三、水资源的利用790

四、水土保持790

五、水政管理791

第二章 工业、乡镇企业交通、电信792

第一节 工业和乡镇企业792

一、经营体制792

二、生产门类792

三、工业管理794

第二节 交通799

一、公路799

二、客运800

三、货运800

四、交通运输管理801

第三节 邮政、电信801

一、邮政801

二、电信803

三、移动通信803

四、邮电管理803

第三章 城建环保、电力、矿产804

第一节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804

一、县城804

二、乡镇村805

三、环境保护806

四、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管理807

五、施工队伍及设备807

六、土地管理807

第二节 电力808

一、输变电808

二、电力管理809

第三节 矿产资源809

一、煤矿809

二、铅锌矿809

三、砩石矿809

四、矿产资源管理809

第四章 外事旅游、扶贫开发810

第一节 对外开放810

一、引进人才、技术和设备810

二、吸引外资810

第二节 旅游811

一、旅游管理811

二、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811

第三节 扶贫812

一、机构812

二、主要工作812

第五章 财税金融813

第一节 财政813

一、机构813

二、预、决算的编制813

三、财政收支813

第二节 税务814

一、税务管理机构814

二、税收征收情况814

第三节 金融816

一、中国人民银行沽源县支行816

二、中国工商银行沽源县支行816

三、中国工商银行沽源县支行816

四、中国建设银行沽源县支行816

五、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沽源县支行7816

六、农村信用联社816

七、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沽源县支公司817

八、邮政储蓄817

第六章 经济综合管理818

第一节 工商行政管理818

一、机构818

二、管理818

第二节 物价管理819

第三节 计量、标准化管理820

一、机构820

二、管理820

第四节 计划管理820

一、机构820

二、管理821

第五节 统计管理821

一、机构821

二、职能821

三、方法821

第六节 审计管理821

一、机构821

二、审计监督822

第二编 政治823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823

第一节 党的代表大会823

一、中共沽源县第六次代表大会823

二、中共沽源县七次代表大会823

三、中共沽源县第八次代表大会823

第二节 党的建设824

一、组织建设824

(一)县委工作机构824

(二)基层组织825

二、纪律作风建设827

三、思想建设827

四、统一战线828

第三节 重大决策828

第二章 群众组织830

第一节 工人组织830

一、代表大会830

二、管理机构830

三、主要活动830

第二节 青少年组织830

一、代表大会830

二、管理机构830

三、主要活动831

第三节 妇女组织831

一、代表大会831

二、管理机构831

三、主要活动832

第四节 工商业组织及文学艺术界组织832

一、工商联合会832

二、文学艺术界联合会833

三、科学技术协会833

第三章 政权政协833

第一节 人大833

一、人民代表大会833

二、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834

三、代表选举及代表联系制度834

四、议案(提案)建议(批评意见)的处理和调查视察835

第二节 政府835

一、机构835

二、重大政务活动836

第三节 政协837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沽源县委员会837

二、机构设置838

三、主要活动及工作838

第四章 公安司法839

第一节 机构839

一、公安局839

二、人民法院839

三、人民检察院839

四、司法局839

第二节 公安保卫840

一、社会治安840

二、治安管理840

三、预审监管840

第三节 安全保卫840

第四节 消防840

第五节 人民检察840

一、刑事检察840

二、法纪检察841

三、经济案件检察841

四、控告申诉检察841

五、监所检察841

六、其它检察工作841

第六节 审判841

一、审判制度841

二、案件审判842

第七节 司法行政842

一、法制宣传842

二、公证律师842

三、人民调解842

第五章 军事842

第一节 机构842

一、县人民武装部842

二、乡镇及县直单位武装部843

第二节 兵役制度及兵员征集843

第三节 民兵843

一、民兵组织843

二、民兵训练843

三、重要活动844

第六章 人事民政844

第一节 劳动人事844

一、机构844

二、干部844

三、职工846

第二节 民政847

一、机构847

二、优抚847

三、社会救济847

四、福利848

五、社会管理848

第三编 人口、宗教、侨务850

第一章 人口850

第一节 人口发展与分布850

第二节 人口构成853

一、民族构成853

二、性别、年龄构成853

三、文化、职业构成853

第三节 计划生育853

一、计划生育管理机构853

二、计划生育政策854

三、晚婚晚育854

第二章 宗教侨务855

第一节 宗教855

一、宗教宣传855

二、宗教管理组织855

三、宗教场所管理855

第二节 侨务855

第四编 教科文卫856

第一章 教育856

第一节 机构856

第二节 教育结构859

一、学前教育859

二、初等教育859

三、中等教育859

四、职业教育860

五、成人教育861

六、社会力量办学861

第三节 教学研究861

第四节 任用与管理861

一、任用与管理861

二、教师待遇861

第五节 教育经费及管理862

一、经费来源862

二、经费管理862

三、勤工俭学862

四、改善办学条件862

第二章 文化864

第一节 文化机构864

一、行政管理机构864

二、文化事业机构864

第二节 广播电视865

一、广播865

二、电视865

第三节 档案工作866

第三章 科技体育867

第一节 科技867

一、科技组织867

二、科技队伍868

三、科技活动868

第二节 气象869

一、气象事业发展869

二、气象监测869

三、气象服务869

第三节 体育873

一、体育活动873

二、体育队伍875

三、体育机构876

第四章 卫生876

第一节 医疗制度876

一、公费医疗876

二、合作医疗876

三、保健医疗876

第二节 医疗单位877

一、县属医疗单位877

二、乡镇卫生院877

三、农村卫生所(室)878

四、个体行医878

第三节 医疗队伍与设施878

一、医药队伍878

二、医疗设施879

第四节 防疫879

一、主要传染病防治879

二、地方病防治879

三、卫生检查与监督880

第五节 卫生管理880

第六节 药政880

一、机构880

二、药品经营881

第七节 爱国卫生881

一、饮水卫生881

二、食品卫生881

三、环境卫生881

四、灭鼠、灭蚊、灭蝇881

编后记882

历届编委会及编审人员88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