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理论词典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张志毅,李智初,张庆云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商务印书馆
- ISBN:9787100115223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412页
- 文件大小:116MB
- 文件页数:435页
- 主题词:词典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理论词典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辞书强国——辞书人任重道远的追求1
第一节 我国辞书发展的5个阶段1
1.1.1 辉煌阶段1
1.1.2 新兴阶段2
1.1.3 辞书小国阶段2
1.1.4 辞书大国阶段3
1.1.5 走向辞书强国阶段3
第二节 辞书强国,人才必先强3
1.2.1 世界辞书强国的领军人物3
1.2.2 中国辞书人才的差距5
第三节 辞书强国,理论必超强6
1.3.1 辞书理论概况6
1.3.2 辞书强国研究的热点理论7
第四节 辞书强国的主体标志——辞书文本14
第二章 世界语文辞书的思潮17
第一节 实用主义18
2.1.1 单语词典的实用主义18
2.1.2 双语和多语词典的实用主义19
第二节 描写主义20
2.2.1 早期和晚期的描写主义21
2.2.2 描写的内容21
第三节 规范主义22
2.3.1 规范主义的宗旨22
2.3.2 规范主义的内容22
2.3.3 规范主义的原则23
第四节 历史主义23
2.4.1 历史主义及其内容23
2.4.2 历史主义代表作24
第五节 理性主义24
2.5.1 义类辞书的理性主义25
2.5.2 词源词典的理性主义26
2.5.3 一般词典的理性主义27
2.5.4 学习词典的理性主义30
2.5.5 基础词典的理性主义30
2.5.6 搭配词典、配价词典的理性主义31
第六节 功能主义31
第三章 辞书的原型论33
第一节 辞书相关理论33
3.1.1 辞书理论的相关学科33
3.1.2 辞书理论流派33
3.1.3 语文辞书理论演绎相关辞书34
第二节 辞书的原型论34
3.2.1 原型论34
3.2.2 中型语文辞书位于文化成果中心35
3.2.3 推进词项系统的整体构建35
3.2.4 推进词场内的词项选择36
3.2.5 推进对词项内部多义项关系的新认识37
3.2.6 推动义项排列法的发展39
3.2.7 推动义项语义特征提取法的进展40
第四章 语文辞书的编纂原则42
第一节 语文性原则42
4.1.1 解释词汇意义42
4.1.2 解释语法意义44
4.1.3 解释附属意义46
第二节 词汇学原则49
4.2.1 词汇单位的同一性、离散性跟词典的条目49
4.2.2 词汇系统性跟词典的条目53
4.2.3 基本词汇研究跟词典的条目54
4.2.4 词价研究跟词典释义54
第三节 语义学原则56
4.3.1 语义学是语文性辞书的支撑点56
4.3.2 语文性辞书对语义特征的选择57
4.3.3 普通义位和学科义位57
4.3.4 义位变体的选择58
4.3.5 陪义的选择60
4.3.6 义域的选择62
第五章 词位和条目64
第一节 词位和条目64
第二节 词位及其变体65
5.2.1 词形变体66
5.2.2 语音变体67
5.2.3 构词变体68
5.2.4 语法变体69
5.2.5 语义变体70
5.2.6 语用变体71
第三节 缩略语和条目74
5.3.1 缩略语概况74
5.3.2 缩略语共性和条目74
5.3.3 汉语缩略语的个性和条目76
5.3.4 结语83
第六章 义位和义项84
第一节 义位和义项的关系84
第二节 词义的各种观点85
6.2.1 指称说86
6.2.2 观念说86
6.2.3 用法说87
6.2.4 因果说87
6.2.5 概念说88
6.2.6 反映说88
第三节 多义词的语义结构和义项89
6.3.1 词位89
6.3.2 多义词词位内的义项89
6.3.3 多义词具有结构性91
6.3.4 多义词的梯度92
6.3.5 多义词的语义桥93
6.3.6 结语98
第四节 义项的类型98
6.4.1 前人的义项分类结果98
6.4.2 义项内部的分类102
6.4.3 义项分类简史给人的启示103
6.4.4 义项分类的尝试106
第五节 词类活用和义项107
6.5.1 词类活用在4个象限中的共性108
6.5.2 词类活用在历时纵轴上的共性109
6.5.3 词类活用古今质的规定共性——语用义109
6.5.4 词类活用的聚光点——表义共性:表动义111
6.5.5 “实用说”视角下的词类活用的古今数量差异112
6.5.6 词类活用深层结构的古今差异112
6.5.7 词类活用在词类上的古今差异113
6.5.8 词类活用在语体上的古今差异114
第六节 义位的模糊性和义项115
6.6.1 集合意义和义项115
6.6.2 模糊性的来源和义项116
第七节 义位的民族性和义项122
6.7.1 义位的普遍性和民族个性122
6.7.2 基义的民族性和义项123
6.7.3 转义的民族性和义项126
6.7.4 陪义的民族性128
6.7.5 义位聚合的民族性131
6.7.6 义位组合的民族性132
6.7.7 词的理据的民族性134
第八节 义位的组合义和义项134
6.8.1 义位组合义和义项的基本关系134
6.8.2 语义组合的变异和义项136
第九节 义位的语境义和义项148
6.9.1 语境义的数量特征和义项148
6.9.2 语境义的范畴特征和义项148
6.9.3 语境义的表意特征和义项149
第七章 释义的原则150
第一节 整体原则150
7.1.1 宏观整体150
7.1.2 微观整体151
第二节 兼容原则168
7.2.1 释义的新趋势168
7.2.2 指物的语义特征169
7.2.3 表意的语义特征170
7.2.4 范畴的语义特征171
第三节 等值原则172
7.3.1 等值172
7.3.2 替换174
第四节 元语言规则174
7.4.1 元语言的趋势174
7.4.2 元语言的使用规则176
7.4.3 结语186
第五节 理据原则186
7.5.1 理据及其选择186
7.5.2 理据类型的掌控193
7.5.3 理据的分析法、探求法197
7.5.4 《说文》对理据的选择201
7.5.5 《说文》探求词的理据,其线索是多方面的204
7.5.6 《说文》探寻词的理据的历史意义207
第六节 四个传统原则:概括、简明、通俗、准确209
7.6.1 概括原则209
7.6.2 简明原则210
7.6.3 通俗原则210
7.6.4 准确原则211
第八章 学习词典212
第一节 学习型词典及编纂的基本理念212
8.1.1 L2习得的新理念212
8.1.2 元语言理念213
8.1.3 语料库理念213
8.1.4 语境理念214
8.1.5 读者本位理念214
第二节 学习词典的收词原则215
8.2.1 以频率为主,参照通用度215
8.2.2 不追求平衡原则215
8.2.3 只收通用词215
8.2.4 词位常体立为主条215
8.2.5 词条原型档次216
第三节 学习词典的义项划分216
8.3.1 常用义项多可细化216
8.3.2 常用义可以划分出义项群核心义及其子义项217
8.3.3 常用义项应该丰化217
8.3.4 义项排列218
第四节 学习词典的释义218
8.4.1 适当照顾等值性原则218
8.4.2 积极性原则或编码原则219
8.4.3 释义方式219
8.4.4 尽量少用括注221
8.4.5 学习词典的例证221
第五节 外向型学习词典释义的优化221
8.5.1 引言221
8.5.2 对外汉语学习型词典释义的非优选方法222
8.5.3 外向型学习词典释义的优选原则226
8.5.4 结语233
第九章 同义词词典编纂法234
第一节 同义词词典的收词原则234
9.1.1 词汇系统相同235
9.1.2 同义词的语义条件237
9.1.3 同义词的附属条件,在特定语境中互换244
9.1.4 同义词的附属条件,是语法意义的大同小异246
9.1.5 同义词的逻辑条件248
9.1.6 总括前文,得出三点认识249
第二节 同义词群及其划分250
9.2.1 同义词群的核心词250
9.2.2 同义词群的划分251
第三节 辨析的单位252
9.3.1 两种单位,三种做法252
9.3.2 以词位为辨析单位253
9.3.3 以义位为辨析单位253
9.3.4 主要是以义位为单位辨析,必要时兼顾词的完整性254
第四节 辨析的方法255
9.4.1 以核心词为基点255
9.4.2 凭语感辨析255
9.4.3 广集用例,运用归纳法256
9.4.4 结构分析法259
9.4.5 义素分析法260
第五节 辨析的项目262
9.5.1 差别项目262
9.5.2 差别项目系统263
9.5.3 注重个性差别项目264
第六节 同义义场视角下的语文辞书释义问题269
9.6.1 重视共性和个性语义特征的提取269
9.6.2 避免以词释词271
9.6.3 重视义域的选择272
9.6.4 重视用例子完善释义273
9.6.5 结语275
第十章 反义词词典编纂法276
第一节 反义词词典的收词原则276
10.1.1 反义词的词汇系统相同276
10.1.2 反义词的逻辑基础——不相容278
10.1.3 反义词的语义基础——共性义素相同,个性义素相反、相对279
10.1.4 反义词的语用意义相对281
10.1.5 反义词的语法意义大多相同283
10.1.6 反义词的音节大多相同287
10.1.7 许多词没有最佳反义词288
第二节 反义词群的划分288
10.2.1 两项式289
10.2.2 三项式290
10.2.3 反义词的大群宜分为小群291
第三节 反义词群群内的排列295
10.3.1 群内的义序295
10.3.2 群内的用序295
10.3.3 群内的音序296
10.3.4 群间的单序列297
10.3.5 群间的复序列297
第四节 反义词词典释义特点297
10.4.1 分清反义词的共性义素和个性义素298
10.4.2 反义词释语的义素、义位应该严格相对298
10.4.3 反义词释语应该尽可能地反映出对应义位的细微差别300
第五节 反义词词典的举例300
10.5.1 力求例子的对应300
10.5.2 示同和示差301
第十一章 新词语词典编纂法303
第一节 新词语词典收词原则303
11.1.1 新词语303
11.1.2 新词语词典303
11.1.3 新词语词典收词原则303
第二节 新词语词典收词的趋势304
11.2.1 术语增多304
11.2.2 外来词增多305
11.2.3 港、澳、台及华语词增多306
第三节 新词语编年本的收词趋势306
11.3.1 百科词语增多307
11.3.2 同族词语增多307
11.3.3 事件词语增多309
11.3.4 网络新词增多310
11.3.5 语文词和旧词新义偏少310
第四节 旧词语义域的新变化312
11.4.1 多少域的变化312
11.4.2 伙伴域的变化313
11.4.3 适用域的变化314
11.4.4 义值的变化对义域的影响316
第十二章 义类词典编纂法319
第一节 义类辞书的源流319
12.1.1 传统义类辞书319
12.1.2 现代义类辞书320
第二节 义类和科学类的分类体系321
12.2.1 两种分类的体系性区别321
12.2.2 两种分类对象和依据不同322
12.2.3 两种分类的原则不同322
12.2.4 语义分类比科学分类更需要照顾词性324
第三节 义类辞书的词、义归类问题324
12.3.1 词位的归类324
12.3.2 义位的归类325
12.3.3 义素的归类325
第四节 增补词条及义项326
12.4.1 增补的原则326
12.4.2 增补举例327
12.4.3 按系统增补328
第五节 微观体例的参数调整330
第十三章 《国语辞典》332
第一节 国语运动和《国语辞典》的出版概况332
第二节 《国语辞典》的主要贡献333
13.2.1 收词333
13.2.2 正音335
13.2.3 定形336
13.2.4 释义337
13.2.5 编排343
第三节 《国语辞典》的局限性344
13.3.1 未吸收当时国外重要成果344
13.3.2 收词立目的原则,不尽科学345
13.3.3 有些概念、用语、释义陈旧345
13.3.4 释文用了较多文言,甚至用文释白345
13.3.5 释义及其术语有些不准确345
13.3.6 偶尔有循环互注现象346
13.3.7 多处出现“非自足”弊病346
13.3.8 注音未准确反映语言事实346
第十四章 《现代汉语词典》347
第一节 中国语文词典的新里程碑347
14.1.1 里程碑之一——共时性348
14.1.2 里程碑之二——简明性349
14.1.3 里程碑之三——规范性350
14.1.4 里程碑之四——语文性353
14.1.5 里程碑之五——常新性355
第二节 《现汉》的释义体系363
14.2.1 基义363
14.2.2 陪义366
14.2.3 义域370
第三节 《现汉》的原型语义观373
14.3.1 同义词群的共核意义,是同义词群的原型语义374
14.3.2 多义词的本义(基本义)是原型语义,转义是变体375
14.3.3 言语中的语义点所围绕的一个义位,是原型语义376
14.3.4 中心义素是其余义素的原型语义378
14.3.5 字头义是原型语义,它在合成词中的语素义是变体380
14.3.6 母义项是语义原型,子义项是变体380
第十五章 《汉语大词典》382
第一节 《汉大》在世界同类辞书中的坐标382
15.1.1 时间坐标382
15.1.2 规模坐标382
第二节 《汉大》的显著性质——历时性383
15.2.1 历时性的代表作383
15.2.2 历时性的内涵384
15.2.3 词义的历时描述385
15.2.4 书证的历时性389
第三节 收词原则390
15.3.1 收词原则的补充:以通为主,兼收别类390
15.3.2 各类别词收词细则390
第四节 调整词项,确立词位原则393
15.4.1 词位393
15.4.2 词形变体394
15.4.3 语音变体395
15.4.4 构词变体395
15.4.5 语义变体395
第五节 释义原则396
15.5.1 语文性兼顾百科性396
15.5.2 详解性397
15.5.3 等值性/可替换性399
15.5.4 解码兼顾编码399
15.5.5 一体描写原则400
15.5.6 系统原则400
15.5.7 闭环原则401
15.5.8 理据原则401
第六节 例句402
15.6.1 例句的重要性和作用402
15.6.2 上限书证偏晚403
15.6.3 下限书证偏早404
15.6.4 义例应吻合404
15.6.5 书证待补405
参考文献406
后记412
热门推荐
- 190603.html
- 3718365.html
- 1389363.html
- 727425.html
- 3727933.html
- 2643443.html
- 1005043.html
- 3360035.html
- 2908290.html
- 31889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971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18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464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979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817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806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679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918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604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66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