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张椿年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147659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730页
- 文件大小:128MB
- 文件页数:767页
- 主题词: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两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
第一节 资本主义世界的危机和帝国主义争夺霸权斗争的新发展1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形势1
帝国主义发展不平衡的加剧7
世界经济危机促使战争因素的增长14
第二节 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6
日本侵占中国东北16
日本的法西斯化和扩大对中国的侵略24
第三节 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29
希特勒上台和法西斯独裁统治在德国的建立29
德国法西斯的扩军备战34
第二章 日本全面入侵中国和中国全民抗战开始44
第一节 日本建立军部法西斯独裁战争危险骤增44
“二二六”法西斯军事政变44
日本法西斯制定称霸远东的战略计划,加紧扩军备战46
日德签订《防共协定》,东西方侵略势力加紧勾结49
第二节 日寇发动全面侵华战争51
日寇全面侵华的战争部署51
从“七七”到“八一三”,日寇全面入侵中国52
美英对日本实行绥靖政策56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发动和组织全民抗战59
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59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61
“七七”事变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66
第四节 中国以全民的持久战抗击日本侵略者69
八路军新四军开辟敌后战场69
抗日战争两个战场的形成71
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思想,是指引抗日战争走向胜利的灯塔72
第五节 抗日战争走向相持阶段74
国府南京保卫战74
惨绝人寰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76
抗日战争争向相持阶段84
东北人民的抗日游击战87
第六节 日本法西斯建立战时体制,加紧勾结德意89
日寇叫嚷“建立东亚新秩序”,实施国家总动员89
日本法西斯加紧勾结德意,妄图扩大侵略战火92
第三章 德意法西斯的侵略扩张和英法美的绥靖政策95
第一节 德意法西斯开始侵略和英法美的绥靖政策95
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95
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99
第二节 希特勒与意日结盟和扩大侵略活动,西方国家的姑息、纵容106
德意日三国侵略集团的形成106
希特勒的侵略野心与张伯伦的绥靖政策108
德国法西斯吞并奥地利113
第三节 臭名远扬的慕尼黑阴谋117
德国法西斯侵略捷克斯洛伐克117
希特勒的步步紧逼与英法美的节节退让121
慕尼黑阴谋及其危害127
第四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希特勒“闪电战”在欧洲得逞133
第一节 德国进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33
侵略者欲壑难填,西欧国家战祸临头133
英法苏谈判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137
德国进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46
第二节 德国进攻北欧,西欧、英法自食恶果155
“静坐战”期间的欧洲国际形势155
希特勒占领丹麦和挪威160
德国重兵压境,西欧危如累卵163
德国进攻荷、比、卢,张伯伦下台166
德军全线深入,法国投降171
第三节 德国对英作战,德、意入侵巴尔干和东、北非177
德国“海狮”计划的制订和放弃177
德国在巴尔干的扩张183
意大利对东、北非和希腊的侵略185
德国侵入北非、南斯拉夫和希腊188
第五章 中国抗日战争的初期相持阶段194
第一节 日本侵华新策略的破产194
中国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194
日本侵华策略的转变195
东方慕尼黑阴谋197
日本侵华新策略的破产199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扩大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原则和策略202
第三节 中国正面战场206
随枣战役206
第一次长沙会战207
1939年冬季攻势208
“桐工作”211
枣宜会战212
侵华日军1941年的军事意图213
东南沿海战役215
豫南战役215
上高战役216
晋南战役217
第二次长沙会战与宜昌战役217
第三次长沙会战218
第四节 中国敌后战场军民反“扫荡”斗争220
日寇对敌后战场的“扫荡”和人民群众的抗敌武装斗争220
人民军队英勇抗击日本法西斯223
第六章 苏德战争开始。德军“闪电战”逐渐破产232
第一节 德国法西斯加紧准备侵苏战争232
“巴巴罗沙”计划232
战争部署234
第二节 苏联的战备工作236
争取和平环境和占领西部邻国领土236
加强经济建设和军事建设239
第三节 苏德战争的开始241
德国法西斯对苏联发动全线大规模的突然袭击241
苏联的战略防御方针243
斯摩棱斯克防御战244
乌克兰战线248
保卫英雄的列宁格勒251
德军疯狂向莫斯科发动进攻253
第四节 苏联卫国战争初战失利的主要原因257
第五节 莫斯科保卫战及其伟大胜利263
十月革命的盛大节日263
誓死保卫莫斯科264
苏联军队大反攻266
莫斯科保卫战胜利的重要原因270
莫斯科保卫战胜利的伟大意义275
第六节 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壮大和加强277
苏联和英、美彼此都需要联合277
苏联同一切反法西斯国家建立友好合作关系281
《大西洋宪章》283
苏美英莫斯科三国会议286
26国的《联合国家宣言》287
第七章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及其转折290
第一节 日本妄图建立“大东亚共荣圈”290
日本加强法西斯统治290
日本南进的原因292
第二节 美国的战略和日美矛盾295
美国的战略重点在欧洲295
日美矛盾和美国的绥靖政策298
第三节 日美谈判和“远东慕尼黑”阴谋破产301
假谈判 真备战304
日本利用谈判 掩护突然袭击307
第四节 日本偷袭珍珠港311
日本突然袭击311
美国遭到突然袭击的原因316
第五节 日本侵略西南太平洋322
入侵泰国323
侵占马来亚323
侵占菲律宾325
侵占荷属东印度328
日军侵占缅甸329
第六节 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开始丧失主动权332
美日的战略 珊瑚海之战332
日本进攻中途岛失败336
日军在瓜达尔卡纳尔岛惨败340
第八章 中国和亚洲其他各国人民的抗日斗争347
第一节 中国敌后战场军民排除万难胜利前进(1941—1943年)347
敌后军民再接再厉粉碎日寇大“扫荡”347
精兵简政、整风和大生产运动351
日寇逼蒋屈膝和国民党顽固派反共高潮的破产354
第二节 1942—1943年的中国正面战场357
浙赣会战357
湘西北常德会战358
第三节 朝鲜人民的抗日斗争360
抗日人民游击队的建立361
祖国光复会363
抗日斗争向纵深发展366
韩国临时政府的抗日斗争368
第四节 东南亚各国人民的抗日斗争369
日本法西斯对东南亚各国人民的残暴统治369
越南人民抗击法、日帝国主义者的斗争371
泰国人民的抗日斗争374
马来亚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377
菲律宾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379
印度尼西亚人民的抗日斗争384
缅甸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388
第九章 伟大的斯大林格勒战役391
第一节 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序幕391
1942年初夏苏德战场的形势391
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序幕394
第二节 斯大林格勒外围防御战397
德寇进抵顿河大河湾397
苏军寸步不退399
第三节 斯大林格勒近郊防御战403
艰苦的8月23日403
斯大林指挥自如406
第四节 斯大林格勒市区争夺战410
德寇突入市中心410
苏军死守,德寇胆寒412
争夺工厂区的血战413
正义战争威力无穷416
第五节 苏军在斯大林格勒的胜利418
苏军大举反攻418
粉碎敌军的解围计划420
围歼德寇30万421
胜利属于人民423
第六节 库尔斯克战役和苏军1943年的秋季攻势426
库尔斯克战役426
苏军1943年的秋季攻势429
1943年苏德战场小结429
第十章 美英法在北非和意大利战场的胜利432
第一节 苏联要求英美开辟第二战场432
第二节 美英军队在北非登陆437
美英在北非登陆的战略意图437
美英军队在北非登陆439
第三节 阿拉曼战役444
丘吉尔渡过政府危机444
蒙哥马利重整旗鼓446
英军在阿拉曼大捷448
第四节 卡萨布兰卡会议,戴高乐登上国际政治舞台454
卡萨布兰卡会议454
戴高乐登上国际政治舞台457
肃清北非残敌461
第五节 美英军队在西西里登陆462
第六节 意大利投降465
法西斯政权危机四伏,墨索里尼垮台465
意大利投降468
第七节 开罗会议和德黑兰会议470
莫斯科外长会议470
开罗会议、罗斯福与蒋介石会谈474
德黑兰会议477
第八节 盟军在意大利的胜利481
1944年的意大利战场482
盟军在意大利的胜利485
第十一章 欧洲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487
第一节 德意法西斯的暴行487
第二节 南斯拉夫人民的民族解放战争491
1941年7月南斯拉夫全民大起义491
德军的第一次攻势与游击队的反围剿492
南斯拉夫游击队与契特尼克的战争494
德军的第四次和第五次攻势495
南斯拉夫的解放和南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贡献496
第三节 阿尔巴尼亚人民的民族解放战争499
抗击意大利法西斯的斗争499
阿尔巴尼亚人民英勇抗击德国法西斯501
人民政府的成立和阿尔巴尼亚的解放502
第四节 法国人民的抵抗运动503
法共领导的人民抵抗运动503
戴高乐的“自由法国”和资产阶级抵抗组织504
全国抵抗运动委员会和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的成立506
法国的解放508
第五节 意大利人民的抵抗运动509
意大利人民抵抗运动的开始509
城市罢工和农村武装斗争的广泛开展511
北意人民大起义512
第六节 希腊人民的民族解放战争513
希腊人民的武装斗争513
英帝国主义玩弄统一政府和统一军队的阴谋514
希腊反动统治阶级的上台515
第七节 罗马尼亚等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517
罗马尼亚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517
德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519
欧洲其他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522
欧洲人民的大起义525
第十二章 美英开辟第二战场529
第一节 美英苏关于第二战场的论争529
丘吉尔访问莫斯科(1942年8月)529
美英准备1944年开辟第二战场532
丘吉尔的“巴尔干计划”彻底破535
美国的战略:同苏联争夺欧洲539
第二节 美英加在诺曼底登陆541
登陆前的准备541
诺曼底登陆战544
盟军大举进攻549
第三节 法美军队在法国南部登陆552
法军的重建552
法美军队在法国南部登陆555
第四节 盟军向德国边界挺进558
第五节 希特勒在阿登的反扑562
德军在反扑前的部署562
德军的反扑565
盟军的围攻566
第六节 易北河会师570
盟军强渡莱茵570
艾森豪威尔不打柏林571
易北河会师576
第十三章 苏军大反攻,直捣柏林580
第一节 大反攻前的备战热潮580
第二节 苏军1944年春季的大反攻583
1944年初苏德战场的形势583
苏军的第一次打击(1944年1至2月)584
苏军的第二次打击(1944年1至3月)585
第三节 苏军1944年夏秋季的大反攻588
苏军的第五次打击(1944年6至7月)589
苏军的第七次打击(1944年8至9月)591
苏军的第八、九、十次打击(1944年9至12月)592
第四节 苏联人民的游击战争593
游击队的建立593
游击战争的伟大功勋594
第五节 苏军在东欧痛歼德寇595
1945年苏军的作战任务595
匈牙利战役596
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597
东普鲁士战役600
第六节 雅尔塔会议602
处置德国的问题605
波兰问题607
苏联决定对日本作战及其条件608
第七节 攻克柏林和德国法西斯战败投降610
德国法西斯四面楚歌610
苏军攻克柏林611
德国投降,欧洲战争结束615
第十四章 1944年的太平洋和亚洲战场618
第一节 盟军在西南太平洋的有限进攻618
盟军的战略部署(1943年)618
击毙山本五十六620
采用“蛙跳式越岛战术”封锁腊包尔621
盟军沿新几内亚西进623
第二节 盟军在中太平洋的进攻624
攻占吉尔伯特群岛624
向马绍尔群岛进军627
第三节 盟军突破“太平洋防波堤”——马里亚纳群岛628
日本海军的决战态势628
美国舰队进击马里亚纳群岛630
菲律宾海之战632
美军占领塞班、提尼安和关岛634
第四节 美军重返菲律宾637
日美双方的战略部署637
美军攻下摩罗泰、帛琉639
美军攻入莱特640
莱特湾海战641
美军重返菲律宾643
第五节 1944年的中国战场645
日军在正面战场的战略意图645
中日军队在河南的争夺战646
中日军队激战长沙、衡阳648
日军打通大陆交通线649
中国敌后战场的局部反攻651
第六节 1944年和1945年春的缅甸战场656
中美联军在北缅的反攻656
中国远征军的反攻660
日军在英帕尔冒险中惨败661
日军在缅甸的彻底失败663
缅甸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的总起义666
第十五章 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结束667
第一节 日本法西斯末日来临667
日本人民反战厌战667
日本战争经济的彻底破产670
第二节 盟军在太平洋上的最后攻势672
美军攻占硫磺岛672
盟军占领冲绳675
波茨坦会议和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679
日本法西斯困兽犹斗680
美国向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682
第三节 苏联出兵对日作战687
日寇在中国东北的战备部署687
苏联对日作战和苏军的总攻势689
第四节 中国人民和亚洲各国人民对日寇发起总反攻693
中国人民对日寇的决定性最后一战693
亚洲其他各国人民的大反攻697
第五节 日本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703
日本决定接受《波茨坦公告》703
日本签署投降书706
初版跋711
初版说明714
再版说明715
三版说明717
三版序言718
热门推荐
- 752603.html
- 1046559.html
- 2752119.html
- 983019.html
- 1774178.html
- 617665.html
- 2062690.html
- 256392.html
- 310512.html
- 16358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951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872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587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707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797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057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705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28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941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96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