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经济社会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经济社会学
  • 朱国宏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ISBN:7309022505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507页
  • 文件大小:44MB
  • 文件页数:525页
  • 主题词:经济社会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经济社会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什么是经济社会学1

二、经济社会学研究什么7

三、为什么研究经济社会学13

四、如何研究经济社会学16

五、本书的设计和编排18

第一篇 导论21

本篇导读21

第一章 经济学、社会学和经济社会学23

第一节 经济学与社会学的学科分工及其比较23

一、经济学及其学科发展史23

二、社会学及其学科发展史25

三、经济学与社会学:学科史的比较27

四、经济学与社会学:理论和方法论的比较28

第二节 经济思想史上的社会研究31

一、古希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32

二、重商主义:国家、财富和权力33

三、古典政治经济学家:斯密及其他34

四、“经济社会学家”马克思37

五、“方法之争”中的德国历史学派39

六、美国制度学派:凡勃伦的制度分析42

七、马歇尔和新古典学派43

八、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与国家干预44

九、熊彼特的创新理论45

第三节 社会思想史上的经济研究46

一、社会学的创始期:孔德的工业社会观47

二、涂尔干:作为社会事实的经济现象48

三、帕累托:经济学与社会学的理论耦合51

四、韦伯:社会经济学的庞大体系52

五、波兰尼:新经济社会学研究的早期发轫56

第四节 经济社会学的学科形成与发展58

一、正名:经济社会学与社会经济学58

二、作为一门学科的经济社会学及其形成与发展61

小结63

思考题64

第二章 新经济社会学的崛起65

第一节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与经济社会学研究66

一、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兴起和发展66

二、经济学帝国主义与经济社会学研究66

第二节 新经济社会学的崛起68

一、经济学与社会学的互动70

二、新经济社会学的学术渊源71

三、社会网络分析与新经济社会学75

第三节 经济生活的新社会学76

一、新经济社会学76

二、新经济社会学的三个命题81

第四节 当代经济社会学研究的意义及特征87

一、新经济社会学的意义87

二、作为社会学分支的经济社会学88

三、经济社会学与主流经济学的比较89

小结93

思考题93

第二篇 生产要素95

本篇导读95

第三章 资本97

第一节 作为一种生产要素的资本97

一、资本概念的形成97

二、物质资本98

三、人力资本99

四、资本的经济属性100

第二节 社会资本概念的提出和发展101

一、社会资本概念的始作俑者:莱达·汉尼芬102

二、现代意义的扩展:雅各布斯、布迪厄和洛里102

三、社会资本概念的当代规范:科尔曼、普特南103

第三节 社会资本的理论渊源103

一、早期思想渊源103

二、社会学渊源104

三、经济学渊源106

第四节 经济生活中的社会资本108

一、社会资本概念的意义109

二、社会资本与社会网络111

三、社会资本的特征113

第五节 社会资本的测度114

一、社会资本测度方法的回顾115

二、社会调查的主题117

三、社会资本测度的总体框架117

第六节 社会资本与经济发展119

一、社会资本与经济增长119

二、社会资本与微观经济产出120

第七节 社会资本理论的局限121

一、测量与比较问题121

二、概念的含义问题122

三、资源还是结构123

小结125

思考题125

第四章 劳动力127

第一节 经济学中的劳动力和劳动力市场127

一、经济学中的劳动力127

二、经济学中的劳动力市场理论129

第二节 经济社会学中的劳动力和劳动力市场132

一、劳动力市场的经济社会学研究132

二、新经济社会学的劳动力市场研究133

第三节 劳动力与工作岗位的匹配134

一、劳动力的背景134

二、雇佣决策135

三、组织环境136

第四节 劳动力市场中“关系”的作用136

一、弱关系的力量:格兰诺维特的探索137

二、对弱关系命题的回应和修正138

三、找回强关系139

第五节 关系网络:当代中国劳动力流动中的社会因素140

一、农村劳动力外出流动的前提与条件140

二、农村劳动力流动中的网络因素142

小结144

思考题144

第三篇 经济过程145

本篇导读145

第五章 生产147

第一节 生产的经济学意义147

一、生产过程147

二、生产函数148

三、生产目标149

第二节 生产的社会学解释150

一、马克思的社会过程论150

二、帕森斯对生产子系统的论述153

第三节 生产过程中的组织155

一、生产组织的性质156

二、生产组织的构成及功能157

小结159

思考题159

第六章 交换161

第一节 经济学视野里的交换162

一、斯密经济理论中的交换162

二、经济学家对交换的解释163

三、新政治经济学对交换概念的扩展164

第二节 社会学视野中的交换165

一、社会交换的几大命题165

二、社会交换原则的应用166

第三节 社会交换与经济交换的关系167

一、社会交换与经济交换的区别167

二、社会交换与经济交换的联系169

第四节 经济交换的社会学本质171

一、波兰尼:交换与市场171

二、韦伯:交换的社会学本质173

三、经济交换的社会学意义174

小结175

思考题175

第七章 分配177

第一节 经济分配与再分配177

一、经济分配与再分配的含义177

二、经济流量、存量与经济分配178

第二节 经济分配机制178

一、要素间分配178

二、个人间分配181

三、国家间分配183

第三节 经济再分配184

一、经济再分配的理论模型184

二、政府的经济再分配184

第四节 经济分配与再分配的社会后果186

一、洛伦茨曲线186

二、经济分配的社会后果187

三、经济再分配的社会后果187

四、公平与效率188

小结189

思考题190

第八章 消费191

第一节 消费的含义、类型和形式191

第二节 消费行为的经济分析193

一、经济学对消费行为的研究193

二、消费行为的经济学196

第三节 社会学对消费经济学的批评199

一、消费经济学建立在诸多假定条件之上200

二、消费经济理论的缺陷200

三、社会学研究消费行为的概念工具202

第四节 消费行为的社会分析203

一、社会因素分析204

二、文化分析208

三、批判分析213

小结215

思考题215

第四篇 经济组织217

本篇导读217

第九章 市场219

第一节 市场现象219

第二节 经济学中的市场:从斯密到新制度主义经济学221

一、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市场221

二、边际主义学派的市场222

三、奥地利学派的市场过程222

四、凯恩斯对市场定律的批判222

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市场理论223

第三节 经典社会学理论中的市场224

一、马克思:资本主义市场经济224

二、韦伯:市场中的权力与斗争227

第四节 市场社会学研究的复兴229

一、波兰尼:嵌入于社会之中的市场229

二、帕森斯与斯梅尔瑟:社会体系支撑下的市场230

第五节 当代社会学的市场研究231

一、斯维德伯格:作为一种社会结构的市场232

二、结构理论视野中的市场233

三、经济学与社会学对市场的不同理解235

小结235

思考题236

第十章 企业237

第一节 经济学中的企业237

一、古典企业与现代企业237

二、现代企业的出现与发展238

三、经济学企业理论的发展240

第二节 作为一种“嵌入”结构的企业243

一、企业、制度与社会结构243

二、社会学的企业分析:从理性官僚制到“嵌入”结构244

第三节 企业社会学研究246

一、群体动力学与企业内部关系246

二、目标、权力与公司控制248

三、企业间的关系网络:网络型组织与组织间网络249

四、企业与社会252

小结253

思考题253

第十一章 网络255

第一节 社会网络与网络研究的两种视角256

一、社会网络的含义256

二、网络研究的两种视角257

第二节 新经济社会学与网络研究259

第三节 经济生活中的社会关系网络262

一、嵌入问题263

二、过度社会化和社会化不足264

三、嵌入、信任与破坏行为265

四、市场与等级制267

第四节 网络现象研究270

一、人口与机会网络270

二、权力与影响力的网络271

三、企业与协议网络272

四、生产网络273

小结275

思考题275

第十二章 非正式经济277

第一节 非正式经济的概念界定277

一、现实的例子277

二、非正式经济:贫困的代表VS.真正的市场力量278

三、非正式经济的内容279

第二节 国家与社会:非正式经济的动力机制与制约机制282

一、国家:非正式经济的动力机制282

二、社会:非正式经济的制约机制285

第三节 “不可测度”的测度:对非正式经济的测量方法286

一、劳动力市场方法287

二、宏观经济差异方法288

三、微型企业方法289

四、家庭消费方法290

第四节 非正式经济与移民:一个经济社会学的视角291

一、正式经济与移民问题的界定291

二、非正式经济与移民的关系292

三、移民在非正式经济中的行业分布294

四、移民社区中非正式经济的不稳定因素及其消除297

小结297

思考题298

第五篇 经济变迁299

本篇导读299

第十三章 经济发展301

第一节 经济增长理论301

一、早期经济学家对经济增长的论述301

二、李嘉图—马克思的经济增长观302

三、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熊彼特和罗斯托304

四、一般均衡理论的平衡增长模式306

五、刘易斯的经济增长理论307

第二节 制度与经济发展308

一、制度学派对传统理论的批评308

二、制度安排与制度环境310

三、制度创新310

第三节 国家、意识形态和文化与经济发展311

一、国家理论311

二、意识形态理论313

三、文化理论314

第四节 经济发展的国际维度315

一、帝国主义理论316

二、依附理论317

三、世界体系理论317

小结318

思考题318

第十四章 经济与现代化319

第一节 现代化的经济条件319

第二节 现代化过程中的经济发展322

第三节 现代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326

第四节 现代化与西方化328

小结330

思考题330

第六篇 经济体制331

本篇导读331

第十五章 资本主义333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由来333

一、“资本主义”一词的来源333

二、市场与资本主义335

第二节 资本主义的含义336

第三节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337

一、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基础337

二、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340

三、资本主义经济形态的运行与变迁342

第四节 资本主义的理性化343

一、资本主义起源的制度条件344

二、制度因素背后的历史条件345

三、资本主义发展的复杂性348

第五节 后工业社会:对发达资本主义的诠释349

一、概念性图式与中轴原理350

二、知识、技术与工业社会351

三、后工业社会的内涵352

小结354

思考题355

第十六章 社会主义357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概念及其意义357

一、“社会主义”一词的由来357

二、“社会主义”一词的含义359

第二节 社会主义思想简史360

一、柏拉图的理想城邦360

二、空想社会主义361

三、科学社会主义363

第三节 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364

一、哲学基础364

二、社会化大生产365

三、共产主义365

第四节 社会主义:一个代名词366

一、社会过渡期理论366

二、国家资本主义理论367

三、官僚集体理论368

第五节 理性主义抑或超理性主义369

一、再分配权:市场与计划369

二、短缺的经济370

三、市场化的社会主义371

第六节 经济社会学视角中的社会主义转型372

一、“市场转型”理论372

二、转型前的社会主义中国:再分配与单位体制374

三、转型中的社会主义中国:再分配权力的延续还是变迁?375

小结379

思考题379

第七篇 经济与非经济381

本篇导读381

第十七章 经济与政治383

第一节 经济与政治的经典理论384

一、斯密与马克思:经济与政治的关系384

二、韦伯:政治体系与资本主义的发展385

三、凯恩斯:国家对市场的干预386

四、当代政治与经济关系的研究387

第二节 国家与经济体系的互动模式388

一、公共产品国家389

二、稳定宏观经济的国家389

三、社会权利国家390

四、发展型国家391

五、计划经济体制国家392

第三节 国家对市场的建构393

一、政府对财产的控制与规范393

二、对市场关系结构的规范395

三、货币与信用:国家对支付手段的提供396

四、政府对经济分配的影响398

小结399

思考题400

第十八章 经济与社会401

第一节 经济与社会的经典理论402

一、斯密:生产的社会性402

二、马克思:经济基础与社会结构402

第二节 帕森斯:经济子系统与社会系统的互动403

一、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403

二、经济子系统的界定404

三、经济子系统与社会子系统的交换406

第三节 波兰尼:经济整合方式与社会结构409

一、形式主义与实质主义:经济的两种含义409

二、作为制度化过程的经济410

三、三种经济整合方式及其对应的社会结构412

小结414

思考题414

第十九章 经济与文化415

第一节 文化现象415

一、经济学视野中的文化415

二、文化的一般含义416

第二节 经济与文化的经典理论417

一、康芒斯:习俗对市场的作用417

二、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的发展419

三、贝尔: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421

第三节 经济与文化的社会学研究423

一、经济生产与文化423

二、经济交换与文化426

三、经济消费与文化427

小结429

思考题429

第二十章 经济与环境431

第一节 社会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431

一、社会系统431

二、生态环境系统431

三、人类社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432

四、社会一生态环境系统432

第二节 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与生态环境系统433

一、环境质量下降的原因434

二、经济增长434

三、人口增长436

四、工业化437

五、增长的极限439

第三节 生态环境保护441

一、为什么要保护生态环境441

二、环境意识的发展443

三、环境标准对环境保护的作用443

第四节 环境经济学与经济社会学445

小结446

思考题447

主要参考文献449

主题词索引479

人名索引495

后记503

第二版后记50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