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实验动物疾病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高虹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582539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361页
- 文件大小:58MB
- 文件页数:378页
- 主题词:实验动物病-标准-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实验动物疾病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影响实验动物健康的因素3
第一章 饲养环境对动物健康的影响3
第一节 实验动物饲养环境3
一、实验动物饲养环境3
二、实验动物的健康5
第二节 气候因素5
一、温度5
二、湿度(相对湿度)8
三、气流和风速9
第三节 物理化学因素11
一、光照12
二、噪声13
三、粉尘15
四、有害气体15
五、消毒剂16
第四节 生物因素18
一、社会地位和势力范围19
二、动物的饲养密度19
三、微生物的影响20
四、物种间的相互影响21
第五节 居住因素21
一、房室21
二、笼具22
三、垫料23
第六节 动物环境丰富化24
一、社会性丰富化24
二、物理性丰富化24
三、动物种类相关的丰富化26
参考文献27
第二章 营养因素对动物健康的影响29
第一节 营养的功能及其对实验动物健康的影响29
一、营养因素及其功能29
二、营养对健康的影响33
三、营养控制与疾病预防35
第二节 实验动物的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39
一、实验动物的营养需要39
二、各种常用实验动物营养需要的特点40
三、不同实验目的采用的特殊饲料46
第三节 影响营养需求的因素48
一、遗传因素48
二、环境因素48
三、生理状况49
四、微生物状态49
五、研究条件49
六、营养成分的相互作用49
第四节 营养因素对动物实验结果的影响49
一、对采食量的影响50
二、对生长发育的影响50
三、对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50
四、对免疫功能的影响50
五、对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影响51
六、对麻醉反应的影响51
参考文献51
第三章 其他因素对动物健康的影响53
第一节 人员因素53
一、实验人员培训水平对实验动物健康的影响53
二、饲养人员饲养水平、责任心及个人生活习惯对实验动物的影响55
第二节 动物自身因素对实验动物健康的影响56
一、动物的年龄对动物健康的影响56
二、动物的性别对动物健康及繁殖的影响56
三、基因修饰对动物健康的影响57
四、动物先天性遗传疾病或自发疾病对动物健康的影响58
第三节 运输应激对动物健康的影响59
一、引起动物运输应激的常见因素59
二、应激对动物健康造成影响的机制59
三、降低动物运输应激的措施60
第四节 自然、人为灾害及实验仪器设备和操作对动物健康的影响61
一、自然、人为灾害对动物健康的影响61
二、实验仪器设备和操作对动物健康的影响62
参考文献62
第二篇 实验动物疾病65
第四章 实验动物细菌性疾病65
第一节 人兽共患的细菌性疾病65
一、大肠杆菌病65
二、沙门氏菌病69
三、炭疽芽孢杆菌病71
四、鼠疫74
五、布鲁氏菌病77
六、结核分枝杆菌病80
七、链球菌病83
八、志贺氏菌病87
九、土拉弗朗西斯菌病89
第二节 对动物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细菌性疾病91
一、多杀巴斯德菌病91
二、魏氏梭菌病94
三、弯杆菌病97
四、泰泽氏菌病99
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病101
六、猪丹毒病104
七、葡萄球菌病106
八、腐败梭菌病110
九、支原体病112
第三节 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的细菌性疾病113
一、铜绿假单胞菌病113
二、鼠棒状杆菌病115
三、胞内劳森氏菌病118
四、肝螺杆菌病120
五、念珠状链杆菌鼠咬热(人兽共患病)122
六、克雷伯菌病(人兽共患病)125
七、艰难梭菌病128
八、分枝杆菌属疾病130
九、变形杆菌感染131
十、螺杆菌属疾病134
参考文献136
第五章 实验动物病毒性疾病140
第一节 人兽共患的病毒性疾病140
一、狂犬病140
二、猴痘143
三、猴B病毒感染147
四、流行性出血热149
五、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152
第二节 对动物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病毒性疾病154
一、鼠痘154
二、小鼠肝炎157
三、仙台病毒感染160
四、呼肠孤病毒感染163
五、兔痘167
六、犬瘟热169
七、犬传染性肝炎173
八、细小病毒病175
九、猴水痘183
第三节 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的病毒性疾病186
一、猴免疫缺陷病毒病186
二、猴反转录病毒感染189
三、猴T细胞白血病病毒感染191
四、猴泡沫病毒感染194
五、小鼠白血病196
六、小鼠乳酸脱氢酶增高病毒感染198
七、新生小鼠流行性腹泻200
八、小鼠肺炎病毒感染203
参考文献205
第六章 实验动物寄生虫疾病208
第一节 实验动物寄生虫疾病概论208
一、实验动物寄生虫分类208
二、实验动物寄生虫致病机制209
三、实验动物寄生虫对动物实验结果的影响210
四、实验动物寄生虫疾病的诊断与防治211
第二节 人兽共患的寄生虫疾病212
一、弓形虫212
二、疟原虫214
三、溶组织内阿米巴216
四、犬钩口线虫218
五、猴克氏锥虫219
六、纤毛虫221
第三节 对动物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寄生虫疾病222
一、微小膜壳绦虫222
二、兔球虫223
三、犬复孔绦虫225
四、犬恶丝虫226
五、毛首鞭形虫228
六、螨229
七、蚤231
八、虱232
九、蜱233
第四节 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的寄生虫疾病234
一、鼠四翼无刺线虫234
二、鼠隐匿管状线虫236
三、鼠贾第鞭毛虫237
四、鼠六丝鞭毛虫238
五、兔豆状囊尾蚴病240
六、兔脑细胞内原虫病241
参考文献243
第七章 实验动物非传染性疾病244
第一节 实验动物常见的肿瘤性疾病244
一、乳腺瘤244
二、淋巴瘤246
三、大鼠睾丸瘤248
四、子宫腺瘤248
五、犬肥大细胞瘤249
六、非人灵长类动物的肠道腺癌249
七、非人灵长类动物的鳞状细胞瘤250
第二节 实验动物常见的营养和代谢性疾病250
一、淀粉样变性250
二、小鼠的软组织矿物质化252
三、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缺乏症253
四、豚鼠的孕期毒血症257
五、豚鼠的尿路结石和膀胱炎258
六、犬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259
七、非人灵长类动物的致死性脂肪肝综合征260
八、非人灵长类动物的糖尿病260
九、非人灵长类动物的低血糖症261
十、猪的应激综合征262
第三节 实验动物常见的与年龄相关的疾病263
一、小鼠的肾小球肾炎263
二、小鼠的骨质疏松263
三、支气管上皮细胞或肺泡组织增生263
四、大鼠的慢性渐进性肾病264
五、大鼠心肌变性和纤维化265
六、大鼠肾钙质沉着症265
七、金黄地鼠的心房血栓266
八、犬的良性前列腺增生266
九、幼犬多发性大动脉炎综合征267
第四节 实验动物常见的与管理相关的疾病268
一、环节尾病268
二、豚鼠拔毛癖268
三、大鼠视网膜退化269
四、豚鼠的难产270
五、豚鼠抗生素相关盲结肠炎270
六、兔的毛球病271
七、兔脊椎的创伤性骨折271
八、犬的肥胖症272
第五节 实验动物常见的遗传性疾病273
一、大鼠的肾盂积水273
二、金黄地鼠的多囊病274
三、金黄地鼠的心房血栓274
四、中国地鼠的糖尿病274
五、兔的脑积水275
六、兔的牛眼症276
七、兔的补体缺乏症276
八、灵长类动物的反应性关节炎277
第六节 实验动物常见的其他种类非传染性疾病278
一、咬合不正278
二、黑线仓鼠的脑出血280
三、豚鼠横纹肌瘤病280
四、豚鼠的骨关节病280
五、兔的子宫积水281
六、兔的肝片扭转281
七、外伤281
八、犬的褥疮284
九、非人灵长类动物的急性胃扩张284
十、非人灵长类动物的慢性肠炎285
十一、非人灵长类动物的子宫内膜异位症285
十二、非人灵长类动物的自残症286
参考文献287
第三篇 实验动物疾病控制291
第八章 实验动物质量控制291
第一节 实验动物质量检测技术291
一、实验动物病毒检测技术291
二、实验动物细菌检测技术294
三、实验动物寄生虫检测技术297
第二节 实验动物病毒学及质量标准298
一、实验动物病毒学概述298
二、哺乳类实验动物病毒学质量标准299
三、禽类实验动物病毒学质量标准303
四、实验动物病毒性疾病的预防控制305
第三节 实验动物细菌学及质量标准306
一、实验动物细菌学概述306
二、哺乳类实验动物细菌学质量标准307
三、禽类实验动物细菌学质量标准310
四、实验动物细菌性疾病的预防控制311
第四节 实验动物寄生虫学及质量标准311
一、实验动物寄生虫学概述311
二、哺乳类实验动物寄生虫学质量标准311
三、禽类实验动物寄生虫学质量标准314
第五节 实验动物的健康监测与预防控制315
一、饲养环境的定期微生物与寄生虫监测315
二、实验动物的定期微生物监测316
三、实验动物的遗传监测316
四、实验动物的病理监测317
参考文献318
第九章 实验动物疾病防控319
第一节 实验动物疾病防控的基本概念319
一、实验动物疾病防控的意义320
二、实验动物的传染性疾病的防控320
三、实验动物的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324
第二节 实验动物传染性疾病防控的主要措施326
一、实验动物医师防控计划326
二、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健康及卫生要求327
三、实验动物控制327
四、动物健康监测330
五、实验动物饲养环境控制331
六、实验动物饲料和饮水控制331
七、动物尸体及废弃物处理331
参考文献332
第十章 实验动物疾病诊断333
第一节 实验动物医师对实验动物疾病诊断的方法与原则333
一、诊断方法333
二、诊断步骤333
三、诊断原则334
四、诊断要点334
第二节 实验动物疾病的临床检查335
一、临床检查程序335
二、临床检查方法335
第三节 实验室常规检查336
一、血液常规检查336
二、血液生化检查337
三、尿液检查337
四、粪便检验339
第四节 病理学检查340
一、尸体剖检340
二、组织学检查341
三、免疫组化技术342
四、原位核酸分子杂交技术与原位PCR技术343
第五节 寄生虫检查343
一、血液寄生虫检查343
二、皮肤寄生虫检查343
三、消化道寄生虫检查343
第六节 实验室常用技术343
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343
二、胶体金技术344
三、放射免疫测定技术345
四、微量分析技术345
五、血清学检查347
六、细菌分离培养技术348
七、流式细胞仪技术349
八、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查技术349
参考文献349
附表353
附表1配合饲料常规营养成分指标(每千克饲料含量)(GB 14924.3—2010)353
附表2配合饲料氨基酸指标(每千克饲料含量)(GB 14924.3—2010)354
附表3配合饲料维生素指标(每千克饲料含量)(GB 14924.3—2010)356
附表4配合饲料常量矿物质和微量矿物质指标(每千克饲料含量)(GB 14924.3—2010)357
附录359
实验动物 从业人员要求(T/CALAS 1—2016)359
实验动物 健康监测总则(T/CALAS 3—2017)359
实验动物 动物实验生物安全通用要求(T/CALAS 7—2017)359
实验动物 安乐死指南(T/CALAS 31—2017)359
热门推荐
- 3440812.html
- 2694625.html
- 3347910.html
- 993785.html
- 2041706.html
- 2384745.html
- 2988969.html
- 1825532.html
- 1432756.html
- 39119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838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862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153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182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658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792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6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419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533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72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