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我们只有1个地球 关于生态问题的哲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王进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 ISBN:7500631189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313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36页
- 主题词:人类生态学 哲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我们只有1个地球 关于生态问题的哲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生态哲学--生态文明时代的世界观1
一、人类社会即将进入生态文明时代1
1. 工业文明时代已经走到了尽头2
2. 生态文明时代的标志3
3. 生态文明时代的主题9
二 生态哲学是生态文明时代的世界观10
1. 生态哲学是唯物辩证法关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学说在生态领域的具体化10
自序11
2. 生态哲学是一种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4
3. 生态哲学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19
4. 生态哲学是人类更自觉地改造自然、更科学地创造人类文明的思想武器22
三 生态哲学产生的理论和实践基础23
1. 生态哲学是生态学理论的逻辑发展和升华24
2. 人类及其文明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是生态哲学产生的实践基础29
3. 生态哲学是对传统的机械世界观反思的直接产物32
第二章 生物、人类与环境--生态哲学的研究对象34
一 生态哲学的地位34
1. 生态哲学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和发展34
2. 生态哲学与一般应用哲学的区别36
二 对生态哲学研究对象的界定36
1. 研究人类和生物生存的智慧37
2. 研究人类同大自然交往的艺术38
3. 研究生物圈内生命有机体与其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38
4. 研究生物圈与智慧圈之间辩证关系39
5. 研究自然生态系统固有的矛盾和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40
三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40
1. 环境塑生物41
2. 生物改造环境43
四 生物、环境与人类44
1. 生物与人类互为环境45
2. 生物及环境对人类的影响45
3. 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及环境的影响48
第三章 “生物界”--生物个体与种群的辩证统一52
一 生物以群落活跃于自然界52
1. 生物群落是环境与生物相互作用的产物53
2. 特殊的生态习性是生物群落的表征54
3. 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和层次性55
二 生物界是个体、种群与环境的统一体56
1. 生物的种群是个体的发展56
2. 生物个体是种群中的个体57
3. 环境对生物种群稳定性的影响58
三 人类与生物种群的关系60
1. 人类是许多生物种群形成的启动者60
2. 人类是生物种群生境的改造者60
3. 人类是许多生物种群的毁灭者61
四 善待生物种群,维护生态平衡66
1. 根据生物种群分布的规律来合理调节种群66
2. 基本建设要以不破坏生物多样性为原则68
3. 禁止滥捕乱杀,使生物种群得以持续繁衍68
4. 保护珍稀濒危生物69
5. 纳入法制轨道70
第四章 “物竞天择”--自然环境与生物进化71
一 自然环境对生物的选择71
1. 自然选择是生物对环境的自适应过程71
3. 生物对环境适应的相对性和生物进化的无限性74
2. 自然选择是一个长期、缓慢、连续的过程74
二 生物进化过程中的矛盾与斗争76
1. 生存斗争是由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引起的77
2. 遗传与适应之间的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78
3. 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是生物进化的普遍规律82
4. 对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批判83
三 人类活动对生物进化的影响87
1. 人类进化与生物进化的对立与统一87
2. 人类活动对生物进化的影响88
3. 正确认识和处理生物进化过程中“斗争”与“和谐”之间的关系91
第五章 相生与相克--生态系统中的吸引和排斥93
一 生态系统中的吸引和共生93
1. 生物在物质上的互济互补和共存共荣93
2. 共同的生态习性是生物相互吸引和共生的基础97
3. 生物个体在空间中的吸引是种群繁衍的需要98
二 生态系统中的排斥和制约98
1. 生态系统中的排斥99
2. 生物间的排斥是生存斗争的表现102
3. 生物排斥与吸引的相互渗透和转化102
三 相生相克与生物间的信息传递104
1. 刺激感应是生物的本能104
2. 信息是沟通生物的桥梁105
3. 信息传递是生物相生或相克的依据107
四 生物之间相生相克关系对人类的启示108
1. 有效地保护生物资源108
2. 合理地利用生物资源109
3. 科学地管理生物资源110
1. 生态系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112
一 什么是生态系统112
第六章 “生物圈”--生态环境的系统分析112
2. 生态系统的要素115
3. 生态系统是自然--社会系统118
二 生态系统的层次性119
1. 不同层次的生态系统119
2. 认识生态系统层次性的意义123
三 森林--生态系统的擎天柱125
1. 绿色植物--地球上生命的支撑者125
2. 森林--生态系统的擎天柱126
3. 爱护绿色,就是爱护生命129
第七章 “食物链”--生态运动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130
一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与消费130
1.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130
2. 生态系统中的消费131
3. 食物链--联结生态系统中产生与消费的桥梁132
二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134
1. 阳光--生态系统的能量源泉134
2. 能量的流动和转换是生态系统的命脉135
3.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渠道136
4.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规律137
三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138
1. 地球--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宝库138
2.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途径140
3. 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类型142
4. 有毒物质的生物循环及其防治144
四 新陈代谢--生物体的自我更新147
1. 一切生命有机体都是开放的系统147
2. 新陈代谢是在同化与异化的矛盾中实现的148
3. 新陈代谢是生物的自我更新149
一 生态平稳的形成及其意义151
1. 什么是生态平稳151
第八章 “万类霜天竞自由”--生态平衡与不平衡的矛盾运动151
2. 生态平稳是生物系统自我调节机能的体现154
3. 生态平衡是生物发展的根本条件156
二 生态平衡的特点157
1. 生态平衡是运动与平衡的活的统一157
2. 生态平衡是动态平衡158
3. 生态平衡是一个过程159
三 生态平衡的规律160
1. 相互依存与制约规律160
2. 物质循环与转化规律161
3. 物质输入输出动态平衡规律161
5. 最大阈限规律162
4. 协同进化规律162
四 人类在生态平衡中的作用163
1. 人类是生态平衡的主要破坏者163
2. 人口与生态平衡167
第九章 “生物钟”--生物节律与宇宙节律的相互作用173
一 生物运动的节律173
1. 什么是生物节律173
2. 生物节律的表现形式174
3. 生物节律是生物运动的时间规律175
二 生物节律与宇宙节律的关系177
1. 生物节律是由宇宙节律决定的177
2. 生物节律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或选择180
3. 生物节律是宇宙节律的一部分181
2. 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方法182
1. 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依据182
三 认识生物节律的意义182
3. 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手段183
四 生物节律与人类健康187
1. 宇宙节律对人类的影响187
2. 人体生物节律(生物钟)的一般规律188
3. 尊重人体生物钟规律,增进人类的身心健康189
第十章 “人类自有回天力”--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和大自然的报复192
一 人类是自然界的主人192
1. 人类是大自然的宠儿193
2. 人类对自然的认识196
3. 人类对自然的利用197
4. 人类对自然的改造199
二 警惕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200
1. 人类改造自然的两重性201
2. 大自然报复人类的历史教训202
3. 生态环境恶化对人类的影响205
三 当代的生态危机及其特点208
1. 当代生态危机的主要表现208
2. 当代生态危机的特点211
四 遵循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213
1. 遵循生态运动的规律,是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213
2. 人类自有回天力215
第十一章 “林茂粮丰”--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220
一 生产力是自然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的集合体220
1. 生态环境是构成生产力的重要因素220
2. 自然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之间的关系225
3.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228
1. 生态平衡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229
二 生态平衡与经济发展229
2. 环境污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230
三 生态平衡与经济规律236
1. 生态平衡与社会生产必须保证社会消费的规律237
2. 生态平衡与生产按比例发展的规律237
3. 生态平衡与价值规律238
四 可持续发展:一种新的发展观和道德观239
1. 可持续发展是对传统发展模式的反思239
2.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的发展观240
3.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的道德观243
1. 一定的环境是人的品格、情操形成的基础和条件245
一 环境与人的精神245
第十二章 “情景交融”--环境对人类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245
2. 对环境的感觉是人类认识活动的起点247
3. 人工环境是打上了人类思想印记的自然248
4. 热爱大自然是情趣高雅的表现250
二 环境在人类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252
1. 环境的德育作用252
2. 环境的智育作用254
3. 环境的体育作用255
4. 环境的美育作用255
三 环境与人类精神生产257
1. 人类的精神生产是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反映257
2. 人类精神生产的工具--文字,最初也是对自然物的临摹260
3. 自然环境是人类精神产品的一个重要源泉260
一 摆正人类在大自然中的位置263
1. 人类在大自然中的位置263
第十三章 大自然--人类的朋友和伙伴263
5. 环境对人的心理的影响265
2. 对“人类中心论”的反思267
3. 生态人类中心论:生态文明时代的必然选择272
二 自然界是人类的朋友和伙伴274
1. 人类与自然是共生的伙伴275
2. 人类与自然是互补的朋友276
3. 人类与自然是携手并进的战友277
三 为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斗争278
1. 人类与自然本来就是合二为一的278
2. 人类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几个方面280
3. 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关系应破除的几个误区283
一 地球意味着生命:一种新的地球观290
1. 传统地球观的发展290
第十四章 洁净地球--一种新的全球战略290
2. 生态文明时代的地球观292
二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全球的新共识294
1.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294
2. 地球的资源和容污能力是有限的294
3. 努力避免人类与地球关系的继续恶化295
4. 我们只是从后辈那里借用了地球295
三 洁净地球:全球的新行动296
1. 一系列全球研究计划的实施296
2. 国际组织的行动298
3. 新的全球战略的形成301
四 为人类发展做出新贡献:全球行动与中国305
1. 中国在全球生态战略中的地位305
2. 《21世纪议程》:中国政府的庄严承诺307
后记312
热门推荐
- 2449945.html
- 1950987.html
- 3077122.html
- 3046557.html
- 2562658.html
- 1822894.html
- 2137332.html
- 363666.html
- 2088128.html
- 29264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205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946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065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91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817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306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394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389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980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