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艾滋病预防控制网络化建设管理与从业人员素质培训实务全书 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程剑峰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 ISBN:780145541x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418页
- 文件大小:37MB
- 文件页数:43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艾滋病预防控制网络化建设管理与从业人员素质培训实务全书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临床病理学1
第一章 关于艾滋病概述1
第一节 艾滋病的客观由来1
第二节 艾滋病的分类与分型4
第二章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11
第一节 性传播11
第二节 血液传播13
第三节 母婴传播16
第四节 器官移植传播16
第五节 人工授精传播16
第六节 医源性传播17
第七节 哪些情况下不会感染艾滋病17
第八节 艾滋病目前在全球的传播情况18
第三章 艾滋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28
第一节 艾滋病的诊断原则28
第二节 艾滋病的临床表现34
第三节 HIV感染的实验诊断37
第四节 艾滋病的推测诊断44
第五节 艾滋病的鉴别诊断50
第四章 艾滋病的病原学54
第一节 HIV的生物学特征54
第二节 艾滋病的发病机制57
第三节 HIV对外界的抵抗力61
第五章 艾滋病的流行病学63
第一节 流行过程63
第二节 艾滋病的流行特征64
第三节 艾滋病的社会行为学68
第六章 HIV的起源与进化73
第一节 HIV的系统演化73
第二节 HIV的起源77
第三节 HIV的分子进化84
第四节 环境与进化86
第五节 艾滋病动物模型88
第七章 HIV基因表达、后加工及其调控96
第一节 基因组结构元件96
第二节 细胞蛋白对转录起始的调节98
第三节 Tat蛋白对转录延伸的调节101
第四节 转录产物的加工105
第五节 Rev蛋白对转录产物运输的调节108
第六节 Vpu与Nef蛋白介导的CD4下向调节111
第七节 Vpr与Vif蛋白的调节功能113
第八章 艾滋病的临床表现115
第一节 潜伏期115
第二节 临床期115
第三节 常见的临床表现116
第四节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特异性实验诊断119
第九章 HIV感染激发的免疫应答及其免疫逃逸124
第一节 感染后免疫应答模式124
第二节 抗体的诱导与中和作用表现131
第三节 保护性抗体的作用机理137
第四节 T细胞介导的抗HIV免疫应答140
第五节 HIV的免疫逃逸机制144
第十章 HIV感染的免疫异常148
第一节 免疫过度激活148
第二节 免疫细胞异常及其功能障碍153
第三节 免疫组织和器官的病理变化154
第四节 机会性感染的免疫病理机制156
第十一章 艾滋病与机会性感染160
第一节 机会性感染概述160
第二节 艾滋病相关性病毒感染164
第三节 细菌感染176
第四节 真菌感染189
第五节 艾滋病相关的寄生虫病201
第十二章 艾滋病引发的相关的恶性肿瘤212
第一节 艾滋病相关肿瘤概述212
第二节 艾滋病相关卡波西肉瘤216
第三节 艾滋病相关淋巴瘤230
第四节 艾滋病相关的其他肿瘤240
第十三章 艾滋病引发的相关的心血管疾病245
第一节 心血管疾病概述245
第二节 心肌炎与心肌病249
第三节 其他心血管疾病252
第十四章 由艾滋病引发的相关神经系统疾病256
第一节 艾滋病相关的神经系统疾病概述256
第二节 HIV对神经系统的原发性损害264
第三节 中枢神经系统的机会性感染270
第四节 艾滋病相关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286
第五节 脑血管病变及相关疾病288
第六节 艾滋病相关的周围神经与肌肉病变289
第十五章 由艾滋病引发的相关呼吸系统疾病294
第一节 艾滋病时的肺部损害294
第二节 呼吸系统疾病的检查和鉴别294
第十六章 由艾滋病引发的相关消化系统疾病304
第一节 艾滋病相关的消化道疾病概述304
第二节 胃肠道的机会性感染313
第三节 由艾滋病引发的肝胆、胰腺病变319
第四节 口腔与食管疾病331
第十七章 艾滋病引发的相关淋巴造血系统疾病339
第一节 淋巴结病339
第二节 骨髓病变348
第三节 胸腺病变349
第四节 血液病变350
第五节 脾脏病变353
第十八章 艾滋病引发的相关泌尿生殖系统疾病356
第一节 艾滋病相关的肾脏疾病356
第二节 艾滋病相关的生殖系统疾病360
第三节 性传播疾病与艾滋病的关系361
第十九章 艾滋病引发的相关皮肤黏膜疾病367
第一节 艾滋病引发相关皮肤黏膜疾病概论367
第二节 皮肤恶性肿瘤368
第三节 血管疾病372
第四节 皮炎及杂类皮肤病374
第五节 皮肤感染性疾病376
第二十章 艾滋病引发的相关其他疾病及外科疾病381
第一节 内分泌腺病变381
第二节 眼部相关疾病384
第三节 耳鼻喉科相关疾病389
第四节 关节疾病389
第五节 艾滋病相关的外科病变390
第二篇 HIV病毒与人体免疫防御系统394
第一章 HIV传播的特征394
第一节 血液中的HIV395
第二节 生殖液中的HIV399
第三节 唾液和其他体液中的HIV402
第四节 HIV经血液和血制品的传播403
第五节 HIV的性传播404
第二章 HIV—细胞的相互作用与病毒进入细胞的步骤407
第一节 CD4受体407
第二节 病毒进入细胞的结合后步骤410
第三节 病毒一细胞融合417
第四节 病毒进入相关的HIV—细胞表面的相互作用419
第五节 CD4蛋白的下调419
第六节 缺乏CD4表达的细胞的感染421
第七节 其他可能的HIV—细胞表面的相互作用424
第八节 综述HIV感染早期步骤424
第九节 细胞间HIV转移425
第十节 病毒进入细胞的其他机制426
第十一节 病毒重组430
第三章 急性HIV感染和易感细胞432
第一节 急性HIV感染432
第二节 细胞和组织的HIV感染437
第三节 HIV感染时CD4+淋巴细胞的数量444
第四节 干扰现象和超感染445
第四章 HIV的细胞病变特征448
第一节 HIV诱导的细胞融合448
第二节 染色体外病毒DNA的聚积和细胞死亡450
第三节 病毒和病毒蛋白的毒性451
第四节 细胞凋亡452
第五节 超抗原作用457
第五章 HIV的异质性及与致病机制的关系458
第一节 HIV-2458
第二节 HIV-1毒株细胞宿主范围的差异461
第三节 CD4蛋白表达的调节466
第四节 细胞病理学467
第五节 潜伏状态468
第六节 HIV毒株的分子特征468
第七节 HIV毒株的血清学性质475
第八节 对细胞免疫的敏感性480
第九节 HIV基因异质性与致病机制的关系480
第六章 HIV复制的细胞内控制487
第一节 HIV感染的早期细胞内过程487
第二节 病毒产生中的差异——胞内因子的作用488
第三节 其他病毒对HIV复制的影响492
第四节 静息细胞的病毒感染493
第五节 潜伏状态497
第七章 决定HIV生物学性状的病毒基因区域504
第一节 包膜区与细胞嗜性504
第二节 调节蛋白和病毒复制510
第三节 包膜区和致细胞病变性、CD4蛋白调节和sCD4中和511
第四节 小结512
第八章 HIV对宿主各种组织及器官系统的影响513
第一节 造血系统:免疫功能513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525
第三节 胃肠道系统539
第四节 其他器官系统541
第九章 HIV感染的体液免疫542
第一节 抗HIV抗体的检测542
第二节 中和抗体543
第三节 增强抗体547
第四节 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和抗体依赖性细胞毒作用550
第五节 补体固定的抗病毒抗体551
第六节 补体551
第七节 自身免疫552
第十章 HIV感染中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557
第一节 自然杀伤细胞557
第二节 细胞毒T淋巴细胞558
第三节 CD8+细胞非细胞毒性抗HIV活性569
第十一章 人体免疫防御系统与免疫缺陷性疾病579
第一节 免疫防御系统的结构与功能579
第二节 免疫活性细胞及抗原呈递细胞595
第三节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602
第四节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614
第三篇 艾滋病的治疗与疫苗620
第一章 艾滋病的发病经过与临床表现620
第一节 艾滋病的发展进程与分期620
第二节 艾滋病发展进程中的常见表现625
第三节 儿童与妇女艾滋病632
第四节 艾滋病的预后与影响病程进展的因素635
第二章 艾滋病的治疗639
第一节 治疗艾滋病的常用药物639
第二节 靶向药物设计683
第三节 抗逆转录病毒药物691
第四节 高效搞逆转录病毒疗法698
第五节 阻断HIV母婴传播705
第六节 联合疗法的局限性及其补救方案705
第七节 机会性感染和继发性肿瘤的治疗706
第八节 支持疗法706
第九节 辅助疗法或替代疗法706
第三章 中医学对艾滋病的治疗712
第一节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作用712
第二节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原则712
第三节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方面的研究应用714
第四节 抗艾滋病中草药的筛选716
第五节 抗艾滋病天然药物的研究进展717
第六节 艾滋病中医药治疗的着眼点719
第七节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有关问题的探讨720
第四章 重症艾滋病人的护理723
第一节 艾滋病护理的重要性723
第二节 如何做好护理工作723
第三节 临床的护理724
第四节 家庭护理726
第五节 临终关怀护理727
第六节 护理人员的个人防护727
第五章 艾滋病药物治疗与药物研究729
第一节 艾滋病病毒天然免疫729
第二节 艾滋病治疗药物的负面影响729
第三节 艾滋病治疗的费用问题730
第四节 艾滋病药物研究的最前沿731
第六章 艾滋病疫苗733
第一节 艾滋病疫苗的研究历史733
第二节 艾滋病疫苗开发面临的挑战737
第三节 艾滋病疫苗设计策略740
第四节 免疫增强与高效接种746
第五节 SIV/SHIV实验性疫苗748
第六节 新型疫苗或潜在疫苗753
第七章 艾滋病咨询756
第一节 咨询的基本知识756
第二节 艾滋病咨询760
第四篇 预防策略与国家卫生及相关行政机关人员的培训及人性化管理766
第一章 我国艾滋病问题766
第一节 艾滋病在我国的传播情况766
第二节 艾滋病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危害779
第三节 我国预防控制艾滋病的原则和措施790
第二章 艾滋病的预防控制793
第一节 传染源的控制793
第二节 控制传播途径797
第三节 免疫预防812
第四节 ATDS疾病监测817
第五节 艾滋病预防和控制的成功经验820
第六节 艾滋病在中国的流行与防治830
第三章 艾滋病的预防性治疗839
第一节 卡氏肺囊虫肺炎839
第二节 弓形体病841
第三节 真菌感染841
第四节 鸟分支杆菌感染842
第五节 结核分支杆菌感染843
第六节 细菌性感染844
第七节 疫苗接种846
第八节 免疫球蛋白的应用847
第九节 孕妇的预防性治疗848
第十节 职业性暴露后的预防848
第十一节 母婴传播的药物预防849
第十二节 CD4细胞和预防性治疗850
第四章 我国在预防艾滋病方面的主要问题851
第一节 我国预防控制艾滋病的中长期目标851
第二节 我国在预防控制艾滋病方面的社会实际问题851
第三节 艾滋病防治的伦理和政策问题857
第五章 对公众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863
第一节 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意义和原则863
第二节 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和一般工作步骤865
第三节 针对不同对象人群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内容875
第六章 针对国家卫生及相关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艾滋病防治培训与方法878
第一节 从业人员培训在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意义与作用878
第二节 性病艾滋病防治培训的基本要素881
第三节 性病艾滋病防治培训方案的设计883
第四节 公众普遍缺乏的防治知识与国家法律政策宣传普及督导管理进行人员素质培训之间的挑战和应对886
第五节 国家卫生行业人员及相关行政工作人员的素质培训组织策略899
第六节 对国家医疗卫生人员及其他相关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内容方法与实施914
第七节 对国家医疗卫生人员与其他相关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培训者的选择及培训质量的控制931
第八节 预防控制艾滋病从业人员培训管理策略948
第九节 人性化管理方法的提倡与辑毒和卖淫嫖娼971
第七章 艾滋病预防控制网络化建设973
第一节 艾滋病预防控制网络化建设相关法律摘录973
第二节 建立协调互动的宣传、预防、关爱控制网络机制974
第三节 艾滋病预防控制网络建设实施措施984
第八章 艾滋病预防控制网络化管理987
第一节 监测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摘录987
第二节 监督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摘录989
第三节 我国政府在艾滋病预防控制管理网络中心作用990
第四节 政府各有关部门在预防控制艾滋病网络中的职责和任务991
第九章 我国防治艾滋病的出路999
第一节 正确认识我国艾滋病低流行时期的问题和挑战999
第二节 观念的改变1006
第三节 行为的改变1040
第十章 全球可资借鉴的艾滋病防治经验1057
第一节 乌干达防治艾滋病的主要经验1057
第二节 其他国家的艾滋病预防经验1081
第五篇 相关法律政策汇编1160
关于加强监测、严防艾滋病传入的报告1160
关于加强艾滋病疫情管理的通知1161
关于对外国留学生进行“艾滋脖检查的通知1161
关于加强艾滋病预防工作的请示1162
关于对外国留学生进行“艾滋脖检查的补充通知1163
关于来华外国人提供健康证明问题的若干规定1164
艾滋病监测管理的若干规定1165
关于中国公民出入境提交健康证明的通知1168
关于对华侨、港、澳、台同胞入出境提交健康证明有关事宜的通知1168
关于加强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工作的意见1169
卫生部关于印发《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管理意见》的通知1172
关于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管理意见1172
关于颁发《全国预防艾滋病规划》的通知1174
全国预防艾滋病规划1175
中华人民共和国艾滋病预防和控制中期规划1177
中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艾滋病及性传播疾病现状1180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的通知1197
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1198
关于印发《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1203
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实施指导意见1203
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1-2005年)1208
在全国艾滋病防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213
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大力加强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1215
关于设立广东、云南艾滋病防治中心和加强全国性病防治中心的通知1222
国家有关部委局(团体)预防控制艾滋病性病工作职责1223
全国艾滋病检测工作规范1226
血源用体外免疫诊断试剂批批国家检定实施细则1233
预防艾滋病性病宣传教育原则1237
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知识要点1239
1995年的世界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日主题:共享权利、同担责任1242
关于《我国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开展控制艾滋病合作项目》的通知1243
中国—欧盟性病/艾滋病合作培训项目简介1244
北京市实施艾滋病监测管理的规定1246
上海市艾滋病监测管理实施办法1248
上海市艾滋病防治办法1251
四川省预防控制性病艾滋病条例1256
成都市性病艾滋病防治管理条例1260
大连市艾滋病监测管理规定1263
关于报批《国务院关于防止艾滋病传入和监测管理的暂行规定》的报告165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条例1268
卫生部公安部关于《对卖淫嫖娼人员强制进行性病检查治疗有关问题》的通知1274
辽宁省性病防治管理办法1275
吉林省性病防治管理条例1277
广州市性病防治规定1279
沈阳市性病防治管理条例1282
沈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沈阳市性病防治管理条例》的决定1285
青岛市防治性病规定1285
济南市性病防治条例1287
巴黎艾滋病首脑会议宣言1291
热门推荐
- 1714686.html
- 1423325.html
- 1279766.html
- 121539.html
- 2952193.html
- 3719129.html
- 1221728.html
- 1665789.html
- 2127723.html
- 10943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574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658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406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837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892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991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019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486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250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25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