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解码财富方程 企业、政府及公众的新选择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解码财富方程 企业、政府及公众的新选择
  • 魏杰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 ISBN:7800876586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296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09页
  • 主题词:企业管理-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解码财富方程 企业、政府及公众的新选择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新时期企业应吃的“大套餐”1

一 企业转型时期面临的新任务1

二 本书的任务4

第1章 激活资本7

第一节 激活国有资本10

一 国有资产管理需要一个专司机构12

1.国有资产不同于自然人资产12

2.分头管理导致效率低下13

二 专司机构的社会定性问题14

1.隶属于全国人大14

2.隶属于政府15

3.作为非政府法定机构16

三 专司机构的责任和权力相对称17

四 专司机构与最终所有者的关系18

五 寻求专司机构的合理管理模式20

1.第一层级20

2.第二层级21

3.第三层级21

六 专司机构要充分调动两个积极性22

七 专司机构与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23

八 专司机构与国有资产的历史使命25

第二节 激活非公经济资本27

一 非公经济不是同公有经济相对立的27

二 非公经济是必须长期发展的经济形态29

三 充分发挥非公经济资本的作用30

四 真正承认非公经济的各种合法收入30

五 切实尊重非公经济的各种劳动32

六 非公经济的所有者与经营者拥有完整的法律和社会政治地位33

七 非公经济要有充分的要素获取市场34

八 非公经济应该拥有完整的投资经营范围35

九 非公经济的发展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36

十 非公经济需要在发展中不断提升自我37

第三节 激活公众个人资本39

一 提高公众个人投资的投资理念和素质39

二 拓宽公众个人投资的渠道41

三 造就公众个人投资所需要的信用经济42

四 保证公众个人投资的应有利益43

第四节 激活国际资本45

一 全方位吸引国际资本45

1.有效贯彻国民待遇原则47

2.继续优化投资环境48

3.与国际化准则接轨48

二 有效利用好国际资本49

1.推动国际资本与产业的整合50

2.推动国际产业与产业的整合51

第五节 财产制度与激活资本53

一 按照效率原则选择经济成分54

二 按照效率原则选择经济成分的结构55

三 按照效率原则选择经济成分的产业政策56

四 按照效率原则促进各种经济成分的流动和融合57

五 按照效率原则改革各种经济成分58

第六节 投资形式转换与激活资本60

一 进一步放开行政性垄断行业61

二 进一步规范政府的行政审批62

三 解决社会保障水平虚高的问题64

四 改善企业的投资模式66

五 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67

六 增加企业本身的活力68

第七节 企业资本融通战略与激活资本70

一 债务资金与资本金的关系74

1.影响资本结构的外部因素76

2.影响资本结构的内部因素77

二 不同种类的债务资金之间的关系78

1.不同来源的企业债务之间的关系79

2.不同期限的债务资金之间的关系79

3.内债与外债的关系80

三 不同种类的资本金的相互关系80

1.企业出资者的选择问题81

2.企业资本金的分散与集中的问题82

第2章 激活技术85

第一节 科技发展模式与激活技术88

一 筹措充足的科技发展资金89

1.调节社会分配格局90

2.开拓融资渠道91

3.引导企业资金使用方向91

4.提高资金使用效率92

5.有效保护科技创新资金的利益93

二 选择正确的科技发展方向94

1.重基础而轻应用的科技发展模式94

2.重应用而轻基础的科技发展模式95

3.以吸收和消化国外技术为主的科技发展模式95

4.全方位有效组合各种因素的综合发展模式96

三 形成多元化的科技发展格局97

第二节 知识技术化体系与激活技术100

一 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100

1.提高科技人员的经济地位100

2.提高科技人员的社会地位101

3.提高科技人员的社会文化地位102

二 构造高效的实验经济103

三 实行行之有效的科技创新管理政策105

1.分工与协作相结合的原则105

2.动态结构的流动性原则106

3.自动调节与集中统一相结合的原则108

4.同整个社会活动相协调的原则109

第三节 技术产业化制度与激活技术111

一 选择良好的技术产业化模式111

1.技术产业化以市场化为基础112

2.技术产业化以企业为主体113

3.技术产业化以国情为出发点113

二 构建良好的技术交易市场114

1.技术交易市场的风险防范问题116

2.技术交易市场的规范性问题117

三 实行有效的科技开发政策118

1.独创型技术开发118

2.综合型技术开发119

3.克服负效应的技术开发120

4.消费需求型技术开发121

5.军转民型技术开发121

6.企业内部的技术开发122

四 构建有效的技术产业化融资体系123

第四节 科技发展基础与激活技术125

一 雄厚的教育基础125

二 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126

三 高效的科技组织形式126

第五节 企业技术发展战略与激活技术128

一 技术方向的选择129

1.传统技术方向129

2.高新技术方向129

3.混合型技术方向130

二 技术生成方式的选择130

1.全方位模式131

2.知识技术化模式132

3.技术产业化模式132

三 技术来源的选择132

1.市场风险134

2.道德风险134

四 技术发展模式的选择134

1.影响企业选择技术发展模式的内部因素135

2.影响企业选择技术发展模式的外部因素136

五 技术发展资金的筹措137

1.利用自有资金137

2.利用银行贷款138

3.吸收直接投资139

4.吸收风险投资140

5.其他方式141

六 技术开发力量的组合141

1.自我开发模式142

2.社会力量开发模式143

3.综合开发模式143

七 全方位技术战略的选择144

1.一体化技术发展战略144

2.全面技术能力培养战略144

3.技术再创新能力提高战略145

八 产品技术战略的选择146

1.无害性产品技术战略146

2.适应性产品技术战略147

第3章 激活劳动149

第一节 劳动就业政策与激活劳动152

一 就业观念转型与就业问题153

二 宏观经济转型与就业问题155

三 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问题156

四 收入差距与就业问题157

五 地区差距与就业问题158

六 社会保障制度与就业问题158

七 政府放松控制与就业问题159

八 非盈利机构与就业问题160

九 多种经济成分与就业问题160

十 就业方式转变与就业问题162

1.就业竞争有利于企业提高效率162

2.就业竞争会在全社会范围内提高经济效益163

3.就业竞争有利于激发劳动者的活力163

第二节 劳动素质政策与激活劳动165

一 劳动者提升自我素质的积极性166

1.经济利益的吸引力166

2.就业选择的压力167

二 创造提升劳动素质的良好环境167

三 加强法律对劳动者提升自我素质的约束168

第三节 收入分配制度与激活劳动169

一 收入分配原则170

1.按要素分配收入的原则170

2.按效率分配收入的原则171

3.保护弱势的收入分配原则172

二 收入分配模式172

1.微观经济分配过程强调效率173

2.宏观经济分配过程注重公平173

3.效率与公平的纵向结合174

第四节 收入差距与激活劳动176

一 为什么人们容忍不了收入差距176

二 能力差距必然导致收入差距178

三 能力的稀缺性与收入差距179

四 能力的评价标准与收入差距179

五 机会选择与收入差距180

第五节 需求不足与激活劳动182

一 非法性的收入差别对需求的影响183

二 合法性的收入差别对需求的影响186

三 收入差别过大对需求的影响189

四 消费品的差别不能适应收入差别的要求191

五 投资渠道不能适应收入差别的要求194

第六节 个人所得税与激活劳动197

一 个人所得税的收缴体制问题197

二 纳税人的责权利对称性问题199

三 个人所得税应区别两种不同的所得200

四 应区别自然人所得与企业法人所得的不同200

五 个人所得税与收入差距的相互适应性问题201

六 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公平性问题202

第七节 企业人力资源战略与激活劳动204

一 人力资源引进战略206

1.人力资源的引进与培养相结合208

2.人力资源流动与有效控制相结合209

3.人力资源引进与人才社会化相结合209

4.人力资源引进与人力资源国际化相结合210

二 人力资源培养战略211

1.工作能力与企业文化相结合214

2.人力资源培养与个人发展方向相一致215

3.人才专业化与通用化相结合215

三 人力资源使用战略216

1.人力资源的配置217

2.人力资源的激励217

3.人力资源使用原则218

第4章 激活管理221

第一节 市场经济自发管理与激活管理224

一 有效界定政府功能与市场经济作用的相互关系225

1.政府管理与市场经济的自发管理225

2.政府管理以市场经济的充分作用为前提227

3.政府功能以市场经济的充分作用为基础229

二 市场经济的市场规则的充分作用231

1.市场规则的实质及意义231

2.市场规则的主要内容构成234

3.市场规则作用的有效发挥239

第二节 政府管理与激活管理242

一 完善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体制242

1.缩小政府规模242

2.转变政府职能244

3.调整政府机构246

二 政府管理社会经济应遵循的管理原则248

第三节 企业管理创新与激活管理251

一 企业管理模式创新251

1.亲情化管理模式252

2.友情化管理模式255

3.温情化管理模式256

4.随机化管理模式258

5.制度化管理模式259

二 企业管理轴心创新262

1.以生产要素管理为管理轴心262

2.以经营流程管理为管理轴心263

3.以质量管理为管理轴心264

4.以岗位管理为管理轴心264

5.以资源管理为管理轴心266

三 企业管理体制创新271

1.总公司与子公司的关系271

2.事业部制与分公司的关系272

3.纵向管理与横向约束的关系272

4.管理与决策的关系274

5.资本经营和生产经营的关系274

四 企业管理目标创新275

1.利润最大化目标与理性化目标的关系276

2.企业的设计目标与市场认可目标的关系277

3.企业目标与非企业目标的关系278

4.企业的规模目标与流动性目标的关系279

5.企业的速度目标与稳定目标的关系281

五 企业管理手段创新282

1.技术设备性企业管理手段283

2.利益性企业管理手段283

3.契约性企业管理手段284

4.新技术性企业管理手段285

5.社会科学性企业管理手段286

六 企业管理组合创新286

1.正常管理与反危机管理的有效组合286

2.工作性管理与非工作性管理的有效组合288

3.调动积极性与有效控制的有效组合290

4.有形资产管理与无形资产管理的有效组合291

5.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有效组合292

6.三大类管理制度的有效组合294

后记29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