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李杜诗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李杜诗学
  • 杨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出版社
  • ISBN:7200042315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852页
  • 文件大小:42MB
  • 文件页数:86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李杜诗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李杜诗学原理及学术方法论1

一、盛唐魄力与诗学新境界1

图1 李太白5

图2 杜工部6

图3 李白9

图4 杜甫10

二、文化原点与悟性思维14

三、悟析互补与成见透底22

图5 李太白像25

图6 庐山瀑布26

图7 赠花卿29

五 诗人才性与民族精神情境、家族文化基因35

图8 丹表引36

四、把握关键命题与形成新诠释学法则38

图9 李白醉吟图45

图10 李杜索句图53

图11 杜甫像54

图12 白帝城65

图13 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66

一 醉态盛唐71

第一章 李白的醉态诗学思维方式71

上编 李白诗学71

图14 太白醉酒图73

图15 李白一斗诗百篇74

二 魏晋风度的新唐化77

三 作为诗学思维方式的醉态狂幻86

图16 青莲醉酒91

图17 李白月下独酌92

四 情绪巅峰体验中的精神自由97

图18 书太白草书歌行101

图19 将进酒图102

五 生命哲学的特殊形态105

图20 呼儿将出换美酒111

图21 江上吟112

六 生命危机中的醉态强力115

图22 登金陵凤凰台121

图23 拓本匡山太白像122

七 逼近宇宙人生之本真125

一、历史情结与诗学时空136

第二章 李白的时空错综的诗性哲学136

二 以生命体验历史的形式143

图24 剡溪访戴图151

图25 严光152

三 在地缘与人缘的联想之间154

四 精神对应与意义对应164

五 古今对语与人天对语175

图26 秦始皇像177

六 思维网络与精神原点186

图27 姜太公189

图28 郦食其见沛公190

图29 拓本太白像195

第三章 李白代言体诗的心理机制204

一 化妆抒情的历史渊源204

二 代妇人立言的才子道217

图30 罗敷采桑219

图31 行书青莲长干行220

三 代言体的审美心理学229

图32 秋思239

图33 洛神240

四 弃妇情结与文人生存境遇243

图34 陈后249

图35 班婕妤250

五 广义代言与人生探索255

第四章 李白山水诗学雄奇清隽的双重品格268

一 从山水审美独立到山水审美融通268

二 以天视物的山水世界275

图36 篆书蜀道难279

图37 蜀道难280

图38 行草梦游天姥吟留别284

三 魂系山水的精神诗史288

四 山川灵化的生命感觉297

图39 独坐敬亭山300

五 人与山水对话的主动态度307

图40 阿倍仲麻吕(晁衡)与李白309

图41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310

图42 赠汪伦315

图43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316

六 深度直觉与有意味的简化321

图44 游洞庭湖323

图45 日照香炉生紫烟324

图46 书早发白帝城331

图47 山中问答诗332

一 明月意象的本质与历程337

第五章 李白的明月意象思维337

图48 太白觞月343

图49 关山月344

二 人月相得与借月探幽346

图50 行书太白把酒问月诗349

图51 李白邀月图350

三 复合意象与复合情感358

图52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365

图53 子夜吴歌366

图54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369

图55 峨眉山月歌370

四 玩月雅兴与体味自然374

五 纯美追求与隐喻的味外味383

图56 东山丝竹389

图57 苏台览古390

第六章 李白诗的语言弹性与文化密度395

一 从印象感悟到理论思辨395

二 词性变异的脱俗功能399

图58 行书李白诗401

图59 李白诗意402

三 重字试验的声情美与回环美408

图60 山从人面起 云傍马头生415

图61 王昭君416

四 句式的运动感与弹性组合419

五 诗歌篇章学中的转折力度与圆融结构431

图62 送友人439

图63 春夜洛城闻笛440

六 直觉的魅力与流水用典445

图64 耶溪采莲女449

图65 秋浦歌450

七 典故活用与超集码的汉文字456

图66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461

图67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462

第一章 杜甫的“诗史”思维475

下编 杜甫诗学475

一 诗与史的异质同构思维特征475

图68 杜甫像481

图69 摹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482

二 诗史思维的精神指向486

三 诗史思维的文化底蕴493

图70 丽人行495

图71 兵车行496

四 诗的时事化与时事的诗化504

五 抒情主体的破裂感与诗的叙事性512

图72 角觝图515

图73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516

图74 隶书论诗523

图75 石壕吏524

六 回忆与拉开时间距离的诗史思维527

图76 哀江头529

七 诗史思维的自传化与心灵化536

第二章 杜诗的叙事方式547

一 真骨神三位一体的艺术观与生活化诗学547

图77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552

图78 公孙大娘舞剑器图555

图79 公孙大娘舞剑图556

二 在形神虚实之间的跳跃性细节559

三 在问答体和深度精神独白中的多声部共鸣568

图80 新安吏571

图81 潼关吏572

四 出入情理内外的叙事微幻性577

图82 杜甫诗意图583

五 赋含比兴与叙事隐喻性588

图83 新松恨不高千尺593

图84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596

图85 佳人597

图86 杜甫像601

第三章 杜诗复合意象的创造602

一 意象释义及杜诗意象三性602

二 意象叠加的方式608

三 叠加意象的类型613

图87 后出塞617

图88 旅夜书怀618

四 咏物诗的意象叠加形态622

图89 房兵曹胡马631

图90 枯棕632

五 出入真幻的咏画诗意象叠加633

图91 画鹰635

图92 牧马图636

六 意象级差及生命直觉643

图93 雨?红蕖冉冉香647

图94 成都杜甫草堂之杜甫雕像648

第四章 杜诗抒情的共振原理655

一 透视沉郁顿挫背后的诗学原理655

图95 饮中八仙图658

一 情感动力的复合形态665

图96 杜甫诗意图669

图97 江边一树垂垂发674

三 充溢着历史意识和宇宙意识的潜在意义空间676

图98 阁夜诗意图685

四 遣兴诗的抒情体制687

五 作为共振渊源的心理悲剧体验696

图99 李杜论文图701

图100 楷书蜀相702

图101 昭君和番707

图102 杜甫像708

第五章 杜诗结构学711

一 律诗体制的经典化711

二 硬结构与软结构的内外含蕴717

图103 登兖州城楼723

图104 望岳724

三 排律结构的犯规与新创727

四 组诗结构的分合效应736

图105 前出塞741

图106 草书杜诗742

五 多声部交鸣曲式的组诗结构747

图107 巫山巫峡气萧森749

图108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750

图109 行收秋兴诗757

图110 杜甫758

六 诗体并行与健笔纵横762

第六章 杜诗的语句方式774

一 诗眼考察774

图111 杜陵诗意779

图112 书杜诗780

二 虚词的活性783

图113 杜甫诗意791

图114 曲江之二792

三 色彩的灵魂793

四 叠字的快感799

图115 江畔独步寻花803

图116 江村805

图117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806

五 俗语的雅化809

六 词序的魔术816

图118 春宿左省822

七 句式超常与生命体验824

图119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827

图120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828

余论:诗学研究与现代中国人文精神建设834

图121 李太白文集835

图122 杜诗详注836

图123 竹深留客处,荷净纳凉时837

图124 高咏楼838

图125 书杜甫登岳阳楼诗845

图126 岳阳楼846

图127 座落在日本京都郊野的“诗仙堂”849

图128 “诗仙堂”匾额85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