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网络新闻传播学 第2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网络新闻传播学 第2版
  • 董天策主编;蒋晓丽副主编;方玲玲,李春霞,李洁麟,李立,梁晏婷,刘雪梅,彭伟步,杨琴编 著
  • 出版社: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 ISBN:7211047305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78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392页
  • 主题词:计算机网络-新闻学:传播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网络新闻传播学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导言1

一、网络新闻传播学的研究对象1

二、网络新闻传播学的学科名称3

三、网络新闻传播学的学术定位5

第一章 网络新闻传播的历程9

第一节 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9

一、计算机成为传播媒介的历史9

二、计算机网络的形成和发展11

三、互联网的功能及应用14

第二节 网络新闻传播的产生19

一、网络新闻的起源19

二、网络媒体的新闻传播20

三、几个基本概念的界定25

第三节 网络新闻传播的媒体形态28

一、上网媒体28

二、网上媒体33

三、网络媒体的未来37

第一节 网络新闻传播的内容与形式特性43

第二章 网络新闻传播的特性43

一、网络新闻传播的内容:海量性、多样化44

二、网络新闻传播的形式:多媒体、超文本46

第二节 网络新闻传播的传、受主体特性49

一、网络新闻的传播主体:多元化49

二、网络新闻的接受主体:个人化、主动化53

第三节 网络新闻传播的过程特性56

一、网络新闻的传、受速度:快捷性56

二、网络新闻的传、受关系:交互性59

三、网络新闻的传、受范围:全球化61

第四节 网络新闻传播在整个新闻事业中的定位63

一、辩证地对待网络新闻传播的优势与局限63

二、在竞争与合作中发展网络新闻事业67

第三章 网络新闻价值的取向74

第一节 新闻的双重价值:新闻价值与宣传价值74

一、新闻在传播过程中的双重价值74

二、新闻价值的定义与要素76

三、宣传价值的定义与要素80

四、新闻价值与宣传价值的关系84

一、新闻价值本身的客观性87

第二节 新闻价值取向的多样性87

二、新闻价值判断的相对性88

三、新闻价值取向的多样性92

第三节 网络新闻价值的取向96

一、网络新闻在价值取向上的变化96

二、网络新闻价值观发生变化的原因100

三、网络新闻价值新取向的作用与影响102

第一节 网络新闻的真实性107

一、什么是新闻的真实性原则107

第四章 网络新闻传播的准则107

二、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在网络传播中面临的挑战110

三、网络传播环境下坚持新闻真实性的重要意义113

四、坚持网络新闻的真实性原则115

第二节 网络新闻的客观性和主观性118

一、什么是新闻的客观性原则119

二、网络传播环境下凸显出来的新闻主观性或倾向性123

三、坚持客观性与倾向性的统一128

第三节 网络新闻的雅正性和煽情性132

一、网络传播环境下炽盛起来的煽情新闻132

二、网络新闻要倡导雅正性138

三、网络新闻应坚持雅正性,避免煽情化141

第五章 网络新闻采访146

第一节 利用网络进行新闻采访的依据146

一、网络是新闻采访的辅助通讯工具147

二、网络是获取新闻报道线索的一种途径148

三、网络是进行采访准备时不可或缺的帮手150

第二节 利用网络采集新闻信息的方式151

一、WWW浏览152

二、使用网络检索工具153

三、查阅网上数据库156

四、收发电子邮件157

五、使用网络寻呼机161

六、利用网上论坛和聊天室162

七、加入邮件列表或新闻组165

第三节 对网上信息的搜寻和评估167

一、如何快速寻找有用的信息167

二、如何评估网上信息169

三、不能过于依赖网上的信息、资料171

一、网络媒体的采访活动与网络记者172

第四节 网络媒体的新闻采访172

二、网络记者采访的特殊性175

第六章 网络新闻写作182

第一节 网络新闻写作的特性182

一、网络新闻写作材料的价值多元化183

二、网络新闻写作形式的多媒体化185

三、网络新闻写作指向的模糊性190

四、网络新闻写作过程的互动性191

一、网络新闻写作还没有自己独特的写作方式193

第二节 网络新闻写作的现状193

二、网络新闻写作方式正在成长中194

第三节 网络新闻写作方法的探索198

一、消息写作的可能199

二、深度报道方式的变革210

第七章 网络新闻编辑215

第一节 网络新闻编辑概说215

一、网络新闻编辑的定义215

二、网络新闻编辑的特性217

第二节 网络新闻编辑的职能221

一、强大的信息汇总功能222

二、艰难的传播把关职能223

三、更巧妙的舆论导向职能229

第三节 网络新闻编辑的原则234

一、整合性原则234

二、策划性原则238

三、美学性原则242

第八章 网络新闻专题248

第一节 网络新闻专题的形成与特性248

一、网络新闻专题的形成248

二、网络新闻专题的特性252

第二节 网络新闻专题的优势与作用258

一、网络新闻专题的优势258

二、网络新闻专题的作用262

第三节 网络新闻专题的策划与设计266

一、专题网页的内容策划267

二、新闻专题的网页设计273

第九章 网络新闻论坛277

第一节 网络新闻评论277

一、网络新闻评论的定义277

二、网络新闻评论的特点278

三、网络新闻评论的形态279

第二节 网络媒体论坛280

一、网络媒体论坛的分类280

二、设立网络新闻论坛的意义287

三、网络新闻论坛的特性290

第三节 网络新闻论坛的策划与管理294

一、网络新闻论坛的策划294

二、网络新闻论坛言论的特点304

三、网络新闻论坛的管理309

四、版主的业务要求与职责311

第十章 网络新闻工作者316

第一节 网络新闻工作者的内涵316

一、网络传播工作者317

二、网络新闻工作者317

第二节 网络新闻工作者的特征319

一、职能身份的多重性319

二、业务手段的多样性321

三、工作时间的自主性323

四、与受众关系的交互性323

第三节 网络新闻工作者的素质324

一、网络新闻工作者的政治素质325

二、网络新闻工作者的新闻理论修养328

三、网络新闻工作者的业务素养331

第四节 网络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334

一、新闻职业道德在网络传播中面临的冲击334

二、网络新闻道德观的特点337

三、网络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要求338

附录一 网络新闻传播法规341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341

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345

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347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350

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352

附录二 新闻媒体网址速查357

国内新闻媒体网址357

国际新闻媒体网址365

新闻与新闻传播学研究相关网站372

后记376

修订补记37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