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画百事通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画百事通
  • 郎承文主编;吴自立等撰稿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 ISBN:753401896X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668页
  • 文件大小:163MB
  • 文件页数:684页
  • 主题词:中国画-技法(美术)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画百事通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岩画 1

彩陶 1

一、中国绘画史简述 1

魏晋南北朝的绘画 2 敦煌和佛教壁画2

漆画 2

宫室壁画 2

汉画像砖 2

灿烂多姿的唐代绘画 3 吴道子、李思训和王维3

顾恺之和谢赫 3 隋代绘画和展子虔3

发达的宋代绘画 5

五代的花鸟画和山水画 5

赵佶和翰林图画院 5 苏东坡的文人画论 7

元四家和元代文人画的蓬勃发展 8

陈淳、徐渭和写意花鸟 10

画派纷呈的明代绘画 10

海上画派 13

清初四僧和正统派四王 12 扬州八怪 13

二、中国历代名作介绍 14

龙凤人物图 14 御龙图 14 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 15

女史箴言图 15 洛神赋图 16

历代帝王图 17

游春图 17

步辇图 18

虢国夫人游春图 19

送子天王图 19

五牛图 20

挥扇仕女图 20

捣练图 20

高逸图 21

重屏会棋图 22

牧马图 22

江帆楼观图 22

雪溪图 22

韩熙载夜宴图 23

江行初雪图 24

写生珍禽图 25

雪竹图 25

卓歇图 26

十六罗汉图 26

夏山图 27

关山行旅图 27

匡庐图 27

雪霁江行图 28

秋山问道图 28

溪山行旅图 29

读碑窠石图 29

禽兔图 29

朝元仙仗图 30

墨竹图 30

早春图 30

清明上河图 31

五马图 31

千里江山图 32

渔村小雪图 33

潇湘奇观图 34

秋庭婴戏图 35

采薇图 35

万壑松风图 35

鹰窥雉图 36

猿猴献果图 36

四景山水卷 36

溪山清远图 37

踏歌图 37

鹊华秋色图 38

沐雨图 38

泼墨仙人图 38

秀石疏林图 39

秋郊饮马图 39

双桧平远图 40

富春山居图 40

墨梅卷 41

青卞隐居图 41

赠周伯昂溪山图 41

仿燕文贵山水图 42

华山图册 42

杨竹西小像卷 42

骑驴归思图 43

江山渔乐图 43

庐山高图 43

真赏斋图 44

春雨鸣禽图 44

秋风纨扇图 44

玉洞仙源图 45

仿米氏云山图 45

白云红树图 46

柳下鸣琴图 46

瓶菊图 47

荷花鸳鸯图 47

葡萄图 46 女仙图 47

竹石图 48

山水清音图 48

顾恺之 49

三、中国画历代名家介绍 49

李思训、李昭道 50

阎立德、阎立本 50

吴道子 51

张萱 52

韩滉 53

曹霸 53

孙位 54

周昉 54

韩幹 55

张璪 56

王维 56

荆浩 57

王墨 57

董源 58

周文矩 59

巨然 59

黄筌 60

徐熙 60

顾闳中 60

赵佶 61

李公麟 63

李成 64

范宽 65

郭熙 66

米芾、米友仁 67

苏轼 68

扬无咎 69

文同 69

李唐 70

马远 71

梁楷 72

夏圭 72

法常 73

李嵩 73

赵孟頫 74

黄公望 75

吴镇 76

倪瓒 77

王蒙 78

李衎 79

边景昭 80

王冕 80

戴进 81

沈周 82

吴伟 82

文征明 83

吕纪 84

唐寅 85

孙隆 86

仇英 86

董其昌 87

陈淳 88

徐渭 89

陈洪绶 90

曾鲸 91

蓝瑛 92

髡残 93

弘仁 93

朱耷 94

石涛 95

王鉴 97

王时敏 97

王翚 98

王原祁 99

龚贤 100

吴历 100

袁江、袁耀 101

恽格 102

郑燮 103

金农 103

华嵒 104

郎世宁 105

高其佩 105

赵之谦 106

改琦 106

任颐 108

任熊 108

虚谷 109

蒲华 110

吴昌硕 111

齐白石 112

黄宾虹 113

张大千 114

潘天寿 115

傅抱石 116

陆俨少 117

周家样 118

绮罗人物 118

四、中国画的流派 118

吴家样 118

徐黄异体 119

青绿山水 119

米氏云山 120

董巨 120

荆关 120

元季四家 121

华光派 121

水墨苍劲派 121

湖州派 121

浙派山水 122

吴门派 123

江夏派 123

华亭派 124

院派 124

新安派 125

波臣派 125

明四家 125

清初四画僧 126

金陵八家 127

清四王 127

袁氏画派 128

常州派 128

武林派 128

扬州八怪 129

海上画派 130

指头画派 130

居派 130

费派 130

古画品录 131

叙画 131

五、中国画史论著述 131

魏晋名臣(胜流)画赞 131

画论 131

画云台山记 131

画山水序 131

笔法记 132

历代名画记 132

续古画品录 132

贞观公私画录 132

唐朝名画录 132

林泉高致集 133

益州名画录 133

圣朝名画评 133

五代名画补遗 133

画继 133

画继补遗 133

写像密诀并采绘录 134 画论 134 画鉴 134

写山水诀 134

山水纯全集 134

竹谱 134

南田论画 135

绘事微言 135

图绘宝鉴 135

画史会要 135  中麓画品 135

艺苑卮言 135

画禅室随笔 135

芥子园画传 136

写真秘诀 136

石涛画语录 136

山静居画论 136

画筌 136

芥舟学画编 136

小山画谱 136

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137

六、中国画画论掇英 137

六法论 138

心师造化 139

畅神 139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140

形似和神似 141

书画用笔同法 142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142

画分“五等”“四品”(四格) 143

山水画分南北宗 144

去邪、甜、俗、赖 144

不似之似 145

法与化 145

虚实 146

山水、花鸟、人物 147

七、中国画的门类 147

工笔、写意、兼工带写 151

白描、水墨、设色 152

院体画、文人画、画工画 154

中堂、屏条、通景、长卷、册页、扇面、斗方 155

指头画、金笺画、金粉画、扇面画 156

毛笔的沿革 160

笔 160

八、中国画的工具 160

毛笔的种类 161

毛笔的挑选和保管 162

墨的沿革 163

墨 163

磨墨的方法 165

选墨的标准 165

绢、纸的沿革和性能 166

绢纸 166

宿墨和墨汁 166

宣纸 168

元书纸 169

皮纸 169

砚 170

歙砚 171

端砚 171

颜料 172

砚的使用和保养 172

洮砚和澄泥砚 172

文房器具 173

植物性颜料 173

矿物质颜料 173

临摹 175

九、中国画学习方法175

写生 177

练习书法 180

提高欣赏水平 181

执笔 182

十、中国画的用笔、用墨、用水、用色 182

逆锋 183

顺锋 183

笔锋 183

中锋 183

侧锋 183

藏锋 183

露锋 183

勾勒 184

笔法 184

拖锋 184

聚锋 184

散锋 184

颤锋 184

染 185

点 185

皴 185

擦 185

笔的基本形态 186

骨法用笔 186

体现笔力的线 187

墨分五色 190

用墨 190

用笔的弊病 190

浓墨和淡墨 191

墨有六彩 191

泼墨法 192

破墨法 192

干墨和湿墨 192

焦墨 192

积墨法 193

铺水法 194

渍水法 194

宿墨法 194

蘸墨法 194

赭墨和青墨 194

胶墨法 194

渲染法 194

用水 194

沉着平和单纯 195

色不碍墨 195

泼水法 195

冲水法 195

洒水法 195

用色 195

随类赋彩 195

装饰夸张 195

传统设色 196

讲究用笔 196

山水画简史 197

十一、山水画基本技法 197

杂树 209

树法 209

丛树 216

松树 218

没骨法画树 218

柏树 226

柳树 227

竹、梅、桃 235

草 240

芦草法 240

芦 241

勾 244

石法 244

皴 246

点 247

染 247

擦 247

披麻皴 248

披麻类 248

皴法 248

解索皴 251

折带皴 253

斧劈类 257

斧劈皴 257

直擦皴 261

拖泥带水皴 264

豆瓣类 267

豆瓣皴(雨点皴) 268

直笔点皴 270

弹窝皴 270

米点皴 273

横笔点皴 275

山石的组合 277

山法 277

山的龙脉 278

山石的堆叠 278

山的结构 280

皴法的综合运用 282

远山 283

泉瀑 284

泉、瀑、水法 284

水 292

烟云画法 298

烟云、雨、雪法 298

断云法 300

勾云法 301

烘(染)云法 304

雨法 306

雪法 308

点景法 310

人物 311

屋宇 313

舟楫桥涵 315

走兽飞禽 318

俯瞰法 321

远视法 321

透视法 321

三远法 322

散点透视 322

层次法 325

大青绿 327

小青绿 327

青绿山水法 327

金碧山水 328

泼墨、泼彩山水法 329

没骨山水法 329

界画法 330

花鸟画简史 334

十二、花鸟画基本技法 334

花鸟写生 345

线描 347

起稿 347

工笔花鸟画法 347

上色 348

叶的画法 349

工笔花卉画法 349

花的画法 352

工笔牡丹画法 355

工笔蝴蝶、天牛画法 356

鸟的形体结构 357

鸟的分类 357

工笔鸟的画法 357

翅羽的结构 358

画鸟顺序 359

工笔翠鸟画法 364

工笔鹅、鸭、雁画 365

工笔鹤的画法 367

工笔鹰的画法 367

工笔猫的画法 369

没骨花鸟画法 370

烘染勾粉法 373

没骨渲染法 373

没骨花的画法 373

注水撞粉法 374

萱花画法 375

没骨点染法 375

鸢尾花画法 376

叶的画法 377

花卉 380

意笔花鸟画法 380

梅的画法 381

竹的写法 384

兰的写法 387

菊的画法 390

水仙画法 392

鸡冠花画法 396

山茶花画法 397

紫藤画法 398

雁来红画法 400

美人蕉画法 400

牡丹画法 401

牵牛画法 404

芙蓉画法 407

荷花画法 409

麻雀画法 411

飞禽 411

雏鸡画法 413

大雁画法 414

八哥画法 415

鹰的画法 416

丹顶鹤画法 418

白鹭画法 419

蝴蝶画法 420

昆虫 420

蜻蜓画法 421

螳螂画法 422

蜜蜂画法 423

金鱼画法 424

鱼介 424

草鱼画法 426

蟹的画法 427

青蛙画法 428

鲦鱼画法 429

鲇鱼画法 429

虾的画法 431

松鼠画法 432

动物 432

虎的画法 434

蔬果 436

葡萄画法 437

葫芦画法 438

丝瓜画法 439

石榴画法 440

桃子画法 441

枇杷画法 442

柿子画法 443

菱角画法 444

竹笋画法 445

豆荚画法 446

辣椒画法 447

萝卜画法 448

白菜画法 448

花鸟画中的松 449

花鸟画中的石 450

人物画发展史 452

十三、人物画基本技法 452

工笔人物画 463

培养造型能力 464

线的质感 465

线描 465

十八描 466

线的平面性 466

线的空间感 466

白描写生 469

白描 469

五官画法 471

发、须画法 474

颜面画法 475

手的画法 477

脚的画法 482

衣纹画法 483

工笔重彩画的工具 488

工笔重彩画 488

工笔重彩画法步骤 489

意笔人物画 494

意笔线描 496

意笔人物画的着色 498

意笔人物的笔墨处理 500

中国古代人物画要诀 501

深入生活,积累素材 507

十四、中国画的创作 507

提高艺术素养 508

立意存想 509

迁想妙得 510

夸饰 511

取舍 511

含蓄 513

境界和意境 514

笔墨 516

构图 518

构图法则 518

宾主 518

开合 519

起伏 521

欹正 522

聚散 523

疏密 524

繁略 526

虚实 526

浓淡 529

黑白 530

轻重 532

动静 532

穿插 534

呼应 535

趋势 536

中国画的常见构图 537

S形构图 537

上下构图 539

左右构图 540

边角构图 541

三角构图 542

环形构图 543

中心构图 544

满构图 544

平行构图 547

直横构图 548

格式构图 549

动态构图 550

对称构图 550

相似构图 551

无中心(多中心)构图 552

平面构图 554

复式构图 554

异形构图 555

落款用印与构图 556

大胆落笔,细心收拾 557

构图和意境 558

十五、中国画的题款 562

题款的沿革 562

题款的形式 564

题款的内容 566

题款的位置 567

附录 568

公元干支纪年对照表 568

题款的风格、浓淡、大小 568

月令节序异称表 569

农令节日异称表 570

季节别称 571

花鸟画吉祥题材 571

题画诗、词、句集锦 575

春景 575

夏景 577

秋景 579

冬景 581

月 583

暮 585

云 587

雨 589

山水 591

水 594

泉瀑 596

洲浦 598

林 600

舟 602

村 604

楼 607

春花 609

秋花 612

荷 614

梅 616

柳(杨) 618

松 620

竹 622

兰 624

禽 626

鱼 629

虫 630

蔬果 632

仕女 634

高士 637

名称的沿革 642

印的沿革 642

印材的沿革 642

十六、中国画的用印 642

官印 643

私印 644

印式 647

冶印流派 648

款识 649

印的欣赏 650

画家用印 652

十七、中国画的装裱 655

装裱的形式 655

装裱设备和工具 659

装裱的材料 660

装裱步骤 660

挂轴的品式 661

镜框 661

镶与嵌 661

字画的修复 662

书画的保管方法 662

十八、中国画的鉴定 663

书画作伪的手段 664

传统的鉴定方法 666

传统鉴定方法的缺点 667

鉴定的重点在书画本身 667

(附)书画润格 66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