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文学批评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文学批评史
  • 李建中主编;高文强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7164284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74页
  • 文件大小:82MB
  • 文件页数:285页
  • 主题词:中国文学-文学批评史-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文学批评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中国文学批评的文化背景1

二、中国文学批评的理论特征7

三、中国文学批评的文体形态15

第一章 先秦文学批评24

第一节 概述24

一、先秦时期的文化背景24

二、先秦文学批评的理论萌发26

三、先秦文学批评的文体特征28

第二节 儒家文学批评31

一、孔子31

二、孟子33

三、荀子36

第三节 道家文学批评38

一、老子38

二、庄子40

第四节 其他各家文学批评44

一、墨子44

二、韩非子46

三、《易传》47

第二章 两汉文学批评51

第一节 概述51

一、两汉时期的文化背景51

二、两汉文学批评的理论演进52

三、两汉文学批评的文体特征54

第二节 西汉前期文学批评58

一、黄老之学与汉初文学批评58

二、《淮南子》59

三、司马迁63

第三节 西汉中后期文学批评64

一、经学与西汉中后期文学批评64

二、《诗大序》66

三、扬雄69

第四节 东汉文学批评71

一、谶纬之学与东汉文学批评71

二、班固73

三、王充76

四、王逸79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82

第一节 概述82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背景82

二、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的理论成熟84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的文体特征86

第二节 魏晋文学批评89

一、玄学与魏晋文学批评90

二、曹丕《典论·论文》93

三、陆机《文赋》96

四、挚虞《文章流别论》98

第三节 南北朝文学批评100

一、佛学与南北朝文学批评100

二、文笔与声律103

三、萧统与萧纲105

四、颜之推107

第四节 《文心雕龙》与《诗品》108

一、《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109

二、《文心雕龙》的创作批评论111

三、《诗品》114

第四章 隋唐文学批评118

第一节 概述118

一、隋唐时期的文化背景118

二、隋唐文学批评的理论深入121

三、隋唐文学批评的文体特征122

第二节 隋、初盛唐文学批评125

一、南北融合与隋、初盛唐文学批评126

二、陈子昂127

三、杜甫论诗诗128

四、选本与诗格132

第三节 中晚唐文学批评135

一、三教合一与中晚唐文学批评136

二、皎然《诗式》137

三、白居易和韩愈的诗文批评140

四、司空图144

第五章 宋金元文学批评148

第一节 概述148

一、宋金元时期的文化背景148

二、宋金元文学批评的理论扩展150

三、宋金元文学批评的文体特征153

第二节 北宋文学批评155

一、儒学复兴与北宋文学批评155

二、欧阳修157

三、苏轼159

四、黄庭坚与江西诗派162

第三节 南宋文学批评166

一、理学与南宋文学批评167

二、严羽《沧浪诗话》169

三、词学批评的兴起172

第四节 金元文学批评175

一、金元诗文批评175

二、金元戏曲批评178

三、金元小说批评181

第六章 明代文学批评184

第一节 概述184

一、明代的文化背景184

二、明代文学批评的理论繁荣186

三、明代文学批评的文体特征189

第二节 明代诗文理论批评192

一、心学与明代文学批评192

二、前后七子195

三、公安派197

四、词学批评200

第三节 明代小说戏曲理论批评204

一、历史小说之争204

二、李贽207

三、吴江派与临川派210

四、王骥德《曲律》213

第七章 清代文学批评216

第一节 概述216

一、清代的文化背景216

二、清代文学批评的理论总结218

三、清代文学批评的文体特征221

第二节 清代诗文理论批评224

一、朴学与清代文学批评224

二、王夫之225

三、桐城派228

四、叶燮232

五、浙西派和常州派的词学批评234

第三节 清代小说戏曲理论批评238

一、小说戏曲评点238

二、金圣叹239

三、李渔244

第八章 近代文学批评248

第一节 概述248

一、近代的文化背景248

二、近代文学批评的理论转型250

三、近代文学批评的文体特征252

第二节 近代诗文理论批评254

一、西学东渐与近代文学批评255

二、刘熙载与《艺概》259

三、陈廷焯与“沉郁说”260

四、梁启超的文学革命理论262

五、王国维与中国文论话语的现代转换264

第三节 近代小说戏曲理论批评266

一、“小说界革命”267

二、《宋元戏曲史》268

后记272

第二版后记27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