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草原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草原
  • 高鸿宾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ISBN:9787109172708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09页
  • 文件大小:153MB
  • 文件页数:321页
  • 主题词:草原-概况-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草原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述1

第一章 草原资源与生态5

一、草原的分布特点5

(一)草原的分布5

(二)草原的分区7

(三)草原的类型8

(四)草原的特点9

二、草原野生动植物资源14

(一)草原野生植物资源14

(二)草原野生动物资源23

三、草原其他资源34

(一)环境资源34

(二)水资源34

(三)矿产资源35

(四)能源资源37

(五)旅游资源39

四、草原生态39

(一)生命的摇篮40

(二)绿色生态屏障41

(三)草原的生态状况43

第二章 草原产业50

一、畜牧业50

(一)概况50

(二)发展潜力51

(三)发展重点52

二、牧草生产加工业54

(一)概述54

(二)发展现状54

(三)发展潜力和重点55

三、草种业58

(一)概述58

(二)生产现状59

(三)发展潜力59

(四)发展重点60

(五)前景展望61

四、草原旅游业61

(一)发展优势62

(二)发展现状64

(三)发展类型65

五、草原药材业66

第三章 草原灾害68

一、概述68

二、自然灾害68

(一)旱灾68

(二)火灾72

(三)雪灾75

(四)风沙灾害79

三、生物灾害81

(一)鼠害81

(二)虫害87

(三)病害90

(四)毒草害93

(五)外来入侵植物97

第四章 草原的保护建设管理102

一、概况102

(一)草原保护102

(二)草原建设103

(三)草原管理106

(四)新世纪草原的保护建设管理110

二、重大工程112

(一)退牧还草工程112

(二)天然草原植被保护与恢复工程116

(三)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118

(四)鼠虫害防治工程120

(五)牧区水利工程123

(六)牧草良种工程126

(七)牧区开发示范工程129

(八)生态移民工程130

(九)草原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133

第五章 草原民族与文化135

一、草原民族的历史135

(一)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135

(二)隋唐宋时期137

(三)元明清时期和现代139

二、草原民族的生活141

(一)追逐水草141

(二)肉食酪浆142

(三)革衣皮靴144

三、草原民族的节日147

(一)过年147

(二)生产节日149

(三)赛马节和赛牛节151

(四)宗教节日153

四、草原民族的科技与艺术155

(一)天文历法155

(二)医药157

(三)昭庙与壁画159

(四)歌舞161

五、草原文化渊源163

(一)游牧业的兴起164

(二)五畜的驯养164

(三)游牧业的特征167

六、游牧文明的标志169

(一)牧人与马169

(二)牧人与车171

(三)牧人与帐房172

七、草原文化溯古174

(一)草原上的古人类174

(二)青铜文饰176

(三)马具溯古179

八、文化交融181

(一)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的互动182

(二)草原丝绸之路183

(三)茶马贸易186

第六章 草原科技与教育188

一、草原科学思想萌芽188

(一)放牧文化与草原管理科学思想188

(二)苜蓿引进种植与草业科技思想192

二、草业科技发展192

(一)草原科学研究体系193

(二)草原基础研究194

(三)牧草科学研究198

(四)草原生态科学研究203

(五)草原管理科学研究与应用204

(六)草原信息技术的兴起与发展206

(七)现代生物技术的兴起与发展207

(八)草坪绿化科学的兴起与发展208

(九)草原科学宏观管理决策的形成与发展210

(十)中国草学会212

三、草业教育的兴起与发展212

(一)现代草业教育的兴起212

(二)现代草业教育体系的形成213

(三)现代草业教育体系的发展214

(四)现代草业教育的成就214

第七章 草原政策与法制217

一、草原政策制定与法制管理进程217

(一)古代草原政策与法规217

(二)近代草原政策与法规221

(三)新中国的草原政策与法规222

二、草原政策223

(一)改革开放前的草原政策223

(二)新世纪之前的草原政策224

(三)新世纪以后的草原政策225

三、草原法制229

(一)建设历程229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231

(三)配套法规和规章235

(四)其他相关法律法规240

第八章 牧区经济社会发展243

一、社会发展243

(一)人口规模与结构243

(二)教育水平247

(三)人口变化趋势248

(四)卫生事业253

(五)邮电通讯253

二、经济发展254

(一)牧民生活质量254

(二)经济发展状况261

(三)对外开放279

(四)合作交流294

参考文献301

后记30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