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经典解读与文史综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尚永亮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12427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517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528页
- 主题词:中国文学-古代文学史-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经典解读与文史综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编3
后稷之弃与弃逐文化的母题构成3
一 “履帝武敏”与无夫被弃4
二 “先生如达”与因怪遭弃9
三 三弃三收及其深层内涵13
东西方早期弃逐故事的基本形态及其文化内蕴——以“抛弃—救助—回归”之弃逐母题为中心19
一 中国早期的英雄型弃子传说20
二 亚、欧诸国的英雄弃子传说26
三 东西方弃子故事的共通内容与意蕴29
庄子的个体关怀与人生思考36
一 处穷守拙的狷介个性37
二 对混浊时世的激愤情怀和强烈批判41
三 源于生命忧恐的人生思考46
四 遁世情怀与智者风神53
《逍遥游》的“小大之辩”及其他64
一 《逍遥游》与《齐物论》的矛盾66
二 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小大之辩”72
三 “逍遥游”的三个层面和逻辑顺序78
忠奸之争与感士不遇——论屈原、贾谊的意识倾向及其在贬谪文化史上的模式意义83
一 屈原的意识倾向和模式构成83
二 贾谊与感士不遇主题92
三 执著与超越之间97
司马相如赋的主体特征与模式作用101
一 欲求完满的创作心理102
二 弥散类推的思维方式105
三 以娱人为主的追求目标107
四 模式作用与“模式爱好”心理112
天人感应与神秘思维——司马迁天人观与思维方式论略之一119
一 天人间的交感关系121
二 上天赏善罚恶的功能123
三 天授君权中包含的情感因素125
四 幽冥相报及其神秘力量128
两种思维的冲突与史学家的苦闷——司马迁天人观与思维方式论略之二132
一 思维方式的双线发展与兼容并包132
二 两种思维冲突导致的沉重苦闷140
三 理性与非理性间的文化意义146
司马迁对庄、屈之接受及《史记》二传的文献价值151
一 对庄子的态度与贡献152
二 《屈原列传》的多重意义155
中编163
魏晋时期人物特称现象的文化分析163
一 魏晋前人物特称及其嬗变164
二 魏晋人物特称的取向与特点168
三 魏晋人物特称的文化土壤174
陶渊明的思想及其成因略论180
一 陶渊明的儒家观念181
二 陶渊明的道家观念188
三 佛家思想与陶渊明的关联195
悲秋意识初探208
一 秋的生命特点与异质同构209
二 生命悲叹的三个层面211
三 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的深层契合216
四 缘于秋的类比思维及悲与思的结合219
五 悲秋意识的意义222
蝉意象及其生命体验225
一 蝉意象的发展及其文化内蕴225
二 蝉意象蕴涵的生命体验231
三 羁旅与别愁的文学展示235
四 物候特征与悲秋心理237
“诗中有画”及其相关问题240
一 诗画异同与诗画优劣240
二 “诗中有画”与“诗不可画”243
三 如何理解“宛然在目”249
王维、孟浩然“隐”、“逸”之辨254
一 “隐”、“逸”之别与性格之异254
二 生活中的隐迹幽栖与逸兴放浪257
三 诗歌创作中的隐秀与清逸261
杜甫格律组诗之演进与开创271
一 演进的四个时段及其特点272
二 组合与次序——艺术开创之一277
三 重复中的推进与消解——艺术开创之二288
四 偶对性与杜诗在组诗史上的作用300
柳宗元古近体诗与表述类型之关联、创作动因及其嬗变307
一 创作时期与所用诗体的定量分析307
二 两大表述类型与古近体的关联及其变化310
三 诗体与类型偏好的主客体原因313
四 两大表述类型与古近体诗发展嬗变的制导因素318
中唐君相与政治兴衰324
一 贞元君相与衰乱政局324
二 走向中兴的元和君相328
三 元和十四年:政治兴衰的分界334
下编343
唐宋诗的嬗变及其异同343
一 唐宋诗的发展时段、高潮与变化344
二 从四个方面看唐宋诗的异同352
孤鸿情结:观照苏轼其人其词的一个新视点366
一 孤鸿情结的发生与凝定366
二 孤鸿情结的深化与辐射371
三 孤鸿情结的纾解与沉潜377
苏轼与李白诗歌月意象之比较382
一 由浓情到至理的转变382
二 由动趋静的转化388
三 人文化程度的加深392
苏轼与自居易的文化关联及差异398
一 “出处似乐天”与苏白之文化关联398
二 苏与白之差异及其对白的超越405
一位有争议的诗人与一个被忽略的朝代——金源诗人对白居易的接受及其诗史意义414
一 围绕白诗评价展开的一场争论415
二 崇白风潮与白陶并论421
三 创作中的效白与发展427
《牡丹亭》中“情”的变化与表现手法的差异436
一 情欲结合的诗戏展演437
二 情理对立的奇幻情节440
三 情的跌宕起伏与剧作高潮变化442
四 情的回落与团圆结局445
吴梅村对元白长篇的创作接受及其异同449
一 梅村歌行与元白长篇的总体比较450
二 从两篇《琵琶行》看梅村对白诗的效法和发展455
三 “梅村体”与“长庆体”之承接及相关评说461
蒋士铨及其文学创作469
一 蒋士铨的家世与生平469
二 诗歌创作中的雄直风格474
三 情辞兼备的戏曲名家480
黄仲则的心态及其诗词的深层意蕴487
一 “忧忿”:心态第一线索488
二 “狂狷”:心态第二线索494
三 孤独悲凉:心态第三线索503
四 漫天秋气中的自我展现510
后记516
热门推荐
- 3067145.html
- 2752508.html
- 2581552.html
- 3056172.html
- 821544.html
- 1925770.html
- 1075040.html
- 3067575.html
- 2386776.html
- 30457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483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383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059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014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819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465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394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923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2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09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