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环境毒理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惠秀娟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7502534334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281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296页
- 主题词:环境毒理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环境毒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概论1
1.2环境毒理学基本概念、研究对象、主要任务和内容2
1.2.1环境毒理学基本概念2
1.2.2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对象2
1.2.3环境毒理学的主要任务3
1.2.4环境毒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3
1.2.5环境毒理学的研究方法3
1.2.6环境毒理学的应用5
1.2.7环境毒理学主要进展6
第2章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8
2.1环境污染物的迁移8
2.1.1机械性迁移8
2.1.2物理-化学性迁移10
2.2污染物的转化12
2.1.3生物性迁移12
2.2.1物理转化作用13
2.2.2化学转化作用13
2.2.3生物转化和生物降解作用14
第3章 环境污染物体内的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16
3.1生物转运16
3.1.1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16
3.1.2化学物质通过生物膜的方式17
3.1.3吸收18
3.1.4污染物分布21
3.1.5化学物的排泄24
3.2生物转化26
3.2.1生物转化的反应机理26
3.2.2生物转化的复杂性39
3.2.3影响生物转化的因素42
3.3污染物的代谢动力学46
3.3.1基本概念46
3.3.2一室模型47
3.3.3二室模型48
3.3.4非线性动力学模型51
第4章 环境污染物的毒作用及其影响因素52
4.1环境污染物的毒作用52
4.1.1基本概念52
4.1.2毒理学常用的几个剂量参数52
4.2毒作用类型57
4.3.2毒物对靶位点(分子)的作用59
4.3.1毒物的转运59
4.3毒作用机制的研究59
4.3.3毒物引起的细胞功能障碍67
4.3.4修复和修复失调68
4.3.5遗传毒理学的研究进展70
4.4影响毒性作用的因素73
4.4.1环境化学物质的结构与性质73
4.4.2机体的状况74
4.4.4环境因素的影响76
4.4.3接触条件76
4.4.5环境化合物的联合毒性作用77
第5章 环境中主要重金属的毒性研究80
5.1概述80
5.1.1金属与人体的关系80
5.1.2环境中金属污染的来源82
5.1.3环境中金属的迁移与转化82
5.1.4金属的代谢83
5.1.5金属的联合作用85
5.2汞Hg87
5.2.1汞的理化性质87
5.2.2汞污染的来源87
5.2.3汞的代谢89
5.2.4汞的毒理作用90
5.2.5汞的卫生标准和经验教训92
5.3.1铅的理化性质93
5.3铅Pb93
5.3.3铅对环境的污染94
5.3.4铅的代谢94
5.3.2铅污染的来源94
5.4镉Cd99
5.4.1镉的理化性质99
5.4.2镉污染的来源及环境行为99
5.4.3镉的代谢100
5.4.4镉的毒理作用101
5.4.5镉在环境和食品中的卫生标准102
5.5铬Cr103
5.5.1铬的理化性质103
5.5.2铬污染的来源103
5.5.3铬的代谢104
5.5.4铬的毒理作用105
5.5.5铬在环境中的卫生标准107
5.6.2砷污染的来源108
5.6砷As108
5.6.1砷的理化性质108
5.6.3砷的代谢109
5.6.4砷的毒理作用109
5.6.5砷在环境和食品、化妆品中的卫生标准115
第6章 微量元素毒性研究116
6.1生命元素116
6.2生命元素的主要来源116
6.2.1河流116
6.2.2海洋117
6.2.3土壤117
6.2.4大气117
6.3生物体中元素分布及功能118
6.3.1生物体内的元素分布118
6.3.2生物体中元素的功能119
6.4.1微量元素与食物营养120
6.4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120
6.4.2微量元素与食物链121
6.5微量元素的毒性研究122
6.6微量元素研究现状及展望123
6.6.1微量元素与地方病124
6.6.2微量元素与癌症126
6.6.3农业用微量元素126
6.6.4微量元素、营养与其他疾病126
6.6.5中医中药中的微量元素126
6.6.6微量元素与健康的理论探索127
6.6.7环境与微量元素127
第7章 常见环境致癌物的毒理学研究128
7.1概述128
7.2化学致癌的分类128
7.3化学致癌物的代谢活化129
7.4.1化学致癌物与生物大分子的作用131
7.4化学致癌机制131
7.4.2细胞凋亡与致癌的环境因素132
7.4.3化学致癌的多阶段过程134
7.5几种化学致癌物134
7.5.1多环芳烃概述134
7.5.2多环芳烃的性质及种类135
7.5.3多环芳烃的吸收和代谢136
7.5.4多环芳烃的致癌作用及其机理138
7.5.5致癌物举例139
第8章 环境中农药的毒性研究148
8.1概述148
8.1.1农药在环境中的迁移与分布149
8.1.2农药的环境污染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152
8.2几种重要的农药及其毒性154
8.2.1有机氯农药154
8.2.2有机磷农药157
8.2.3氨基甲酸酯类农药164
8.2.4拟除虫菊酯类农药167
9.1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行为169
9.1.1有机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行为169
第9章 土壤环境毒理学169
9.1.2表面挥发171
9.1.3地表径流和水土流失171
9.1.4植物吸收171
9.1.5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降解和转化171
9.1.6环境中常见的有机污染物种类及其行为特点172
9.2土壤环境中无机污染物的作用173
9.2.1金属174
9.2.2植物营养元素175
9.2.3酸和碱175
9.2.4盐类175
9.3.1土壤污染物对生态系统影响的严重性176
9.3.2土壤污染物毒理学特性的生物测定176
9.2.5卤素176
9.3土壤污染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176
9.3.3各种土壤中污染物毒性的持续性及其影响因子177
9.3.4土壤中污染物相互作用对其毒性的影响178
第10章 水环境毒理学179
10.1污染物进入水体的途径及其分布179
10.1.1污染物进入水体的途径180
10.1.2污染物在水环境中分布180
10.2.1污染物的吸收182
10.2污染物的吸收、代谢和蓄积182
10.2.2污染物的代谢184
10.2.3污染物的蓄积184
10.2.4水环境温度对污染物吸收和代谢的影响184
10.3水体污染对人及水生生物的影响185
10.3.1对人体健康的影响185
10.3.2对水生生物的影响186
11.1.2大气污染来源188
11.1.1大气污染毒理学概念188
11.1概述188
第11章 大气污染毒理学188
11.1.3室内空气污染189
11.2大气污染物毒性作用189
11.2.1大气污染对健康影响的特征189
11.2.2大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190
11.2.3大气污染与肺癌192
11.3有害气体的作用及其机理195
11.3.1二氧化硫(SO2)195
11.3.2氮氧化物(NOx)197
11.3.3一氧化碳(CO)199
11.4大气颗粒物的作用及机理200
11.4.1大气颗粒物的来源201
11.4.2大气颗粒物的主要毒作用201
11.4.4其他危害202
11.4.5大气污染毒理学研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202
11.4.3影响颗粒物毒性的主要因素202
第12章 环境物理因素的毒性研究204
12.1环境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204
12.1.1电离辐射对细胞的损伤204
12.1.2电离辐射的躯体效应205
12.1.3电离辐射的生物化学效应206
12.2紫外辐射的生物效应207
12.2.1紫外辐射对躯体的损伤207
12.2.2紫外辐射对DNA控制208
12.2.3紫外辐射对蛋白质的影响208
12.3环境电磁辐射的生物效应208
12.3.1电磁辐射源的分类及污染209
12.3.2环境电磁污染现状209
12.3.3电磁辐射对机体的作用209
12.4环境噪声的影响210
12.4.2噪声的来源和影响211
12.4.3噪声的生物效应211
12.4.1噪声的特性211
第13章 环境健康危险评定213
13.1危害鉴定214
13.1.1结构-活性关系(SAR)215
13.1.2体外和短期毒性试验215
13.1.3生物测定(整体动物实验)216
13.2暴露评价217
13.3剂量-反应评定218
13.3.1非致癌物的剂量反应评定218
13.3.2致癌物的剂量反应评定219
13.3.3定性定量评定资料的综合应用220
13.4日用化学品的危险度评定与管理222
第14章 生态风险度评价225
14.1生态风险评价的意义225
14.2生态学及其基本概念226
14.2.1生态过程的主要基础226
14.2.2生态学基本概念227
14.3生态毒理学229
14.4生态风险评价的基本要素和步骤231
14.4.1确定问题232
14.4.2获得必需的信息/数据232
14.4.3评价潜在的危险233
14.4.4评价接触的特征234
14.4.5生态风险表征235
14.4.6总结并提交结果236
14.4.7小结237
第15章 化学物质的毒理学安全评价程序239
15.1试验前的准备工作239
15.1.1收集受试物有关的基本资料239
15.1.2受试物样品及试验动物239
15.2毒性试验程序240
15.2.1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240
15.2.2农药毒性的评价程序243
16.1.1哺乳动物毒性实验245
第16章 环境毒理学常用实验方法245
16.1急性毒性实验245
16.1.2水生动物毒性实验246
16.2蓄积毒性实验247
16.2.1基本概念247
16.2.2试验方法248
16.3亚慢性和慢性毒性实验249
16.3.1亚慢性毒性实验249
16.3.2慢性毒性实验250
16.4致突变试验251
16.4.1基本概念251
16.4.2试验方法252
16.5致畸试验258
16.5.1基本概念及原理258
16.5.2试验方法259
16.6.1基本概念262
16.6致癌试验262
16.5.3致畸作用的评价262
16.6.2试验方法263
第17章 环境毒理实验常用的统计方法266
17.1几种LD50的计算方法266
17.1.1概率单位法266
17.1.2图解法269
17.1.3平均致死量法(又名寇氏法)270
17.1.4最小二乘法(即直线回归法)271
17.2常用统计方法简介272
17.2.1平均数273
17.2.2标准差(S)273
17.2.3标准误差(S?均数标准误差)273
17.2.4t测验274
17.2.5方差分析275
附录 F值表277
参考文献279
热门推荐
- 3719717.html
- 3167670.html
- 2194733.html
- 148217.html
- 291312.html
- 3856902.html
- 2759092.html
- 290771.html
- 19975.html
- 5499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979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188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152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313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597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321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108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59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431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72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