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自由空间与审美话语 社会领域分化中的当代中国审美文化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李红春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51822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87页
- 文件大小:44MB
- 文件页数:299页
- 主题词:审美文化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自由空间与审美话语 社会领域分化中的当代中国审美文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当代审美文化研究的问题与出路1
一 当代审美文化研究的三大领域2
二 自觉而多元的研究方法6
三 四种不良的研究倾向9
四 视野的拓展与方法的融合13
第一章 私人领域概念辨析18
第一节 私人领域的历史嬗变19
一 私人领域的萌发期19
二 私人领域的成熟期21
三 私人领域的衰落期22
第二节 私人领域的多元阐释23
一 自由主义私域观24
二 共和主义私域观26
三 哈贝马斯对私域的改造29
第三节 私人领域的本质特性32
一 以个体自由为核心理念33
二 丰富多元的内在结构34
三 以私人财产权为前提36
四 与现代民族国家同步38
五 私人领域的“脱域化”趋势40
第四节 私人领域与消极自由41
一 “免于做什么”的消极自由42
二 走向多元化的价值与真理45
三 消极自由如何才不那么消极48
第二章 私人领域与审美文化52
第一节 私人领域与文化的现代转型52
一 何谓“文化”53
二 私人领域对文化转型的促进57
三 现代性在私域中的分与合61
四 私人领域对意义的生产67
第二节 作为个体权利的审美文化68
一 关于“审美文化”概念的论争68
二 “审美文化”概念应如何提出74
三 从“审美”到“审美文化”77
第三节 当代审美文化的属性与功能83
一 以对情感的自由体验为核心83
二 定位于现实时空的身体事件84
三 鲜明的社会结构特征86
四 审美功能的伦理化87
第三章 领域合一与新中国成立后30年间审美文化90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后30年间的私人领域状况90
一 “单位”对人身自由的限制91
二 私域陷落的多重表征92
三 私域失落的历史文化原因95
第二节 纪律化、公共化的审美活动96
一 遭受挤压的审美活动时空97
二 严格规定的审美活动方式98
三 全面受限的文化艺术内容100
四 权力空隙间的流风余韵101
第三节 同质化、革命化的文化空间103
一 指向革命的历史空间104
二 导向政治的劳动世界106
三 挪作他途的家庭领地108
四 遭到革除的身体属性110
第四章 领域分化与新时期审美文化发展113
第一节 新时期以来的私人领域状况113
一 四个出场条件113
二 三个组成部分115
三 私人时空在当下的拓展118
第二节 审美文化活动的新趋势119
一 私人化倾向120
二 身体化倾向121
三 日常化倾向123
四 例行化倾向125
第三节 审美文化版图的分化与流变126
一 五种审美文化形态127
二 三个发展阶段131
三 四种主导力量134
第五章 新时期审美文化的私人生活场景140
第一节 日常生活场景的浮现140
一 日常生活叙事的两种表现141
二 日常生活之“真”与“零度写作”144
三 谁才是“老百姓故事”的讲述者146
第二节 身体意象的突围147
一 感性内涵的恢复与身体意象的多样化147
二 “视觉禁忌”的失效与原始情绪的奔腾148
三 商业机制对身体的表面化处理150
四 权力因素对身体秩序的再次编码152
五 “看”与“被看”的复杂权力关系154
第三节 隐私话题的张扬155
一 “隐私”与“隐私热”155
二 商业陷阱还是心灵的安顿157
三 谁的隐私159
四 “她们”的倾诉162
第六章 逸出公私边界的网络审美文化164
第一节 重塑自我的网络“超位”写作164
一 “在线”对“超位”的催生165
二 自我边界的审美重构167
三 网络写作对疯癫的矫正170
第二节 网络文艺批评对文学公共领域的构造172
一 大众自我启蒙的重要形式173
二 平等参与与理性对话175
三 公开批判的练习场所177
第三节 网络趣味群体的聚合生成182
一 有别于“灌生”的“聚生”模式182
二 网络趣味群体的原生态性184
三 从“想象共同体”走向“现实共同体”185
第七章 结构失衡与当代审美文化的危机与出路188
第一节 私域悖论与畸形审美188
一 文化无意识的泛滥189
二 审美趣味的畸变191
三 没有意味的形式195
第二节 私域软骨症与叙述断裂197
一 私域构建的未完成态197
二 审美空间的叙述断裂199
三 走向虚无的叙述主体201
第三节 私域传媒化及其美学后果205
一 遭到压制的理性个体205
二 从“伪公共”走向“伪私人”的文学公共领域207
三 文艺批评的表演化210
第四节 商业、知识与审美压迫213
一 广告叙事及其询唤功能214
二 专家系统对日常审美的包办215
三 文化消费的道德化、科层化217
四 纳入生产循环的自由时间218
第五节 当代审美文化建设的四个原则220
一 私人性与公共性的同步220
二 情感化与理性化的平衡222
三 传统心理与现代理念的交融224
四 艺术与生活的相互扶助225
第八章 私域视角下的当代审美文化讨论229
第一节 审美快感与生态责任——对大型山水实景演出的生态学批判229
一 天人合一还是视听奇观230
二 “自然艺术”的生态破坏性233
三 商业护航与原欲释放235
四 审美快感的生态限度237
第二节 商业欲望的美学修辞——传媒叙述中的“韩啸行为艺术展”241
一 没有毛边的技术神话242
二 被误置的行为艺术主角244
三 强行植入的艺术命名245
四 内在叙述的语义断裂247
五 如何面对传媒叙事249
第三节 新感性如何成为价值本体——与王德胜教授商榷251
一 “新感性”是“新”了还是“旧”了251
二 “新感性”的“价值”应如何提出254
三 感性价值能否被作为“本体”257
四 日常生活美学是否还需进一步开放260
第四节 文艺消费权益的提出与维护262
一 何谓文艺消费权益263
二 为何维护264
三 维护的难点266
四 如何维护269
参考文献273
后记285
热门推荐
- 1140737.html
- 2366687.html
- 2911683.html
- 2641065.html
- 3186861.html
- 112779.html
- 3877956.html
- 661752.html
- 1015858.html
- 10100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600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355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150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69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893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389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774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221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15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48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