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简明中国科学技术通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管成学,王兴文著 著
- 出版社: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 ISBN:720604087X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769页
- 文件大小:42MB
- 文件页数:79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简明中国科学技术通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一、原始社会科学与技术的萌芽1
(一)各种技术的萌芽1
1.石器的制造1
2.弓箭的发明1
3.火的使用2
4.原始耕作技术2
5.制陶技术3
6.纺织技术4
7.交通工具5
8.建筑技术5
(二)自然科学知识的萌芽6
1.最初的天文知识6
2.最初的数学知识7
3.医药知识的萌芽7
4.物理科学知识和其他知识的萌芽8
二、夏、商、西周时期的科学技术9
(一)青铜冶铸技术9
1.青铜冶铸技术的发展阶段10
2.关于古铜的寻矿与开采10
3.几种新工艺11
(二)天文学与数学的进步13
1.夏代天文学成就13
2.商代天文学成就13
3.世界上最早的日月食记录14
4.二十八宿发端17
5.数学与运算的开始17
6.几何知识的滥觞19
(三)医药、地理和物候知识20
1.医药20
2.地理21
3.物候21
(四)奴隶社会的农业生产技术22
1.夏商的农业生产技术22
2.周代的农业生产技术23
3.粪肥与园艺的肇始24
(五)手工业技术25
1.制陶技术的进步和原始瓷器的诞生25
2.建筑的进步26
3.纺织与染色27
4.酿酒29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科学技术31
(一)冶铁技术及其对世界的贡献31
1.我国冶铁的开始31
2.春秋战国时期冶铁技术中的六大贡献32
3.找矿与采矿技术33
(二)天文学与数学的奠基34
1.二十八宿体系的完成34
2.五大行星的观测35
3.《甘石星经》不是战国时的著作35
4.彗星等观测成果36
5.算学的新进展37
6.几何学的特殊名称及知识38
(三)农学与生物学39
1.我国最早系统阐述农学科技的论文39
2.植物生态知识42
3.动植物分类知识43
(四)《考工记》中的技术和科学44
1.成书年代与内容44
2.制车技术44
3.弓箭技术45
4.声学知识46
5.织染与皮革技术47
(五)《墨子》中的科学与技术47
1.声学实验48
2.力学知识49
3.几何学知识50
4.光学知识51
(六)地学专著的出现54
1.《山海经》54
2.《尚书·禹贡篇》54
3.《管子》的地理知识55
(七)医学理论的初步确立56
1.中医理论的奠基著作——《黄帝内经》56
2.医和与扁鹊60
3.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医书61
(八)百家争鸣的自然观63
1.关于宇宙的认识63
2.关于天命观的论战65
3.关于天地的种种解释66
四、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68
(一)冶铁技术及铁制工具的新发展68
1.冶炼技术中的三大发明68
2.冶铁其他新技术的使用70
3.铁制工具与兵器的普及70
(二)天文学数学体系的完成71
1.测天的仪器71
2.张衡的科学贡献72
3.世界上最早的太阳黑子记录73
4.新星和其他天象记录74
5.宇宙理论的新学说74
6.历法体系的形成77
(三)初等数学体系的形成78
1.《九章算术》的成书缘起78
2.《九章算术》的内容79
3.《九章算术》的意义和影响79
(四)农业科学与技术的新发展80
1.赵过与“代田法”81
2.汜胜之与“区种法”81
3.新式农具82
4.园艺技术82
(五)地学的新进展85
1.疆域地理的创始和经济地理的萌芽85
2.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以实测为基础的地图86
3.气象知识的积累87
(六)医药学的新成就89
1.《神农本草经》89
2.张机与《伤寒杂病论》90
3.淳于意与世界现存最早的医案93
4.世界医疗体育的创始人——华佗95
(七)造纸术的发明和传播96
1.造纸应始于西汉96
2.蔡伦对造纸的贡献97
3.造纸术传遍全世界98
(八)建筑与造船99
1.秦汉宫殿99
2.秦汉长城100
3.建筑材料、技术和艺术101
4.造船技术102
(九)纺织技术103
1.纺织品的工艺和染色103
2.纺织机械的发明103
(十)漆器的由来与发展105
1.秦汉以前的漆器概述105
2.秦汉以后的漆器106
(十一)中外科技交流106
(十二)科学思想107
1.阻碍科学发展的思想107
2.促进科学发展的学说109
五、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技术111
(一)宿铁法、双液淬火和鼓风技术112
1.宿铁法是制钢技术的重大创造112
2.双液淬火法112
3.鼓风技术113
(二)星图、岁差与历法113
1.陈卓与星图113
2.虞喜与岁差114
3.张子信与杨伟的贡献116
(三)刘徽与祖冲之的数学成就117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数学著作117
2.刘徽的主要贡献118
3.祖冲之的主要贡献120
(四)农学中的新著述122
1.贾思勰与《齐民要术》122
2.《南方草木状》127
(五)地学的新贡献128
1.裴秀的制图六体128
2.郦道元的《水经注》129
3.其他地学著作131
(六)医药学的新成就131
1.陶弘景与《神农本草经集注》131
2.我国第一部制药专书——《雷公炮炙论》133
3.王叔和与《脉经》133
4.葛洪与《肘后救卒方》、《抱朴子》135
5.皇甫谧与《针灸甲乙经》137
(七)机械制造技术139
1.马钧的发明139
2.运输与军事技术140
(八)建筑技术141
1.寺塔141
2.石窟141
(九)有关自然界的学术争论142
1.有关天地的新三论142
2.佛教、道教的宇宙观143
3.唯物主义者的宇宙论143
六、隋唐五代时期的科学技术145
(一)冶金技术147
1.大铸件技术147
2.货币铸造148
3.有色金属的冶炼和加工149
(二)天文学150
1.张遂的贡献150
2.历法改革与天文常数精度的提高152
3.天文仪器和星图154
(三)数学155
1.算经十书的整理155
2.《缉古算经》和《韩延算术》156
3.刘焯与一行的数学贡献157
4.官办数学教育的开始159
(四)农学著述与农业技术159
1.《耒耜经》和唐犁159
2.《茶经》与茶叶栽培和加工技术161
3.《四时纂要》与其他农业技术162
(五)建筑162
1.赵州桥162
2.佛光寺与玄奘塔163
3.长安和洛阳城建筑164
(六)地学165
1.大运河165
2.窦叔蒙与《海涛志》166
3.贾耽与《海内华夷图》167
4.《括地志》与《元和郡县图志》168
5.唐玄奘的地理考察169
(七)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和造纸技术的发展170
1.印刷术的第一个老前辈——印章170
2.印刷术的第二个老前辈——石刻171
3.雕版印刷术的发明172
4.造纸术的进步174
(八)瓷器与纺织174
1.白瓷与青瓷175
2.纺织技术176
3.印染技术177
(九)医药178
1.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修本草》178
2.巢元方与《诸病源候论》179
3.孙思邈与《千金方》180
4.王焘与《外台秘要》182
5.各科医学专书的出现183
6.世界上最早的医学院——唐代太医署184
7.藏医成就和《四部医典》185
(十)中外科学交流186
1.与朝鲜、日本的交流186
2.与越南、柬埔寨、印度的交流187
3.与伊朗、东罗马、阿拉伯的交流189
(十一)科学思想190
1.韩愈的唯心主义天命论190
2.柳宗元的唯物主义思想191
3.刘禹锡的自然观192
七、宋辽夏金元时期的科学与技术193
(一)三大发明及其意义196
1.火药的发明与应用197
2.活字印刷技术的发明与传播203
3.指南针的发明及其对航海的影响209
(二)两颗科学巨星——沈括与苏颂214
1.沈括的生平与著述215
2.沈括的科技成就217
3.沈括的科学思想222
4.苏颂的生平与著述224
5.苏颂的科技成就238
6.苏颂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239
(三)数学发展的高峰期245
1.宋元数学名著245
2.贾宪、刘益、秦九韶的数学成就249
3.天元术与四元术261
4.垛积术与招差术264
5.大衍求一术与割圆术269
(四)天文学的巨大成就276
1.天文仪器的研制276
2.天体观测的成就281
3.历法改革及其成就287
(五)医药科学的全面发展292
1.医药事业的改革292
2.本草与方书的成就295
3.医学各科的新贡献302
4.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学专著——《洗冤集录》309
5.医学理论的争鸣326
(六)地学与水利的新创造331
1.地学新著作331
2.燕肃与《海潮论》333
3.地图绘制的新进展342
4.水利事业的新发展350
(七)矿冶与陶瓷364
1.采矿著作与技术364
2.冶金技术369
3.宋代陶瓷的生产与技艺373
4.辽金陶瓷的生产与技艺381
5.元代陶瓷的生产与技艺387
(八)建筑技术与著作392
1.城市建设392
2.塔与寺庙394
3.桥梁技术399
4.李诫与《营造法式》402
(九)纺织与酿酒416
1.纺织业的普遍发展416
2.纺织技术的进步421
3.《梓人遗制》和黄道婆的贡献425
4.造酒技术428
(十)农学437
1.宋元农业发展概况437
2.农书概述439
3.陈旉《农书》中的农学与技术442
4.元代农学与技术455
(十一)宋元时期的科学思想477
1.张载与王安石的科学思想477
2.朱熹与郭守敬的科学思想481
3.宋元时期关于宇宙理论的争论488
(十二)中外科技交流492
1.与东亚各国的科技交流492
2.与南亚各国的科技交流497
3.与阿拉伯、非洲各国的科技交流500
八、明清时期的科学技术(上)506
(一)郑和远航与造船航海技术的进步508
1.郑和远航的伟大壮举508
2.明代的造船技术509
3.明代航海技术510
(二)农业科学技术的新成就512
1.新作物的引进512
2.“一岁数收”和蚕桑技术513
3.徐光启和《农政全书》514
4.其他农学成就517
(三)医药学的新收获519
1.陈实功与《外科正宗》519
2.温病学说的创立520
3.天花接种的发明与推广522
4.李时珍和《本草纲目》524
(四)地学的新贡献526
1.伟大的治黄工程526
2.徐霞客及《徐霞客游记》528
3.明代的地图绘制531
4.孙兰的流水地形发育理论531
(五)冶金技术与《天工开物》533
1.采矿和炼锌技术533
2.灌钢和炒钢技术534
3.活塞风箱与焦炭的使用534
4.宋应星与《天工开物》535
(六)建筑与声学成就536
1.明清的皇宫536
2.明代的长城538
3.园林建筑技术539
4.兄弟民族建筑540
5.朱载堉与十二平均律543
九、明清时期的科学技术(下)——西方科学技术的传入547
(一)耶稣会传教士来华与西方科技知识的传入550
1.耶稣会传教士是些什么人?550
2.耶稣会传教士传入了哪些科技知识553
(二)中国政府对西方科技知识的政策与知识分子的态度558
1.中国政府对西方科学知识传入的政策558
2.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科学技术的态度560
(三)西方科学知识传入后所取得的科技成就563
1.《崇祯历书》和《数理精蕴》563
2.康熙皇帝的科技活动与成就568
3.王锡阐与梅文鼎575
十、鸦片战争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科学技术583
(一)洋务运动与西方科学技术的进一步传入586
1.近代中国的三种工业企业586
2.西方科技著作的大量翻译589
3.学习西方科技教育机构591
(二)近现的中国数学工作596
1.李善兰的数学翻译与著述596
2.近现代的数学教育与研究598
(三)西方物理化学知识的传入与近现代物理化学成就600
1.对西方物理化学知识的介绍600
2.徐寿父子和侯德榜的贡献602
3.近现代物理先驱们的探索610
(四)地学生物知识的传人和近现代地学概述616
1.西方地学生物知识的传入616
2.中国近现代地学发展概述618
(五)各种技术知识的传入和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620
1.各种技术知识的传入620
2.近代采煤技术设备的引进与发展622
3.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623
十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科学和技术627
(一)新中国的科学规划与人才培养629
1.中国科学院的组建与发展629
2.海外学子纷纷归来的热潮632
3.精英荟萃的科学院学部委员634
4.1956年的知识分子工作会议636
5.建立培养研究生的制度638
(二)两弹升天,震惊世界639
1.我国自制的第一座原子能反应堆639
2.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42
3.我国的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645
4.我国的第一艘核潜艇下水649
5.我国原子能科学的创始人——钱三强651
6.两弹元勋邓稼先656
(三)新中国卫星发射的伟大科学成就660
1.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660
2.我国的第一颗科学实验卫星664
3.我国掌握了回收人造卫星的科学技术667
4.我国第一颗同步通信卫星669
5.中国所经历的澳星发射的失败与成功671
(四)新中国医学和生物学的巨大成就675
1.新中国断手再植成功的奇迹675
2.生命奥秘探索中的世界第一678
3.生命科学研究再次夺冠682
4.汤飞凡和他的国际金奖686
5.朱洗的科学贡献与世界第一690
(五)新中国的数学成就与数学精英694
1.创业时期的新中国电子计算机694
2.电子计算机技术的惊人跨越697
3.让方块字与计算机联姻的科学家701
4.杰出的人民数学家华罗庚705
5.推进“哥德巴赫猜想”的陈景润708
6.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杨——张定理”712
(六)新中国的物理学成就和伟大先驱716
1.王淦昌与反西格马负超子的发现716
2.中国科学家在“超导热”中取得的巨大成就721
3.我国的三大加速器工程725
4.当代物理学界的四位元勋732
(七)开创新中国科技事业功勋卓著的科学家741
1.地质学家李四光741
2.气象学家竺可桢746
3.桥梁专家茅以升749
4.物理学家周培源753
5.“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钱学森758
结语763
热门推荐
- 584078.html
- 3447980.html
- 3846785.html
- 2442290.html
- 2052678.html
- 1253684.html
- 1659595.html
- 2144768.html
- 752172.html
- 31148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693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462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082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774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085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27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854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703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581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65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