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华文化百科全书 第15册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高明编 著
- 出版社: 中华文化基金会
- ISBN:
- 出版时间:1989
- 标注页数:1118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114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华文化百科全书 第15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十章 大众传播1
第一节 我国历代之言论自由与民意反映1
壹 先秦言论自由与民意反映1
一 先秦民本思想1
二 先秦民本制度蠡测4
三 先秦民意反映6
(一)诗谏6
(二)史谏7
贰 中古言论自由与民意反映8
一 秦代对言论自由之迫害8
二 汉代言论自由与民意反映9
(一)民本思想之发扬10
(二)谏诤与选举对民意反映之贡献10
(三)集议制度对言论自由之贡献11
(四)探访民瘼主动了解民意12
(五)文学所反映之民意12
(六)人民上书反映民意15
(七)清议所表现之舆论力量16
三 隋唐言论自由与民意反映17
(一)封驳与谏诤对民意反映之贡献18
(二)文学所反映之民意19
叁 宋代言论自由与民意反映22
一 言论之形成及发展23
(一)谏诤与舆论反映23
(二)封驳制度之改易24
(三)转对以反映舆情之贡献25
(四)求言与上书之运用25
(五)伏阙所表现之舆论力量27
(六)集议与舆情之反映28
(七)文学所反映之民意28
二 言论自由之障碍29
(一)内批行私违反公意29
(二)密行伺察压制舆论30
(三)管制消息闭塞言路31
三 言论自由之争取33
四 党争与舆论34
肆 明代言论自由与民意反映35
一 言论箝制36
(一)集议逐渐有名无实36
(二)封驳与谏诤之陵替36
(三)伺察严苛消灭异己37
(四)奸人专政下情闭塞38
二 新闻封锁与出版控制38
三 言论自由之争取40
(一)东林党为清议之重镇40
(二)复社与几社之继起41
四 自由思想之发扬43
伍 清代之言论自由与民意反映45
一 对新闻自由之迫害45
(一)厉行保密45
(二)兴文字狱47
(三)毁禁书籍49
(四)迫害报纸49
二 民意伸张与言论开放50
陆 民国之言论自由与民意反映52
一 民初时期之言论自由52
二 袁世凯之压迫控制53
三 军阀摧残言论54
四 北伐胜利至行宪时期55
五 大众传播事业在台湾之蓬勃发展56
第二节 我国报业之形成与发展59
壹 汉唐邸报至民国政府公报59
一 汉代邸报60
二 唐代邸报与开元杂报61
三 宋代邸报朝报小报与边报62
四 元代邸报64
五 明代邸报京报朝报65
六 清代京报塘报66
七 清末官报67
八 民国政府公报71
贰 清末民初外人在华创办之报纸71
一 外人在华发行之中文杂志72
二 外人在华发行之中文日报77
三 外人在华发行之英文日报86
四 外人在华发行之日文日报95
五 外人在华发行之法、俄、德文报纸103
叁 清末政论报纸之兴起107
一 政论报纸之起源107
二 昭文新报循环日报与汇报133
三 保皇党之报纸134
四 革命党之报纸139
五 其他重要之政论性报纸148
肆 民国初年之报业152
一 北平之报纸158
二 天津之报纸159
三 上海之报纸161
四 武汉之报纸164
五 长沙之报纸165
六 香港、广州之报纸167
七 各类杂志168
伍 从五四至北伐之报业170
一 杂志之勃兴172
二 新文化运动与报纸178
三 南北报界双杰180
四 企业性报纸之发展182
陆 从北伐至抗战之报业183
一 报业发展之分期183
二 报业中心之剖视205
三 报业企业化之发展208
柒 抗战时期报业之贡献212
一 抗战前夕之舆论213
二 抗战时期报业之特色214
三 精神克服物质之特色216
四 各地报纸之概况218
五 党报及军报之发展220
六 沦陷区与游击区之报纸222
捌 抗战胜利后之报业224
一 自抗战胜利至大陆撤退224
二 报团组织之出现227
三 各大都市报业概况231
玖 自由中国之报业254
一 初期情形254
二 进步概况255
三 日报概况258
四 英文报纸264
五 晚报概况266
六 军中报纸268
七 地方性报纸270
八 杂志期刊275
第三节 我国出版事业290
壹 雕版发明前之文籍290
一 古代记载文字之工具290
二 纸之发明与笔之改进294
三 写本与拓本295
贰 印刷出版技术之发展296
一 胶泥活字296
二 铜质活字296
三 木刻活字296
四 雕版297
五 套色印书297
叁 宋元明清之图书出版事业298
一 宋代之刻书及出版法298
二 元代刻书之中兴302
三 明代刻书及出版限制302
四 清代之刻书及禁书305
肆 民国以来之出版事业308
一 民初至抗战胜利之图书出版事业308
二 迁台以来之图书出版事业309
三 台湾地区唱片出版事业312
第四节 我国新闻通讯事业314
壹 我国新闻通讯事业之发展314
一 北京新闻编译社315
二 上海国闻通讯社315
三 中央通讯社315
四 上海申报电讯社316
五 国民新闻社316
贰 中央通讯社之扩展历程317
一 草创时期318
二 扩展时期318
三 播迁时期318
四 复员时期318
五 迁台时期319
叁 中央通讯社之主要业务320
一 发行新闻稿320
二 广播新闻电讯321
三 收录新闻电讯322
四 与外国同业合作322
肆 通讯社之专业分工323
第五节 我国广播电视事业324
壹 我国广播事业发展325
一 初创时期325
二 抗战前后327
三 在台重建331
四 现阶段各广播电台概况一览表335
贰 我国电视事业发展353
一 我国创设电视台之酝酿与筹画353
二 台湾电视公司355
三 中国电视公司356
四 教育电视台357
五 中华电视台357
六 现阶段各电视台概况一览表358
七 现阶段电视事业之蓬勃360
叁 广播电视事业团体364
一 中国广播事业协会364
二 中国广播节目研究改进协会364
三 中华民国民营广播电台联合会364
四 中华民国广播电台联谊会365
五 中华民国电视学会365
肆 金钟奖历届得奖名录365
第六节 我国电影事业451
壹 我国电影事业之发展451
一 我国古代之影戏451
二 电影之传入我国452
(一)洋商发展电影市场452
(二)中国电影摄制之滥觞454
(三)中国新闻纪录片之摄制454
三 国人拍片之起步455
(一)商务印书馆兼营制片业务455
(二)中国影片制造公司之兴败455
(三)明星影片公司之成立456
四 默片之黄金时代456
(一)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之欧化倾向456
(二)天一影片公司兴起拍古装片之风潮457
(三)联华影业公司与电影革新运动457
(四)明星、联华、天一之鼎立458
五 有声电影之时代458
(一)有声电影之传入458
(二)国人自制有声器材459
(三)“一二八”沪战影响电影界459
六 抗战以前之电影事业460
(一)作品之倾向460
(二)各公司之兴替461
七 抗战初期之电影事业463
(一)电影界人士参加抗战463
(二)国营影业发挥力量463
八 抗战后之电影事业464
(一)中制增产抗日影片465
(二)中电迁渝恢复拍片465
(三)西北自迁厂至结束465
(四)抗战后期拍片活动466
九 抗战胜利后之电影事业466
(一)接收敌伪影业之发展466
(二)抗战胜利后之民营影业468
十 台湾电影事业发展概况469
贰 当今公民营制片机构472
叁 电影事业团体479
肆 历届金马奖名录480
第十一章 人事行政509
第一节 人事行政概述509
壹 人事行政之意义509
贰 人事行政之范围510
叁 人事行政之演进510
肆 人事行政之功效512
第二节 我国之历代官制513
壹 官制之意义513
贰 周代之官制514
叁 秦代之官制516
肆 汉代之官制518
伍 唐代之官制520
陆 宋代之官制522
柒 元代之官制524
捌 明代之官制526
玖 清代之官制528
拾 现代之官制530
第三节 我国之历代官箴538
壹 君权时代之官箴538
贰 民主时代之官箴540
第四节 我国之考选545
壹 周代物教宾兴之法545
贰 两汉乡举里选之制547
叁 中古九品中正之制551
第五节 我国之考试制度556
壹 考试制度之建立556
贰 唐代之科举558
叁 宋代之科举564
肆 辽金元之科举568
伍 明清之科举571
第六节 我国之铨叙制度581
壹 考绩制度581
贰 铨选制度602
第七节 我国之品俸制度618
壹 品级制度618
贰 俸给制度630
第八节 我国之监察制度646
壹 纠弹之制646
贰 言谏之制666
第九节 我国现代之人事行政机关674
壹 概述674
贰 监察院675
叁 考试院678
肆 人事行政局681
伍 各省考铨处685
陆 公务员惩戒委员会689
柒 研究发展考核委员会690
第十节 我们现行之人事制度691
壹 人事制度之意义691
贰 简、荐、委任制691
叁 公务职位分类制693
肆 人事行政之方向696
伍 公务员之考试699
陆 公务员之训练及教育708
柒 公务员之任用721
捌 公务员之俸给733
玖 公务员之考绩738
拾 公务员之保险744
拾壹 公务员之退休753
拾贰 公务员之抚恤759
第十一节 人事行政法规辑要765
壹 中华民国宪法摘要765
贰 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773
叁 分类职位公务员考试法775
肆 公务职位分类法779
伍 公务员考试法782
陆 高普考检定考试法788
柒 公务员任用法792
捌 公务员俸给法796
玖 公务员考绩法800
拾 公务员保险法804
拾壹 公务员退休法808
拾贰 公务员抚恤法813
拾叁 公务员惩戒法817
第十二节 人事行政书目提要822
第十二章 国民革命847
第一节 国民革命与中华文化847
壹 国民革命之时代背景848
一 清廷之腐败848
二 列强之侵略854
三 世界之思潮858
四 民族之觉醒862
贰 国民革命之历史使命864
一 推翻专制政体866
二 打倒帝国主义870
三 维护固有文化874
四 建设富强国家877
叁 国民革命之建国指针881
一 心理之建设882
二 政治之建设886
三 社会之建设890
四 物质之建设894
肆 国民革命之思想探源896
一 民族主义之渊源897
二 民权主义之渊源902
三 民生主义之渊源907
四 孙文学说之渊源912
第二节 国民革命之倡导916
壹 伟人之发轫——国父孙中山先生916
一 家世与幼教916
二 求学之历程918
三 治学之大旨921
四 革命之抱负926
五 伟人之风范929
贰 革命之功业932
一 集会与兴中933
二 同盟与举义937
三 民国之创建941
四 讨袁与护法952
五 逝世之前后957
叁 国父之遗教962
一 三民主义962
二 建国方略966
三 建国大纲974
四 地方自治977
五 五权宪法979
肆 道统之绍述983
一 伦理与民族984
二 中道与民权985
三 科学与民生986
四 王道与和平987
五 尚公与大同988
第三节 国民革命之发扬989
壹 伟人之生平——先总统 蒋中正先生989
一 谱系与家世990
二 教育与环境992
三 救国之宏愿996
四 著述之大旨999
五 革命之修养1003
贰 革命之勋业1006
一 入党与革命1007
二 黄埔与建军1009
三 东征与北伐1012
四 剿共与抗战1017
五 戡乱与复国1023
叁 蒋公之思想1031
一 哲学思想1032
二 政治思想1037
三 经济思想1045
四 教育思想1050
五 伦理思想1054
六 军事思想1059
肆 道统之发扬1063
一 为天地立心1064
二 为生民立命1065
三 为往圣继绝学1067
四 为万世开太平1069
第四节 国民革命之重振1070
壹 伟人之身世——故总统蒋经国先生1071
一 家世与庭训1071
二 去国与留学1073
三 建设新赣南1074
四 受命于危急之秋1079
贰 革命之重振1082
一 重整精神武装1082
二 团结青年反共1085
三 开路安置荣民1088
四 充实国防战备1091
叁 中兴以复国1093
一 推动政治革新1094
二 外交折冲樽俎1097
三 推行十大建设1099
四 国人一致拥戴1102
第五节 结语1105
壹 国民革命与世界潮流1105
贰 国民革命与中华文化1110
跋1117
热门推荐
- 1381836.html
- 2559066.html
- 3508332.html
- 345582.html
- 197572.html
- 2880292.html
- 3035816.html
- 1315917.html
- 3446995.html
- 2116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017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690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294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104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008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500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357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148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583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29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