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废水处理理论与设计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废水处理理论与设计
  • 张自杰主编;张忠祥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7112048869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1025页
  • 文件大小:47MB
  • 文件页数:105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废水处理理论与设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1章 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水质污染防治1

1.1 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1

1.1.1 水圈与水循环1

1.1.2 全球水资源2

1.1.3 中国的水资源5

1.1.4 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6

1.1.5 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对策与途径11

1.2 水环境污染27

1.2.1 污染源与污染物27

1.2.2 水质指标31

1.2.3 水环境污染的危害35

1.3 水环境污染防治的原则与途径42

1.3.1 水环境污染防治的原则42

1.3.2 水环境污染防治的途径42

第2章 废水的物理处理51

2.1 废水的预处理51

2.1.1 格栅与筛网51

2.1.2 水质与水量调节56

2.2 废水的固液分离处理(一)59

2.2.1 废水的重力固液分离59

2.2.2 废水处理重力沉淀装置66

2.2.3 废水的离心力固液分离84

2.2.4 废水的浮力固液分离88

2.2.5 废水的气浮固液分离90

2.3 废水的固液分离处理(二)98

2.3.1 废水的过滤固液分离98

2.3.2 废水处理膜固液分离104

第3章 废水的化学处理119

3.1 废水的混凝处理119

3.1.1 混凝基本原理119

3.1.2 混凝沉淀试验与沉淀曲线127

3.1.3 混凝装置及设计计算130

3.2 废水的吸附处理135

3.2.1 吸附基本原理136

3.2.2 吸附装置及操作142

3.2.3 吸附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与举例147

3.3 废水离子交换处理149

3.3.1 概述149

3.3.2 离子交换剂150

3.3.3 离子交换装置152

3.3.4 离子交换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与举例155

3.4.2 萃取现象157

3.4.1 概述157

3.4 废水的萃取处理157

3.4.3 萃取设备158

3.4.4 萃取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与举例160

3.5 废水的中和处理161

3.5.1 废水中和处理功能161

3.5.2 废水中和处理装置及其设计计算161

3.6 废水的化学沉淀处理169

3.6.1 概述169

3.6.2 化学沉淀方法171

3.7.1 概述174

3.7 废水的氧化还原处理174

3.7.2 氧化法175

3.7.3 还原法185

3.7.4 氧化还原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与举例187

3.8 废水的电解处理189

3.8.1 废水电解处理功能189

3.8.2 电解法基本原理190

3.8.3 电解槽的结构形式和极板电路191

3.8.4 电解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与举例194

4.1.2 有毒有害物质的分布、产生与特征197

4.1.1 对有毒有害物质的界定197

4.1 总论197

第4章 含有毒有害物质废水的处理技术197

4.1.3 对含有毒有害物质废水的处理途径200

4.1.4 对含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泥的处理与处置200

4.2 含氰化物废水的处理技术202

4.2.1 概述202

4.2.2 含氰化物废水的产生及其特征204

4.2.3 低浓度含氰化物废水的处理技术206

4.2.4 高浓度含氰化物废水的处理技术210

4.3.1 概述217

4.3 含镉及其化合物废水的处理技术217

4.3.2 含镉及其化合物废水的产生及其特征219

4.3.3 废水的处理技术223

4.4 含汞及其化合物废水的处理技术232

4.4.1 概述232

4.4.2 排放含汞废水的工业部门236

4.4.3 废水的处理技术238

4.5 含砷及其化合物废水的处理技术243

4.5.1 概述243

4.5.2 排放含砷及其化合物废水的工业部门246

4.5.3 废水的处理技术247

4.6.1 概述250

4.6 含铬及其化合物废水的处理技术250

4.6.2 排放含铬及其化合物废水的工业部门253

4.6.3 废水的处理技术254

4.7 含铅及其化合物废水的处理技术260

4.7.1 概述260

4.7.2 排放含铅及其化合物废水的工业部门264

4.7.3 废水的处理技术266

4.8 含有机磷及其化合物废水的处理技术268

4.8.1 概述268

4.8.2 废水的处理技术271

4.9.1 概述272

4.9 含铜及其化合物废水的处理技术272

4.9.2 废水的处理技术277

4.10 含氟及其化合物废水的处理技术284

4.10.1 概述284

4.10.2 废水的处理技术286

4.11 含有机金属废水的处理技术288

4.11.1 含有机铅废水的处理技术288

4.11.2 含有机汞废水的处理技术291

第5章 废水的活性污泥法处理技术298

5.1 概论298

5.1.1 活性污泥法基本工艺流程299

5.1.2 活性污泥法的分类300

5.1.3 活性污泥处理工艺选择300

5.2 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301

5.2.1 概述301

5.2.2 活性污泥法的净化机理302

5.2.3 活性污泥法主要设计和运行参数306

5.3 活性污泥生物反应动力学314

5.3.1 有机底物去除动力学314

5.3.2 硝化反应动力学342

5.3.3 生物反硝化动力学352

5.3.4 生物除磷动力学355

5.4 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作用357

5.4.1 活性污泥中的指标微生物357

5.4.2 活性污泥的膨胀362

5.5 曝气原理与曝气器的性能366

5.5.1 传质理论367

5.5.2 氧转移速度公式370

5.5.3 曝气器性能378

5.5.4 曝气池混合液的氧转移速度378

5.5.5 曝气器充氧能力试验382

5.6.1 鼓风曝气器385

5.6 曝气器(空气扩散装置)385

5.6.2 机械曝气器387

5.7 普通活性污泥法387

5.7.1 概述387

5.7.2 构筑物的构造和设备388

5.7.3 工艺设计394

5.7.4 工程实例401

5.8 AB两段活性污泥法404

5.8.1 概述404

5.8.2 工艺设计405

5.8.3 处理构筑物和设备407

5.8.4 其他两级活性污泥法408

5.9 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409

5.9.1 概述409

5.9.2 工艺设计与曝气沉淀池构造411

5.10 厌氧-好氧活性污泥法(生物除磷)414

5.10.1 概述414

5.10.2 工艺设计417

5.11 投药活性污泥法(除磷)422

5.11.1 概述422

5.11.2 工艺设计423

5.12.1 概述427

5.12 强化硝化活性污泥法427

5.12.2 工艺设计428

5.13 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生物脱氮)433

5.13.1 概述433

5.13.2 工艺设计434

5.14 好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生物脱氮)441

5.14.1 概述441

5.14.2 工艺设计443

5.15 厌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A2/O(生物同步除磷脱氮)448

5.15.1 概述448

5.15.2 工艺设计449

5.15.3 厌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的改进453

5.15.4 工程实例454

5.16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456

5.16.1 概述456

5.16.2 普通序批式活性污泥法457

5.16.3 间歇式循环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ICEAS)468

5.16.4 循环式活性污泥法(CAST)470

5.16.5 周期循环活性污泥法(CASS)474

5.16.6 DAT-IAT法476

5.16.7 MSBR法479

5.16.8 UNITANK系统481

5.17 氧化沟482

5.17.1 概述482

5.17.2 普通型氧化沟483

5.17.3 奥贝尔(Orbal)型氧化沟485

5.17.4 卡鲁塞尔(Carrousel)式氧化沟491

5.17.5 交替工作型氧化沟492

5.17.6 双沟DE型氧化沟494

5.17.7 鼓风曝气型氧化沟496

5.18.1 概述498

5.18 深井曝气活性污泥法498

5.18.2 工艺设计499

5.19 富氧活性污泥法505

5.19.1 概述505

5.19.2 工艺设计508

5.20 水解(酸化)-好氧活性污泥法511

5.20.1 概述511

5.20.2 水解(酸化)的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512

5.20.3 工艺设计514

5.21 其他活性污泥法516

5.21.1 阶段曝气活性污泥法516

5.21.2 吸附再生活性污泥法519

5.21.3 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521

5.21.4 高负荷活性污泥法522

第6章 废水的生物膜法处理技术525

6.1 总论525

6.1.1 生物膜法废水处理技术的实质525

6.1.2 生物膜微生物学526

6.1.3 生物膜543

6.1.4 生物膜法废水处理技术的特征557

6.2 生物膜法废水处理反应器之一——生物滤池561

6.2.1 概述561

6.2.2 生物滤池的构造与系统568

6.2.3 生物滤池的设计577

6.2.4 生物滤池的计算580

6.3 生物膜法废水处理反应器之二——生物转盘601

6.3.1 生物转盘处理技术的发展沿革601

6.3.2 生物转盘的工作原理与特征603

6.3.3 生物转盘的组成与布置606

6.3.4 生物转盘反应器的设计参数615

6.3.5 用于城市污水二级处理的生物转盘反应器的计算与设计622

6.3.6 用于硝化、脱氮的生物转盘630

6.3.7 生物转盘的除磷处理工艺643

6.3.8 用于工业废水处理的生物转盘646

6.4 生物膜法废水处理反应器之三——生物接触氧化工艺652

6.4.1 概述652

6.4.2 对生物接触氧化工艺某些理论问题的综述670

6.4.3 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工作原理与特征675

6.4.4 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678

6.5 生物膜法废水处理反应器之四——生物流化床691

6.5.1 概述691

6.5.2 实用的几种形式的生物流化床702

6.5.3 生物流化床应用实例715

6.6.1 概述721

6.6 生物膜法废水处理技术反应器之五——曝气生物滤池721

6.6.2 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系统的设计726

6.6.3 曝气生物滤池应用实例730

6.6.4 计算设计举例732

第7章 废水的自然生物处理技术737

7.1 废水的稳定塘处理技术737

7.1.1 概述737

7.1.2 稳定塘的规划与选址745

7.1.3 厌氧塘749

7.1.4 兼性塘752

7.1.5 好氧塘757

7.1.6 曝气塘760

7.1.7 深度处理塘(精制塘)763

7.1.8 控制出水塘764

7.1.9 水生生物塘765

7.1.10 稳定塘系统的优化组合与合理流程772

7.1.11 稳定塘处理工业废水773

7.1.12 国外稳定塘工程实例776

7.2 废水的土地处理技术778

7.2.1 概述778

7.2.2 废水土地处理系统的组成、净化机理与分类780

7.2.3 慢速渗滤784

7.2.4 快速渗滤789

7.2.5 地表漫流794

7.2.6 湿地799

7.2.8 废水土地处理的复合工艺816

7.2.9 废水土地处理系统规划设计817

7.2.7 地下渗滤821

7.2.10 工业废水的土地处理824

7.2.11 废水土地处理工程实例827

第8章 废水与污泥的厌氧生物处理技术830

8.1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的发展与特点830

8.1.1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的发展830

8.1.2 厌氧生物处理的优、缺点及适用性832

8.2 厌氧生物处理机理836

8.2.1 有机物的厌氧生物降解过程836

8.2.2 有机物厌氧生物降解过程通式及产气量839

8.3 厌氧生物处理动力学841

8.3.1 厌氧活性污泥法动力学842

8.3.2 厌氧生物膜法动力学846

8.4 厌氧生物处理过程的影响因素与控制条件848

8.4.1 主要影响因素848

8.4.2 主要控制条件856

8.5.1 概述858

8.5 污泥的厌氧消化处理858

8.5.2 污泥的传统厌氧消化处理859

8.5.3 沼气利用868

8.5.4 二级厌氧消化法871

8.5.5 两相消化法873

8.6 厌氧接触法875

8.6.1 概述875

8.6.2 厌氧接触法的特点875

8.6.3 厌氧接触法的工艺设计876

8.6.4 厌氧接触法设计举例876

8.6.5 厌氧接触工艺工程实例880

8.7.2 UASB的功能分区881

8.7 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881

8.7.1 概述881

8.7.3 UASB工艺流程与设计882

8.7.4 设计举例、起动调试及工程实例888

8.8 厌氧生物滤池、厌氧膨胀床、厌氧流化床892

8.8.1 厌氧生物滤池892

8.8.2 厌氧膨胀床与厌氧流化床894

8.9 厌氧生物转盘902

8.9.1 厌氧生物转盘构造与工程原理902

8.9.3 厌氧生物转盘试验研究实例903

8.9.2 厌氧生物转盘的设计903

8.10 复合厌氧反应器904

第9章 污泥的处理与处置906

9.1 概述906

9.1.1 污泥所含物质906

9.1.2 污泥处理与处置的基本流程与经济分析907

9.1.3 污泥分类与性质指标911

9.1.4 污泥流动的水力特性、破碎与输送916

9.1.5 污泥的破碎、除杂粒及输送设备921

9.1.6 污泥的贮存923

9.2.1 污泥的重力浓缩927

9.2 污泥的浓缩927

9.2.2 污泥的气浮浓缩942

9.2.3 其他浓缩法952

9.3 污泥的好氧消化954

9.3.1 污泥好氧消化机理与动力学954

9.3.2 好氧消化的设计956

9.3.3 好氧消化设计举例958

9.4 污泥消毒960

9.4.1 概述960

9.4.2 污泥消毒方法960

9.5.1 自然干化的原理、干化场分类及构造963

9.5 污泥的自然干化963

9.5.2 干化场的脱水特点与影响因素965

9.5.3 干化场的设计举例965

9.6 污泥的机械脱水966

9.6.1 机械脱水前的预处理966

9.6.2 机械脱水的基本原理973

9.6.3 真空过滤脱水977

9.6.4 压滤脱水979

9.6.5 离心脱水981

9.6.6 滚压带式压滤机986

9.6.7 过滤介质(滤布)989

9.7 浓缩、脱水一体机991

9.7.1 浓缩、脱水一体机的基本原理与特点992

9.7.2 浓缩、脱水一体机类型992

9.8 污泥的干燥996

9.8.1 干燥的基本原理997

9.8.2 污泥干燥器分类1000

9.8.3 干燥器的设计与计算1001

9.8.4 回转圆筒干燥器与急骤干燥器的比较1003

9.9 污泥焚烧1004

9.9.1 污泥焚烧的基本原理与燃烧热值1004

9.9.2 污泥焚烧设备1005

9.9.3 干燥与焚烧计算实例1007

9.10 污泥的最终处置与利用1010

9.10.1 农业利用与土地处理1010

9.10.2 污泥堆肥与制复合肥料1011

9.10.3 建材利用1013

9.10.4 能源利用及制取化工原料1016

9.10.5 填地、填海造地1016

9.10.6 投海1017

9.10.7 污泥排出管的计算实例1020

主要参考文献102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