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五四以来政派及其思想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陈旭麓等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3074·774
- 出版时间:1987
- 标注页数:821页
- 文件大小:32MB
- 文件页数:84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五四以来政派及其思想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思潮与政派--序《五四以来政派及其思想》 陈旭麓1
第一编 民主主义思潮的高涨与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1
第一章 新文化运动中民主思潮的高涨1
第一节 西方民主思想的输入1
一 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输入与近代中国政治思想的变化1
二 封建专制主义思想的挣扎12
第二节 民主思潮的蓬勃发展与陈独秀等人的政治思想22
一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与民主思潮的蓬勃发展22
二 陈独秀的政治思想30
三 新文化运动中鲁迅、胡适、吴虞等人的政治思想39
第三节 “新旧思潮之激战”50
一 “新旧思潮之激战”的发动与经过50
二 新旧思潮激战的几个主要问题53
三 “新旧思潮之激战”的继续发展66
第二章 李大钊与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68
第一节 李大钊思想的伟大转变,对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68
一 早期的爱国主义与革命民主主义思想68
二 向共产主义者转变76
三 对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伟大贡献81
四 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的思想转变及其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92
第二节 胡适的实用主义同“问题与主义之争”100
一 胡适的实用主义同“问题与主义之争”100
二 关于要不要社会主义的问题109
三 是点滴改良还是彻底革命的问题112
第三节 关于社会主义论战114
一 张东荪的伪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论战114
二 中国应走资本主义道路还是社会主义道路116
三 要基尔特社会主义还是要科学社会主义128
第四节 无政府主义思潮的泛滥142
一 无政府主义思想在中国早期流传142
二 五四时期无政府主义思潮在中国的泛滥149
三 马克思主义者反对无政府主义的斗争159
第五节 工读互助主义思潮的一度流行169
一 构成工读互助主义的几种社会思想169
二 工读互助主义177
三 工读互助主义的失败及教训182
第二编 新民主主义基本思想的初步形成与三民主义思想的新发展188
第三章 无产阶级彻底反帝反封建思想及对改良主义思想的批判188
第一节 彻底反帝反封建思想的确立188
一 对共产国际与列宁关于殖民地国家革命理论的认识和接受188
二 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本质的认识192
三 对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的初步认识196
四 对民族资产阶级和革命统一战线策略的认识200
第二节 “联省自治”思潮206
一 “联省自治”思潮出现的社会背景和思想渊源206
二 封建军阀的“联省自治”208
三 胡适派的“联省自治”213
四 部分中间人士的“联省自治”216
五 中国共产党对“联省自治”论的批判218
第三节 “好政府主义”思潮220
一 胡适派的“好政府主义”220
二 “废督裁兵”、“化兵为工”等改良主义思想223
第四章 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新发展230
第一节 旧三民主义向新三民主义的发展230
第二节 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思想240
一 关于民族主义241
二 关于民权主义246
三 关于民生主义252
四 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260
第五章 新民主主义基本思想的初步形成262
第一节 李大钊、邓中夏、瞿秋白等人对新民主主义基本思想的探索262
一 对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的认识263
二 对农民同盟军问题的认识268
三 对民族资产阶级与革命统一战线问题的认识272
第二节 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巨大贡献277
一 分清敌我友277
二 工业无产阶级是革命运动的领导力量278
三 农民阶级是无产阶级同盟军279
四 民放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282
五 帝国主义及其附庸--地主、买办阶级是中国革命的对象283
第三节 陈独秀对民主革命领导权问题的错误认识284
第六章 资产阶级右翼的政治思想与复古思潮290
第一节 戴季陶主义290
一 戴季陶主义的理论与主张291
二 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对戴季陶主义的批判和斗争297
第二节 国家主义派及其政治主张309
一 国家主义派的产生与活动310
二 中国国家主义派的政治主张316
三 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国家主义派的斗争329
第三节 复古思潮的再泛滥336
一 “东方文化派”的逆流336
二 “现代评论派”的争辩349
三 马克思主义者对封建复古思潮和“全盘西化”主张的斗争354
一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361
第一节 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361
第三编 无产阶级与大资产阶级政治思想的尖锐对立及各政派361
第七章 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和蒋介石法西斯主义的出现361
二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科学依据366
三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基本内容372
四 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伟大意义376
第二节 蒋介石封建买办法西斯主义的出现378
一 蒋介石法西斯主义的提出378
二 蒋介石法西斯主义的政治纲领381
三 蒋介石法西斯主义的理论基础387
四 蒋介石法西斯主义的特点389
第八章 托陈取消派及其他资产阶级流派的政治主张392
第一节 托陈取消派的形成及其政治主张392
一 托陈取消派的形成392
二 托陈取消派的政治主张400
第二节 汪精卫、陈公博改组派的政治主张415
一 汪、陈改组派的出现415
二 汪、陈改组派的政治主张422
三 改组派的瓦解429
第三节 梁漱溟、晏阳初等乡村建设派的政治主张430
一 乡村建设派的组成430
二 以梁漱溟为代表的“乡建派”及其政治主张431
三 晏阳初等人“平教派”的政治主张445
第四节 胡适、罗隆基等“人权派”的政治思想453
一 胡适、罗隆基等“人权派”的形成453
二 胡适、罗隆基等“人权派”的政治思想454
第五节 邓演达等“第三党”的政治思想469
一 “第三党”的出现469
二 “第三党”的政治思想473
三 对“第三党”政治思想的评价485
第六节 宋庆龄、蔡元培等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政治主张490
一 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成立490
二 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政治主张493
三 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对中国革命的贡献505
第九章 文化思想领域里的论战与新启蒙运动508
第一节 中国社会性质论战508
一 中国社会性质论战的发生与展开509
二 双方论战的主要内容511
第二节 中国社会史论战520
一 中国社会史问题的提出520
二 中国社会史论战争论的重点问题523
一 中国哲学史论战的提出532
第三节 中国哲学史的论战532
二 中国哲学史论战的展开533
第四节 中国农村社会性质论战537
第五节 新启蒙运动544
一 新启蒙运动的发动544
二 新启蒙运动的内容和性质547
第四编 全民族抗战思想的确立与发展556
第十章 各党派的抗日救国思想556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全民族抗战思想的确立与发展556
一 中国共产党全民族抗战思想的确立556
二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的发展561
三 开展游击战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思想的发展566
第二节 国民党从不抵抗主义到片面抗战思想的转变567
一 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主义567
二 国民党政府的片面抗战思想571
第三节 “九·一八”后中间集团抗日救亡思想的演变573
一 中间派人士政治态度的变化573
二 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的抗日主张580
第四节 各汉奸集团的卖国主义谬论582
一 华北汉奸集团的“新民主义”583
二 汪精卫集团的假三民主义596
第十一章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与蒋介石的《中国之命运》607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完备与发展607
一 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贡献607
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主要内容608
第二节 宣扬法西斯独裁思想的《中国之命运》615
一 国民党炮制《中国之命运》的历史背景615
二 《中国之命运》所宣扬的反动思想617
三 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之命运》的批判627
第十二章 思想理论战线上的论战634
第一节 关于三民主义的论战634
一 论战的起因634
二 叶青的假三民主义635
三 中国共产党对假三民主义的批判642
第二节 “战国策”派的政治思想647
一 “战国策”派的主要论点648
二 对“战国策”派的批判652
第三节 冯友兰“新理学”的政治倾向654
一 “新理学”形成的历史背景654
二 “新理学”的主要观点656
三 对“新理学”的批判659
一 毛泽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的讲话和中共中央《对时局的宣言》661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对目前时局的宣言和民主党派、民众团体反对国民党独裁、内战的呼吁661
第十三章 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反对蒋介石集团的内战独裁政策661
第五编 新民主主义思想的伟大胜利661
二 国共两党的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665
三 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反对国民党独裁内战政策的斗争668
第二节 政治协商会议期间,各党派关于建国方案问题的大论战675
一 政治协商会议上五方面代表分为三种政治派别675
二 各党派在政权和军队问题上的争辩682
三 中国共产党的建国主张和《和平建国纲领草案》688
四 民主党派在政协会议期间的建国主张691
第三节 国民党对政协决议的破坏,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维护政协决议的斗争705
一 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对政协决议的破坏705
二 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维护政协决议的斗争709
第一节 关于“自由主义”的思潮721
一 自由主义者鼓吹自由主义“以公是非为是非”721
第十四章 “中间路线”及其破产721
二 自由主义者主张多党竞争制724
三 自由主义者标榜革命与建设并驾齐驱725
四 宣扬所谓“善意地批判别人,虚心地接受批判”727
五 任何“自由”都应受条件制约而有限度728
第二节 关于“民主政治”和民主运动问题的讨论730
一 反对“民本政治”要求“民主政治”的主张730
二 民主和反民主的斗争中有没有“第三方面”问题732
第三节 “中间路线”思想的空前活跃及其原因741
一 资产阶级“中间路线”的实质与主要特点741
二 “中间路线”思想在解放战争时期空前活跃的原因745
第十五章 民主党派的新认识和反对美蒋反动派的斗争748
第一节 共产党和民主党派联合抵制“国民大会”748
一 国民党反动派召开“国民大会”,制定“中华民国宪法”748
二 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揭露、批判国民党一党包办的“国民大会”的反动性和“改组政府”的欺骗性751
第二节 民盟一届二中全会和各民主党派政治活动的发展757
一 中国民主同盟一届二中全会的政治报告和主要决议案757
二 中国农工民主党第四次全国干部会议;中国致公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760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思想的新发展及其实践766
一 中共中央关于巩固、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指示和毛泽东论统一战线的新特点766
二 民主党派在国民党统治区的爱国民主运动中的积极作用768
第四节 资产阶级中间路线的幻灭771
一 中国共产党人和部分民主人士对中间路线的批评771
二 资产阶级中间路线思想的幻灭和民盟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773
三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成立及其《行动纲领》780
第十六章 毛泽东关于革命转变的理论784
第一节 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思想784
一 关于革命转变的思想784
二 关于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思想789
第二节 中国法西斯主义的彻底破产791
一 中国法西斯主义的彻底破产791
二 梁漱溟提出“容纳异己”和“不要用武力”的错误主张795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对帝国主义侵华谬论的清算--批判《白皮书》797
一 美帝国主义发布的《白皮书》797
二 中国共产党对《白皮书》的批判801
第四节 毛泽东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808
一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的发表808
二 中国民主革命胜利后必须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810
三 在人民内部初等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的思想813
四 关于人民内部各阶级在人民民主专政国家中的地位814
五 关于争取国际援助的思想817
后记819
热门推荐
- 2469612.html
- 2490302.html
- 2803474.html
- 515305.html
- 2721215.html
- 3016339.html
- 3536871.html
- 3209719.html
- 2402969.html
- 1765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751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553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621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725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667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724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037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085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341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6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