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最新实用医学 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最新实用医学 上
  • 杨宝亮,杜淑清,范芬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38861882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1313页
  • 文件大小:131MB
  • 文件页数:135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最新实用医学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册)1

第一编 循环内科1

第一章 心功能不全1

第一节 急性心功能不全1

第二节 慢性心功能不全3

第二章 心律失常16

第一节 概论16

第二节 窦性心律失常21

第三节 逸搏和逸搏心律22

第四节 期前收缩23

第五节 异位快速心律失常24

第六节 心脏传导异常32

第三章 心脏瓣膜病38

第一节 二尖瓣狭窄38

第二节 二尖瓣关闭不全40

第三节 二尖瓣脱垂综合征42

第四节 主动脉瓣狭窄44

第五节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45

第六节 三尖瓣狭窄48

第七节 三尖瓣关闭不全48

第四章 动脉粥样硬化49

第五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55

第一节 概述55

第二节 隐匿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57

第三节 心绞痛58

第四节 心肌梗死63

第五节 缺血性心肌病71

第六章 先天性心脏血管病72

第一节 概论72

第二节 无分流的先天性心脏血管病74

第三节 由左至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血管病77

第四节 由右至左分流的先天性心脏血管病84

第七章 高血压89

第一节 高血压病90

第二节 症状性高血压97

第八章 肺源性心脏病100

第一节 急性肺源性心脏病100

第二节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102

第三节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104

第九章 感染性心内膜炎105

第十章 心肌病111

第一节 扩张型心肌病112

第二节 肥厚型心肌病114

第三节 限制型心肌病117

第四节 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发育不全118

第五节 特异性心肌病118

第二编 呼吸内科120

第一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20

第二章 支气管哮喘125

第三章 支气管扩张132

第四章 肺炎134

第一节 社区获得性肺炎135

第二节 医院获得性肺炎137

第三节 免疫损害宿主肺炎140

第四节 老年人肺炎142

第五节 细菌性肺炎143

第六节 病毒性肺炎145

第七节 非典型肺炎146

第八节 支气管一肺真菌病152

第九节 肺寄生虫病155

第十节 理化因素所致肺炎156

第五章 通气调节异常158

第一节 原发性肺泡低通气158

第二节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158

第六章 呼吸衰竭160

第三编 消化内科164

第一章 腹泻164

第二章 消化道出血168

第三章 反流性食管炎172

第四章 胃炎175

第一节 急性胃炎175

第二节 慢性胃炎178

第三节 特殊类型慢性胃炎或胃病180

第五章 消化性溃疡181

第六章 溃疡性结肠炎189

第七章 伪膜性肠炎192

第八章 肝硬化194

第一节 概论194

第二节 胆汁性肝硬化205

第九章 酒精性肝病207

第十章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210

第四编 神经内科214

第一章 周围神经疾病214

第一节 神经痛214

第二节 单神经炎216

第三节 多颅神经疾病218

第四节 免疫介导性周围神经病221

第五节 遗传性周围神经病224

第六节 中毒代谢性周围神经病225

第二章 脊髓疾病227

第一节 急性脊髓炎227

第二节 脊髓压迫症229

第三节 脊髓血管病230

第四节 脊髓空洞症与脊髓积水232

第五节 运动神经元病232

第六节 亚急性联合变性234

第七节 脊柱裂与脊膜膨出235

第三章 急性脑血管病236

第一节 概论236

第二节 短暂脑缺血发作239

第三节 动脉硬化性脑梗死241

第四节 脑栓塞244

第五节 原发性脑出血245

第六节 蛛网膜下腔出血247

第七节 颅内静脉窦及静脉血栓形成248

第四章 运动障碍250

第一节 帕金森病250

第二节 舞蹈病253

第三节 肝豆状核变性255

第四节 肌张力障碍256

第五节 抽搐与震颤257

第五章 脱髓鞘性疾病259

第一节 多发性硬化259

第二节 视神经脊髓炎261

第三节 脑白质营养不良262

第五编 泌尿内科265

第一章 急性肾功能衰竭265

第一节 急性肾小管坏死266

第二节 强烈地震致急性肾功能衰竭275

第三节 造影剂肾病与急性肾功能衰竭276

第四节 老年人急性肾功能衰竭278

第二章 慢性肾功能衰竭278

第一节 发病机制279

第二节 临床表现282

第三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288

第三章 泌尿道感染292

第一节 肾盂肾炎293

第二节 膀胱炎296

第三节 无症状性菌尿296

第四节 急性尿道综合征296

第六编 内分泌科297

第一章 肾上腺疾病297

第二章 甲状腺疾病298

第三章 糖尿病300

第七编 肿瘤内科302

第一章 肿瘤内科治疗药物的合理应用302

第一节 细胞增殖动力学302

第二节 根治的概念303

第三节 剂量强度和给药途径303

第四节 注意给药方法、间隔合理用药及给药个体化303

第五节 克服耐药303

第六节 综合治疗304

第二章 体腔内的内科治疗304

第一节 恶性胸腔积液304

第二节 恶性心包积液305

第三节 恶性腹腔积液306

第四节 脊髓腔内化疗306

第五节 膀胱腔内化疗307

第三章 大剂量甲氨蝶呤与亚叶酸钙解救疗法307

第一节 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的概念308

第二节 HD-MTX-CF-R疗法的作用原理308

第三节 解救措施308

第四节 临床疗效与毒性308

第四章 大剂量顺铂疗法309

第一节 顺铂的疗效和毒性309

第二节 大剂量顺铂肾毒性的解救方法研究310

第三节 大剂量顺铂疗法的毒性研究及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312

第四节 大剂量顺铂疗法的临床研究313

第五章 肿瘤的热疗与化疗313

第一节 热疗的历史与现状313

第二节 热疗与化疗的实验研究314

第三节 热疗与化疗的临床研究316

第六章 肿瘤综合治疗319

第一节 肿瘤综合治疗原则320

第二节 综合治疗的几种模式321

第七章 肿瘤内科治疗的常见并发症与急症及其处理321

第一节 感染321

第二节 出血322

第三节 胃肠道穿孔323

第四节 高尿酸血症323

第五节 高钙血症324

第六节 上腔静脉综合征325

第八章 老年人肿瘤的内科治疗326

第九章 肿瘤病人疼痛的药物治疗327

第一节 疼痛的定义和分类327

第二节 癌性疼痛对机体的影响和临床评估328

第三节 癌性疼痛的治疗策略328

第四节 镇痛剂及其分类329

第五节 几个问题的讨论329

第六节 展望330

第十章 肺癌的内科治疗330

第十一章 恶性胸膜间皮瘤的内科治疗339

第十二章 胸腺瘤的内科治疗341

第十三章 食管癌的内科治疗344

第十四章 胃癌的内科治疗349

第十五章 睾丸肿瘤的内科治疗353

第八编 传染病科356

第一章 病毒性肝炎356

第二章 脊髓灰质炎364

第三章 病毒性胃肠炎368

第四章 流行性感冒371

第五章 麻疹374

第六章 水痘377

第七章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378

第八章 流行性腮腺炎380

第九章 流行性乙型脑炎382

第十章 森林脑炎386

第十一章 流行性出血热386

第十二章 登革热394

第十三章 狂犬病397

第十四章 艾滋病398

第十五章 流行性斑疹伤寒401

第十六章 地方性斑疹伤寒403

第十七章 恙虫病404

第十八章 Q热406

第九编 中医科408

第一章 中医内科学概论408

第二章 神经内科疾病的中医诊治417

第一节 脑出血(“中风”)417

第二节 脑动脉硬化418

第三节 脑血栓418

第四节 动脉硬化性脑梗塞419

第五节 神经官能症419

第六节 末梢神经炎420

第七节 急性脊髓炎420

第八节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421

第九节 面神经炎(“面瘫”)421

第十节 三叉神经痛422

第十一节 坐骨神经痛422

第十二节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423

第十三节 重症肌无力423

第十四节 蛛网膜下腔出血(“真头痛”)423

第十五节 癫痫424

第三章 循环内科疾病的中医诊治424

第一节 高血压病424

第二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425

第三节 高血脂症426

第四节 心律失常(心悸、怔忡)426

第五节 房室传导阻滞(迟脉证)427

第六节 病态窦房结综合症(心动过缓)427

第七节 病毒性心肌炎(心悸、胸痹)427

第八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心悸、怔忡)428

第九节 风湿热(痹证、心痹)428

第四章 呼吸内科疾病的中医诊治429

第一节 上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体炎)429

第二节 急性支气管炎429

第三节 慢性支气管炎430

第四节 支气管扩张(痰饮、咯血)430

第五节 支气管哮喘(哮喘)431

第六节 肺不张(肺萎、肺体积缩小症)431

第七节 肺结核432

第八节 肺脓肿432

第九节 肺炎(肺热、胸痛)433

第十节 气胸433

第十一节 胸膜炎(悬饮)434

第十二节 阻塞性肺气肿(喘证、肺胀)434

第五章 消化内科疾病的中医诊治435

第一节 食管炎(胃痛、嘈杂、噎膈)435

第二节 急性胃炎(胃脘痛)435

第三节 慢性胃炎(痞满、胃脘痛)436

第四节 萎缩性胃炎436

第五节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437

第六节 胃下垂437

第六章 常见病的针灸治疗437

第一节 内科常见病的针灸治疗437

第二节 妇产科疾病的针灸治疗447

第三节 儿科疾病的针灸治疗449

第十编 普通外科451

第一章 损伤451

第一节 概论451

第二节 开放性损伤453

第三节 创伤病455

第二章 手术前后的处理458

第一节 手术前准备458

第二节 手术后准备460

第三节 术后并发症的防治462

第三章 外科感染464

第一节 概论464

第二节 软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466

第三节 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467

第四节 败血症和脓血症469

第四章 颈部常见疾病和创伤470

第一节 甲状腺疾病470

第二节 颈部肿瘤475

第三节 颈部创伤处理特点476

第五章 乳腺疾病477

第一节 乳房检查477

第二节 急性乳房炎479

第三节 乳腺囊性增生病480

第四节 乳房肿瘤481

第六章 腹外疝484

第一节 概述484

第二节 腹股沟疝485

第三节 股疝489

第四节 其它腹外疝490

第七章 急性腹膜炎491

第一节 急性弥漫性腹膜炎491

第二节 腹腔脓肿495

第八章 溃疡病及并发症和胃癌的外科治疗496

第一节 溃疡病的外科治疗496

第二节 溃疡病的并发症501

第三节 胃癌的外科治疗504

第九章 肠梗阻505

第一节 概述505

第二节 肠扭转509

第三节 肠套叠510

第四节 黏连性肠梗阻510

第十章 阑尾炎511

第一节 急性阑尾炎511

第二节 特殊类型的阑尾炎517

第三节 慢性阑尾炎518

第十一章 胆胰疾病519

第一节 胆胰疾病519

第二节 胆道蛔虫病526

第三节 急性胰腺炎527

第四节 乏特氏(Vater)壶腹周围癌530

第十二章 肝脾疾病532

第一节 门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532

第二节 肝癌的外科治疗534

第三节 肝棘球蚴病536

第四节 肝脓肿538

第十三章 腹部创伤539

第一节 概述539

第二节 腹部爆震伤542

第三节 腹腔内个别脏器伤的临床特点及处理原则543

第四节 腹部创伤主要并发症及其处理545

第十四章 结肠癌、直肠癌546

第一节 结肠癌546

第二节 直肠癌548

第十五章 肛管、直肠常见疾病550

第一节 概述550

第二节 肛管直肠周围脓肿552

第三节 肛门瘘管553

第四节 肛裂554

第五节 痔554

第六节 直肠脱垂556

第十六章 周围血管疾病及周围大血管损伤557

第一节 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557

第二节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559

第三节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562

第四节 创伤性动脉瘤564

第五节 创伤性动静脉瘘565

第十七章 重症急性胰腺炎外科治疗的进展566

第十八章 成人肠梗阻的诊治进展568

第十九章 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的进展572

第二十章 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进展574

第十一编 骨科577

第一章 骨折总论577

第一节 骨折的定义、成因及分类577

第二节 骨折的修复578

第三节 骨折的临床表现及诊断579

第四节 骨折的治疗580

第五节 骨折合并症及治疗584

第二章 上肢骨折585

第一节 锁骨骨折585

第二节 肱骨外科颈骨折586

第三节 肱骨干骨折586

第四节 肱骨髁上骨折587

第五节 尺桡骨干骨折588

第六节 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589

第七节 桡骨远端骨折590

第八节 腕舟状骨骨折590

第三章 下肢骨折591

第一节 股骨颈骨折591

第二节 股骨粗隆间骨折593

第三节 股骨干骨折593

第四节 髌骨骨折595

第五节 胫腓骨骨干骨折595

第六节 踝部骨折596

第七节 足部骨折597

第四章 脊柱、骨盆伤598

第一节 脊柱、脊髓伤598

第二节 骨盆骨折601

第五章 手部损伤602

第一节 手的解剖生理特点602

第二节 开放性手部损伤的处理604

第三节 手部骨关节损伤605

第四节 手部肌腱损伤606

第五节 拇指再造术607

第六章 关节损伤608

第一节 踝关节扭伤608

第二节 关节脱位608

第三节 膝关节常见损伤612

第七章 周围神经损伤614

第一节 总论614

第二节 常见的周围神经损伤617

第八章 四肢血管损伤619

第一节 血管损伤的类型619

第二节 血管损伤的诊断620

第三节 血管损伤的处理620

第九章 断肢及断指再植622

第十章 腰腿痛626

第一节 概述626

第二节 腰部扭伤与劳损627

第三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628

第十一章 化脓性骨髓炎及化脓性关节炎630

第一节 化脓性骨髓炎630

第二节 化脓性关节炎633

第十二章 骨与关节结核634

第一节 总论634

第二节 各论636

第十二编 神经外科640

第一章 颅脑损伤640

第一节 头皮损伤640

第二节 颅骨损伤641

第三节 脑损伤642

第二章 颅内肿瘤648

第一节 几种常见的颅内肿瘤648

第二节 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650

第十三编 肿瘤外科652

第一章 乳房肿瘤的外科治疗652

第二章 胃癌的外科治疗655

第三章 肺癌的外科治疗656

第四章 肝癌的外科治疗659

第五章 肾脏肿瘤的外科治疗661

第十四编 妇产科663

第一章 正常妊娠663

第一节 受精着床及胎儿发育663

第二节 胎儿附属物的形成664

第三节 妊娠期母体变化665

第四节 妊娠诊断667

第五节 产前检查及孕期保健668

第二章 流产670

第一节 自然流产670

第二节 过期流产675

第三节 习惯性流产676

第四节 感染性流产678

第三章 异位妊娠679

第一节 输卵管妊娠679

第二节 持续性输卵管妊娠685

第三节 宫颈妊娠686

第四节 宫角妊娠687

第五节 残角子宫妊娠687

第六节 腹腔妊娠688

第七节 阔韧带内妊娠689

第八节 卵巢妊娠689

第九节 异位妊娠的特殊情况690

第十节 其他罕见的异位妊娠691

第四章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692

第一节 病因学研究的新进展692

第二节 诊断及鉴别诊断695

第三节 预防及处理696

第五章 产前出血700

第一节 前置胎盘700

第二节 胎盘早期剥离704

第三节 前置血管707

第六章 胎儿窘迫709

第七章 胎盘、胎膜及脐带疾病716

第一节 胎盘疾病716

第二节 胎膜疾病720

第三节 脐带疾病721

第八章 正常分娩723

第一节 分娩动因723

第二节 决定分娩的三个因素723

第三节 分娩机转725

第四节 正常分娩的临床经过及处理726

第五节 家庭接生及紧急情况处置730

第六节 产褥期母体变化及母婴保健730

第九章 异常分娩732

第一节 产力异常732

第二节 产道异常735

第三节 胎儿发育异常742

第四节 胎位异常744

第五节 头位难产的诊断与处理754

第十章 软产道损伤756

第一节 下生殖道裂伤及血肿756

第二节 子宫破裂758

第三节 子宫翻出760

第十一章 产后出血761

第一节 产后出血761

第二节 晚期产后出血765

第十二章 产科手术和产科技术766

第一节 会阴切开缝合术766

第二节 产钳术767

第三节 胎头吸引术769

第四节 臂位牵引术769

第五节 内倒转术770

第六节 阴道助产术的并发症和防治771

第七节 剖宫产术774

第八节 人工剥离胎盘术776

第九节 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777

第十节 宫颈环扎术777

第十一节 髂内动脉结扎术777

第十三章 妇科病史特点及妇科检查778

第一节 妇科常见症状778

第二节 妇科检查及常用特殊检查779

第十四章 外阴炎症781

第一节 非特异性外阴炎781

第二节 念珠菌性外阴炎783

第三节 婴、幼儿外阴炎783

第四节 前庭大腺炎783

第五节 外阴溃疡784

第六节 外阴象皮病785

第七节 外阴前庭炎综合征785

第八节 外阴接触性皮炎786

第九节 外阴结核786

第十五章 阴道炎症786

第一节 念珠菌性阴道炎787

第二节 滴虫性阴道炎788

第三节 细菌性阴道病789

第四节 老年性阴道炎790

第五节 婴、幼儿阴道炎791

第六节 阿米巴性阴道炎791

第十六章 子宫颈炎症792

第一节 急性子宫颈炎792

第二节 慢性子宫颈炎793

第十七章 盆腔炎症795

第一节 概论795

第二节 子宫内膜炎798

第三节 输卵管卵巢炎、盆腔腹膜炎800

第四节 盆腔结缔组织炎806

第五节 盆腔脓肿808

第六节 盆腔血栓性静脉炎809

第七节 盆腔其他炎症810

第十八章 子宫颈肿瘤810

第一节 子宫颈良性肿瘤810

第二节 子宫颈上皮内瘤祥病变812

第三节 子宫颈鳞形细胞癌814

第四节 子宫颈腺癌820

第五节 子宫颈肉瘤821

第十九章 卵巢肿瘤823

第一节 卵巢上皮性肿瘤823

第二节 卵巢性索间质肿瘤830

第三节 卵巢生殖细胞肿瘤832

第四节 非卵巢特异性软组织肿瘤836

第五节 卵巢类固醇细胞肿瘤839

第六节 卵巢泥合性生殖细胞性索间质肿瘤840

第七节 卵巢转移性恶性肿瘤841

第二十章 子宫韧带肿瘤842

第一节 圆韧带肿瘤843

第二节 阔韧带肿瘤843

第三节 子宫骶骨韧带肿瘤844

第二十一章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845

第一节 葡萄胎845

第二节 侵蚀性葡萄胎849

第三节 绒毛膜癌850

第四节 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855

第二十二章 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子宫腺肌病857

第一节 子宫内膜异位症857

第二节 子宫腺肌病862

第二十三章 女性生殖器官损伤863

第一节 外阴、阴道损伤863

第二节 子宫损伤864

第三节 异物残留866

第四节 尿瘘867

第五节 输尿管损伤872

第六节 粪瘘873

第二十四章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874

第二十五章 闭经876

第二十六章 多囊卵巢综合征881

第二十七章 痛经885

第二十八章 经前期综合征886

第十五编 儿科891

第一章 儿科学总论891

第一节 生长发育891

第二节 婴儿喂养894

第三节 儿童保健898

第四节 小儿疾病和治疗的特点899

第二章 新生儿疾病901

第一节 新生儿黄疸901

第二节 新生儿败血症904

第三节 新生儿硬肿症906

第四节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907

第三章 儿童病毒性心肌炎908

第四章 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911

第一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911

第二节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913

第三节 小儿急性肺炎914

第五章 小儿结核病917

第一节 小儿结核病特点917

第二节 结核性脑膜炎920

第六章 小儿营养性贫血923

第一节 小儿造血与血像特点923

第二节 小儿贫血的特点924

第三节 缺铁性贫血925

第四节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926

第七章 儿童感染性腹泻病929

第八章 儿童营养缺乏性疾病932

第一节 维生素D缺乏932

第二节 营养不良934

第九章 儿科常见急症935

第一节 高热935

第二节 惊厥936

第三节 腹痛939

第四节 呕吐941

第十章 小儿血液病常用治疗方法943

第一节 成分输血943

第二节 骨髓移植948

第三节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952

第十六编 皮肤科954

第一章 化脓性及病毒性皮肤病954

第一节 化脓性皮肤病954

第二节 带状疱疹955

第三节 疣955

第二章 皮肤真菌病957

第一节 浅部真菌病957

第二节 念珠菌病961

第三节 深部真菌病962

第三章 皮炎湿疹皮肤病963

第一节 接触性皮炎120

第二节 湿疹965

第三节 异位性皮炎967

第四节 药物性皮炎968

第四章 风团及红斑性皮肤病970

第一节 荨麻疹970

第二节 丘疹性荨麻疹972

第三节 多形红斑973

第四节 结节红斑974

第五章 红斑鳞屑性皮肤病975

第一节 银屑病975

第二节 玫瑰糠疹978

第六章 昆虫性皮肤病978

第七章 大疱性皮肤病981

第一节 天疱疮981

第二节 疱疹样皮炎982

第三节 大疱性类疱疮982

第八章 皮肤附件病及其它常见病983

第一节 寻常性痤疮983

第二节 皮脂溢出983

第三节 脂溢性皮炎984

第四节 酒渣鼻984

第五节 斑秃987

第十七编 眼科985

第一章 眼睑病985

第一节 眼睑皮肤病985

第二节 睑缘炎986

第三节 睑腺病986

第四节 睑与睫毛位置异常987

第五节 眼睑闭合不全988

第六节 上睑下垂988

第二章 泪器病989

第一节 溢泪症989

第二节 慢性泪囊炎990

第三节 急性泪囊炎990

第三章 结膜病991

第一节 结膜炎概述991

第二节 细菌性结膜炎991

第三节 病毒性结膜炎992

第四节 衣原体性结膜炎993

第五节 变态反应性结膜炎995

第六节 结膜干燥症996

第四章 角膜病996

第一节 角膜炎总论996

第二节 角膜炎各论999

第三节 角膜软化症1002

第四节 角膜变性1003

第五章 白内障1004

第一节 各种类型的白内障1004

第二节 白内障的治疗1006

第六章 青光眼1008

第一节 概述1008

第二节 原发性青光眼1008

第三节 继发性青光眼1012

第七章 玻璃体病1013

第八章 视网膜疾病1014

第一节 概述1014

第二节 视网膜血管性疾患1015

第三节 黄斑部病变1018

第四节 视网膜变性1019

第五节 视网膜脱离1020

第六节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1020

第九章 视路疾病1021

第一节 视神经疾病1021

第二节 视交叉病变1024

第三节 视束病变1024

第四节 外侧膝状体以上各段视路病变1025

第十八编 口腔科1026

第一章 牙体病1026

第二章 牙周病1031

第三章 口腔黏膜病1032

第四章 口腔颌面部炎症1035

第十九编 耳鼻喉科1037

第一章 耳疾病1037

第一节 外耳道炎及疖1037

第二节 分泌性中耳炎1037

第三节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1038

第四节 急性乳突炎1039

第五节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1040

第二章 鼻疾病1041

第一节 急性鼻炎1041

第二节 慢性鼻炎1042

第三节 鼻息肉1043

第四节 急性化脓性鼻窦炎1044

第五节 慢性化脓性鼻窦炎1045

第三章 咽喉疾病1047

第一节 急性咽炎1047

第二节 慢性咽炎1047

第三节 急性扁桃体炎1048

第四节 慢性扁桃体炎1049

第五节 急性喉炎1049

第六节 慢性喉炎1050

第二十编 临床麻醉1051

第一章 肝功能障碍病人的麻醉1051

第一节 肝功能不全的病理生理变化1051

第二节 术前肝功能的估价1054

第三节 肝脏病人的麻醉1056

第四节 各种肝脏疾病病人的麻醉1058

第二章 肾功能障碍病人的麻醉1062

第一节 术前准备1062

第二节 麻醉处理1063

第三节 麻醉及围术期的肾保护1064

第三章 休克病人的麻醉处理1065

第一节 休克分类与处理原则1065

第二节 麻醉前准备与用药1068

第三节 麻醉药与麻醉方法的选择1068

第四节 休克病人麻醉管理1070

第五节 常见并发症的防治1072

第四章 肾上腺病病人手术的麻醉1074

第一节 麻醉、手术对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1074

第二节 麻醉、手术对交感-肾上腺髓质功能的影响1075

第三节 肾上腺皮质病变手术的麻醉处理1075

第四节 肾上腺髓质病变手术的麻醉处理1077

第五节 其他肾上腺肿瘤手术的麻醉处理1079

第五章 脊柱、四肢手术的麻醉1079

第一节 术前准备1080

第二节 脊柱、四肢手术的麻醉选择1081

第三节 几种主要骨科手术的麻醉1081

第四节 术中监测1083

第五节 术后镇痛1083

第六节 手术后并发症1084

第七节 小儿脊柱、四肢手术的麻醉1085

第六章 腹部、妇科和泌尿科手术麻醉1085

第一节 腹部外科麻醉1085

第二节 妇科手术的麻醉1091

第三节 泌尿外科手术麻醉1093

第七章 产科麻醉1094

第一节 孕妇生理变化1094

第二节 麻醉药对母体、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1097

第三节 产科手术的麻醉1100

第四节 分娩镇痛法1105

第二十一编 西药学1107

第一章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及合理用药原则1107

第一节 药物方面的因素1107

第二节 机体方面的因素1108

第三节 合理用药原则1109

第二章 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1110

第一节 平喘药1110

第二节 镇咳药1111

第三节 祛痰药1112

第三章 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1112

第一节 抗消化性溃疡药1112

第二节 止吐药1114

第三节 泻药1114

第四节 利胆药1115

第四章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1116

第一节 α受体激动药1116

第二节 α,β受体激动药1117

第三节 β受体激动药1119

第五章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1120

第一节 α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1120

第二节 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1121

第六章 甲状腺激素及抗甲状腺药1123

第一节 甲状腺激素1123

第二节 抗甲状腺药1124

第七章 抗胆碱酯酶药和胆碱酯酶复活药1126

第一节 胆碱酯酶1126

第二节 抗胆碱酯酶药1126

第三节 胆碱酯酶复活药1127

第四节 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的防治1128

第八章 胆碱受体阻断药(Ⅰ)M胆碱受体阻断药1129

第一节 阿托品和阿托品类生物碱1129

第二节 阿托品的合成代用品1130

第九章 胆碱受体阻断药(Ⅱ)-N胆碱受体阻断药1131

第一节 N1胆碱受体阻断药—神经节阻断药1131

第二节 N2胆碱受体阻断药—骨骼肌松弛药1132

第十章 镇静催眠药1133

第一节 苯二氮类1133

第二节 巴比妥类1134

第十一章 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1135

第一节 抗癫痫药1135

第二节 抗惊厥药1136

第十二章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1137

第一节 糖皮质激素1137

第二节 促皮质素及皮质激素抑制药1140

第三节 盐皮质激素1140

第十三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1141

第一节 水杨酸类1141

第二节 苯胺类1143

第三节 吡唑酮类1143

第四节 其他抗类有机酸类1143

第五节 抗痛风药1144

第十四章 钙拮抗药1145

第一节 钙与钙通道1145

第二节 钙拮抗药的作用与临床应用1145

第三节 常用钙拮抗药1148

第十五章 抗心绞痛药1149

第十六章 抗动脉粥样硬化药1151

第一节 调血脂药1151

第二节 抗氧化剂1153

第三节 多烯脂肪酸类1153

第四节 保护动脉内皮药1153

第十七章 抗高血压药1154

第一节 抗高血压药物的分类1154

第二节 常用抗高血压药1154

第十八章 抗帕金森病药1158

第一节 拟多巴胺类药1158

第二节 胆碱受体阻断药1159

第十九章 中枢兴奋药1159

第一节 主要兴奋大脑皮层的药物1160

第二节 主要兴奋延脑呼吸中枢的药物1160

第二十章 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1161

第一节 胰岛素1161

第二节 口服降血糖药1162

第二十一章 雌激素类药及抗雌激素类药1163

第一节 雌激素类药及抗雌激素类药1163

第二节 孕激素类药1164

第三节 雄激素类药和同化激素类药1165

第四节 避孕药1165

第二十二章 子宫平滑肌兴奋药和抑制药1167

第一节 子宫平滑肌兴奋药1167

第二节 子宫平滑肌抑制药1168

第二十三章 抗菌药物概论1169

第一节 常用术语1169

第二节 抗菌药作用机制1169

第三节 细菌的耐药性1170

第四节 抗菌药的合理使用1171

第二十四章 氨基甙类抗生素1172

第二十五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1174

第二十六章 人工合成抗菌药1179

第一节 喹诺酮类药物1179

第二节 磺胺类药1180

第三节 其他合成抗菌药1181

第二十七章 抗真菌药及抗病毒药1182

第一节 抗真菌药1182

第二节 抗病毒药1183

第二十二编 超声诊断学第一章 超声诊断概论1185

第一节 超声诊断操作程序1185

第二节 检查和诊断方法1186

第二章 肝脏疾病的超声诊断1190

第一节 肝脏超声检查方法1190

第二节 正常肝脏声像图1191

第三节 肝脏囊性病变超声诊断1192

第四节 肝脏肿瘤1194

第五节 肝脏弥漫性疾病的超声诊断1195

第六节 肝脏创伤1197

第三章 胆道疾病的超声诊断1198

第一节 胆道系检查技术与正常声像图1198

第二节 胆系结石1199

第三节 胆囊炎症1200

第四节 胆囊肿瘤1201

第五节 胆管肿瘤1202

第六节 胆道蛔虫病1202

第七节 先天性胆系疾病1203

第四章 脾脏超声诊断1204

第一节 检查方法1204

第二节 正常声像图1204

第三节 超声测量方法和正常值1205

第四节 脾脏弥漫性脾大1205

第五节 游走脾1206

第六节 脾肿瘤1206

第七节 脾脓肿1206

第八节 脾结核1206

第九节 脾破裂1207

第五章 胰腺疾病的超声诊断1207

第一节 超声检查方法1207

第二节 正常胰腺超声图像1208

第三节 胰腺疾病1209

第六章 妇科疾病的超声诊断1212

第一节 盆腔器官的超声检查1212

第二节 子宫疾病的超声诊断1213

第三节 卵巢囊性肿物1216

第四节 卵巢实质性肿瘤1217

第五节 炎性包块1219

第七章 产科超声诊断1220

第一节 仪器与探测方法1220

第二节 正常妊娠声像图1221

第三节 超声判断胎位1223

第四节 早期流产1223

第五节 异位妊娠1224

第六节 胎死宫内1225

第七节 胎盘疾病1225

第八节 胎儿宫内发育迟缓1226

第九节 羊水异常1227

第十节 滋养叶肿瘤1228

第十一节 脐带疾病1229

第十二节 胎儿畸形1230

第二十三编 放射线学第一章 X线摄影检查技术1233

第一节 概述1233

第二节 四肢的X线摄影1235

第三节 颅面部的X线摄影1239

第四节 胸部的X线摄影1241

第五节 脊柱和骨盆的X线摄影1243

第二章 骨及关节系统疾病的X线诊断1245

第一节 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1246

第二节 骨与关节外伤1249

第三节 常见疾病X线诊断1250

第四节 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1253

第三章 呼吸系统疾病的X线诊断1254

第一节 检查方法1255

第二节 正常X线表现1256

第三节 肺部异常表现1258

第四节 支气管常见疾患1259

第五节 肺部常见病1260

第四章 循环系统疾病的X线诊断1262

第一节 检查方法1262

第二节 正常心脏及大血管1263

第三节 基本病变X线表现1264

第四节 心脏瓣膜病1265

第五节 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1265

第五章 消化系统疾病的X线诊断1266

第一节 胃肠道检查方法1266

第二节 胃肠道正常X线表现1267

第三节 胃肠道常见疾病1268

第四节 急腹症1271

第五节 胆管系统疾病1273

第六节 胰腺疾病1276

第六章 计算断层摄影(CT)诊断基础与应用1278

第一节 CT机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1278

第二节 颅脑CT诊断1278

第三节 胸部CT诊断1280

第四节 腹部CT诊断1280

第七章 常用的CT扫描技术1282

第八章 多层螺旋CT技术的进展与应用1285

第一节 概述1285

第二节 多层螺旋CT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1288

第三节 螺旋CT在肾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1290

第四节 多层螺旋CT定量评估左心功能的进展1291

第九章 磁共振成像1292

第一节 MRI的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1295

第二节 MRI图像特点1293

第三节 MRI检查技术1293

第四节 MRI分析与诊断1294

第五节 MRI诊断的临床应用1294

第二十四编 心电诊断第一章 心电图基础1295

第一节 心电图基本知识1295

第二节 正常心电图1298

第三节 心室肥厚及心房肥大1300

第四节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1301

第五节 心肌梗死1302

第六节 心律失常1303

第二章 心电图的临床应用及进展1308

第一节 概述1308

第二节 心肌炎的心电图改变1309

第三节 心肌病的心电图改变1309

第四节 克山病的心电图改变1311

第五节 临床心电图技术的研究进展131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