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维管植物演化形态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维管植物演化形态学
  • 谷安根,陆静梅,王立军著 著
  • 出版社: 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8409246
  • 出版时间:1993
  • 标注页数:243页
  • 文件大小:50MB
  • 文件页数:25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维管植物演化形态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维管植物外部形态及其演化3

第一章 孢子体3

第一节 孢子体的概念3

第二节 孢子体的起源3

一、诱发变异(同源)学说3

二、插入(倍增)学说3

第三节 维管植物的分类系统4

一、塔赫他间的分类系统4

二、吉福德和福斯特的分类系统5

第二章 营养孢子体7

第一节 茎、叶的起源7

一、茎、叶异源学说7

二、茎、叶同源学说7

三、茎、叶混合起源学说7

四、顶枝学说7

五、小型叶起源的突起体学说8

第二节 茎的形态及其演化10

一、茎干的分枝式10

二、木本茎与草本茎11

三、木本植物与草本植物的比较12

第三节 叶的形态及其演化14

一、蕨类植物叶的形态及其演化14

二、前裸子植物叶的形态及其演化16

三、裸子植物叶的形态及其演化17

四、被子植物叶的形态及其演化22

第四节 根的起源及其演化26

一、根的起源26

二、根的演化27

第三章 孢子囊和孢子叶球29

第一节 裸蕨植物的孢子囊29

一、莱尼蕨门的孢子囊29

二、工蕨门的孢子囊29

三、三枝蕨门的孢子囊29

第二节 蕨类植物的孢子囊和孢子叶球31

一、松叶兰门的孢子囊31

二、石松门的孢子囊和孢子叶球32

三、楔叶蕨门的孢子囊和盾形孢子囊柄33

四、真蕨门的孢子囊、孢子囊群和孢子叶球33

第三节 裸子植物的孢子囊和孢子叶球39

一、种子蕨门的孢子囊和孢子叶球39

二、准苏铁门的孢子囊和孢子叶球40

三、苏铁门的孢子囊和孢子叶球42

四、银杏门的小孢子叶球和具胚珠的结构42

五、松柏门的孢子囊和孢子叶球43

六、买麻藤门的孢子囊和孢子叶球44

七、裸子植物的起源及其演化45

第四章 被子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47

第一节 花47

一、花托的类型及其演化47

二、花被的类型及其演化48

三、雄蕊群及其演化48

四、雌蕊群及其演化49

五、花序及其演化50

第二节 果实51

一、果实的概念51

二、果实的分类及其演化52

第三节 种子56

一、种子的概念56

二、种子的形态及其演化56

第五章 幼苗58

第一节 幼苗的分区58

一、子叶节区58

二、上胚轴——苗区58

三、下胚轴——根区59

第二节 幼苗的初生维管系统60

一、幼苗的根——茎过渡区60

二、子叶节区理论在研究幼苗系统发育上的意义61

第三节 幼苗的类型61

一、根据萌发时子叶的位置61

二、根据幼苗的生长发育期长短62

三、种子植物幼苗的类型63

第四节 幼苗的演化67

一、子叶出土与子叶留土67

二、子叶功能68

三、胚乳对幼苗的演化68

四、种皮对幼苗的演化69

第二篇 维管植物内部形态及其演化73

第六章 植物的细胞和组织73

第一节 植物细胞的演化73

第二节 植物组织的分类74

第七章 分生组织77

第一节 顶端分生组织77

一、苗端77

二、根端81

第二节 侧生分生组织83

一、维管形成层83

二、木栓形成层87

三、周边形成层87

第三节 居间分生组织87

一、不间断的分生组织88

二、居间分生组织88

第四节 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与次生分生组织88

一、原分生组织88

二、初生分生组织88

三、次生分生组织89

第五节 关于分生组织的演化趋势89

第八章 薄壁组织91

第一节 薄壁组织的概念和分类91

一、概念91

二、分类91

第二节 初生薄壁组织92

一、吸收组织92

二、同化组织93

三、贮藏组织93

四、通气组织94

五、通水组织94

第三节 次生薄壁组织94

一、次生木质部中的薄壁组织及其演化94

二、次生韧皮部的薄壁组织及其演化110

三、栓内层及其演化111

第九章 输导组织112

第一节 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管胞与导管112

一、管胞112

二、管胞的演化趋势118

三、导管120

四、导管的演化趋势123

第二节 输导有机养料的伸长细胞和筛分子127

一、伸长细胞和筛分子127

二、伴胞129

三、筛分子的演化趋势131

第十章 机械组织133

第一节 厚角组织133

一、角隅厚角组织133

二、片状厚角组织133

三、环状厚角组织133

四、腔隙厚角组织133

第二节 厚壁组织134

一、纤维134

二、石细胞136

第三节 机械组织的演化趋势137

第十一章 保护组织139

第一节 初生保护组织139

一、表皮139

二、气孔140

三、毛状体和突出体145

四、表皮层的演化趋势148

第二节 次生保护组织148

一、木栓形成层的产生148

二、木栓形成层的活动149

三、周皮的结构、寿命及有关组织149

四、次生保护组织的演化趋势151

第三节 单子叶植物的保护组织152

第十二章 分泌组织153

第一节 外部的分泌结构153

一、分泌表皮153

二、腺毛153

三、蜜腺154

四、排水器154

五、盐腺155

六、消化腺156

第二节 内部的分泌结构156

一、分泌细胞156

二、分泌腔(囊)156

三、分泌道156

四、乳汁管——乳汁器157

第三节 分泌组织的演化趋势158

第十三章 中柱和维管束159

第一节 中柱学说及其发展159

一、中柱的概念159

二、中柱学说的发展159

三、维管植物的中柱类型163

四、维管植物的中柱演化165

第二节 维管束的类型及其演化169

一、维管束的类型169

二、维管束的演化171

第十四章 维管植物叶的解剖174

第一节 蕨类植物叶的解剖174

一、松叶兰门叶性附属物的解剖174

二、石松门叶的解剖174

三、楔叶蕨门叶的解剖175

四、真蕨门叶的解剖175

第二节 裸子植物叶的解剖177

一、紫杉科叶的解剖177

二、松科叶的解剖177

第三节 被子植物叶的解剖182

一、双子叶植物叶的解剖183

二、单子叶植物叶的解剖185

第四节 关于维管植物叶的形态演化问题186

第十五章 次生韧皮部的解剖188

第一节 松柏类的次生韧皮部188

一、筛胞189

二、蛋白质细胞189

三、韧薄壁组织细胞190

四、韧皮纤维190

五、树脂道190

第二节 双子叶植物的次生韧皮部190

一、韧皮纤维191

二、筛管和伴胞191

三、韧薄壁组织192

第三节 次生韧皮部的活动期192

第四节 次生韧皮部的演化趋势193

第十六章 次生木质部195

第一节 蕨类植物和前裸子植物的次生木质部195

一、蕨类植物的次生木质部195

二、前裸子植物门的次生木质部198

第二节 裸子植物的次生木质部198

一、种子蕨门的次生木质部199

二、准苏铁门的次生木质部200

三、苏铁门的次生木质部200

四、银杏门的次生木质部201

五、松柏门的次生木质部201

六、买麻藤门的次生木质部216

第三节 被子植物的次生木质部及异常肥大生长217

一、被子植物的次生木质部217

二、异常肥大生长218

第四节 维管植物次生木质部的演化220

一、蕨类植物、前裸子植物和裸子植物次生木质部的演化趋势220

二、被子植物次生木质部的演化趋势222

第十七章 果实的解剖225

第一节 干果的果皮结构225

一、裂果225

二、闭果227

第二节 肉质果的果皮结构229

一、浆果229

二、橙果229

三、核果230

第三节 假肉质果的果皮结构230

一、梨果230

二、瓠果231

第四节 果皮结构及其演化232

一、干果的结构及其演化232

二、肉质果、假肉质果的结构及其演化232

主要参考文献23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