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医学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陈邦贤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团结出版社
- ISBN:780214115X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69页
- 文件大小:50MB
- 文件页数:420页
- 主题词:中国医药学-医学史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医学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前李时珍 1
绪言梁启超像 2
《煮盐图》 2
《灸背图》 2
第一篇 上古的医学3
徐福求仙药图 3
朱震亨像 3
第一章 医药的起源3
扁鹊像 3
山顶洞人头部复原图 4
人体五脏六腑示意图 4
第一篇 上古的医学4
第一章 医药的起源4
原始人生火熟食图 5
《神农本草经》 5
《神农本草经》记载的药 5
五禽戏图帛画 5
唐太医署图 6
《回回药方》 6
神农像拓片 6
《得医图》 6
《本草纲目》 7
校正医书局曾出版的部分医书 7
第二章 上古的巫医8
第二章 上古的巫医8
巫医治病图 8
王旦携子入峨眉山种痘图 8
“痘衣法”接种图 8
《中国历代医学史略》 8
“巫”字甲骨文拓片 9
陶弘景采药图 9
陶弘景像 9
太医院药具 10
清御药房银药壶 10
居里夫人像 10
黑漆描金云龙药柜 10
熏炉 11
西医照明灯具 11
第三章 周秦的医事制度12
孙思邈坐像 12
铜人 12
第四章 周秦的生理卫生学14
第四章 周秦的生理卫生14
学彩绘经络漆木人 14
《周礼·地官·媒氏》 16
第五章 周秦医学的演变19
伊尹像 19
第五章 周秦医学的演变19
扁鹊为虢太子诊病的场面 22
第六章 上古疾病的名称25
一、内科病25
《增辑难经本义》书影 26
第六章 上古疾病的名称26
二、外科病27
三、妇科病28
第七章 古代药品的名称29
中药材生姜 29
第七章 古代药品的名称29
神农采药图 30
一、神农本草经33
第八章 古代医籍的考证33
第八章 古代医籍的考证35
《神农本草经》记载的药物 35
二、黄帝内经37
《补注释文黄帝内经素问》 38
黄帝陵 39
《黄帝内经·灵枢》书影 40
《黄帝内经·素问》书影 41
《难经本义》二卷,元代滑寿撰 43
三、黄帝八十一难经 43
《难经经释》二卷 45
《意释八十一难经》 46
第九章 参考书目录要47
第二篇 中古的医学51
第一章 汉代医学的隆盛51
第二篇 中古的医学52
第一章 汉代医学的隆盛淳于意 52
张仲景像 53
张仲景墓碑 54
木刻版《伤寒杂病论》 55
华佗像 56
第二章 魏晋的医学58
第二章 魏晋的医学59
王叔和诊脉图 59
左右手脉图 60
葛洪炼丹图 61
第三章 隋唐时代的古典医学64
第三章 隋唐时代的古典医学65
孙思邈像 65
《千金要方》书影 66
第四章 宋金元医学的概观70
刘完素像 71
第四章 宋金元医学的概观71
张从正与人论医 73
李杲像 75
浙江义乌“丹溪祠” 76
第五章 金元医学流派的争竞78
《素问玄机原病式》书影 79
第五章 金元医学流派的争竞79
第六章 外国医药的输入81
第一节 印度医药的输入81
第六章 外国医药的输入82
肉豆蔻 82
唐三彩骆驼 84
唐玄奘西天取经图 85
佛陀念经祈祷图 88
第二节 波斯及西域地方本草医药的输入89
艾纳香图 90
胡椒 91
《伊儿汗的中国科学宝藏》一书中的内脏解剖图和脉经图 92
第三节 阿拉伯医药的输入94
宋代海船模型 96
檀香 97
第四节 大秦医药的输入97
第一节 汉代的医事制度100
第七章 中古的医事制度100
《太平御览·卷二百六十七·职官·良令长》 101
第七章 中古的医事制度101
汉太医丞印 102
第二节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医事制度104
西汉中山靖王府医工铜盆 104
一、晋的医事制度104
二、宋齐梁陈(南朝)的医事制度105
王叔和 105
三、北魏的医事制度106
四、北齐的医事制度107
五、后周的医事制度107
第三节 隋唐时代的医事制度108
一、隋朝的医事制度108
二、唐朝的医事制度109
太医丞印 109
唐太医署行政管理结构图 110
《唐六典》图 111
药园 112
一、宋的医事制度(附辽的医事制度)113
三、五代的医事制度113
第四节 宋金元的医事制度113
“平江图碑” 115
太平惠民药局图 117
《太医局诸科程文》 118
二、金的医事制度119
内府药坛 119
三、元的医事制度120
御药院方 121
第一节 传染病124
一、伤寒124
二、痢疾124
第八章 中古疾病的名称124
六、疟疾125
第八章 中古疾病的名称125
四、麻疹125
三、痘疮125
《伤寒病杂论》书影 125
五、白喉125
第二节 呼吸器病126
第三节 消化器病126
七、肺痨病126
《金匮要略》书影 126
第四节 外科病(皮肤病附)127
第五节 其他各病128
瓷药罐 128
第一节 医经130
第九章 中古医学书目130
第二节 本草131
第九章 中古医学书目131
汉画像石扁鹊针灸图 131
《雷公炮炙论》 133
第三节 藏象136
第四节 诊法137
《脉诀》书影 138
脏腑明堂图 139
第五节 明堂经脉140
半跪式针灸铜人 141
第六节 方论(内科之部)143
皇甫谧像 145
百病膏方木牍 146
重刻海上方碑拓片 149
《医心方》 152
《局方发挥》书影 153
《脾胃论》 154
《验方新编》 155
第七节 方论(外科及皮肤科之部)155
第八节 方论(妇人科之部)156
帛书《胎产书》 157
第九节 方论(小儿科之部)158
《钱氏小儿药证直诀》 160
第十三节 史传161
第十节 方论(痘疹及麻疹部)161
第十一节 方论(眼科及耳科之部)161
第十二节 方论(口齿科及咽喉科之部)161
第十四节 运气162
第十章 参考书目录要163
第三篇 近世的医学169
第一章 明清医学的概观169
《十四经发挥》 170
第一章 明清医学的概观170
第三篇 近世的医学170
《医贯》书影 173
李时珍父子墓 175
叶天士《临床指南医案》 176
王清任画像 178
第二章 西洋医学的输入179
《人身图说·血络图》 180
第二章 西洋医学的输入180
皮尔逊像 182
伯驾 183
民国时期天津的一家西医医院 185
《救荒本草》英译本 186
黄宽 187
嘉约翰 188
第三章 日本医学的输入189
第三章 日本医学的输入189
丁福保 189
丁福保著的《畴隐居士七十自叙》一书书影 191
第四章 明清的医事制度194
第一节 明朝的医事制度194
一、太医院194
第四章 明清的医事制度195
明太医院铜药炉 195
“南川医学记”官印 196
“高县医学记”铜印 197
明代御药房“金药罐” 198
二、御药房199
第二节 清朝的医事制度200
一、太医院200
清太医院印 201
太医院使奏文及铜人 202
二、御药房204
老佛爷药方 205
三、刑律206
四、考试207
清宫廷药方记录本 207
五、防疫208
伍连德 209
画家笔下的欧洲鼠疫图 210
伍连德在防疫所工作图 211
第五章 清代的医事教育212
第一节 外人教授华人医学212
协和医院外景 213
第五章 清代的医事教育213
博济医院外景 214
第二节 外人设立的医学校214
第三节 自办的医学校215
华西协和大学医学校外景 216
北洋医学堂师生合影 217
第四节 留学外国学医的217
二、伤寒219
第六章 近世疾病的名称219
第一节 传染病219
一、鼠疫219
六、天花220
四、痢疾220
三、霍乱220
第六章 近世疾病的名称220
《霍乱新论》书影 220
五、疟疾220
麻疹患者 221
八、麻疹221
七、水痘221
《中西传染病学讲义》 221
十一、白喉222
九、猩红热222
《白喉治法忌表抉微》 222
十、发疹伤寒222
一、鼻病223
第二节 呼吸器病223
十三、花柳病223
十二、肺痨病223
二、气管病223
十四、破伤风223
一、口腔病224
三、肋膜病224
三、胃病224
四、肺病224
第三节 消化器病224
二、食道病224
四、肠病225
第五节 泌尿器病225
胃结构图 225
第四节 心脏病225
第六节 神经系病226
第七节 新陈代谢病226
第七章 近世医学书目227
第一节 医经227
第二节 本草228
第七章 近世医学书目228
《素问灵枢类纂约注》 228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229
第三节 藏象230
第四节 诊法230
《脉诀刊误》 231
第五节 明堂经脉231
第六节 方论(内科之部)231
《奇经八脉考》 232
《瘟疫论》 234
《经验良方》 235
《临症指南医案》 236
《医林改错》 237
第七节 方论(外科之部)238
第八节 方论(妇科之部)238
《妇人良方》 239
《种痘专科讲义》 240
第九节 方论(儿科之部痘疹附)240
第十节 方论(眼喉之部)241
第十一节 史传241
第十二节 运气241
《西医略论》书影 242
第十三节 西洋医学译本录要242
铜弯镊 243
一、解剖生理卫生学243
二、病理学及诊断学243
第十四节 日本医学译本录要243
三、内科学及外科学244
四、传染病学及免疫学244
六、妇科产科及儿科学244
五、肺痨病学244
七、药物学及处方学245
八、其他245
第八章 参考书目录要246
第四篇 现代的医学249
第四篇 现代的医学249
第一章 新医学的蓬勃249
合信像 249
第一章 新医学的蓬勃249
唐宗海像 251
《全体新论》书影 253
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 255
《中西脏腑图像约纂》 257
余岩像 259
抗议废止中医案晋京请愿代表团合影 260
第二章 卫生行政的设施262
第一节 卫生行政262
二、化学药物系263
一、防疫检验系263
第二章 卫生行政的设施263
检验镜 263
四、环境卫生系264
五、社会医事系264
三、寄生虫学系264
六、妇婴卫生系264
七、工业卫生系264
八、生命统计系265
九、卫生教育系265
《热病讲义》与《伤寒讲义》书影 265
第二节 防疫266
一、海港检疫管理处266
现代防疫卫生图 266
二、中央防疫处267
三、传染病的预防268
《卫生防疫行业管理规章制度全集》 268
防疫人员在进行清洁消毒工作 269
猩红热患者图 270
第三节 保健275
一、妇婴卫生275
二、学校卫生276
妇幼保健医院 276
三、劳工卫生277
四、环境卫生277
第四节 医药管理278
新中国颁布的《医师法》 278
中医师证 280
《实验处方学》 281
《浙江广济医药产三科五十周年纪念册》 287
第三章 医事教育的发达289
第一节 民初的医学教育289
一、医科大学289
第三章 医事教育的发达290
《华西协和大学校刊》 290
二、公立医学专门学校291
《中西产科学讲义》 292
第二节 现时的医学教育293
二、医药学校293
一、医学教育委员会293
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 294
三、护士学校296
杭州看护妇养成所第一届毕业生合影 297
四、助产学校297
五、公共卫生人员训练298
第四章 医药卫生的考试299
第一节 高等文官的医药考试299
第二节 医药师及卫生行政人员的考试299
《中国制药学》(上编)书影 301
第四章 医药卫生的考试301
北洋军医学友会合影 302
孙中山手书的“三民主义” 303
第五章 解剖尸体的实行305
第五章 解剖尸体的实行306
人体尸体解剖 306
现代尸体解剖台 308
第一节 中华医学会310
第六章 医药卫生团体的统计310
第二节 中华民国医药学会310
第六章 医药卫生团体的统计311
《铁樵医学月刊》 311
第三节 其他医药卫生学会311
第七章 理化药物及生理的研究312
第一节 物理和镭学的研究312
第七章 理化药物及生理的研究313
麻黄 313
第二节 化学的研究313
第三节 药物的研究313
第四节 生理学的研究314
第八章 中央国医馆的设立315
第八章 中央国医馆的设立315
中央国医馆筹备大会全体会员摄影 315
焦易堂像 316
第一节 医药书籍317
二、组织学类317
一、解剖学类317
第九章 现代医药书报317
三、胎生学类318
第九章 现代医药书报318
四、生理学类318
《中医病理学》书影 318
五、病理学类319
六、微生物学及免疫学类319
七、卫生学类319
八、诊断学类320
九、处方学类320
十、药理学及药物学类320
十三、内科学类321
十二、药化学类321
《中西内科学讲义》 321
十一、调剂学及制药学类321
十六、神经系病学322
十七、妇科学及产科学类322
十五、肺痨病学类322
十四、传染病学类322
十九、花柳病学类323
十八、小儿科学类323
《中西花柳病学讲义》 323
二十二、治疗学类324
二十、皮肤病学类324
二十一、外科学类324
二十四、看护学类325
《中国医学史》 325
二十五、眼科学类325
二十三、急救法类325
二十九、医学史类326
二十八、法医学类326
三十、医药辞典类326
二十六、耳鼻咽喉科学类326
二十七、齿科学类326
第二节 医药杂志327
三十一、本草学类327
三十二、其他书籍327
《国医公报》 328
中华临床医学月刊封面图 329
第十章 参考书目录要330
第五篇 疾病史333
第一章 传染病史333
第五篇 疾病史334
第一章 传染病史334
殷人洒扫火燎防疫图 334
庖厨图拓片 335
张仲景著书图 337
第一节 伤寒337
第二节 发疹伤寒338
第三节 霍乱338
预防虎疫丹药方 339
第四节 痢疾339
第五节 天花340
《肘后备急方》书影 340
第六节 麻疹341
第七节 水痘341
咽白喉的假膜 342
第八节 白喉342
第九节 猩红热343
第十节 鼠疫343
《疫痧草》 343
第十一节 肺痨病345
吴有性深入疫区治病图 345
巢元方像 347
第十二节 梅毒348
第十三节 麻风348
第十四节 疟疾349
第十五节 黑热病350
《本草纲目》金陵版 350
第十六节 住血虫病351
第十七节 姜片虫病351
第十八节 肺蛭虫病351
第二章 呼吸器病史352
第二章 呼吸器病史352
《病源候论》 352
第一节 肋膜炎352
第二节 胸水353
第三节 喘息354
《儒门事亲》 354
第三章 消化器病史356
第一节 胃肠加答儿及胃扩张356
第二节 鼓胀及腹水357
第三节 腹膜炎358
第四节 肠中寄生虫358
第一节 心脏瓣膜病及胸绞症360
第二节 肾脏病360
第四章 心脏肾脏新陈代谢病史360
第四章 心脏肾脏新陈代谢病史361
第三节 糖尿病361
王焘的《外台秘要》 361
第四节 脚气362
第一节 膀胱病363
第五章 泌尿器病史363
第五章 泌尿器病史364
第二节 淋病364
《金匮方论》 364
第一节 中风365
第二节 癫痫365
第六章 神经系病史365
第三节 痉病366
第四节 歇私底里366
中药再造丸 367
第六章 神经系病史367
第七章 参考书目录要368
热门推荐
- 1273649.html
- 1125762.html
- 341945.html
- 3892393.html
- 2760499.html
- 1416246.html
- 3507548.html
- 996972.html
- 639885.html
- 28618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783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655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9299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299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999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713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181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530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391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65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