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会心理学导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社会心理学导论
  • Graham M. Vaughan, Michael A. Hogg著;张文哲,邱发忠,黄俊豪,洪光远译 著
  • 出版社: 学富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 ISBN:9789866624995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595页
  • 文件大小:101MB
  • 文件页数:61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社会心理学导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概论1

社会心理学是什么?2

社会心理学与相关学科3

社会心理学的主题4

研究方法议题5

科学方法5

实验法7

实验室实验法9

田野实验法10

非实验方法10

档案研究11

个案研究11

调查研究11

田野/实地研究12

资料与分析12

研究伦理14

参与者的身心福祉15

尊重隐私权15

欺骗方式的使用15

知后同意权16

事后解释16

理论议题16

社会心理学的理论17

行为主义17

认知心理学18

进化社会心理学18

人格19

社会心理学的「危机」20

化约论与解释的层级20

实证主义21

历史脉络22

19世纪的社会心理学22

英裔欧洲人的影响22

早期教科书23

实验法的兴起23

社会心理学的第一个实验在什么时候?24

后续影响24

态度测量24

社会团体的研究26

著名的教科书26

著名的实验26

著名的方案27

后续发展27

欧洲的贡献28

期刊28

澳洲与纽西兰的社会心理学29

关于此书30

摘要31

关键专有名词32

进阶阅读33

第二章 社会认知与社会思考35

社会心理学与认知36

认知在社会心理学中的历史36

对他人形成印象38

Asch的印象结构模式38

印象形成的偏差39

初始与新近39

正性与负性40

个人建构与内隐人格理论40

外表41

刻板印象41

认知代数42

总加模式42

平均模式42

加权平均模式42

社会基模与类别43

基模的种类44

个人基模45

角色基模45

脚本45

无特定内容基模45

自我基模45

类别与原型46

分类与刻板印象化48

基模的使用与发展51

基模的使用51

获得、发展与改变54

社会编码55

突显56

生动性57

可触接性57

个人记忆58

个人记忆的内容59

个人记忆的组织60

使用个人记忆62

社会推论62

偏离常态63

社会讯息的搜集与取样63

回归64

基础概率之讯息64

共变与错觉相关65

捷思法则66

代表性法则67

可得性法则68

碇锚与调整法则68

社会推论的改进68

情感与情绪69

情感的后果69

社会认知的「社会」在哪里?71

摘要71

关键专有名词72

进阶阅读73

第三章 归因与社会知识75

社会性解释76

基本归因历程76

Heider的素朴心理学理论76

Jones与Davis的对应推论理论78

Kelley的共变模式79

归因理论的延伸81

情绪的可变性81

自我知觉理论82

Weiner的归因理论82

归因理论的应用84

个别差异与归因风格84

人际关系85

归因的偏差86

基本归因谬误86

行动者—观察者效果89

错误共识效果90

自利偏差91

团体间归因93

归因与刻板印象化96

社会知识与社会归因97

社会表征97

谣言98

阴谋理论99

社会归因100

文化的影响101

摘要103

关键专有名词103

进阶阅读104

第四章 自我与身分认同105

你是谁?106

从历史看自我与认同106

心理分析的自我107

个人我与集体我107

集体我108

符号互动论的自我109

自我觉察110

自我知识112

自我基模112

从行为来推论114

社会比较与自我知识116

多种自我与认同117

自我与认同的类别117

自我与认同的脉络敏感性118

寻求自我概念的一致性119

社会认同119

社会认同与个人认同120

社会认同突显性的历程120

社会认同突显时的一些后果121

自我动机122

自我评量与自我证实122

自我显扬122

自尊124

自尊与社会认同126

个别差异128

自尊的追求129

自我呈现与印象整饰131

策略性自我呈现131

表达性自我呈现132

自我与认同的文化差异133

摘要135

关键专有名词136

进阶阅读136

第五章 态度137

态度的结构与功能138

背景138

态度有几个成分?139

一个成分139

二个成分139

三个成分139

态度的功能140

认知的一致性141

平衡理论141

认知和评价143

决策与态度144

我们使用认知计算?144

建构与态度144

态度能预测行为吗?145

信念、意向与行为146

特定态度147

一般态度148

合理的行动148

有计画的行为:意志的角色149

态度的可触接性153

态度强度154

直接经验155

调节变项156

情境变项157

人格变项157

态度的形成158

行为取向159

直接经验的影响159

古典制约159

操作制约160

观察学习160

认知发展161

学习的来源161

父母161

大众媒体162

态度的相关概念162

价值162

意识型态163

社会表征164

态度的测量165

Thurstone的等距量表法167

Likert的总加量表法168

Guttman的累加量表法170

Osgood语意差别法171

Fishbein的预期价值技术172

今日态度量表使用的情形173

生理测量173

外显行为测量174

态度测量的问题与解决办法175

内隐态度测量177

有关态度测量的省思178

摘要179

关键专有名词179

进阶阅读180

第六章 说服和态度改变181

态度、论点和行为182

说服性沟通182

沟通者185

讯息来源可信度186

讯息187

重复效应188

诉诸恐惧有效吗?188

事实和情感190

媒体与讯息191

讯息的框架191

观众191

自尊191

男人与女人192

个别差异193

年龄193

其他变项194

认知反应:说服的两种双历程模式194

推敲的可能性模式195

捷思-系统模式196

顺从:人际影响198

增进顺从的技巧198

多重要求199

行动研究202

态度—行为的不一致与认知失调205

行动合理化206

诱发的顺从207

自由选择210

间接降低失调:自我的角色211

自我肯定211

替代的失调211

失调的其他解释212

认知失调:新看法212

态度改变失败:对于说服的拒绝214

抗拒214

预警214

免疫效果214

无价值化216

态度强度的角色216

摘要217

关键专有名词217

进阶阅读218

第七章 社会影响219

社会影响220

顺从、服从及从众220

权力与影响221

对权威的服从223

Milgram的服从研究223

影响服从的因素225

一些伦理考量227

从众228

规范的形成与影响228

屈服于多数团体的压力229

谁会从众?个人与团体特征232

文化规范232

从众的情境因素233

规范性和讯息性的影响234

参照讯息影响235

少数团体的影响与社会改变236

对于从众研究的批评237

行为风格的影响238

团体成员身分与社会认同240

皈依效果240

归因和少数团体影响243

社会冲击和少数团体影响243

两种历程或单一历程?244

摘要244

关键专有名词245

进阶阅读245

第八章 团体中的人们247

团体是什么?248

团体是类别248

团体与集合体249

定义249

团体对个人表现的影响250

单纯在场与观众效应:社会助长250

驱力理论250

评鉴忧虑251

分心—冲突理论253

社会助长的非驱力解释254

团体作业的分类256

社会闲散与社会冲击257

团体凝聚力262

团体社会化265

规范269

团体结构272

角色272

地位274

沟通网络275

次团体与横切类别277

歧异者与边缘成员?277

为什么人们要参加团体?278

加入动机与团体形成279

为什么不愿参加团体?280

摘要280

关键专有名词281

进阶阅读282

第九章 领导与决策283

领导者与团体决策284

领导284

人格特质285

情境观点286

领导者的行为287

权变理论289

领导为团体历程292

交易、公平与权力293

领导者—成员交换293

信任、正义及团体价值模式294

领导者分类294

社会认同与团体原型性295

特异性与转换296

团体间的脉络298

团体决策298

脑力激荡300

团体记忆302

团体回忆302

交流记忆303

团体文化305

团体迷思305

团体极化307

说服性论点理论308

社会比较/文化价值理论308

自我类别理论309

陪审团决策历程310

摘要311

关键专有名词312

进阶阅读313

第十章 偏见与差别待遇315

偏见的性质与向度316

偏见态度与差别行为317

偏见与差别待遇的对象318

性别主义319

性别刻板印象319

行为与角色320

性别刻板印象和角色的维持322

性别主义的改变323

种族主义325

新种族主义325

种族主义的侦测326

年龄主义329

对同性恋的差别待遇330

对身心障碍者的差别待遇330

差别待遇的形式332

拒绝帮助332

代币主义333

反向差别待遇333

污名与偏见的其他影响334

社会污名334

自我价值、自尊与心理幸福感335

刻板印象的威胁336

失败与不利337

归因不明确性337

自我应验预言338

暴力与种族屠杀340

偏见与差别待遇的解释341

挫折—攻击342

权威性人格344

武断性格与封闭心灵346

右派权威主义346

社会优势理论347

信念一致性347

其他解释349

摘要350

关键专有名词350

进阶阅读351

第十一章 团体间行为353

什么是团体间行为?354

相对剥夺与社会不安354

相对剥夺355

社会抗议和集体行动358

真实冲突359

真实冲突理论361

合作、竞争和社会困境362

囚犯困境362

卡车游戏363

公有资产困境363

社会困境的解决365

社会认同365

最小团体365

社会认同取向368

社会认同与团体成员身分368

社会类别、原型与去个人化369

突显370

自我显扬与不确定性的降低370

社会认同与团体间关系371

其他层面374

社会认知374

类别化与相对同质性375

记忆376

独特刺激与错觉相关377

最佳独特性378

团体间情绪378

集体行为与群众378

早期理论379

去个人化与自我觉察381

紧急规范理论384

社会认同取向385

改善团体间关系387

宣传与教育387

团体间接触388

相似性389

类化390

多元文化脉络里的接触政策391

上层目标392

多元主义与多样性392

沟通394

交涉394

调停394

仲裁395

和解395

摘要396

关键专有名词397

进阶阅读397

第十二章 攻击399

社群中的攻击400

攻击的定义402

攻击的测量403

主要的理论观点404

生物学的解释405

心理动力理论405

动物行为学理论405

演化社会心理学406

生物学论点的限制407

社会与生物社会的解释407

挫折与攻击407

激发迁移408

仇恨犯罪409

攻击可能是学来的409

这些理论有何重要性?412

个人与情境因素413

个别差异413

人格413

A型人格及ADHD414

荷尔蒙414

性别与社会化415

挫折415

宣泄415

直接挑衅416

酒精417

除抑制现象418

其他因素419

情境变项420

生理环境420

弱势团体421

犯罪与女性422

文化差异422

互动论424

大众媒体424

一个认知观点的解释426

色情和攻击427

家庭暴力429

性别430

伤害所「爱」的人431

制度化的攻击431

社会的角色431

战争:大规模的攻击432

国家的角色433

个体如同一代理人433

解释的层次434

减少攻击行为434

摘要436

关键专有名词436

进阶阅读437

第十三章 亲和、吸引与爱情439

为什么要与人亲和?440

合群或独处?440

长期疏离441

实际案例441

短期感觉剥夺442

长期剥夺的动物研究443

长期剥夺的婴儿研究444

依附型态445

缓解焦虑:短期的动机446

为什么某些人就是那么有吸引力?448

身体吸引力:进化或文化?448

吸引力的要件450

接近性451

熟悉感451

便利性452

继续往来的期待452

对等原则452

个别差异452

情境变项453

相似性454

适配度456

其他特征456

需求互补457

自我揭露457

约会交友458

吸引与人际关系的理论458

平衡理论459

增强理论460

社会交换理论461

关系中的公平性463

成本与利益的不同价值观466

关系与幸福466

爱情关系467

喜欢与爱恋:不一样吗?467

爱情的种类467

爱情与婚姻469

浪漫爱469

爱情只是个标记?470

职场爱情471

爱情与错觉472

爱情如此这般472

亲密关系的情绪473

被安排的婚姻473

关系的维系474

承诺476

角色互补476

关系的结束476

寂寞479

摘要480

关键专有名词481

进阶阅读481

第十四章 利社会行为483

背景484

利社会行为、助人行为与利他行为484

Kitty Genovese凶杀案485

人们为何助人?485

生物学取向486

学习成为有帮助的人488

给予指示489

使用增强489

楷模示范489

归因历程491

规范的影响492

我们为何做出利社会行为493

激起同理心493

助人的情境模式496

Latane及Darley的认知模式496

「冒烟失火」498

「小姐受伤了」498

「他癫痫发作了」498

旁观者冷漠的发生历程499

三合一实验500

这些效应的限制500

Piliavin的旁观者计算模式502

生理上的激发502

标签激发502

评估结果503

行为方程式506

瞬间的心理状态506

好心情506

坏心情507

个人特质507

人口统计学的变项508

人格变项509

助人技巧与能力509

领导者和追随者511

男女互动511

应用的情境512

协助预防犯罪512

商店扒窃513

考试作弊514

接受帮助516

不同人种的互动516

健康支持网络517

摘要518

关键专有名词518

进阶阅读519

第十五章 语言与沟通521

沟通522

语言522

语言,思考与认知523

副语言与说话方式524

说话的社会标志525

语言与种族527

说话调适530

双语与第二语言的学习531

性别、年龄、与语言534

性别534

年龄535

非语言沟通536

注视与眼光接触537

脸部表情539

姿势与手势542

触摸545

人际距离546

印象管理与欺瞒548

对话与言谈549

对话549

言谈551

电子媒介沟通553

摘要554

关键专有名词555

进阶阅读555

第十六章 文化557

文化脉络558

文化在社会心理学的定位558

定义559

文化、历史与社会心理学560

文化人类学的贡献560

跨文化心理学的崛起562

行为的文化差异563

归因风格的差异563

从众的差异563

不同生存型态的从众行为564

文化与社会化564

两种心理学派:东方与西方566

比较文化系统567

以价值观描绘文化567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570

合作、竞争与社会认同570

利社会行为571

以社会关系描绘文化572

文化、规范与认同574

文化间的联系575

语言与语言风格576

语言和理解577

文化适应与文化变迁578

社会心理学的文化挑战580

跨文化的挑战580

本土心理学580

寻找普同化581

多元文化的挑战583

包容文化的差异583

摘要584

关键专有名词584

进阶阅读585

索引58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