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华神秘文化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华神秘文化
  • 王玉德等著 著
  • 出版社: 长沙:湖南出版社
  • ISBN:7543805340
  • 出版时间:1993
  • 标注页数:1073页
  • 文件大小:39MB
  • 文件页数:1100页
  • 主题词:宗教(学科: 研究 地点: 中国) 迷信(学科: 研究 地点: 中国) 方术(学科: 研究 地点: 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华神秘文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迈入神秘文化的宫殿1

绪论1

2.什么是神秘文化2

3.中华神秘文化的界定4

4.神秘文化的内容5

5.神秘文化的基本特点6

6.神秘文化的研究状况7

7.应当怎样研究神秘文化9

一 扑朔迷离的易学13

1.正确对待《周易》13

思想篇13

第一章 阴阳学说13

2.《周易》是群经之首14

3.《周易》之成书17

4.易学兴衰及其流派19

5.当代易学之态势21

二 出神入化的易理23

1.阴阳寓于八卦23

2.八卦的建构25

3.阴阳学说的最小部件--爻29

4.阴阳学说的神奇载体--卦33

5.阴阳学说的实践--占44

三 无所不包的易道48

1.易道广大48

2.观象制器50

3.《易》与数学51

4.河图洛书53

5.《易》与天文56

6.《易》与历法57

7.《易》与气象60

8.《易》与地理方位61

9.《易》与地震63

10.《易》与建筑63

11.《易》与八卦阵66

12.《易》与相对论67

13.革故鼎新68

14.易理之发挥--《太玄经》69

1.五行学说的是与非71

一 争论不休的五行学说71

第二章 五行学说71

2.《洪范》与五行73

3.五行是什么75

4.五行是怎样产生的77

5.五行是何时产生的80

6.邹衍与五德始终82

7.《汉书·五行志》之贬褒84

8.《五行志》及其改造86

9.历代对五行的批判88

二 五行学说与传统文化90

1.从万物到气--论五行学说是朴素的唯物论90

2.从相生到相克--论五行学说中的辩证法92

3.五行与阴阳的关系94

4.五行匡及万物95

5.五行学说与天文历法98

6.五行与迷信101

第三章 顺存逆亡的天人关系107

1.说天107

2.天体结构的猜想109

3.天圆地方及其效法110

4.天人合一112

5.天人感应113

6.人副天数115

7.人为附会的祥瑞116

8.天与统治者117

9.祭天求雨119

10.汉哀帝“再受命”120

11.易理与天121

13.董仲舒神化天人关系122

12.荀子提出人定胜天122

14.司马迁究天人之际124

15.王充认为天道自然无为124

16.柳、刘、韩积极探讨天人关系125

17.天理与人欲127

18.疑众迟朴的宿命论128

第四章 气的迷茫131

1.说气131

2.生气与死气133

3.望气与王气134

4.纳气与气色137

5.气无吉凶138

第五章 如墉如栉的崇拜140

1.图腾崇拜:氏族信仰之标志140

2.自然崇拜:天地威慑之产物141

3.太阳崇拜:大荒之中有汤谷143

4.星宿崇拜:一颗星是一个人144

5.风崇拜:万物造化之氤氲145

6.大山崇拜:昆仑五岳尽显灵147

7.动物崇拜:飞禽走兽示吉凶149

8.龙崇拜:变化莫测之圣物150

9.凤崇拜:艳丽聪慧之精灵156

10.龟崇拜:判断吉凶之寄托159

11.生殖崇拜:人口繁衍之渴望160

12.祖先崇拜:亡灵保佑之幻想163

13.金钱崇拜:一生奋斗为孔方164

14.保存最早的相书--《相法》166

1.子不语怪力乱神171

第六章 擿埴索涂的思想界171

3.庄周的消极隐逸观172

2.申不害的权术172

4.近乎诡诈的惠施命题173

5.屈原的鬼神世界175

6.黄老之术177

7.竹林七贤的酣畅179

8.玄学清谈181

9.宋代道学的诡秘182

10.晚清三大思想家的心灵避难所184

11.封建社会的学案185

12.传统文化与尊卑观念187

宗教迷信篇197

第七章 无限寄托的祭祀197

1.“夫祀,国之大节也”197

2.少数民族的祭祀200

3.壮族的祭祀史诗--《布洛陀经诗》202

第八章 巫与民间宗教207

一 靡哲不愚的巫207

1.巫是智者207

2.巫的“两把钥匙”209

3.上古巫书--《山海经》211

4.应当改变对巫的偏见213

二 众生膜拜的宗教214

1.原始宗教和人为宗教214

2.白莲教217

3.罗教218

4.八卦教219

5.天理教219

6.红阳教220

7.黄天教221

8.农民起义与宗教221

第九章 土生土长的道教224

1.什么是道224

2.什么是道教226

3.道教的产生228

4.方士兴道229

5.“三张”创教230

6.晋代道教的初步发展232

7.寇、陆改革天师道234

8.隋代道教风行235

9.唐代道教兴盛237

10.宋代道教创新238

11.明清道教衰微239

12.符箓派和炼养派240

13.符·符箓·桃符·符图(桂胜执笔)243

14.咒·咒语(桂胜执笔)250

15.洞天福地255

16.从茅室到宫观260

17.道教教规263

18.斋醮266

19.三洞西辅和道藏268

20.“道”的渊薮--《老子》及其注本270

21.玄学和道教的思想府库--《庄子》272

22.太平道的纲领--《太平经》274

23.宋代道教学说的精萃--《云芨七签》274

24.道教对传统文化的影响275

第十章 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277

1.佛与斋277

2.佛教的吉祥标志卐278

3.佛教传入中国279

4.佛教的兴衰281

5.佛教汉化282

6.大藏经283

7.佛教名僧285

8.佛教宗派288

9.佛教胜地294

10.佛教之消长296

11.佛教受排斥298

12.罗汉与灵宫(桂胜执笔)301

第十一章 虚妄而高亢的神话312

1.神话是神的故事312

2.我国神话的三个特点313

3.劳动创造是神话的源泉315

4.神话源流316

5.神话包含了丰富的科学318

6.神话展示了伟大的民族精神320

第十二章 林林种种的神祇322

1.开天辟地之神盘古322

2.创世之神女娲323

4.农业之神神农324

3.渔猎之神伏羲324

5.五谷之神后稷325

6.造字之神苍颉326

7.科举之神魁星327

8.文运之神文昌327

9.行武之神关公328

10.航海之神妈祖329

11.爱情之神月老、牛郎织女329

12.饮食之神杜康、陆羽330

14.医术之神扁鹊、孙思邈331

13.生育之神观音菩萨、送子娘娘331

15.招财之神范蠡、赵公明332

16.工匠之神鲁班333

17.九流之神唐明皇、管仲334

18.土地神:赐予五谷丰登335

19.城隍神:主管民俗教化336

20.门神:确保一家安康337

21.灶神:职掌香火和饮炊339

23.水神:决定旱涝祸福340

22.厕神:负责厕所卫生340

24.雷神:专司催云助雨342

25.四象之神:关联四方吉凶343

26.神不可信344

第十三章 纷纷扬扬的仙人346

1.神与仙之别346

2.虚无飘缈的仙境348

3.玉皇大帝主宰神仙349

4.西王母掌管仙女350

5.九天玄女传授天机350

6.老子成仙有道351

7.彭祖受寿永多351

8.黄大仙行踪诡秘352

9.八仙过海各显神通353

10.从长生到求仙354

11.三次求仙闹剧355

12.葛洪论仙道357

13.有关神仙的书籍358

14.修仙门经--《天隐子》359

15.神仙观念的积极性和消极性360

第十四章 浑浑噩噩的鬼魂362

1.人造鬼观念362

3.褒义之鬼364

2.鬼的模样364

4.地狱之鬼365

5.兵家之鬼366

6.鬼的克星366

7.驱鬼方法368

8.截然不同的三种观念369

第十五章 预示吉凶的谶谣(谢贵安执笔)373

一 谶谣的定义373

1.什么是谶谣373

2.谶谣与谣谚375

3.谶谣与诗谶376

4.谶谣与谶纬377

5.谶谣与谶语378

6.谶谣与童谣379

二 谶谣的发生379

1.天人感应--谶谣发生的认识论根源之一379

2.阴阳五行--谶谣发生的认识论根源之二380

3.揆端推类、原始见终--谶谣发生认识论根源之三382

4.荧惑化的童谣--谶谣发生的神话传说383

三 谶谣的功用385

1.欺世盗名385

2.阴谋手段387

3.舆论工具389

4.表达心声390

5.起义号角391

6.预测政事392

四 谶谣的传播395

1.童谣形式395

2.铭文石刻397

3.题壁398

4.其他形式399

五 谶谣的制作方法400

1.拆字法401

2.双关法404

3.谐音法406

4.别名法407

5.关系法409

6.特征法409

7.五行法411

8.生肖法413

9.时间隐喻法413

10.地点隐喻法415

11.过程隐喻法416

12.直言法418

六 谶谣的源流420

1.谶谣起源于先秦420

2.谶谣盛行于两汉422

3.谶谣风行于魏晋南北朝424

4.谶谣禁行于隋代427

5.谶谣微行于唐宋元明清429

第十六章 历史长河对迷信的荡涤433

1.子产等人卓而不群433

2.桓谭以烛火喻形神434

3.王充奠基了无神论丰碑434

4.王符抨击陋俗是政乱薄化的结果436

5.荀悦的是非观437

6.范缜与梁武帝打擂438

7.吕才批判丧葬住宅禄命迷信439

8.柳宗元剖析神秘观念440

9.张载不信鬼神441

10.谢应芳辨惑441

11.王廷相指出“智者造迷,愚者造信”442

12.周召信道不信邪443

13.熊伯龙集无神论之大成443

14.移风易俗的实践445

9.风水术推崇植树450

1.什么是方术452

第十七章 神通广大的方士452

术数篇452

2.方士454

3.秦代方士455

4.两汉方士456

5.晋代方士459

6.南北朝方士461

7.陶弘景居茅山462

8.王远知恩宠不衰463

9.唐代方士464

10.宋代方士465

11.明代方士467

12.清代方士468

第十八章 矜伪无征的杂术470

1.卜筮及其批判470

2.巫蛊术474

3.禁架术475

4.扶乩术476

5.算命术479

6.奇门遁甲术482

7.六壬术484

8.太一术485

9.杂卜486

10.求签487

11.降神附体488

12.倏忽似真的幻术489

13.虚幻离奇的隐身术492

14.明代江湖道术493

1.什么是养生术495

第十九章 回天有力的养生术495

2.儒、道、医的养生观496

3.历代名人的养生之道499

4.养生精华--保健功502

5.导引术505

6.服气术506

7.胎息术507

8.辟谷术508

9.仿生延命术512

第二十章 流光溢彩的炼丹术514

1.什么是炼丹术514

2.外丹术产生的条件515

3.先秦:炼丹术的孕育517

4.秦汉:炼丹术的发生518

5.魏晋南北朝:炼丹术的成熟519

6.隋唐:炼丹术的泛滥520

7.宋明:炼丹术的衰微522

8.炼丹择名山523

9.炼丹的设施524

10.炼丹的器具525

11.炼丹的原料527

12.丹药的炼法528

13.丹药及其服用530

14.炼丹与化学531

15.伪造金银532

16.炼丹与火药的发明533

17.丹药与医方534

18.炼丹文献概述535

19.万古丹经王--《周易参同契》536

20.丹法入门--《黄帝九鼎神丹经诀》538

21.魏晋炼丹之大成--《抱朴子》539

22.炼丹实验的总结--《龙虎还丹诀》541

23.金丹大师狐刚子542

24.炼丹术小结542

第二十一章 人体修炼的气功术544

1.什么是气功544

2.气功的产生545

3.气功的作用547

4.精·气·神550

5.调身·调息·调心551

6.静坐·放松·守一552

7.性命双修554

8.意行周天555

9.发放外气556

10.儒家气功557

12.医家气功559

11.佛教气功559

13.武术气功560

14.道家气功562

15.内丹气功562

16.真假硬气功566

17.常见的气功文献567

18.易理与气功568

19.《行气玉铭》是气功的最早物证569

20.契性命之归指--《阴符经》570

21.炼养之全科--《黄庭经》572

22.悟求内丹真诀--《悟真篇》573

第二十二章 损益阴阳的房中术575

1.房中术名称考575

2.房中术的宗师576

3.易理与房中术577

4.性观念的反差579

5.房中术源流580

6.房中术的基本观念584

7.房中术禁忌588

8.房中术的有益启示589

第二十三章 由微而著的相术592

一 相术简介592

1.什么叫相术592

2.从相畜术到相人术593

3.阴阳五行与相术595

4.相术与传统文化597

5.汉代以前的相术599

6.汉代相术602

7.王充、王符的相术观605

8.三国至隋的相术606

9.唐宋相术608

10.明清相术610

11.相术的弊端及其矛盾性611

12.先哲对相术的斥责613

13.相术文献概述615

15.相术之大成--《柳庄相法》618

二 相术方法评述619

1.相神619

2.相色619

3.相骨620

4.相面621

5.相发622

6.相眉624

7.相目625

8.相耳627

9.相鼻628

10.相口629

11.相舌630

12.相手掌631

13.相指甲634

第二十四章 贬褒不一的风水术635

1.风水名称及其演变635

一 风水概论635

2.历代相地名流637

3.相地术文献概述640

4.宅经的总汇--《黄帝宅经》642

5.阴宅经典--《葬书》643

6.相地术文献之分析644

7.从指南针到风水罗盘646

8.太岁之谜648

10.植树的禁忌651

11.取水与排水654

12.囚字禁655

13.风水术研究的新进展656

二 阳宅术658

1.相宅源流658

2.建宅习俗662

3.宫殿建筑663

4.人文景观文塔666

5.选择住宅的基本原则667

6.我国古代城市的形胜671

7.商周重视城建选址672

8.山拥海抱之地北京674

9.虎踞龙盘之地南京675

10.关中富庶之地长安677

11.中原逐鹿之地洛阳678

1.丧葬源流680

三、阴宅术680

2.活人殉葬682

3.阴宅之选择684

4.丧葬方式686

5.繁缛的丧礼688

6.薄葬的呼声691

7.历代帝陵及其选址693

8.帝陵的地面建筑及设施697

9.帝陵的地下机关及宝藏701

10.三纲五常与丧葬703

第二十五章 文字游戏测字术(杨昶执笔)705

1.什么是测字术705

2.测字的滥觞706

3.测字的依托707

4.原始崇拜与测字709

5.巫术氛围与测字710

6.测字的承传轨迹711

7.五行与测字713

8.八卦与测字717

9.干支与测字718

10.六神与测字720

11.基本测字法723

12.增加测字法724

13.减笔测字法727

14.相似测字法728

15.对关测字法730

16.字义测字法731

17.字体测字法732

18.笔画测字法736

19.其他测字法738

第二十六章 莫名其妙的占梦术(姚伟钧执笔)740

1.占梦的萌芽740

2.我国早期的占梦活动745

3.占梦方法片论751

4.何谓反梦、吉梦和凶梦758

5.梦龙的文化意蕴763

6.研究占梦的意义767

1.武术源流769

第二十七章 风行江湖的武术(郑勤执笔)769

2.阴阳五行与武术775

3.武林中人783

4.武林之礼789

5.高超的武功796

6.武术奇器805

7.练功秘法808

第二十八章 蕴藏天机的星象术(刘韶军执笔)813

1.星象学及其含义813

2.星象学的历史源流814

3.星象学的专家及著作818

4.星象学的术语和方法826

5.星象学探讨与批判837

第二十九章 系人生死的中医术(王玉雄执笔)844

1.中医是圣人创造的吗844

2.上古有个巫医时代847

3.中医史述略850

4.辩证论治是中医的基本特点852

5.阴阳学说在中医中的应用853

6.五行学说在中医中的应用857

7.脏象学说859

8.有待揭秘的经络学说863

第三十章 方术文献浏览865

1.哪些书是方术文献865

2.隐秘的流传形式867

3.考古发现的方术文献868

4.《汉书·艺文志》中的方术文献868

5.《后汉书·方术列传》中的方术文献871

6.《晋书·艺术列传》中的方术文献872

7.《魏书·术艺列传》中的方术文献873

8.《隋书·经籍志》中的方术文献873

9.《清史稿·艺文志》中的方术文献875

10.四库馆臣论方术文献877

11.类书中的方术资料878

12.方术文献多是《易》之支派879

13.方术文献中的医学知识880

14.占卜和占候文献881

15.具有方术性质的兵书883

16.方术文献中的天文历法知识884

17.愚昧的方术观念885

社会民事篇889

第三十一章 社会之一斑889

一 上古社会889

1.火之神秘889

2.男女杂交之进化891

3.治丝愈棼的部落之争892

4.殷人东渡美洲895

5.战国侠士896

6.大宁河栈道之谜897

7.三教九流与五花八门898

二 宗法社会900

1.宗法制度900

2.孝道902

3.家和家规905

4.宗族群居906

5.谱牒907

6.宗庙908

7.祠堂909

三 妇女社会910

1.女子受奴役910

2.女子守贞洁912

3.女子缠足913

4.烈女915

5.女子沦落916

6.三宫六院七十二妃918

第三十二章 万民之主的帝王919

1.三皇五帝是哪几位919

2.奠定中华文明的黄帝920

3.尧舜禹启的传说922

4.纣王与殷亡924

5.感生还是野合925

6.私生的圣人和君主926

7.秦始皇轻信方术928

8.汉武帝受骗上当929

9.王莽成仙殒身930

10.南朝君主溺惑征兆931

11.唐宋皇帝误入邪门933

12.明清帝王有昏有明934

13.君主的癖好936

14.政变残杀937

第三十三章 通俗而玄奥的姓氏940

1.姓氏的起源940

2.最早的姓氏书《世本》942

3.名字与礼仪943

4.姓氏与五行944

5.姓氏与尊卑946

6.姓氏与吉凶947

7.室名别号的内涵949

8.绰号的历史950

9.辈字954

10.姓名避讳954

11.姓名避讳方法956

第三十四章 令人惊叹的神童现象(董利萍执笔)959

1.历代神童及其事迹960

2.神童的基本特征963

3.神童产生的原因970

1.“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974

第三十五章 蕴涵深刻的饮食(姚伟钧执笔)974

2.“养生之道,莫行于饮食”--注意科学饮食979

3.“君子食无求饱”--提倡节制饮食984

4.民间文化的凝结沉淀--饮食禁忌989

第三十六章 渗透神秘观念的节日(朱士同执笔)993

1.节日概说993

2.春节--神秘而祥瑞的节日994

3.月月有节,节节有祈祭995

4.节日的嬗变997

1.地理方位999

第三十七章 地理观念与地下世界999

2.方位的代称1000

3.大九州说1001

4.“龙脉”走向1002

5.明堂与穴位1003

6.水口1004

7.地磁对人的影响1005

8.充满宝藏的地下世界1006

9.艺术的地下世界1008

10.迷信的地下世界1009

第三十八章 人为设制的禁忌1011

1.迷信的禁忌与合理的禁忌1011

2.《曲礼》中的讳俗1012

3.君主的忌讳1014

4.腐官的忌讳1016

5.时间禁忌1017

6.衣服禁忌1018

7.饮食禁忌1020

9.声音禁忌1021

8.外出禁忌1021

10.词语禁忌1022

11.写作禁忌1023

第三十九章 “巧者善度、知者善豫”的择吉1025

1.择吉有广义和狭义之别1025

2.择吉的起源1026

3.择吉的方式1027

4.吉祥的动物和植物1028

5.从数字看吉凶的相对性1030

6.择吉的利弊1032

第四十章 不见不怪的奇闻1034

1.历史上的好奇之风1034

2.人体奇闻之评述1038

3.动物奇闻之评述1043

4.器物奇闻之评述1045

5.叹为观止的微雕1056

6.经久不衰的妖怪故事1057

附录 中国古代神秘文化大事简表1060

后记107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