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高等有机化学 结构反应合成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梁世懿,成本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043009
- 出版时间:1993
- 标注页数:427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43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高等有机化学 结构反应合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结构理论1
第一章 化学键1
1-1 概论1
1-2 价键理论和共振论2
一、价键理论2
(一)杂化2
(二)碳化合物中的键合4
二、共振论4
(一)共振规则5
(二)共振论应用举例6
1-3 分子轨道理论8
一、分子轨道理论简述8
(一)直链共轭多烯的HMO法处理10
二、休克尔分子轨道理论10
(二)环状共轭多烯的HMO法处理12
三、分子图12
(一)π电荷密度12
(二)键级13
(三)自由价14
(四)分子图14
1-4 芳香结构16
一、芳香性概念16
(一)芳香性的涵义16
(二)休克尔规则17
(三)共轭能指标19
二、六π电子芳香结构19
(一)六元环19
(二)五元环20
(三)七元环22
三、不具六π电子的芳香结构23
(一)二π电子体系23
(二)(4n+2)轮烯24
四、反芳结构与同芳结构25
(一)反芳结构25
(二)同芳结构26
习题28
第二章 电子效应和溶剂效应29
2-1 诱导效应29
一、诱导效应的涵义和特征29
二、诱导效应的相对强度31
三、烷基的诱导效应33
四、场效应34
2-2 共轭效应35
一、共轭体系的分类35
(一)π-π共轭体系35
(二)p-π共轭体系35
(三)超共轭体系36
二、共轭效应的涵义和特征36
三、共轭效应的相对强度38
2-3 超共轭效应40
2-4 溶剂效应42
一、溶剂的分类和性质43
二、静电溶剂化效应44
三、特殊溶剂化效应46
(一)负离子的特殊溶剂化46
(二)正离子的特殊溶剂化47
习题50
第三章 立体化学52
3-1 对映异构52
一、分子的对称因素和手性52
二、前手性关系55
(一)前手性中心55
(二)前手性面56
3-2 顺反异构57
一、由双键引起的顺反异构57
(一)含C=C的化合物58
(二)含C=N和N=N的化合物59
二、由环引起的顺反异构60
一、立体选择反应61
3-3 动态立体化学61
二、立体专一反应62
三、反应过程中的构型反转62
3-4 构象和构象分析63
一、空间张力63
二、链状分子的构象65
(一)饱和烃及有关衍生物65
(二)含C=C和C=O的化合物66
三、环状分子的构象68
(一)环烷烃及其衍生物68
(二)环烯72
四、构象分析73
3-5 空间效应77
习题80
一、哈米特方程式的建立81
第四章 分子结构与化学活性间的定量关系81
4-1 哈米特方程式81
二、σ和ρ的意义84
(一)取代基常数σ84
(二)反应常数ρ84
(三)σ的修正值σ+和σ-86
三、哈米特方程式的应用87
(一)计算k值和K值87
(二)研究反应机理88
四、取代基效应和线性自由能关系89
4-2 其它方程式90
一、塔夫脱方程式90
二、温斯坦-格拉瓦特方程式92
三、赛温-斯科特方程式94
二、诱导效应指数与化学活性95
(一)反应能量与诱导效应指数间的直线关系95
4-3 诱导效应指数95
一、概述95
(二)平衡常数与速度常数96
习题97
第五章 酸碱理论和活泼中间体99
5-1 酸碱理论99
一、勃朗斯德理论99
(一)酸碱质子理论99
(二)溶剂酸度的测定100
(三)酸碱催化101
二、路易斯理论102
(一)酸碱电子理论102
(二)软硬酸碱原理103
(一)超强酸的涵义和性质105
三、超强酸105
(二)超强酸应用举例106
5-2 碳正离子106
一、碳正离子的结构106
二、碳正离子的稳定性108
(一)电子效应109
(二)空间效应110
(三)溶剂效应110
三、碳正离子的生成111
(一)直接异裂111
(二)亲电试剂与重键加成111
(一)同亲核试剂结合112
(二)消除反应112
四、碳正离子的反应112
(三)其它方法112
(三)重排反应113
(四)加成反应113
5-3 碳负离子113
一、碳负离子的结构113
二、碳负离子的稳定性114
(一)特性效应115
(二)诱导效应115
(三)共轭效应116
(四)空间效应117
(五)溶剂效应117
(一)对重键的加成118
四、碳负离子的反应118
(一)直接异裂118
(二)亲核试剂与重键加成118
三、碳负离子的生成118
(二)对饱和碳原子的亲核取代119
(三)消除反应119
(四)脱羧反应119
5-4 自由基119
一、自由基的结构119
二、自由基的稳定性121
三、自由基的生成122
(一)热解法122
(二)光解法122
(二)自由基性质转移的反应123
(一)失去自由基性质的反应123
四、自由基的反应123
(三)氧化还原法123
5-5 卡宾和氮宾124
一、卡宾的结构和稳定性124
二、卡宾的生成125
(一)α-消除法125
(二)光解和热解法125
三、卡宾的反应125
(一)加成反应126
(二)插入反应126
(三)重排反应127
四、氮宾128
(一)氮宾的生成128
一、概述129
(二)氮宾的反应129
5-6 苯炔(芳炔)129
二、苯炔的生成130
(一)脱卤化氢130
(二)由邻二卤芳烃脱卤131
(三)光解或热解131
三、苯炔的反应131
(一)亲核加成131
(二)亲电加成132
(三)环加成132
习题132
(一)电环反应134
一、周环反应134
6-1 概论134
第六章 轨道对称守恒原理和光化学原理134
(二)环加成反应136
(三)σ键迁移反应137
二、分子轨道的对称性137
三、热化学和光化学139
四、轨道对称守恒原理简述140
6-2 轨道对称守恒原理的理论分析140
一、前沿轨道理论141
(一)对电环反应的分析141
(二)对环加成反应的分析145
(三)对σ键迁移反应的分析147
二、能级相关理论151
一、光对物质的作用152
(一)能量的吸收152
6-3 光化学原理152
(二)电子跃迁153
(三)单线态和三线态154
二、分子内电子激发态的转化154
(一)非辐射衰退154
(二)辐射衰退155
(三)系间窜越155
三、分子间能量传递与光敏作用155
四、量子产率156
五、光敏反应举例157
习题157
一、双分子亲核取代159
7-1 亲核取代反应机理159
第七章 脂肪族亲核取代反应159
第二篇 反应和合成159
二、单分子亲核取代166
三、分子内亲核取代169
7-2 亲核取代形成碳-杂键的反应及其应用170
一、碳-氧键的形成170
(一)醇或酚的制备170
(二)醚的制备171
(三)酯的制备173
二、碳-卤键的形成173
三、碳-氮键的形成175
四、碳-硫键的形成177
7-3 亲核取代形成碳-碳键的反应及其应用178
一、氰化物的烃基化178
(一)活泼亚甲基化合物的酸性179
二、炔化物的烃基化179
三、活泼亚甲基化合物的烃基化179
(二)烯醇和烯醇负离子的形成及其烃基化180
(三)1,3-二羟基化合物的烃基化184
(四)其他活泼亚甲基化合物的烃基化188
四、烯胺的形成及基烃基化188
习题191
第八章 消除反应193
8-1 β-消除反应机理193
一、离子型消除193
(一)双分子消除194
(二)单分子消除194
(三)单分子共轭碱消除195
(四)消除(E)和亲核取代(SN)的竞争196
(五)消除方向198
(六)双分子消除的立体化学201
二、热解消除204
8-2 β-消除形成重键的反应及其应用205
一、碳-碳重键的形成205
(一)卤代烃脱卤化氢或脱卤素205
(二)醇脱水207
(三)季铵碱热解207
(四)羧酸酯、黄原酸酯、氧化叔铵热解208
二、碳-氮重键的形成210
习题211
(一)反应机理213
一、亲电取代213
9-1 芳香取代反应机理213
第九章 芳香取代反应213
(二)反应活性和定位效应214
二、亲核取代218
(一)加成-消除机理218
(二)消除-加成机理219
(三)单分子取代机理220
三、自由基取代220
9-2 芳香取代形成碳-碳键的反应及其应用221
一、费里德-克拉夫茨反应221
(一)烷基化221
(二)酰化223
(三)其它有关反应225
二、赖默尔-蒂曼反应227
三、科尔贝-施密特反应228
四、罗森蒙德-布劳恩反应229
五、冈伯格-巴赫曼反应229
六、桑德迈尔反应229
七、乌尔曼反应230
9-3 芳香取代形成碳-杂键和碳-氢键的反应及其应用230
一、碳-氮键的形成230
(一)硝化230
(二)亚硝化232
(三)重氮偶联233
(四)胺化234
二、碳-卤键的形成237
(一)直接卤化237
(二)间接卤化239
三、碳-硫键的形成240
四、碳-氧键的形成241
五、碳-氢键的形成244
习题245
第十章 碳-碳重键的加成反应248
10-1 碳-碳重键的加成反应机理248
一、离子型加成248
(一)亲电加成248
(二)亲核加成253
二、自由基加成254
一、碳-卤键的形成255
(一)加卤化氢255
10-2 碳-碳重键加成形成碳-杂键的反应及其应用255
三、周环环加成255
(二)加卤素258
(三)加次卤酸259
二、碳-氧键的形成259
(一)加水259
(二)加醇263
(三)加羧酸263
(四)普林斯反应264
三、碳-氮键的形成265
(一)加氨或胺265
(二)与含氮化合物的环加成266
四、碳-硫键的形成267
10-3 碳-碳重键加成形成碳-碳键的反应及其应用267
一、加氰化氢267
三、环丙烷化268
二、与活泼亚甲基化合物加成268
四、第尔斯-阿尔德反应270
五、与一氧化碳反应275
(一)羧基合成275
(二)科赫反应277
习题278
第十一章 碳-氧双键的加成反应281
11-1 碳-氧双键的加成反应机理281
一、醛、酮的加成281
二、羧酸及其衍生物的加成-消除284
三、α,β-不饱和羧基化合物的共轭加成286
(二)羧酸衍生物的水解反应287
(一)醛、酮与水的反应287
一、碳-氧键的形成287
11-2 碳-氧双键加成形成碳-杂键和碳-氢键的反应及其应用287
(三)醛、酮与醇的反应288
(四)羧酸及其衍生物与醇、酚的反应289
(五)羧酸与酸酐或酰卤的反应293
(六)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加醇反应293
二、碳-硫键的形成294
(一)醛、酮与硫醇、硫化氢的反应294
(二)醛、酮与酸式亚硫酸盐的反应294
三、碳-氮键的形成295
(一)醛、酮与氨或胺的反应295
(二)羧酸及其衍生物与氨或胺的反应297
(三)α,β-不饱和羧基化合物的加胺反应297
(四)羰基化合物与氨的其它衍生物的反应298
11-3 碳-氧双键加成形成碳-碳键的反应及其应用299
一、醛、酮与氰化氢的反应299
四、碳-氢键的形成299
二、羰基化合物与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反应301
(一)与金属炔化物的反应301
(二)与格利雅试剂或烃基锂的反应301
(三)列福尔马茨基反应304
(四)与其它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反应305
三、醛、酮的缩合反应306
(一)羟醛缩合306
(二)克诺凡纳格反应307
(三)施托贝反应308
(四)维蒂希反应309
(五)曼尼希反应311
(六)苯偶姻缩合314
(一)酯的克莱森缩合316
四、羧酸衍生物的缩合反应316
(二)酰卤、酸酐与活泼亚甲基化合物的反应318
(三)酰卤、酸酐与烯胺的反应320
五、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迈克尔反应321
习题323
第十二章 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327
12-1 氧化反应327
一、空气和氧气327
二、含锰氧化剂329
(一)芳环侧链的氧化330
(二)芳环的破裂330
(三)醇和醛的氧化331
(四)烯的氧化331
三、含铬氧化剂332
(五)烯丙型醇和苄型醇的氧化332
(一)醇和醛的氧化333
(二)芳环侧链和芳环的氧化334
(三)烯丙位亚甲基的氧化334
(四)酚和芳胺的氧化334
四、硝酸335
五、含卤氧化剂335
(一)醇、醛、酮的氧化336
(二)羧酸盐的脱羧氧化336
(三)1,2-二醇、2-氨基醇,α-羟基醛(或酮)和β-二酮的氧化337
(四)烯烃的氧化337
(五)氢化偶氮化合物的氧化338
六、过氧化物338
(一)烯的氧化338
(二)酮的氧化341
(三)胺的氧化342
(四)硫醇、硫醚的氧化343
(五)烯丙位亚甲基的氧化343
七、臭氧344
八、二氧化硒345
九、醇铝346
十、其它化学氧化剂347
(一)二甲亚砜347
(二)四醋酸铅348
(三)四氧化锇348
十一、脱氢349
十二、电解氧化351
十三、生物氧化351
一、氢气352
12-2 还原反应352
(一)碳-碳重键的催化氢化353
(二)其它不饱和基团的催化氢化356
(三)催化氢解356
二、氢负离子转移试剂358
(一)金属氢化物358
(二)醇铝362
三、金属还原剂363
(一)含氮化合物的还原364
(二)醛、酮的还原365
(三)酯的还原365
(四)卤代烃和醇的还原366
(五)芳环的部分还原367
(六)碳-碳三键的还原368
(一)含硫化合物369
四、其它化学还原剂369
(二)肼(联胺)370
五、电解还原371
习题372
第十三章 分子重排反应375
13-1 离子型重排375
一、亲核重排375
(一)烯丙型亲核重排375
(二)频哪醇重排376
(三)瓦格纳-米尔魏因重排379
(四)捷米扬诺夫重排381
(五)二苯乙醇酸重排382
(六)沃尔夫重排383
(七)霍夫曼重排384
(八)库尔悌斯重排385
(九)施密特重排387
(十)贝克曼重排388
二、亲电重排389
(一)烯丙型亲电重排389
(二)史蒂文斯重排391
(三)萨姆勒特重排392
(四)法沃尔斯基重排393
13-2 周环机理重排394
一、电环重排394
二、σ-键迁移重排397
(一)考普重排397
(二)克莱森重排399
一、弗利斯重排401
13-3 其它重排反应401
二、联苯胺重排402
习题402
第十四章 有机合成406
14-1 合成路线的设计406
一、设计合成路线涉及的两类反应406
(一)构成碳骨架的反应406
(二)形成官能团的反应407
二、设计合成路线的方法408
14-2 合成路线的选择412
14-3 工艺改革和技术革新418
习题424
各类化合物制备索引426
热门推荐
- 3466327.html
- 3559286.html
- 2514228.html
- 199667.html
- 1153948.html
- 3275956.html
- 1112253.html
- 1682178.html
- 2795510.html
- 11049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071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972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063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429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937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509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273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118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518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28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