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命理学史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命理学史论
  • 陆致极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8080263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637页
  • 文件大小:105MB
  • 文件页数:657页
  • 主题词:命书-历史-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命理学史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传统命理学的现代诠释1

第二章 命的观念和传统命理学产生的基本条件17

命的观念18

秦汉大一统和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25

王充的自然定命论31

命理学产生条件的成熟34

第三章 阴阳五行学说和自然生态模式41

阴阳八卦溯源42

卦爻符号模型47

五行溯源和阴阳五行说51

宇宙图式58

干支符号模型64

“气”的描写和中华自然生态模式67

第四章 传统命理学发展的历史分期76

早期发展线索76

历史上的命理著作85

历史分期89

第五章 孕育时期:神煞、四时和刑冲会合95

神煞系统96

四时五行用事103

刑冲会合法则113

第六章 古法时期:古典模型118

古典模型118

纳音五行121

推理方式131

中和原则138

第七章 今法时期(一):标准模型144

十天干性质146

地支藏遁151

日主强弱154

调候158

大运和流年160

第八章 今法时期(二):论性情和论疾病167

十神167

论“性情”176

论“疾病”182

第九章 今法时期(三):六亲网络和财官网络188

六亲网络188

财官网络204

第十章 今法时期(四):格局系统216

正格和外格216

八格举要223

标准模型的理论框架240

第十一章 深化时期(一):《神峰通考》和《命理约言》245

《神峰通考》和病药说246

陈素庵的《命理约言》253

第十二章 深化时期(二):《子平真诠》261

干支和宇宙论261

格局:八字结构内部环境的研究266

格局的成败条件269

格局的变化和救应277

格局的高低279

全局用神和大运喜忌282

第十三章 深化时期(三):《滴天髓》287

论十天干289

论形象294

多视角的评判308

第十四章 深化时期(四):《穷通宝鉴》及《命学玄通》321

从江湖到书房321

十干喜用提要324

调候为急和要素配置331

独有之发明336

江湖算命和《命学玄通》341

第十五章 转型时期(一):从近代到现代346

古籍整理和诠释348

通论性著作352

冬至更换年柱359

大运顺逆的探讨363

计量研究365

第十六章 转型时期(二):开拓和挑战380

健康命理研究381

命理的心理学研究390

关于女命401

命理学的现代挑战408

第十七章 传统命理学和传统思维414

传统命理史梗概414

传统思维的特点418

第十八章 传统命理学的再认识445

知识系统447

智慧形态451

命理实践458

附录 中国命理学史古代文献资料简编465

1.《五行大义》(节选)469

2.《叙禄命》472

3.《李虚中命书》(节选)473

4.《玉照定真经》(节选)478

5.《渊海子平》(节选)480

6.《三命通会》(节选)521

7.《神峰通考》(节选)545

8.《滴天髓》557

9.《穷通宝鉴》(节选)580

10.《命理约言》(节选)595

11.《子平真诠》(节选)608

12.《命学玄通》(节选)617

主要参考文献630

后记636

图1.1 紫微斗数推命术框架图14

图1.2 八字命理学框架图15

图3.1 十二消息图49

图3.2 五行生、克关系图54

图4.1 传统命理学发展历史示意图92

图4.2 传统命理学发展史简示图93

图5.1 公元2年至1990年中国人口重心及其移动轨迹110

图7.1 标准模型基本架构(八字结构)145

图7.2 日主同方和日主异方示意155

图7.3 论命结构165

图8.1 十神生克关系171

图9.1 男命(甲日主)六亲网络191

图9.2 女命(乙日主)六亲网络191

图9.3 财官网络204

图9.4 财官关系图示209

图9.5 伤食、印绶关系图示213

图10.1 标准模型的理论框架240

图10.2 标准模型发展脉络简示243

图12.1 太极图263

图16.1 财官网络财产、权力、声望示意410

图17.1 命理学产生条件图示415

图17.2 命理学形成时期图示416

图17.3 标准模型主要内容图示416

图17.4 标准模型核心部分图示417

图17.5 命理学发展分析和整合交替的历史进程417

图17.6 命理分析视角429

图17.7 (五代)荆浩《匡庐图》431

图18.1 象及其关系的运用449

图18.2 “以小见大”示意(1)452

图18.3 “以小见大”示意(2)455

表3.1 二十四节气表48

表3.2 《内经》五行分类系统62

表3.3 干支符号模型67

表5.1 五行四时用事105

表5.2 四时五行分日主事105

表5.3 五行寄生十二宫107

表5.4 十天干生旺死绝历程109

表5.5 相刑构成关系示意116

表6.1 六十甲子纳音匹配表122

表6.2 干支纳音性质125

表7.1 十天干喻象及性质148

表7.2 月令五行分日用事152

表7.3 地支藏遁表153

表8.1 《渊海子平》天干通变表167

表8.2 天干十神表168

表8.3 《灵枢》五行体质分类176

表8.4 日干五行禀性分类180

表8.5 日干五行病症185

表8.6 天干与脏腑部位185

表8.7 地支与脏腑部位186

表9.1 男命六亲取用189

表9.2 女命六亲取用189

表14.1 调候用神表329

表14.2 日干五行富贵贫贱寿夭困亨表342

表16.1 《本草分经》手足三阴三阳经络配天干地支五行总说表382

表16.2 先天体格检查表38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