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张珍玉医案医论医话集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王小平,魏凤琴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096993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81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294页
- 主题词:医案-汇编-中国-现代;医论-汇编-中国-现代;医话-汇编-中国-现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张珍玉医案医论医话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医案1
一、内科病案1
(一)发热1
1.风热袭表证1
2.少阳发热证3
3.肝郁气弱证4
(二)咳喘6
1.风热犯肺证6
2.痰湿阻肺证7
(三)悬饮9
1.肝郁气滞证9
2.肺气虚弱证11
(四)胸痛胸闷12
1.心虚络阻证12
2.肝郁痰结证14
(五)心悸16
心阴亏虚证16
(六)胃脘痛18
1.肝气犯胃证18
2.肝脾不和证20
3.肝胃不和证23
4.脾胃虚弱证25
5.胃弱气滞证26
(七)呃逆27
肝郁气滞证27
(八)嗳气29
脾虚气滞证29
(九)胃鸣30
肝脾不和证30
(十)泄泻31
1.脾虚久泄证31
2.脾虚湿热证34
(十一)黄疸37
肝郁湿热证37
(十二)头晕39
肝气郁滞证39
(十三)头痛41
1.肝逆痰扰证41
2.肝气上逆证42
(十四)虚劳43
脾虚肝郁证43
(十五)汗证45
1.盗汗45
肾虚肝郁证45
2.自汗48
表虚不固证48
3.腋下汗出50
肝郁气弱证50
(十六)消渴52
肾阴虚证52
二、妇科病案53
(一)经期延长53
冲脉不固证53
(二)痛经55
肝郁气滞证55
(三)经期头痛58
肝气上逆证58
(四)黄带59
肝郁脾虚证59
(五)恶露不尽61
肝郁脾肾虚证61
(六)产后不寐63
心脾两虚证63
(七)阴肿65
湿热下注证65
(八)乳泣67
肝郁脾虚湿阻证67
三、小儿科病案68
(一)小儿发热68
风热袭表证68
(二)小儿咳嗽69
风热犯肺证69
(三)小儿腹泻71
脾胃虚弱证71
(四)小儿纳呆腹痛72
脾胃虚弱证72
(五)小儿痢疾73
大肠湿热证73
(六)小儿生风75
痰扰心窍证75
四、五官科病案76
(一)右目胬肉76
肝经郁热证76
(二)舌体热辣痛77
心肝火旺证77
(三)黑苔78
肝气乘脾犯胃证78
(四)口臭81
肝胃郁热脾湿证81
(五)口苦82
肝胃郁热证82
(六)口疮83
湿热蕴结证83
(七)梅核气84
肝郁痰结证84
(八)耳鸣86
肝气上逆证86
五、其他病案87
(一)夜半子时手足不适87
脾气虚弱证87
(二)手足胀麻88
脾虚停湿证88
(三)咬牙90
肝脾不和证90
(四)面部烘热91
肝郁胃热证91
(五)左颊疼痛93
风热上犯证93
(六)皮疹93
血燥湿滞证93
(七)脱发98
肺虚卫弱证98
(八)淋证100
1.肝郁湿注证100
2.肾虚肝郁证100
(九)阴茎痛103
肾阳虚弱,寒湿内生证103
(十)会阴胀麻104
肝气不舒证104
医论106
一、对中医学气的认识106
二、《内经》五郁理论与临床应用115
三、《内经》病机十九条的内容及临床运用124
四、简论《金匮要略》149
五、漫谈辨证163
六、脾胃分治论191
七、论治泄泻196
八、从肝论治胃脘痛212
医话230
一、《内经》释义230
(一)“守形”与“守神”230
(二)论“阴阳反他”232
(三)“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辨236
(四)“五气入鼻,藏于心肺”解析238
(五)“魄门亦为五藏使”蕴义239
(六)“胃不和”与“卧不安”241
(七)对“六经气血多少”的认识242
(八)“土得木而达”、“喜则气缓”别识244
(九)“志意”解析245
(十)漫话女子胞247
二、临证发微249
(一)诸病皆可从肝论治249
(二)外内邪气俱能伤肺252
(三)胆石症辨治255
(四)癫狂与痴呆,心肾当分开256
(五)吞酸吐酸,证治有别257
(六)下法的临床运用与体会258
(七)温法的临床运用与体会259
(八)理气法在便秘治疗中的作用261
(九)谈对通法的认识262
(十)解析东垣学术特点265
三、方药拾零267
(一)谈中药性味与配伍267
(二)方剂命名有深义270
(三)漫话平胃散271
(四)谈处方用药经验272
验方278
一、参芪紫癜汤278
二、桑薄清宣汤279
三、治口疮方280
热门推荐
- 834754.html
- 2871864.html
- 24632.html
- 1612106.html
- 228921.html
- 2840569.html
- 2328750.html
- 2180949.html
- 2950285.html
- 16567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697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568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026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096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188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963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99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657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969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48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