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地球系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毕思文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地质出版社
- ISBN:7116025642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260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27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地球系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全球性的挑战——地球系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提出的背景1
1.1 人类面临全球性的重大问题2
1.2 地球系统科学与传统地学6
1.3 固体地球科学的目标和发展方向7
1.4 地球系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的提出及其在中国的产生8
1.5 地球系统科学的社会性9
1.6 国内外研究现状11
第二章 地球系统科学统一构造理论基础17
2.1 大地构造学发展史17
2.2 地球科学理论的新挑战30
2.3 当前对行星地球的总体认识36
2.4 全球构造研究的新思维38
2.5 统一引力场表示理论38
2.6 全球构造运动与地球自转统一相关性44
2.7 板块的统一动力源50
2.8 大陆岩石圈的统一热模式53
第三章 地球系统科学的方法学与方法论57
3.1 地球系统科学中的非线性和复杂性57
3.2 地球系统科学是传统地学发展的必然58
3.3 地球系统科学的研究思路60
3.4 地球系统科学的基本框架62
3.5 地球系统过程64
3.6 地球系统科学的研究步骤66
第四章 地球系统科学的时间尺度69
4.1 几千年至几百万年(n×103~n×106a)的时间尺度69
4.2 几十年至几百年(n×10~n×102a)的时间尺度71
4.3 几千年至几百万年(n×103~n×106a)的全球变化73
4.4 几十年至几百年(n×10~n×102a)的全球变化75
第五章 日-地系统76
5.1 日-地系统的整体行为76
5.2 火星科学探索78
6.1 地核80
第六章 地核和地幔系统80
6.2 地幔81
第七章 岩石圈系统83
7.1 板块构造83
7.2 板块构造的证据84
7.3 太阳驱动过程86
7.4 国际计划87
第八章 地球流体系统88
8.1 物理气候系统89
8.2 水的全球变化93
8.3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94
8.4 系统的相互作用99
8.5 地球内部流体系统102
第九章 地球系统科学的信息系统107
9.1 地球固体系统长(早)期演化与全球场信息系统109
9.2 地球流体信息系统112
9.3 古气候信息系统116
第十章 地球系统科学的观测系统118
10.1 地球系统科学的观测计划118
10.2 仪器的研制技术122
10.3 观测平台122
10.4 测量系统的整体性124
第十一章 技术支撑系统125
11.1 观测能力125
11.2 发射能力和宇宙飞船129
11.3 计算能力130
第十二章 模拟133
12.1 地球系统模拟的非线性133
12.2 地球系统模式的提出139
12.3 模式的检验140
12.4 现有的模式140
12.6 预报的可行性141
12.5 模式的组装141
第十三章 我国地球系统科学的基本特征143
13.1 我国生存环境的基本特征143
13.2 我国的幔柱构造特征与动力学模型150
13.3 青藏高原及邻区大地构造特征与地质过程157
13.4 若干重大地球科学问题167
13.5 重点发展的研究领域168
13.6 重点发展的支撑技术与重大科学工程169
13.7 优先开展的区域性综合研究170
第十四章 可持续发展理论基础概述172
14.1 可持续发展理论建设172
14.2 目标与途径176
14.3 基础与特点176
14.4 必要条件与核心176
14.5 研究内容176
14.7 支撑可持续发展的七大体系177
14.6 区域持续发展评价177
第十五章 可持续发展理论模式研究178
15.1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宏观调控模式178
15.2 可持续发展是发展中国家的必然选择182
15.3 增长极限与持续发展184
15.4 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186
15.5 可持续发展的目标188
第十六章 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191
16.1 衡量方法与指标191
16.2 生态系统整合性指标体系研究192
16.3 区域持续发展研究194
16.4 区域可持续发展决策支持系统研究196
第十七章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198
17.1 环境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198
17.2 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影响评价200
17.3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规划202
17.4 大气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4
17.5 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206
17.6 水土保持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209
17.7 生态环境功能评价研究211
第十八章 资源与可持续发展214
18.1 我国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及其对策214
18.2 我国矿产资源勘查与可持续发展216
18.3 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217
18.4 我国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219
18.5 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下我国农业产量的可持续性发展221
18.6 生物多样性与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223
第十九章 减灾与可持续发展226
19.1 灾害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226
19.2 短期行为是导致灾害的重要原因226
19.3 减灾防灾是建设可持续发展社会的任务和保证228
19.4 我国重大灾害的特点和对策229
19.5 我国自然灾害风险、管理对策230
第二十章 经济与可持续发展232
20.1 生态环境成本论232
20.2 论农业可持续235
第二十一章 社会可持续发展238
21.1 我国21世纪人口问题和社会持续稳定发展238
21.2 我国的粮食问题与可持续发展238
21.3 提高我国人口文化素质的关键241
21.4 环境与持续发展中的人口和健康问题243
21.5 科教兴国与可持续发展245
21.6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247
第二十二章 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249
22.1 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250
22.2 优先开展的区域性综合研究250
22.3 我国已开展或拟开展关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咨询项目250
结束语252
参考文献253
热门推荐
- 698736.html
- 139290.html
- 2285855.html
- 1231.html
- 2710353.html
- 2723847.html
- 1037083.html
- 2408030.html
- 3334099.html
- 13655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521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198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371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534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754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113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668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59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063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34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