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华东师范大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7208038228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382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395页
- 主题词:发展经济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0 绪论1
1 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对待社会主义的立足点13
1.1 “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概念分析15
1.2 理想和现实17
1.2.1 什么是理想17
1.2.2 理想根植于现实的泥土21
1.2.3 理想在现实中具体地、历史地展开24
1.2.4 理想和现实的矛盾(目的和手段)28
1.3 理论和实践35
1.3.1 充分认识科学理论对于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的重要意义35
1.3.2 把握理论的层次性37
1.3.3 如何看待实践对理论的检验41
1.3.4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性与创新性47
1.4 作为制度的社会主义48
1.4.1 “自然历史过程”49
1.4.2 基本制度与具体制度59
1.4.3 观察现实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67
2 告别乌托邦:中国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过程74
2.1 以“大同”解读社会主义75
2.1.1 “大同学”:社会主义的最初指称75
2.1.2 社会主义的优越:“无有竞争”的至善76
2.1.3 “一跃”而为社会主义:平均主义的平等80
2.2 生产力落后与社会主义的选择85
2.2.1 生产力理论:主体和两翼86
2.2.2 科学开端:社会主义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91
2.2.3 空想犹存:正确选择中的偏失98
2.3 生产力落后与中国式的民主主义100
2.3.1 第一次飞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生产力根据101
2.3.2 新民主主义:拒斥农业社会主义105
2.3.3 根据地建设:发展生产力的尝试和局限111
2.4 阶级斗争为纲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114
2.4.1 逆科学而行:以阶级斗争为纲搞社会主义115
2.4.2 纠逆行之偏:注重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122
2.5 最注重生产力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26
2.5.1 第二次飞跃:理论范式的转换126
2.5.2 生产力革命:最根本性的革命129
2.5.3 “三个有利于”:以生产力标准为核心132
2.6 发展生产力与社会主义义利观134
2.6.1 重义轻利:传统的义利观135
2.6.2 毛泽东:传统义利观的变革与回归137
2.6.3 邓小平:确立社会主义义利观140
3 两条道路,两种命运:苏东社会主义的挫折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145
3.1 对一个基本原则的认识146
3.1.1 僵化的、脱离国情的苏联模式148
3.1.2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及其误区153
3.1.3 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60
3.2 改革的取向和路径166
3.2.1 社会主义改革的动因166
3.2.2 苏联的改革与苏联的剧变169
3.2.3 中国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的勃兴176
3.2.4 关于社会主义改革的思考181
3.3 保持执政党的先进性问题186
3.3.1 共产党必须保持自己的先进性,才能立于不败之地186
3.3.2 苏东社会主义的挫折和苏共败亡188
3.3.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和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体现198
4 意识形态:苏联剧变的一种解读206
4.1 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晚期的意识形态危机207
4.1.1 关于戈尔巴乔夫时期意识形态问题的有关争论208
4.1.2 苏联晚期意识形态与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政治经济学212
4.1.3 苏联晚期意识形态危机中的知识分子225
4.1.4 戈尔巴乔夫的“对外政治新思维”与苏联的解体231
4.2 苏联晚期意识形态与苏联模式237
4.2.1 十月革命与苏联意识形态237
4.2.2 斯大林模式与苏联晚期意识形态241
4.2.3 苏联的解体及其意识形态中的民族问题246
4.3 苏联意识形态的传统文化背景249
4.3.1 俄罗斯的结合部文明特征250
4.3.2 俄罗斯东正教的传统影响251
4.3.3 村社传统253
5 问题与出路: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及其调控257
5.1 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的理论发展258
5.1.1 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认识258
5.1.2 毛泽东系统地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学说262
5.1.3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的新发展271
5.2 新时期社会矛盾的新变化275
5.2.1 新时期社会矛盾的内容和表现形式276
5.2.2 新时期社会矛盾的新特点281
5.2.3 转换思维方式,准确把握和处理新时期的社会矛盾283
5.3 社会转型时期新的社会调控模式的建立287
5.3.1 传统社会领导模式的合理性和局限性287
5.3.2 社会管理各方面关系的复杂化289
5.3.3 新的社会调控模式的建立291
5.4.1 法律调控对处理现阶段社会矛盾的意义294
5.4 以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目标对社会矛盾进行法律调控294
5.4.2 我国现阶段法律调控的内涵298
5.4.3 法治国家发展目标的基本要求300
5.5 新时期党在社会矛盾调控中的领导作用302
5.5.1 党在调控社会矛盾和实行依法治国中必须坚持领导地位303
5.5.2 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必须使党的建设符合历史进步的方向305
5.5.3 对社会矛盾的调控要能“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09
6 社会主义今天意味着什么:近期西方左翼人士的社会主义观313
6.1 社会主义“过去意味着什么”?314
6.2 社会主义与市场的关系318
6.2.1 社会主义为什么需要市场318
6.2.2 市场如何与社会主义结合323
6.2.3 市场社会主义与社会民主主义的区别326
6.3 社会主义和市民社会的关系328
6.3.1 左翼思想家为什么重视市民社会?329
6.3.2 基于国家/社会两分法的市民社会理论334
6.3.3 基于国家/经济/社会三分法的市民社会理论337
6.4 社会主义和法治的关系343
6.4.1 “社会主义对法律的兴趣”343
6.4.2 “社会主义法律之概念”347
6.4.3 “程序主义的法律范式”352
6.5 社会主义和(新)社会运动的关系361
6.5.1 “社会主义的女性主义”362
6.5.2 “生态社会主义”365
6.5.3 社会主义:从民族主义到“后民族主义”?368
6.6 社会主义:一种“必要的乌托邦”?376
后记382
热门推荐
- 793181.html
- 2055989.html
- 629217.html
- 468229.html
- 1330977.html
- 304837.html
- 3406395.html
- 746336.html
- 2468307.html
- 3323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069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871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961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94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237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539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719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39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581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60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