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德国精神的向度变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叶隽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193页
- 文件大小:3MB
- 文件页数:19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德国精神的向度变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德风东渐与异国资源之侨易1
二、文化转移与向度变型——从德国文学之东传到中国主体之呈现7
三、理论资源与框架设计11
上篇:三座巨像17
第一章 清民之际尼采东渐的三道路径17
一、尼采东渐的日本中转站——以王国维、鲁迅、李石岑等留日学人为中心17
二、高尚人格抑或酒神意志——从蔡元培、杨丙辰到陈铨、冯至一代留德学人的尼采阐释26
三、尼采理解的美国维度——从胡适、徐志摩到林同济、雷海宗一代的留美学人33
四、尼采东渐之路径博弈与中国功用36
第二章 中国现代留德学人的歌德接受41
一、在“侠骨柔情”与“用世启蒙”之间——马君武对歌德的译介41
二、文化建国者的“精神支柱”——宗白华的歌德观55
三、救亡与沉潜——西南联大时代冯至、陈铨对歌德的诠释69
第三章 1950年代日耳曼学家冯至的席勒诠释85
一、席勒中国接受史的源流主脉及1950年代的时代语境86
二、冯至1950年代的席勒诠释92
三、伟人意义之异国生成:兼与歌德的中国接受比较98
下篇:三种镜像107
第四章 作为文化符码的《苏鲁支》107
一、《苏鲁支语录》所体现的中国知识精英之薪尽火传——从鲁迅、郭沫若的发凡起例到徐梵澄的译介事业107
二、本土学人的理解:以楚图南为中心113
三、我们需要怎样的苏鲁支?——译本批评的思想史意义118
第五章 建国时代“浮士德”的意义转换——以现代中国若干知识精英的接受为中心129
一、回答这个问题:要不要译《浮士德》?129
二、1920-1940年代接受主体的立场变迁:从留日学人到留德学人140
三、作为时代精神标签的文学镜像:以麦斯特为参照的浮士德接受148
第六章 退尔镜像的中国变形及其所反映的文化转移154
一、作为开国英雄的退尔:革命时代译介者马君武的深意与汉译本的意义154
二、本土作家的再创努力——宋之的与陈白尘改编本《民族万岁》157
三、1950年代的时代转换及退尔功用——以冯至、张威廉等日耳曼学家的阐释为中心163
结论170
一、“诗人巨像”与“文学镜像”的二元互补170
二、接受维度的变形:德诗东渐对受者主体的规定性175
三、主体原则与资源向度182
后记190
热门推荐
- 552401.html
- 2394455.html
- 3083591.html
- 1714188.html
- 1292352.html
- 816014.html
- 3408411.html
- 766641.html
- 3390953.html
- 10527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09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584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299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463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805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769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407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818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050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16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