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博士后 1985-2005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博士后 1985-2005
  • 庄子健,潘晨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 ISBN:7802073898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22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358页
  • 主题词:博士后-教育制度-概况-中国-1985~2005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博士后 1985-2005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温家宝同志在接见全国优秀博士后代表时的讲话 1

第一章 博士后——卓越的航标 1

一、中国人才队伍中的博士后 1

(一)中国人才队伍结构 1

贺国强同志在全国优秀博士后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3

(二)中国高层次人才稀缺 4

(三)中国博士后人才扫描 5

二、时代潮流与博士后在人才队伍中的定位 10

(一)博士后制度 10

张柏林同志在全国优秀博士后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11

(二)博士后人才的定位 11

(三)博士后是中国高层次人才的主流 12

三、中国博士后人才特点 16

(一)博士后人才的特征 16

(二)博士后制度在培养和使用人才的特色 19

四、中国博士后制度的贡献 23

(一)博士后制度的功效和基本特征 24

(二)培养中国高层人才重要渠道 25

(三)中国博士后制度的作用 28

第二章 国际卓越人才制度研究 33

一、西方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 33

(一)西方高层次人才理念 33

(二)西方博士后成功模式借鉴 36

(三)国际卓越人才政策研究 37

(一)美国的博士后制度 39

二、美国的博士后制度 39

(二)美国博士后制度的历史沿革 40

(三)70年代以来的发展状况 46

(四)美国博士后制度发展趋势 51

三、其他国家博士后制度 54

(一)日本特别研究员制度 54

(二)德国博士后制度 57

(三)法国博士后制度 59

(四)瑞典研究与高等教育国际合作基金会 60

(五)加拿大博士后制度 61

(六)澳大利亚博士后制度 62

(一)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市场的调节作用 66

四、国外博士后制度的启示 66

(二)多种模式并行和分类管理是博士后管理的趋势 67

(三)扩大博士后总量规模 68

(四)切实加大博士后的投资力度 68

(五)在最需要的地方优先发展博士后 69

(六)专家领导与吸引国外优秀人才并与他们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 70

五、国外为中国提供的博士、博士后合作项目 71

(一)美国大学博士、博士后项目 71

(二)日本文部省博士生奖学金项目 72

(三)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博士、博士后项目 72

(四)法中科学及应用基金会博士后项目 72

(五)瑞典皇家工学院合作项目 73

(六)以色列巴伊兰大学博士后项目 73

(一)中国博士后制度产生的国内背景 75

第三章 中国博士后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75

一、博士后创立的国内外形势 75

(二)中国博士后制度产生的国外背景 79

(三)中国博士后事业发展的主要阶段 82

二、博士后初创探索 84

(一)中国博士后制度的基本框架 84

(二)中国博士后组织管理系统 86

(三)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站建设情况 87

(四)博士后研究人员进出站情况 88

三、博士后制度发展成绩及问题 90

(一)我国博士后事业的主要成绩 90

(二)博士后工作存在的问题 93

(一)转变思想观念 98

四、博士后制度创新 98

(二)管理模式创新 99

(三)管理体制创新 99

(四)投入机制创新 100

(五)配套制度创新 101

(六)服务体系创新 101

第四章 博士后运行机制 103

一、博士后管理机构 104

(一)主管机构的沿革 104

(二)目前博士后工作的组织机构及职责 105

(三)博士后进出站程序及相关规定 109

(四)加强管理 完善制度 112

(一)信息与信息服务 114

二、博士后信息服务 114

(二)博士后管理信息服务系统 115

(三)博士后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完善 119

(四)提高信息服务队伍的素质 121

三、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站评估 122

(一)流动站、工作站的设立条件及程序 122

(二)对博士后培养和使用质量与博士后管理工作质量的评估 123

(三)对博士后设站评估工作的若干思考 127

(四)建立一套科学、公正、快捷的评估工作体系 130

四、博士后科研活动 131

(一)严把进站选拔关 132

(二)在站期间的科研管理 133

(三)强化出站评审 严把出站质量关 134

(四)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136

(五)构建合理的博士后在站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136

(六)积极开展学术交流 137

(七)产、学、研相结合 加快科研成果转化 137

(八)科研基金 138

五、培训机制 138

(一)培训的重要性 139

(二)培训的组织体系 139

(三)博士后管理工作培训现状 141

(四)构建高效的培训机制 143

(一)博士后制度运行模式 147

第五章 中国博士后模式解析 147

一、博士后管理模式透视 147

(二)博士后制度的运营模式 157

(三)博士后研究人员的招收模式 158

二、中国博士后制度的运行模式 159

(一)中国博士后制度运行模式取向 159

(二)中国博士后制度发展模式的转型 161

三、博士后培养模式 162

(一)博士后流动站模式 162

(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模式 164

(三)博士后模式创新 166

第六章 中国博士后政策支持 169

一、国家优秀人才支持政策 169

(一)国家优秀人才政策的要素分析 170

(二)国家优秀人才政策的体系介绍 172

(三)国家优秀人才支持政策评价 174

二、博士后优惠政策评析 176

(一)博士后优惠政策综述 176

(二)博士后优惠政策评析 179

三、鼓励地方出台支持政策 182

(一)实施人才战略中的国家与地方定位 182

(二)区域经济创新与优秀人才扶持 183

(三)各地方积极支持博士后事业的发展 186

四、国家级基金设立博士后专项 189

(一)我国国家级科学基金发展及现状 189

(三)我国博士后资金资助现状 191

(二)科学基金制度与优秀青年人才培养 191

(四)建议国家级基金设立博士后专项 193

五、国家支持博士后创业 195

(一)中国博士后科技成果转化现状 196

(二)博士后创业基金 197

第七章 博士后投资实效分析 201

一、资金投入及其成效探索 201

(一)主要资金投入发展状况 201

(二)博士后制度取得的成效 205

(三)改革和完善投入机制,提高投资收益 211

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状况 214

(一)博士后科学基金条例的制定 214

(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金的相关规定 215

(三)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简介 217

(四)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情况 218

(五)博士后科学基金的完善与发展 221

三、优秀博士后奖励制度 223

(一)中国优秀博士后奖的设立 223

(二)中国优秀博士后奖的相关规定 223

(三)中国优秀博士后奖奖励状况 225

(四)建立与完善激励机制 227

第八章 博士后发展的战略布局 229

一、中国经济区域发展特点 229

(一)中国八大经济区域划分 229

(二)八大经济区经济发展特点 230

二、博士后学科分布 233

三、博士后区域分布 234

(一)博士后区域分布现状 235

(二)博士后区域分布特点 237

(三)大力发展中西部博士后事业 239

第九章 企业博士后战略意义 241

一、知识创新与中国企业的发展 241

(一)高层次人才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241

(二)中外企业创新主体的差异 242

(三)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产学研一体化 244

二、博士后发展模式——企业科研工作站 245

(一)中国企业博士后的建立 245

(二)企业博士后制度的运行机制 247

(三)企业博士后成为创新主体 249

(四)实现知识和经济的联合 251

三、高层次人才平台 252

(一)建立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的意义 254

(二)树立国企博士后工作的新理念 255

四、企业博士后制度创新 257

(一)推进多元化投入 257

(二)博士后管理体制 259

(三)大力发展博士后研究体系的思路 259

(四)完善博士后监督与评估制度 260

(五)推动企业博士后工作的持续发展 261

(一)成绩卓著 265

第十章 发展远景与有效对策 265

一、博士后发展规划 265

(二)发展规划 268

二、完善博士后制度的有效对策 270

(一)合理定位博士后身份,理顺博士后管理工作的关系 270

(二)提高博士后的质量 272

(三)高校博士后工作 274

(四)企业博士后工作 275

(五)提高工作效益,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 280

(六)为博士后的研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281

三、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科学制定人才战略与规划 282

(一)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282

(二)制定科学的人才战略与规划 288

四、高层次人才与国际竞争力 289

(一)人才的竞争和争夺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特征 289

(二)我国高层次人才紧缺问题亟待解决 290

(三)产学研结合,再造人才优势与我国的博士后制度 292

附录一:李政道在庆祝中国博士后20周年之际谈博士后制度 295

附录二:李政道关于如何安排“博士后”科技青年的一些建议 303

附录三:李政道关于设立“科研流动站”的初步建议 305

附录四:国务院批转试办博士后的通知 307

附录五:博士后工作“十一五”规划提要 311

参考文献 317

后记 32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