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制度创新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陈俊著 著
- 出版社: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4302634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04页
- 文件大小:8MB
- 文件页数:217页
- 主题词:高等学校:技术学校-师资培养-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制度创新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理论篇7
第一章 高职教师队伍制度建设的理论——创新的基石7
第一节 制度理论7
一、制度的含义7
二、制度的分类9
三、制度的功能12
第二节 教师专业发展理论14
一、职业、专业与专业发展14
二、高职教师专业发展17
第三节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21
一、基本理念21
二、基本特点25
三、双重价值26
第二章 高职教师队伍制度建设的现实——创新的依据28
第一节 三重矛盾28
一、制度需求与制度供给的矛盾28
二、地位凸显与制度模糊的矛盾32
三、规模发展与内涵建设的矛盾34
第二节 两层因素36
一、历史因素36
二、现实因素39
第三章 高职教师队伍制度建设的价值——创新的前提44
第一节 管理视角44
一、制度是“人本”管理的表征44
二、制度是“依法”管理的要求47
第二节 伦理视角49
一、制度伦理49
二、教师制度伦理52
第三节 市场视角54
一、制度是劳动“商品化”的调谐器54
二、制度是竞争“规范化”的标尺57
第四节 社会视角59
一、制度与高职教师的“职业认同感”59
二、制度维护高职教师的“稳定与和谐”61
第四章 高职教师队伍制度建设的动力——创新的源泉64
第一节 外在动力64
一、产业结构调整64
二、产品技术含量65
三、人才供给不足66
四、区域经济发展66
五、服务“三农”67
六、技术转化与服务68
七、参与国际合作69
第二节 内在动力70
一、完善内部管理70
二、强化内涵建设72
三、推动制度变迁73
第五章 高职教师队伍制度建设的目标——创新的蓝图76
第一节 更新一种理念76
一、职业教育是一种教育类型76
二、职业教育师资需要一套制度保障79
第二节 构建一个体系80
一、重建“进口门”81
二、铺设“上岗路”82
三、搭建“发展桥”83
四、严把“质量关”84
五、确保“实施力”85
第三节 搭好两个平台86
一、校企深度合作的平台86
二、校企长效合作的平台88
第六章 高职教师队伍制度建设的特性——创新的归属91
第一节 角色定位91
一、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比较定位91
二、高职教师与普通高校教师的比较定位93
第二节 基本取向95
一、以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95
二、以高职教师可持续发展为根本96
三、以高职教师“双师化”为主线97
第三节 基本原则99
一、约束与激励并重99
二、刚性与柔性兼顾101
实践篇107
第七章 重建“进口门”——高职教师资格制度的创新107
第一节 制度朦胧:教师资格制度的困境108
一、教师资格制度的发展定位108
二、高职教师资格制度的多重偏差111
第二节 认定标准:教师资格制度的核心113
一、教育类型与认定标准113
二、高职教师资格认定标准115
第三节 制度环境:教师资格制度的保障118
一、认定机构的保障118
二、考试制度的保障120
第八章 铺设“上岗路”——高职教师聘用制度的创新124
第一节 面临困境:聘用制度的现实基础124
一、聘用信息不对称124
二、晋升标准不对口126
三、用人机制不健全129
第二节 拿来主义:聘用制度的国际经验130
一、德国的经验130
二、日本的经验131
三、澳大利亚的经验133
第三节 制度革新:聘用制度的系统突破135
一、建立高职教师聘用标准135
二、打通兼职教师聘用渠道138
三、优化高职教师用人机制140
第九章 搭建“发展桥”——高职教师培训制度的创新144
第一节 基本理念:培训制度的价值取向144
一、机会均等144
二、按需培训146
第二节 他山之石:培训制度的经验借鉴150
一、德国的经验150
二、澳大利亚的经验151
三、美国的经验153
第三节 制度体系:培训制度的实现路径154
一、培训券制度154
二、实践锻炼制度156
三、校本培训制度159
第十章 严把“质量关”——高职教师评价制度的创新161
第一节 基本原理:评价制度的理论依据161
一、教师评价的取向161
二、教师评价的类型164
第二节 特殊要求:评价制度的高职特色167
一、评价主体167
二、评价标准169
三、评价方法171
四、评价结果172
第三节 体系构建:评价制度的整体合力173
一、政府评价制度173
二、社会评价制度174
三、学校评价制度176
第十一章 凝聚“实施力”——高职教师制度文化的创新179
第一节 效能堪忧:制度的尴尬境地179
一、制度文化的形成179
二、制度效能的反思184
第二节 文化构建:制度的效能保障187
一、“无形—无律”阶段187
二、“有形—他律”阶段190
三、“隐形—自律”阶段192
参考文献195
后记203
热门推荐
- 3353209.html
- 1657362.html
- 997432.html
- 845836.html
- 1211133.html
- 2166215.html
- 498739.html
- 3388113.html
- 374350.html
- 3065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039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884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875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306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444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973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465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883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483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0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