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东莞市樟木头镇志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东莞市樟木头镇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文物出版社
- ISBN:9787501026326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686页
- 文件大小:279MB
- 文件页数:732页
- 主题词:乡镇-地方志-东莞市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东莞市樟木头镇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凡例2
概述13
大事记21
第一篇 建置 区划71
第一章 位置 境域72
第一节 位置72
第二节 境域72
第二章 沿革 区划73
第一节 沿革73
第二节 行政区划74
第三章 社区77
第二篇 自然环境101
第四章 地质 地貌102
第一节 地质102
第二节 地貌102
第三节 河流、湖泊103
第五章 气候105
第一节 气温105
第二节 雨量106
第三节 日照109
第四节 无霜期109
第六章 自然资源110
第一节 土地资源110
一、土地面积110
二、土壤类型及分布110
三、土地利用110
第二节 动植物资源111
一、动物111
二、植物111
第三节 矿产资源112
一、银矿112
二、锡矿113
三、岩石113
四、河沙114
第七章 自然灾害115
第一节 灾害性天气115
一、低温阴雨天气115
二、寒露风和霜降雨115
三、台风116
四、龙舟水116
五、春、秋旱116
六、霜冻117
第二节 水灾、旱灾、风灾、霜灾117
一、水灾117
二、旱灾118
三、风灾119
四、霜灾119
第三节 病虫害119
第三篇 居民121
第八章 人口122
第一节 人口发展122
一、户籍人口122
二、外来人口124
第二节 人口密度124
第三节 人口分布125
第四节 人口变动127
一、自然变动127
二、机械变动129
第五节 人口构成129
一、民族构成129
二、性别构成131
三、年龄构成131
四、文化构成132
五、行业职业构成134
六、劳动力构成135
第九章 计划生育138
第一节 组织机构138
一、计划生育办公室138
二、计划生育协会138
第二节 计划生育工作139
第三节 政策措施139
一、提倡一对夫妇终生只生育一个孩子139
二、特殊情况照顾生育二胎140
三、节育措施140
四、优待与奖励141
五、违反计划生育处理规定142
六、暂住人口计划生育管理142
第四节 优生优育143
一、优生143
二、优育143
第十章 人民生活146
第一节 农民生活146
第二节 居民生活147
一、收入147
二、生活用品148
三、服饰148
第四篇 农业149
第十一章 农业生产关系变革150
第一节 封建土地占有制150
第二节 土地改革151
第三节 互助合作155
一、互助组155
二、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55
三、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56
第四节 人民公社157
第五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159
第六节 股份经济联合社160
第十二章 种植业167
第一节 改良土壤167
一、积肥改土167
二、平田改土167
第二节 耕作制度和生产技术改革168
一、耕作制度改革168
二、生产技术改革169
第三节 农机具175
一、农作机具175
二、农用运输机械176
三、排灌机械176
第四节 农作物177
一、粮食作物177
二、经济作物181
第五节 肥料与农药189
一、肥料189
二、农药190
第六节 农业专业户(联合体)193
第十三章 林牧渔业195
第一节 林业195
一、樟木头林场195
二、集体山林197
三、水果生产201
第二节 畜牧业203
一、畜禽饲养203
二、畜禽防疫208
第三节 渔业210
第十四章 水利212
第一节 水利建设213
一、山塘213
二、水库215
三、排灌站218
四、官仓河、石马河整治220
五、东江——深圳供水工程222
第二节 水利工程管理223
一、工程设施管理223
二、水政和用水224
三、水情传递与抗灾225
第五篇 工业227
第十五章 工业发展228
第一节 建国前工业228
第二节 建国后工业228
第十六章 工业所有制231
第一节 个体手工业231
第二节 集体工业232
第三节 国营工业233
第四节 民营工业234
第十七章 “三来一补”和“三资”企业236
第一节 “三来一补”企业236
第二节 “三资”企业237
第三节 “三资”企业选介240
第六篇 商贸服务业245
第十八章 商业246
第一节 商贸环境246
第二节 商贸发展247
第三节 大型超市及商场249
第四节 工商业者团体250
一、东莞市消费者委员会樟木头分会250
二、个体劳动者协会和私营企业协会251
三、樟木头民营商会251
四、东莞市台商协会樟木头分会252
五、樟木头地产发展香港商会253
六、樟木头镇香港投资企业商会253
七、樟木头镇房地产香港商会253
第十九章 商业所有制255
第一节 国营商业255
一、粮食管理所255
二、百货分公司255
三、五金分公司256
四、饮食分公司256
五、国药分公司257
六、国营食品站257
七、出口站258
第二节 集体商业258
一、供销合作社258
二、供销合作商店259
第三节 股份制商业企业260
第四节 个体商业260
第二十章 市场262
第一节 农贸市场262
第二节 专业批发市场266
一、樟木头南方粮油饲料批发市场266
二、樟木头塑胶原料批发市场266
三、樟木头水果批发市场267
四、南方汽车博览中心267
五、樟木头电子城267
六、鞋材批发市场268
七、装饰材料市场268
八、裕安居建材市场268
第二十一章 旅游269
第一节 机构269
第二节 景点269
第三节 旅游酒店272
一、三正半山酒店272
二、东莞花园酒店273
三、新都会酒店273
第四节 香港人旅游节274
第七篇 财税 金融281
第二十二章 财政 税收282
第一节 财政282
一、财政管理体制283
二、财政收入284
三、财政支出285
第二节 税收285
一、国家税收287
二、地方税收290
第二十三章 金融291
第一节 银行291
一、概况291
二、机构和职能293
三、存款信贷296
第二节 保险297
一、保险机构297
二、保险业务298
第三节 证券299
第八篇 交通 邮电301
第二十四章 交通302
第一节 古道302
第二节 水路、码头、渡口302
第三节 铁路303
一、铁路建设303
二、铁路运输304
第四节 公路305
一、省道305
二、区乡道306
三、专用公路307
四、公路运输307
第五节 桥梁、隧道307
一、公路桥梁307
二、公路、铁路立交桥308
三、人行天桥和隧道310
第六节 车站311
一、火车站311
二、汽车站312
第七节 交通运输管理313
第八节 交通安全管理314
第二十五章 邮电315
第一节 机构315
第二节 业务316
第九篇 城镇建设321
第二十六章 城镇建设322
第一节 建设用地规划322
第二节 绿地规划323
第三节 备用地规划323
第四节 综合交通规划324
第五节 环保及环卫规划324
第六节 给排水工程规划324
第七节 电力工程规划325
第八节 电信工程规划325
第二十七章 街道326
第一节 大道326
第二节 街道327
第二十八章 供水 排水334
第一节 供水334
第二节 排水336
一、雨水排放设施336
二、污水排放设施337
第二十九章 供电 供气339
第一节 供电339
第二节 供气341
第三十章 绿化 照明343
第一节 园林绿化343
第二节 道路照明346
第三十一章 环境保护347
第一节 机构347
第二节 环境污染347
第三节 污染监测和治理348
一、水环境保护和治理348
二、大气环境治理349
三、噪声的环境治理349
第三十二章 城市管理350
第一节 市容管理350
第二节 环卫管理351
第三节 车辆停放管理353
第四节 道路、隧道、排水管理353
第十篇 房地产业355
第三十三章 房地产开发建设356
第一节 私房建设356
第二节 内资开发356
第三节 外资拓展357
第四节 品牌建设358
第五节 楼盘选介360
第三十四章 房地产管理362
第一节 施工经营管理362
第二节 物业管理362
第三节 中介交易363
第四节 效益365
第十一篇 经济管理373
第三十五章 工商行政管理374
第一节 机构374
第二节 工商企业管理374
第三十六章 土地管理377
第一节 机构377
第二节 管理377
一、耕地保护与开发377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378
三、土地管理规章制度378
四、窗口办文管理378
五、地籍管理379
六、土地执行监察379
第三十七章 资产管理381
第一节 镇属资产管理381
一、机构381
二、管理381
第二节 农村集体资产管理382
第三十八章 统计384
第一节 机构384
第二节 统计报表384
第三节 普查385
第四节 专项统计调查387
第三十九章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389
第一节 管理机构389
第二节 安全检查监督390
第十二篇 党派群团391
第四十章 中共樟木头地方组织392
第一节 建国前中共樟木头地方组织392
第二节 建国后中共樟木头地方组织393
一、中共樟木头大乡、公社、镇委员会393
二、中共支部委员会397
第三节 党员代表大会404
第四节 党委中心工作406
第五节 纪检监察409
第四十一章 中国国民党地方组织411
第四十二章 群众团体412
第一节 工会412
第二节 农民团体414
一、农民抗敌会414
二、农民协会414
三、贫下中农协会414
第三节 妇女团体415
一、组织机构415
二、妇联的主要活动416
第四节 青少年团体417
一、共产主义青年团417
二、中国少年先锋队420
第十三篇 政权421
第四十三章 权力机构422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选举422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常设机构430
第四十四章 行政机构431
第一节 明、清时期行政机构431
第二节 民国时期行政机构431
一、国民党乡公所431
二、中共民主政府433
第三节 建国后行政机构434
第四节 镇内设机构438
第五节 基层政权设置439
第十四篇 政务443
第四十五章 民政444
第一节 复退军人安置444
第二节 优抚445
第三节 拥军优属447
第四节 革命残废人员抚恤448
第五节 残疾人安置449
第六节 婚姻登记449
第七节 殡葬改革450
第八节 收容遣送451
第九节 老龄服务453
第十节 赈灾扶贫455
第十一节 村民改居民456
第十二节 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457
第四十六章 劳动、社会保障459
第一节 劳动就业459
第二节 社会保障460
一、社会保险461
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464
第四十七章 信访 档案466
第一节 信访466
第二节 档案467
第四十八章 华侨、港澳台同胞469
第一节 分布469
第二节 华侨、港澳同胞的贡献472
一、归侨472
二、华侨、港澳同胞473
第三节 侨务工作474
第十五篇 政法475
第四十九章 公安476
第一节 机构476
第二节 刑侦477
第三节 治安管理480
第四节 户政管理482
第五节 消防484
第五十章 审判 司法485
第一节 审判485
一、机构设置485
二、案件审判485
第二节 司法486
一、机构和职能486
二、法制宣传487
三、人民调解488
四、法律服务488
第十六篇 军事491
第五十一章 驻军492
第一节 明清时期驻军492
第二节 民国时期驻军492
第三节 人民军队495
第五十二章 地方武装497
第一节 国民政府地方武装497
第二节 中共领导的游击队498
第三节 人民武装部499
第四节 民兵499
一、建制499
二、装备与兵种500
三、哨所和执勤500
四、训练501
第五十三章 兵役502
第一节 国民政府兵役制502
一、募兵制502
二、征兵制502
第二节 人民兵役制503
一、志愿兵役制503
二、义务兵役制503
三、预备兵役制505
第五十四章 战事507
第一节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507
一、军阀混战、群众“走反乱”507
二、支援东征军507
第二节 抗日战争时期508
一、首战官仓508
二、鲤鱼排退敌508
三、东江游击队抗击日军508
四、石径坳歼日敌508
五、建立地下情报站509
六、东江游击队袭击伪联防队509
七、两次“抢”粮509
八、突袭日伪警备队510
九、处决汉奸510
十、搜捕在逃汉奸510
十一、路东受降510
第三节 解放战争时期513
一、反内战,打击反动势力513
二、跟随东江纵队北撤514
三、恢复武装斗争,解放樟木头514
第十七篇 科技 文化 教育517
第五十五章 科学技术518
第一节 科技队伍518
第二节 科研活动519
一、医疗科研519
二、生态环境科研521
三、企业科研521
四、农业科研522
五、科技普及523
第三节 信息化建设525
第五十六章 文化527
第一节 广播电视 电影527
一、广播电视527
二、电影528
第二节 文化设施529
一、图书馆529
二、展览馆530
三、博物馆530
四、文化广场530
第三节 群众文化531
一、广场文化活动532
二、客家山歌532
三、麒麟舞533
四、民谣536
第四节 文化团体537
一、文艺宣传队537
二、中老年舞蹈队537
三、音乐协会538
四、书画摄影协会538
五、文学艺术戏剧创作协会538
六、麒麟武术协会539
第五节 文艺创作539
一、文学、文艺创作539
二、书画、摄影创作541
第六节 文物胜迹544
一、古墓葬544
二、碉楼545
三、历史遗址547
四、纪念碑亭551
五、庙宇宗祠552
第五十七章 教育558
第一节 教育制度559
一、旧式教育559
二、近代教育559
三、现代教育560
第二节 幼儿教育560
第三节 小学教育562
一、校园建设和教学设施563
二、学校管理564
三、小学选介565
第四节 中学教育567
第五节 职业教育574
一、农业中学574
二、林业中学574
三、职业高级中学575
第六节 成人教育576
一、扫盲576
二、文化技术教育576
第七节 教师577
一、经济待遇577
二、政治待遇578
三、教师队伍建设579
第十八篇 体育 卫生581
第五十八章 体育582
第一节 学校体育582
第二节 群众体育585
一、舞麒麟活动585
二、篮球活动586
三、万人登山活动586
第三节 体育比赛586
第四节 场馆建设588
第五十九章 医疗 卫生589
第一节 医疗机构和队伍589
第二节 设备和技术人才591
第三节 防疫保健592
一、卫生防疫592
二、保健594
第四节 药品药政管理595
第十九篇 客家597
第六十章 客家源流598
第一节 樟木头的客家先民598
第二节 樟籍客家姓氏探源599
第六十一章 客家风情615
第一节 民俗615
一、生活习俗615
二、节令习俗618
三、婚嫁喜庆风俗620
四、丧葬习俗621
五、称谓风俗622
六、陋习623
第二节 方言 谚语625
一、客家方言625
二、谚语627
第三节 宗教信仰629
第二十篇 人物631
第六十二章 人物传632
第六十三章 人物简介646
第六十四章 人物表671
一、参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人员名录671
二、历任东莞市(县)政协委员名录673
三、樟木头籍人士在异地当选政协委员名录673
四、教育卫生线高级职称人员名录673
五、革命烈士英名录674
附录:杂录三则676
一、宝山野客676
二、宝山诗二首676
三、湖洞径之谜677
图表索引679
后记685
热门推荐
- 2895.html
- 3467553.html
- 613766.html
- 2913708.html
- 699728.html
- 182619.html
- 1440515.html
- 959.html
- 2793766.html
- 37098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349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133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652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835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47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786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120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821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783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88247.html